【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昭皇帝 元平元年 前74年
初,许广汉女适皇曾孙,一岁,生子奭。数月,曾孙立为帝,许氏为婕妤。
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
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霍光以后父广汉刑人,不宜君国;岁馀,乃封为昌成君。
【译文】当初,许广汉的女儿嫁给了皇曾孙刘病已,一年后,生子刘奭。几个月后,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被霍光立为皇帝,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被立为婕好。
当时霍光的小女儿与上官太后很亲近,公卿大臣便商议立皇后,大臣们心里都认准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女儿,只是还没有说出来。
汉宣帝刘病已下诏寻找贫贱时随身的旧剑。大臣们心领会,于是又进言立许婕妤为皇后。
十一月,壬子日,立皇后许平君。霍光认为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是刑余之人,不适合被封爵;一年多,才被封为昌成君。

解析】一、背景故事
今天接受读者的付费咨询,提到了汉宣帝的事,所以就跳着写了这一篇,这是公元前74年的事,按照顺序我们才讲到汉武帝元朔年份,前124年,因此,今天讲的事,是50年后的事。
读史,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愿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家,这是很多天潢贵胄临死时的感叹,因为最是无情帝王家。可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古往今来,最具情怀、最浪漫的皇帝诏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时间跨度有点长,且听我细细的捋一遍。
话说,随着卫青霍去病去世,一代雄主汉武帝,晚年因为和太子刘据产生了矛盾,被奸臣所利用,奸臣为了扳倒太子自保,以巫蛊之祸构陷卫太子,太子不想做扶苏第二,在皇后卫子夫的支持下,奋而起兵。姜还是老的辣,卫太子最终还是没有弄过老爹汉武帝,最终,皇后、太子纷纷自杀。
于是,汉武帝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杀钩弋夫人,令霍光、桑弘羊、上官杰、金日殚四人为托孤大臣,随后汉武帝去世,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桑弘羊是财政大臣,上官杰是汉昭帝的皇后的爷爷,也就是材料中的上官皇后,同时上官皇后也是霍光的外孙女。金日殚是汉武帝信任的匈奴王子,常年在武帝身边当随从,不管事的。
再后来,上官杰、桑弘羊联合燕王,企图扳倒霍光,废掉刘弗陵,立上官杰为帝,被刘弗陵识破后,所有人被诛杀。等于说上官皇后的父系被灭族了,上官皇后因为是霍光外孙女的缘故,又因为年龄小没有参与这些谋反的事,所以仍然保住了皇后的位置。皇家的事情真是乱。
再后来,时间到了材料中的前74年,刘弗陵在位十三年后不幸病死,英年早逝,享年21岁。刘弗陵和上官皇后没有子嗣,于是霍光变立了昌邑王刘贺为皇帝,没错,就是前些年在南昌从土里被抛出来的海昏侯。
结果,昌邑王年轻人太能折腾,这些都可以留到后面讲,今天主要讲汉宣帝。结果就是刘贺在位27天,就被霍光列了1000多条罪状,平均每天犯罪300多条,除去8小时睡眠时间,一个小时犯罪20条,平均3分钟就要犯罪一次。。。然后被废了。。。
刘贺被废为海昏侯之后,霍光又找到了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立他为帝,其实,霍光和汉宣帝,论起来也能算是亲戚,我们来一下。
首先,卫子夫的弟弟叫卫青,卫青的外甥叫霍去病,霍去病的弟弟叫霍光;卫子夫的儿子叫刘据,刘据的孙子叫刘病已。这是什么关系,等我捋一捋先,卫子夫和卫少夫是姐妹,卫子夫生刘据,为少夫生霍去病,所以卫太子和霍去病是嫡亲的表兄弟,但霍去病是私生子,和霍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刘据和霍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只是名义上的表兄弟,有点懵逼,根据我的经验,论起亲戚关系,汉宣帝刘病已应该叫霍光表叔公,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那种,这关系真是八竿子才勉强打着,不八卦了,背景故事大概就是这样,接着写内容。

二、霍光为什么想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
因为要为自己留退路。这个世界是霍光的,也是汉宣帝的,但终究是汉宣帝的。如果不出意外,论年纪,霍光肯定熬不过刘病已,而霍光大权独揽几十年,得罪的人,又岂是勾手指头能过数过来的?所以,如果霍光死后,权力得不到延续,霍家的下场,恐怕跟吕家比,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如果立了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生下皇子,立为太子,凭借着霍光的权势,一路保驾护航不是问题。

