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本来想写一篇破译几个常用的与“眉”有关的甲骨文的文章,却由于身体不适写成了老三篇、三部曲。前两篇分别标题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和《眼角眉梢都是爱》,这篇重量级收尾,主要写湄和夢,那就摘《诗经》里的两句话作为标题吧。
本篇四千四百余字,为酬读者辛劳,破例在文末附上封面美女的大图。

图1  湄字的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的字形主要有四,见图1。遇到这种多变的字时,我通常会先思考哪一个字形是最初造的。如果某一个字在一期中就有(也可能存在几种字形),我通常倾向于在一期中寻找;若没有出现在一期,我就只好凭自己的基础知识灵感在所有字形中来武断了。
上一篇说到,眉尽管是个地名,但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认为,在以它为基础构件来造其他字时,并没有用地名或族名的含义,而是只用了其起始义即眉毛或眉眼
那么这个湄,便不是湄水,而是以河流(水)和眉眼(眉)造的个合体会意字。会意什么呢?我认为,《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靠谱的:“水草交为湄”,河岸、湖岸长满水草的地方,或就是水岸边的水草尤其是苇荻
若这样理解,则图1中最严谨的造字应为第一个。一条弯曲的河流加上一个眉字,会意河流边像眼眉一样的东西。眉毛是长而浓密的,而河岸边的蒹葭也是这样。
其他三种字形,三颗水滴也代表水,但通常不代表河流,好在除第二个字形外,都是既有河流也有三点水的。
湄为水岸边上的芦苇(之类的),后来一定会被引申为河边、湖边,因此《诗经》中才有“在水之湄”(秦风)和“居水之湄”(小雅)的诗句。
写这么多的字来“坐实”前人早就有的定论,似乎不是智者所为。但我的目的却不全在此,且主要目的是厘清至今众说纷纭的甲骨卜辞里的“湄日”是个什么日。
我们先来看一篇完整的卜辞:

这句话写成楷书为:戊,王其田,湄日不冓大雨。其中戊,是这一天的干支日期,田指田猎,冓即遘,遇的意思。
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戊这天,商王出去田猎,湄日没遇到大雨。
甲骨卜辞中,有好几十条带有“湄日”的,且湄只用于湄日这个固定词组。
并且,所占之事,都是商王准备出去田猎或视察,看看那天“湄日”是否有雨、有灾、遇大风、遇(大)雨。
那么,您认为“湄日”指什么日子或什么时候?
先贤杨树达先生说,湄是弥的假借,湄日即弥日,是“终日”的意思。
在大部分甲骨文释义上我都不太赞同的先贤于省吾先生反对说:卜辞中有许多“冬日”且其义都是“终日”,没见有用“湄日”代替“终日”的;湄当读为昧,湄日即昧日,旦湄即旦昧,皆谓天将明之时也
《甲骨文字典》却采信了于省吾先生的说法。
于省吾先生和《甲骨文字典》为了证明湄就是昧的假借,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日戊…旦湄至于昏不雨。
如果这条卜辞就是他们说的那样,那“旦湄”可真就是天将明之时了。
可我总觉不妥。因为除了这句话外,还有几十条湄日不雨、湄日无灾、湄日不冓大风呢。一个商王出城去田猎或考察三农,来回怎么也得大半天吧?他提前一两天来占卜,怎么只问一大早而不是一整天的天气和凶呢?
所以我就去找于先生举例的这篇甲骨拓片,还果然被我找到了,编号为合29803。

图2  甲骨卜片-合29803

但是其他先贤和我再看卜片上的文字,没有他们说的“旦湄”,相反却是下面这个样子:

改成简化字为:…日戊,今日湄至昏不雨
所以说,“旦湄”是不存在的,也因此,于省吾先生和《甲骨文字典》的判断很可能是错的。当然,由于有“湄至昏”三个字硬硬地还在,我还不能否定湄是“天将明之时”,但咱得先放下这个话题,过会儿再来解决它。
那么,湄日是杨树达先生所说的“终日”吗?我也觉得不是,因为于省吾先生的反驳也很有力、很有理,所以湄日亦不可能是“弥日”即终日。
这样我就不得不再求助于甲骨卜片。这次让我找到个更完整的,编号为合29093。

