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围绕“变化是否存在”这一课题展开争论的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主张万事万物永远处于流动变化之中。以巴门尼德、芝诺等为代表的埃利亚学派则持完全对立的观点,主张变化根本不存在。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似乎是持一种居间的调和立场。

 

另外,从认识论上来说,恩培多克勒可以说是经验主义的开创者。与巴门尼德、芝诺主张的相信只有人类理性能成为真理之基础的理性主义相对,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似乎都认为通过感官获得的经验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这便开创了认识论中与理性主义相对的经验主义传统

 

不同传统中的经验主义

 

据传恩培多克勒的家乡在西西里岛,他的生卒年份大约是公元前490年到430年,比巴门尼德年轻一些。

 

 

 

阿那克萨戈拉大约于公元前500年生于伊奥尼亚,但他一生中约有30年是在雅典度过的。传说他和雅典全盛时期著名的统治者伯里克利关系很好,是第一个把哲学引进雅典的人。

 

我们说过,意大利南部和伊奥尼亚的哲学家有着不同传统,这在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体现得很明显。阿那克萨戈拉继承了伊奥尼亚人的科学主义传统,在他的思想里人们找不到对伦理和宗教的偏好。

 

而来自意大利南部的恩培多克勒则承袭了秘主义传统。罗素说,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在恩培多克勒的身上得到了异常完备的表现。他是一个令人联想到毕达哥拉斯的传奇人物,很多人也把他和奥尔弗斯教派联系在一起。和毕达哥拉斯一样,他一方面似乎是一个宗教领袖,很多神话般的故事被记载下来。他觉得自己应该被奉若神明。传说为了让人们永远这样想,恩培多克勒最后跳进埃特纳火山口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样他的身体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人们便会认为他升天了。

意大利画家萨尔瓦多·罗萨(Salvator Rosa)的画作《恩培多克勒之死》

 

虽然在宗教方面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有颇多建树,而且在很多问题上似乎曾互相学习。恩培多克勒发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实际是一种独立真实存在的物质。他曾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这个类似我们在科学的课堂上都看到过的实验的过程:当一个女孩子玩弄铜制计时器,用她美丽的手压在管颈的开口,把这个计时器浸入水中,水并不会进入这个器皿,因为内部空气的重量压着底下的小孔,把水往回堵住了;一直要等到她把手拿开放出压缩的气流时,空气才会溢出,同量的水才会流进去。他也是意大利医学学派的创始人,用类似上面的理论解释了呼吸。阿那克萨戈拉也指出,滴漏或者吹得鼓起来的皮说明了看上去一无所有的地方也还是有空气的。

 

恩培多克勒还发现了离心力:用一根绳子系住装有水的容器,甩起来旋转,水不会洒出来。在生物学上,他提出了类似进化论的观点。在天文学方面,他和阿那克萨戈拉都指出,月亮是由反射而发光的。阿那克萨戈拉第一个解释了这一点,并提出了月食的正确理论。恩培多克勒说,光线行进也需要时间,只是非常短促以至我们不能察觉到。阿那克萨戈拉说,太阳是火炽的石头,月亮上有山。

 

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断很多在今天看来可谓惊人的准确。更重要的是,罗素说,他们大部分的形而上学也是和对滴漏和水车的观察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自然科学中重视经验观察的方法奠定了他们认识论中经验主义的基础。

坐落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阿格里真托的恩培多克勒塑像

 

居间调和的世界

 

关于世界上是否存在变化,实际上,也就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运行方式,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下一期我们将要介绍的原子论者都持类似的居间调和观点。他们赞同绝对的变化是不可能的,但是存在着相对变化。

 

首先,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都同意巴门尼德的观点,即认为从本质上说,存在是永生的、不可毁灭的。从严格语义上说,世界上没有存在的产生和消亡,所有事物的成毁都仅仅是已经存在的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恩培多克勒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从不存在的东西中产生。存在将会毁灭,这既不可能,也从未听说过;因为存在总是将会存在,不论人们将其放于何处。