三、汉宣帝为什么不接受霍光的女儿为皇后?
我觉得第一是害怕,害怕什么?害怕霍光卸磨杀驴,害怕一旦自己和霍光的女儿有了儿子之后,霍光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安全,会急着立自己的孙子为皇帝,汉宣帝将会遭遇不测,惨遭横死。比如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这么被人砍掉脑袋的,汉宣帝博览历史,从小流落民间,见惯了人心险恶,这点防范意识还是有的。所以说,有时候,适当的受苦受难不是坏事,苦难往往能够带来生存能力,危机意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从古至今,但凡能厉害的皇帝,大多都是起于微末,饱览世间冷暖,看透了人心。

四、汉宣帝为什么要坚持立许平君为皇后?
我想第一是要拒绝立霍家女为皇后,立霍家女儿为皇后,这是汉宣帝无法接受的,这会影响自己的生命安全。
第二则是许家没有背景和势力。如果贸然立一个大家族的皇后,霍光势必会认为汉宣帝想借机夺权,而立许平君,就没有这个嫌疑。许广汉和司马迁一样,犯了死罪,最后以宫刑抵死,是一个受过宫刑的破落户。刘病已是戾太子的后代,是罪臣之子;许平君是罪臣之女。两个失败的人走到了一起,还能有什么作为,这会大大的提高霍光的权力安全感。
第三则是刘病已在卖人设。作为一手遮天的大司马大将军,此时,藩国已经被汉武帝的推恩令削弱得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霍光的权力,可比吕后和周勃打多了,我到现在还没搞懂霍光为什么不取而代之,恐怕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吧,霍光的一生太小心谨慎了,入宫侍奉汉武帝,连每次落脚走的地方都一样,如果他不小心谨慎,根本活不到这一天,更得不到顾命大臣的资格,多年养成的习惯,可能真的是过于小心谨慎不敢冒险,或者是压根就没想过当皇帝这回事。
汉宣帝拒绝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发出了寻微时故剑的诏书按时群臣,这其实就是重情重义的表现,至于他是真心的为许平君争取皇后之位,还是为了自保而争取皇后之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汉宣帝的心思猜不透了。
海昏侯刘贺恰恰就是因为缺少这些而被废。试着假设一下,如果你是霍光,在立皇后这件事情上,如果汉宣帝妥协了,为了讨好霍光抛弃了糟糠之妻,你会怎么想?你会不会认为汉宣帝这个人丝毫不讲原则?不讲情面?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这样的人,就算立了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立了自己的孙子当了太子又能怎样?皇后和太子都是可以废掉的。看看阿娇,不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如果汉宣帝一旦这样做,霍光一旦这样想,那汉宣帝就危险了。
如果我是霍光,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死后的政权交到这样一个人手上的,因为这样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则霍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旦汉宣帝同意立霍家女为皇后,就暴露了汉宣帝的奸猾之态,失去了霍光对他的信任,霍光会越想越怕,汗毛倒立,反倒会激起霍光自保的心理。
如果我是霍光,碰到这种情况,从权力的角度考虑,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等汉宣帝生下霍家太子后,让汉宣帝莫名其妙的死掉,在大权独揽的时候,让太子继位,这也是汉宣帝担心的。第二则是直接废了汉宣帝,令立一个皇帝,通过不断地立小皇帝,来维持自己的权力。但从霍光的所作所为看,他是忠心汉室的,否则他不会立成年的汉宣帝为帝。
反倒是汉宣帝坚持要立许平君为皇后,击中了霍光内心柔软的地方,所以他没有阻拦。霍光,骨子里还是一个忠厚谨慎的人,他的政治抱负也只是当一个周公这样的大臣,不得不说汉武帝看人的眼光之毒辣。
所以当汉宣帝发出寻微时故剑的诏书后,大臣们纷纷进言请立许平君为皇后时,他没有因为利益受损而出手阻止,因为他觉得汉宣帝这个人,对贫贱时的妻子都这么有情有义,不惜冒着被自己废掉的危险来替妻子争取皇后的位置,如此重情义的好人,怎么会忘记自己对他的恩情呢?毕竟,自己是把他从平民立为皇帝的恩人。
从最后的结果看,汉宣帝对霍光还是感恩的。霍家在霍光死后因谋反被连根拔起。但霍光的功劳,汉宣帝是认可的,所以,因霍光死后,家族谋反,因此不称霍光全名,麒麟阁功臣表的榜首只写着: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故剑情深背后的政治智慧发布于2021-06-28 1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