图3  甲骨卜片-合29093

这块甲骨上的文字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最上面四个字残缺的咱就不说了,先看中间这一段,其文字为:

翻译一下就是:贞:王其省盂田,湄日不雨?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提前贞问:商王要去视察“盂田”,湄日不下雨吧?
最下面部分的文字是:

翻译一下就是:今日辛,王其田,湄日无灾、不雨。
啥意思呢?这是后来实际情况的描述,回来刻在了以前为此事占卜的骨板上,说明原来占卜的事已经应验了。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今天辛日,王去田猎,“湄日”没遇到灾祸,也没下雨。
说实话,我曾往湄日就是“明天”的方面考虑,但看到占卜的时间,有的是昨天有的是前天或几天前,且还有上面第三段卜辞里的话——今日湄日无灾,我的这个想法就打消了。
这时候,小时候在封闭原始农村生活的经历就开始起作用了,因为那时候的农村(我老家),要表达一整天即终日时,通常的说法是“黑天白日的”,如果说出“整天/成天”如何,那也不是指一整天而是指“经常性地”。于是我就想,湄日会不会就是指“白天”呢?不包括黑天。
我们古代“一天”的概念有两种。一种是官方的十二时辰计时,从半夜子时始到半夜亥时止,由“计时器”来准确测量;一种是民间的,简单粗略地把一天划分为白天和晚上,每天以早上起床始,以吃晚饭为划分白天黑夜的时间节点,然后再到早上起床前止,所以即使是早上五点做了个梦,也会说“昨晚做了个梦”。
这样一想,所有的疑问就都豁然开朗了:所谓的湄日,其实指的是整个白天,即白日。商王到城外田猎也好、察看农作物长势也好,总是要早上出去、天黑前回来的,因此他要占卜这一段时间内是否会遇到大风、大雨或灾祸。至于晚上如何,因为已经回到王城了,自然不在占卜之列。
同时图2里的”今日湄至昏不雨”也就好理解了,就是“今日整个白天一直到黄昏都没下雨”的意思。
那么湄日的湄是个假借字吗?
我看不是。因为从湄的造字义来看,它是指河岸边的水草且主要指茂密细高的苇荻香蒲。而河是有两个岸的,在两个湄之间是低平明亮的河水,因此湄(日)有可能指从此岸到彼岸,即从此湄到彼湄。河水是清亮的,而两岸的植物却是(暗)绿色的,从此湄到彼湄,就像从天刚亮到天刚黑一样。因此我认为,湄日的湄,用的是其引申义,是由中国人最常用的类比思维自然导出的结果。
这样推理还算顺畅、合理和符合逻辑吧?

说完了眉、湄,就又引出了一个“”字。您看图3里中间那段卜辞,其中的省的甲骨文不也跟眉有几分相似吗?它又会是个什么造字义呢?

图4  省字的甲骨文

在我查《汉典》《古文字诂林《甲骨文字典》《汉字字源》《甲骨文合集》和《文字源流新说》等时发现,大家基本上都专注在判定图4里的字形是不是省,而很少仔细解说它的象形会意造字法,即使有说它是由屮(草)和眼睛组成的会意字因而是察看田里的幼苗义的,也都止于这句话,再也没有更详细的解释了;廖文豪在其《汉字树》中说省“是挑出眼睛里的小草,检视也”,从字形上看似乎更有理;当然,也有人说它是个形声字,是“生+目”——我是绝不认同的,因为我认为甲骨文里,可能几乎没有形声造字法,即使有几个字我还拿不准——比如前述卜辞里的盂——我也希望将来能换个角度来解释它
我一般把甲骨文里的屮理解为草或幼苗(请参见《艸:秋花惨淡秋草黄》和《西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那么把省解释为到田野里察看幼苗——引申为商王关心农业生产经常或按规定的时间去视察庄稼长势不已经顺理成章了吗,我为什么还犹疑呢?
因为他把屮放到眼睛上面了。

