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正文之前先说个题外话。两三年来,经常有读者朋友在公众号下给我“发消息”,但由于我的页面上“新消息”一栏经常不显示,且超过48小时后就不能回复了,因此造成有些在公众号底端的留言无法回复,令我常暗自抱愧。所以想留言者,请尽量在文章后面评论,若不想让别人看见就附带个说明,我就只回复而不公开出来。
言归正传。
过去常说,我几乎不相信甲骨文里有形声字,或曰甲骨文里极少有形声字,并说西周早期的金文绝大部分是抄袭殷商文字的。之所以不敢完全肯定甲骨文里没有形声字,除了还没完全参透所有四千多个甲骨文的造字构想外,还因为一个字。
《汉典》网站、《甲骨文字典》、《汉字字源》《甲骨文合集》和《古文字诂林》里都没见收录夜的甲骨文,《新甲骨文编》第416页里有一个,但我没这本书所以无从查找;《国学大师》网站上有其甲骨文字形,但我却不知怎么去找到它所在的那片甲骨(我现在也学精了,不能听风就是雨,一个说法之外还要再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才敢采信)。

图1  夜的字形演变

因此,我既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殷商文字里有夜字。而据我看来,夜很有可能是个形声字。所以,我才一直不能充分否定甲骨文里有形声造字法。

图2  亦的商周金文

为什么说夜很有可能是个形声字呢?因为西周早期的夜字,是在基础上改造的。是大下加两点,是用一个夕替换了其中的一点。

图3  夜的西周金文

对于夜有没有可能是一个会意字,我已经思考一年多了,现在感觉基本上没有可能——月亮夹在胳肢窝里表示夜晚?没有这样的造字逻辑。
因此我终于同意了前人的解释:亦表声,夕表意,夜是个形声字。
殷商时期,表示夜晚的是个夕字,为何到了西周要再造一个夜呢?前人都只笼统地归结为“转注”,而我从《嫌贫悔婚的<国风·召南·行露>,兼论牙齿》开始,就把西周新造的某些字归结为西周王族的不同于殷商官话的方言,尤其是上一篇《无丐震亡》里解释的代替了亡的無字。
我猜想夜也是这么来的,即夜是姬周王族的方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定义夜晚的术语发音为亦而不是过去殷商人所用的夕,于是就用亦和夕合造了夜字。用夜表示整个夜晚之后,夕就专指傍晚了,如夕阳西下、只争朝夕、朝不保夕。

说完了夜的造字法,就得回过头来说说的造字法。

图4  亦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亦,大部分学者认为,其造字法为指事,用人腋下的两点指事腋窝或腋下的所在,其造字义为腋,同音假借为“也是”的意思,即文言文的亦。
然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亦指汗液,大下的两点指人在大热天里从胳肢窝里流下的汗水,因此其造字义为液,康殷先生且在其《文字源流浅说》里附上了另一个每个腋下有两点的字来证明。

图5  《文字源流浅说》截图

图5中的甲金文,在殷商时期果然同图4中的甲骨文是同一个含义或用法吗?如果在文句/卜辞中的用法相同,我们说它们就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但若用法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字了。因为许多甲骨文学者有对甲骨文胡乱合并同类项的错误倾向,所以我在甄别时就尤其小心。
我们先看腋下各一点(即图4)的亦的用法。

甲骨文合集第2002片反面第5条卜辞(占辞)为:王占曰,辛雨,庚不亦雨

仅从这条占辞看,亦有可能是个连词,义为“也”,这里可不译出;但也可把亦理解成夜,即商王(在希望下雨)占卜后对甲骨兆纹解释说,很吉祥,辛这天有雨,(但)辛日前一天的庚日晚上没有雨。

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卜辞来准确把握亦的含义和用法。

甲骨文合集第12715片上有这么一段话:癸巳卜?,贞旬亡祸。丁酉雨己雨庚亦雨。从这段卜辞中我们能立刻看出,有两个点的亦真是“也”的意思。
从甲骨卜辞中看,图5那种腋下有四点的字也是“也”的意思吗?《甲骨文字典》说不是,且还认为是个字。