 

但是,在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看来,运动显而见,不可否认。他们不同意承认存在不能和不存在相互转化就一定要否认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存在的本质,也就是永恒不变的东西是“多”而不是“一”。

 

关于最本质的存在是什么,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观点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他们都认为,世界本质上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永恒的,不能转化为别的东西,只能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它们以不同方式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物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但关于永恒的微粒具体是什么,他们两人的描述不同。恩培多克勒认为,不变的微粒包括四种物质:土、气、火、水,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这四种物质混合而成。而在阿那克萨戈拉看来,似乎没有理由认为最原始的元素只有这四种。他认为世界上有无数种永恒的元素,被他称为“种子”,种类无限多,体积无限小。他认为,万物都可以无限分割,而即使最小的一点物质都包含着所有各种元素的微粒,也就是世界上的每个部分、每种物质都分有着整个世界各种元素的一份。而我们说某种物质具有某种性质,只是因为这种元素占主导地位。比如,雪既包含了白的元素也包含了黑的元素,只不过因为白居于主导地位,我们才称之为白的。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世界上这些变化的动力和规律是什么?恩培多克勒诗意地说,世界上存在的“爱”和“恨”这两种力,或者叫“和谐”与“争执”,导致了土、气、火、水四种元素互相混合又互相分离。爱的力导致元素相互吸引,导致事物的形成;恨的力导致事物的解体。事物的产生和消亡、世界的变化都是由于爱和恨两种力量的循环。

 

独立于物质的“心灵

 

阿那克萨戈拉则似乎不接受恩培多克勒这种对爱和恨有些模糊不清甚至带有神话色彩的解释,他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即提出了“心灵”(奴斯)的概念。在他的思想中,心灵是一切变化的驱动力。各种原始物质都是在心灵的驱使下,经过分离的过程形成了各种事物。他说,心灵首先产生了一个旋转运动,形成了一个漩涡,它扩展开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原初物质卷入进来。这迫使各种物质分离,分成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包括热、光明、稀薄和干燥的物质,另一部分包含冷、黑暗、稠密和潮湿的物质。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永不间断。如前所述,每一种事物都是由所有物质的微粒组合而成,而其中某种特定物质占了统治地位,便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比如,水中潮湿的元素占主导地位,但也存在所有其它的元素。

 

以上对事物生成具体过程的描述在今天看来还比较幼稚,但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关于微粒的学说与此后的原子论者一脉相承,与现代自然科学惊人相似地描述了世界构成的方式。在哲学上,更重要的是,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心灵”的概念。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与其它东西相分离的,除了心灵。”

 

 

 

我们之前提到过,在最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思想中,只有对物质世界的描述。从毕达哥拉斯到巴门尼德,开始逐渐在对存在本质的探索中纳入了意识领域的概念。而阿那克萨戈拉通过“心灵”,第一次提出了区别于所有物质的概念。他说,心灵“不与其他任何东西相混合,是单独的、自在的”。当然,阿那克萨戈拉对心灵这个概念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一方面,心灵似乎类似于自然法则,是一个理性的原则,使世上万物井然有序。心灵“存在于其他所有事物存在的地方”。另一方面,心灵似乎又是世间一切变化的推动力。亚里士多德对阿那克萨戈拉的“心灵”概念有褒有贬,认为他尚未充分表达出万事万物运行的目的性。阿那克萨戈拉似乎没有完全否认心灵的物质性,也尚未清晰界定意识和物质世界的概念和关系,但他对心灵和物质的区分,依然在西方哲学史上影响巨大。

 


欢迎关注小猫哲学课堂

 

哲学:离生活最近的猫头鹰

山与海的拥抱——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一):米利都学派

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二):毕达哥拉斯

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三):赫拉克利特

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四):巴门尼德

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五):芝诺

引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六):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发布于2021-06-29 08: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