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我在上一篇《介甲盾与上甲微(下)》的结尾处说到:“下一篇文章咱再写写'成'?”那是因为我想把甲骨卜辞里经常祭祀的成唐(商汤)和咸戊(巫咸)亲自解释一遍。
字已经在庚,打钟的声音皇帝在恋爱里解释过了,我说是一口大挂钟,用长绳连着铃舌拉响的那种,有敌情或召集开会、命令统一出工时就拉响这口钟,可声闻数里。是庚下加一个口,会意声若洪钟或可向众人发号施令的领袖级人物,因此就把它作为尊号送给了成汤大乙

图1  唐、成、大乙

我们是怎么知甲骨卜辞里的成、唐就是成汤即大乙、天乙的呢?先贤们批阅大量卜辞后找到了这个逻辑关系,我选择了《甲骨文合集》里紧密相联的几条卜辞做个形象说明,见图1。就是说在上甲微之后,紧接着的有成、唐和大乙,后面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大丁、大甲……下乙,所以可以推论说成、唐和大乙是同一个人。而大乙又是天乙、成汤,这不就更板上钉钉了吗?

图2  咸的甲骨文

翻开咸的甲骨文(见图2),我们会发现它与图1中的成的甲骨文很像,成=戌+囗(wéi),咸=戌+口(kǒu)。原来人们并没有发现这两个字的明显区别,但天才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发现了,于是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成、咸在卜辞中是绝不含糊的两个字,且分别指代成汤和巫咸。
所以千万别小看新诗人哈,除陈梦家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之外,对古文字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郭沫若,和对《楚辞》》及上古话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闻一多原来也都是自由体大诗人。2011年出版的《清华百年诗集·新诗卷》里,1912级的闻一多、1937级的陈梦家和1985级的我,都各有三首入选,能步杰出学长后尘,与有荣焉,也信心倍增。
尽管大家都恍然大悟分清了成、咸,但却都没对这俩的造字义做出进一步的合乎“规范”的解释。
于是我这段时间便想做这项工作
首先,成唐的成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戌+丁”而是“戌+囗”,其实我感觉,在其他一些卜辞里,古文字学家们也都误把囗理解成丁了。
其次,在解释戌字时大家都会联系到戊、戉和岁,但也都是一带而过,给人一种似懂非懂没“听”清的感觉,我尽管过去对这几个字做过解释,但由于当时水平尚浅,所以现在还有再“迭代”一次的必要。我过去的解释,请参看《十二地支通解(五):戌亥》及文中提供的其他链接。
首先说

图3  戌的甲骨文一

从最早的甲骨文看,戌就是一柄长柄大斧,其斧面较宽,接近正方形的梯形斧面,斧头——应该说戌的金属头直接安在了木质长柄上,斧刃弧度不大,就如妇好抱着的那把一样。

但写着写着就有人想简化,于是就把近正方形的斧头写成了三角形,但这仍是最主流、最正规的写法之一,见图4。

图4  戌的甲骨文二

之所以说三角形的戌仍是最主流、最正规但已经简化了的写法,那是因为我看到这种字形出现在午组和宾组里。我过去曾经反复说过,想考察甲骨文的造字法和造字义,最好从最早、最“权威”的師组、午组和宾组及子组中去找。
西周早中期金文继承了图4的字形并略有“美化”,于是就变成了图5中的这个样子。

图5  戌的西周金文

由于甲骨文咸和成(成亦有两种造字法,咱后面再讲)都是“戌字旁”,所以花点时间多了解一下戌的字源流变是有必要的。
我们现在的楷书简化字,戌与看起来比较像,那么戊的实物和甲骨文字形又是什么样子呢?我2019年8月13日在《汉字探源‖沙悟净、鲁智深的兵器都搞错了》里做了图文并茂的详细说明,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不过以前写的更有味道,还是希望读者朋友点开链接瞜一眼。

图6  戊的甲骨文

从写得比较认真的甲骨文字形上看,戊是戌的变形,殷商人把近正方形的斧面改成了月牙形,这不但节省了青铜材料、减轻了重量,而且更便于收割或打仗时的实用。但是在甲骨上刻月牙是比较费劲的,于是后来就给写直了。西周人更是不明就里,就给美化成了图7里的样子。

图7  戊的西周金文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附上了不少“月牙铲”的图,这里再找一个示意。

看到了吗?我们近代臆想的鲁智深的月牙方便铲,其一端为铲子形——有点像戌头,一边为戊头——月牙形。
许多人认为,是长柄兵器戌、戊、岁的鼻祖,且认为它们只是在器型上有所区别因而字形有异,但我觉得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