图5  省的商周金文

人看庄稼,只有俯视和极目远眺平视,不可能仰视。因此在造字时,应该把屮放在眼睛的下方或并列。那么图4、图5里的这个省字能是察看庄稼吗?
我以前反复讲过,由于卜辞是竖着刻写的,所以有些应该左右结构的就变成了上下结构,又由于目字比较宽扁,所以写成上下结构是很合情合理的。问题是把上下构件颠倒过来有没有可能。
我突然想到了跟省非常类似的

图6  相字的甲骨文

在大多数资料里,大家都把相与栕的甲骨文搞混了,因此我无法偷懒直接剪切,只好费工夫到《古文字诂林》里去摘几个出来。至于相与栕的区别和独辟蹊径的解释,我将单独成文,这里不宜透露太多,以防被受到启发的别人抢先研究并发表出来。
甲骨文里的相,是一只眼睛在仔细打量一棵树,造字义就是仔细打量。由于木字旁是在竖直方向细长的,所以在字形上,既有上下结构又有左右结构。按理说,树木是高大的,人眼只能在旁边打量而不能从上更不能从下,可由于要满足甲骨里的可写字的空隙要求与竖写要求,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目放在木上或木下了。
有了相字作参考和对照,我这才坚定信心省,上屮下目,会意人用眼仔细观察农作物的幼苗,引申为视察农业生产。

在上一篇《眼角眉梢都是爱》里我说打算仔细分析媚、湄、“亻+眉”、蔑、夢/梦等字,到现在为止,就只剩下(简化字为)了。

图7  夢/梦的甲骨文一

梦的甲骨文字形,由于竖写的缘故,实际上是把躺着的人给竖起来了。您把整个字旋转90°试试,就能看出是一个人躺在床上。
一个人躺在床上,不是卧病在床就是正常的卧床休息。卧病在床的甲骨文是个疒字,我已在《疾与病的区别》里讲清楚了,那么图7里的这些字,则很有可能跟卧床休息有关。
然而,它们并不是一个人或大字躺在床上,而是在人字上又增加了一个眉或目,有的字形还突出了抬起的手。
结合卜辞原文来分析,前辈专家们认为这是个夢/梦字。
做梦的梦字为什么要造成这个样子呢?由于甲骨学先贤们都不懂人体生理学,所以解释得都不怎么靠谱。幸亏我业余喜欢生理学、营养学、免疫学已二十余年,所以才能把它说清楚。
人的睡眠有两种状态: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可以视作浅睡眠,睡着时会经常变换体位即翻身,偶尔做梦但醒来后基本留不下记忆,有时会梦游、尿床或做噩梦(若在噩梦中醒来会留下记忆),在慢波睡眠期,人的眼球不出现快速运动,因此又称为无眼球快速运动睡眠
快波睡眠是深度睡眠,全身呈完全松弛状态,但某些肌肉会出现阵发性收缩,特别是眼肌,结果引起眼球的快速运动,故又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时,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暂时消失,因此若盖被不及时可能招致着凉。同时约有80%的人在此期间做着各种各样的梦且容记住,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有梦睡眠
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成人都是先进入慢波睡眠,80~120分钟后转入快波睡眠,持续20~30分钟后又转入慢波睡眠,一夜之间反复交替四五次,且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时间越长,人的休息越充分、自身修复效果也越好。这就是我过去反复强调人要连续睡眠多长时间的理论依据
但对于观察别人睡眠的古人来说,他是分不清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只是看到睡着的人一会儿翻身、一会儿梦呓、一会儿手脚乱动、一会儿眼珠子在眼皮子里面快速转动。
所以当他们写夢/梦字时,也就会只表现他自己关注到的某些特征:眉眼、眼睛和手,这就是图7字形的由来。
翻身的特点有表现的吗?有,且还不少,请看下图。

图8  夢/梦字的甲骨文二

图8里的甲骨文,内行的人都有可能看出是一张床加个丑,可对于丑字的解释,从来就没人指出过那是个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人——直到我在一年前即2019年9月30日写出那篇《十二地支通解(一):子丑》。
今天我又找出了这个夢字,又一次坐实了我过去对丑的解释是正确的。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角点个关注鼓励一下吧。多谢了!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甘与子同梦发布于2023-03-05 10: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