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南北朝时期齐国的开国皇帝。据说,他是萧何的第24世孙,萧何的孙子曾官至侍中,后免官定居于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这一支系就此没落,世代皆为布衣素族。东晋初年,萧氏子孙跟随司马皇族衣冠南渡到了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成为南迁的寻常百姓人家。

资治通鉴》记载,在两晋南北朝混乱不堪的几百年里,萧氏子孙后裔终于涌现出一个勉强体面的能人萧承之,在刘宋中晚期是一位著名的武将,就在公元427年,萧承之生下一位遍体布满麟纹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孩子逐渐变得仪表英俊、风姿特异,13岁就因战乱弃文从武,跟随其父亲南征北战,直至宋明帝刘彧死前,他才调京担任太子左卫率,那一年他已经45岁了。

但也正是因为进京任职,他有了更大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刘彧死后,萧道成领兵平定刘休范叛乱有功,封公同时,还升为中领军将军,掌握禁卫军。而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刘氏皇族内斗不止,反倒让朝廷实权逐渐集于萧道成一人。

虽说长相出奇,但在那个士族门阀政治余温未消的时代,出身寒族的萧道成,比起朝廷中的达官显贵,无论从名望还是地位上讲,都要逊色不少。比如他的亲家,沈攸之。

沈攸之当时官职与萧道成相当,但他是刘宋名将、位列三公的司空沈庆之的侄子,这样的身世背景可谓显赫一时。萧道成把大女儿(萧道成称帝后封义兴公主)嫁给沈攸之的三儿子沈文和为妻,在当时而言,绝对是高攀了。

我们可以看后来萧道成掌握朝廷实权准备扶持刘准即位时,沈攸之的态度,《资治通鉴》记载:

攸之以道成名位素出己下,一旦专制朝权,心不平,谓元琰曰:“吾宁为王凌死,不为贾充生。

沈攸之一向看不起他这个亲家萧道成,觉得他的出身、名望和官位一向不如自己,却踩了狗屎运,控制了朝廷,心中愤愤不平,就对他的幕僚说,我宁愿当王凌(曹魏名将)讨伐逆贼而死,也不愿当贾充(西晋大臣)投降叛逆而生。

就因为一向瞧不起的人,突然有一天混得比自己好了,沈攸之心中不快,决定起兵叛变。为了师出有名,他在一条白色绸缎上写了十几行字,藏在背心的衣角里,对部下宣称是刘宋明帝刘彧和他的盟誓。

他的小老婆劝他说,你都一把年纪了,难道不为这百口之家想想吗?沈攸之指了指他的背心衣角,不说话。

为了造势,他还扬言说,皇太后派人秘密赐给他一对蜡烛,其中藏有太后手令,说:“社稷之事,一以委公。

做完这些准备之后,沈攸之发布檄文,邀请周边七八个州一同起兵,其中三个州当即就斩杀了他派去的使臣,向朝廷奏报;另有三个州都在隔岸观火。

开弓没有回头箭,沈攸之率兵顺江而下,并写信给萧道成,说小皇帝昏庸,你应该跟百官商议后共同奏报太后再下令废黜,怎么可以勾结他的随从将他杀害,还排挤朝廷旧臣,安插自己的党羽,你就是这样当霍光和诸葛亮的?你既然有灭亡刘宋的野心,我岂敢坐视不理!

消息一出,朝廷震恐,但萧道成却稳如泰山,左右筹谋,毕竟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干部,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不仅如此,虎父无犬子。萧道成的长子萧赜(zé)从郢州领兵前往扬州之时,交代长史柳世隆,如果沈攸之起兵,切不可任由他顺江东下,一定想方设法引诱他攻打郢州,他短时间内是攻不下的,如此一来,你在城内,我在城外,两面夹击,便可打败他。

结果,沈攸之领兵五万顺江东下抵达郢州时,认为郢州兵力薄弱,不值得攻打,准备留一个小分队围困郢州,大军仍然顺江东下直扑建康。柳世隆见此情形,主动率兵挑战,对沈攸之破口大骂,成功激怒沈攸之,集中精锐火力攻打郢州。

郢州之围持续数月,根本攻不下来,越是攻不下来,沈攸之就越气,将士们也是离心离德。一天,沈攸之一部将向郢州城内射了一封请降书后,在自家军营纵火后率军离去。沈攸之见军中起火,将士纷纷逃命,乱成一锅,只好带着十几个侍卫狼狈逃跑,和他的三儿子沈文和,也就是萧道成的女婿,逃到华容边界时,在树林中上吊自杀。

沈攸之这一闹腾,对萧道成来讲,简直是来之笔,极大地强化了他在朝廷的权力,他凭此战功,加授太尉、都督十六州诸军事。要不说沈攸之是个好亲家呢。

猜你喜欢:

409.刘昱在萧道成肚子上画靶,拉弓要射,侍卫一句话救了他的命

408.古代杰出女政治家:20多岁的冯太后何其空虚,女人不该用情?

407.在社会闯荡多年以后,你还嘲笑指鹿为马?

406.大型社死现场:叛军主帅都被杀了,两军竟都不知道,仗输了

405.萧道成两次被征召入京,为何反应却截然相反?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410.亲家的仇怨:一向瞧不起的人突然比自己混得好是一种什么体验?发布于2021-07-09 14: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