图8  戉的甲骨文

摊开戌、戊、戉和岁(见后续)的甲骨文,我们能发现唯独戉字的头部不太“规整”。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之后终有一得:在甲骨文造字时期,戉指的是石质的长柄大斧,而其他三个字指的都是长柄青铜武器

图9  原始石戉

戉与戌字造出来之后,本来石头与青铜兵器是泾渭分明的,可一不小心,戌被借用为十二地支之一了,如果再经常用作武器就容易引起歧义,恰好后来商周的武将也不使用石质武器了(即使礼仪性的),于是就顺水推舟地用戉代替了戌用于指称青铜长柄大斧,也因此我们才说妇好手拿的是钺而不说是戌。可戌作为会意字的造字构件仍出现在成、咸、威、滅里。

图10  戉的商周金文

由于戉在西周指仪仗斧钺,所以就写成了图10中的那个样子,可这个字形又跟歳/岁的金文比较像,因此又有人说,岁其实就是戉。

图11 歳/岁的西周金文

从图11的第一个金文看,岁确实很像戉,多出的那两点,有人说是字的修饰,有人说是钺面上镂空的示意,我通过考察甲骨文则认为,歳是另一种样子的长柄斧类兵器。可巧手头上有一张出土文物的图片,见下图。

与戊类似,歳造成这样,也是为了节省青铜材料、减轻重量和实用。
与戌不同,戌是仪仗、象征性质的,主要用于象征权柄,在关键时刻比如抓住了敌方首领要砍头时才用它,也因此它的刃部是大概平的;可歳则用于士兵或军中勇士、连排长级的沙场实战,需要杀伤力强,因此它的刃部很宽且是圆弧形的。

图12  歳/岁的甲骨文

从歳的甲骨文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我所描述的那些特征,只是里面有两个字形里增加了个“步”,当是我过去所推测的那样,义为在过年的那五六天,有武士扛着实战的长柄大斧在城内巡逻。
把戌、戊、戉、岁几个字说完,就已经有四种武器了。可我标题里写的是五种武器,另一种是什么呢?
是杵。《封神演义》里哼哈二将拿的兵器都是降魔杵。
可在甲骨文里并没有这个杵字,表达杵义的是一个字。

图13  工的甲骨文一

图13里的这个甲骨文字形,象形的是一种夯杵,我在《汉字探源‖男人做工叫任,女人做工叫妊》里已做了比较充分的说明,谓夯杵为一根木棍,中间削细了以便双手握住,用来夯实泥土。考古学家在殷墟还是洹北商城(抱歉我记不清了)就发现了这种“小棍夯”的遗迹,见下图。

有人说工的甲骨文不是另一个字形吗?如图14。

图14  工的甲骨文二

比较一下两种甲骨文字形,当知图14的字应出现得更早。这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以前解释过,是一种装了木柄的石头夯,一个人拿着或两个人抬着,用于夯地基。
由于上述两种工具都是用于夯土的,所以后来就同类项合并且只采用了图13的更简便的字形作为工字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可这个字形又在一开始就被借用为天干,为了避免混淆,西周就又给壬字中间加了一点以示区别。

图15  壬的甲骨文

工或壬明明是夯杵,我怎么把它列入“五种武器”里面了呢?降魔杵是后来的演绎根本不可靠。那是因为过去打仗,小国、穷国没那么多金属兵器,也会像陈胜吴广那样“斩木为兵”,一场硬仗下来,只见到血流漂杵——杵不是武器是啥?
杵,即木棍,除了作夯杵和武器之外,也是巫师们的道具。他们在某些仪式上要两两成对手拿夯杵跳舞,于是就用两根横平竖直交叉的夯杵造出了的甲骨文。

图16  巫的甲骨文

据说现在两湖一带的土家族仍在跳夯杵舞,布依族也有杵舞,而我在网上搜索,发现央视国际2005年2月6日《走进汉画像石》里有一篇《汉家乐舞》【http://www.cctv.com/folklore/special/C13447/20050206/101320.shtml】,其中的一段说的就是夯杵舞:

夯杵舞在汉画像石、砖上,我们见到的木类乐器只有夯杵,这是由夯筑城墙发展而来的乐器,用夯杵演奏的乐曲叫《睢阳曲》。《睢阳曲》图上三位乐人立于场中,左手持杵置于肩上,右手前伸,小跨步,动作协调一致。足前各置一小鼓,图左一人张口作歌。沛县栖山出土的汉画像石里就有一幅《教舞图》,表现的就是一位舞蹈教师和他的助教在教他的四个学生夯杵舞

文中所说的“沛县栖山出土汉画像石”一事,正是我小时候所亲见,您说这巧不巧?

到此已三千余字了,成、咸到底怎解,咱五一假期后再说。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成唐、巫咸与五种武器(上)发布于2023-03-05 10:33: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