图6  《甲骨文字典》释儒/濡

我尽管这次没有细究图6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但也已能肯定大的腋下有四点的字不是亦了。即图5里的甲金文不是亦
那么亦的造字初义是腋还是液呢?这个估计永远也调查不清了。我的看法是,它的造字义为腋,但那两点却不是指事符而是象形会意汗液,因为①腋下确实最先出汗,且在大热天里腋下的汗是噼里啪啦往下滴的(我小时候光着膀子干农活时有这种经历);②甲骨文极少用指事造字法,相反最常用象形、会意造字法。亦的甲骨文就是用象形会意的方法,来指出那个最先流汗、最多流汗的胳肢窝。

与亦、濡类似纠缠不清的还有一对甲骨文,当然其字形也与亦相像,那就是夾/夹字。为了与甲骨文相对应,我下面在打字时都选用夾。

图7  夾的甲骨文和金文

《汉典》网站以及其他大部分古文字工具书上,选择的夾的甲骨文字形都是图7里的这个样子,即大的腋下各有一个人,且他们都根据《尚书·多方》里的“尔曷不夾介乂我周王”和《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里的“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辅成王”将夾字解释为辅佐,意谓两个职位低的(小)人从两边搀扶着一个职位高的大人。

这里就出来两个疑问:①辅助一个职位高的人为什么必须得两人,一个人不行吗?②如果造字义为辅佐(搀扶),后来是怎么变成从两边钳住的“夹菜”的夾义的呢?

幸好还有《甲骨文字典》,它不但把大下俩人的字释读为夾,且把大下一人的甲骨文也释读为夾。

图8  《甲骨文字典》释夾

除了《甲骨文字典》外,《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里也把这两个字形(大下一个人和两个人的)都释读为夾。

我前面说了,对前人随便合并同类项的甲骨文字,我是保持着极高警惕性的,因此需要去甲骨拓片里分辨明白。

在甲骨原文上,一个小人的夾和两个小人的夾用法不同,咱先看个“大下一人”的例子。

图9  夾卜甲一

在《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里,这两片卜甲上的文字被释读为:

从语句上分析,这里的夾是个动词,由于角是个人名,所以商王占卜角会否辅助自己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大下一人的夾是动词辅助、辅佐的意思

再来看个“大下俩人”的例子。

图10  夾卜甲二

合24239卜甲上出现了两个大下俩人的夾字,在《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里,片卜甲上的文字被释读为

从语句中我们能分析出,夾在这里是个地名,而不同于图9里的用作动词辅助义的腋下一人的夾。

图11  夾的字源演变(《汉典》)

写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大胆假设了:
甲骨文中原有两个不同的字。大下面加一人表示一个人辅佐、支持另一个人(尤指商王);大下加两人会意一个人腋下各夾着一个人或两个人包夾一个人,即这个大人有可能是主动夾(挟)别人也可能是被动被别人夹击,其造字义为从两边钳制。后来大下一人的字被废弃了,后人统写作夾,但其造字义——辅佐依然保留了下来,从而使得后来古文献中的夾字,既有辅佐的意思,也有包夹、钳制的意思。
即原来是俩字,后来合并成了一个字。
这样推断还算合理么?
看图11后我们可能会认为,简化字之前,夾都是写作的,简化字之后才写作。但其实汉字简化老早就开始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其大多数都在古代被简化了,只是共和国后进行了规范而已。为证明这个论断,我再贴一个夹的字形演变图,那个隶书字形是东汉的。

图12  夹的字形演变(《国学大师》)

我给文章拟标题时喜欢艺术化一点,所以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个《今夕何夕?夜未央》。既然提到了央,那就再提示一下新关注的朋友,我九个多月前还专门写了篇《我的轭是容的——解析央的甲骨文》,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点开看看。
本文解释的夕、夜都是指黑夜、夜晚,那在殷商时期“白天”怎么表述呢?我认为是“湄日”并因此在六个月前写了篇《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甘与子同梦》,感兴趣的同好可以点开看看。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今夕何夕?夜未央发布于2023-03-05 10:34: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