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上篇《一鸟在手与群鸟在林》中,我有两个问题需在这篇里继续解决一下。一个是我说春秋之后基本上采用形声造字法,但还有少量的新字是由于误写(将错就错)造出来的,本篇就讲一个因误读误写而造出的“”字来例证;另一个问题是后来被简化成了两个“又”的,而甲骨文中两个又的字却被改成了“”。您看,现在的朋友跟以前的朋友都不一样了吧?

图1  友字的甲骨文

对于甲骨文的“友”字,我曾仔细考虑会不会是两个并排的“人”形,反复掂量之后认为不可能,它就是两只同方向的手。看明白了哈,这两只手不是相握、相牵,即既不是握手也不是手拉手而是并排朝向同一个方向,跟几十年前红卫兵跳忠字舞似的,所以我认为其造字义应为“志同合的人”。

图2  友的字形演变

商周人认为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或愿意结交的同等身份的人,其交往只看精层面,与物质和官场提携无关,即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到了汉代,看图2的第9个字,原来平行的两只右手互相勾连了起来,显然指在官场上,大家要官官相护地“拉兄弟一把”。
既然友情已不再纯洁,变成了相互提携为友,那把两个并列的完全平等的手改称“双”也就不算“侵权”了。

友与朋原来不是划等号的,但自从国人变得喜欢说双音节词,就把朋友连用了,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朋、什么是友。
但本号既然是研究、普及甲骨文的,就还要严肃严谨、勉为其难地掰扯掰扯,把这个众说纷纭的朋字也给彻底弄清楚。
先看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朋的字源演变过程。

图3  朋的字形演变

经过其他专家学者的考证,图3第二行里的那个甲骨文不是朋,而是“人+朋=倗”,但倗字本身在过去又是朋友的朋,所以说它是朋的字源也没毛病。
朋字的问题,最主要出在“文”那一列,它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与前后的文字都没八竿子打不着,这怎么还能说是字形演变呢?
于是,有些专家包括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便进行了长考。下面编个顺序,把我的逻辑写出来。
首先说玉。

图4  玉字的甲骨文

中国自古就是个喜欢玩玉的地方,许多人甚至给玉赋予了神性。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有权威的老太太拄头拐,龙口里含着一颗玉珠;有学问的庄稼老头喜欢戴玉扳指。他们说玉可以救命,如果某人从桥上失足掉下,玉扳指碎了,但人会没事。
我从来不觉得这种小石头有什么好玩,但既然进入了甲骨文,亦不得不研究一番。
玉在上古的中国很有用,是很贵重的礼器,且与贝一样是流通货币。他们把小玉片打磨好穿成串,搞成了一个货币单位,就像现在的五毛一样。玉字,就是一串作为基本货币单位的玉片。
据说,由于人手有五个手指头,于是一串货币(玉)就是五个小玉片;又由于人都有两只手,于是另一个货币单位就是两串玉,相当于现在的一块钱,两串玉就是珏。

图5  珏字的甲骨文

当时的流通货币除了玉石还有贝,且贝的货币作用似乎更强些,因此除了以个为单位外,还需一个两串的单位,于是商朝人就造了个朋字。

图6  朋字的甲骨文

划重点:当然这个“朋”字,是我们现在的写法,其实它原来不是,也根本不应该写成“朋”。
参照着图3看啊,图6这个甲骨文,原来指的是两串贝,在甲骨卜辞里常与贝连用,被写做“贝朋”,大意类似于现在的“*元人民币”,一直到战国这种写法都没怎么变,且也一直是贝朋的意思。
可是到了东汉,许慎在编《说文解字》的时候,把图3第二行的说文古字说成了“朋党”的朋,这下坏了,朋原来是货币单位,现在变成朋友的朋了。其实那个古字是鸟翅,许慎把它跟两串贝币的“图像”搞混了。这个错误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表示“亲朋好友”的朋字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图3的第二个甲骨文,当然这个字也被错误地改成了“倗”。

图7  倗的字形演变

有人根据“倗=人+朋”妄猜倗的意思是“帮忙的”,我绝不认同。为了压实这个字的造字义,我还是要进一步晒一晒它的甲骨文。

图8  倗字的甲骨文

从图8这几个甲骨文字形您能看出什么意思吗?我认为,就是一个人手里拎着两串作为货币的贝。从传统文化来讲,对于国王,这是个来朝贡的人;对于普通人,这是个带着礼物来走亲访友的。
所以,带着礼物来的人才是倗——被我们误写成了朋。
无怪乎孔老夫子一上来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摊我我也乐,有人大老远地带着货币来看我,我能不乐吗?

可我上面老说朋、倗都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图6的这个甲骨文不应该写作朋,而应该写作(yīng)。两串玉为珏,两串貝不应该是賏吗?
如果不是许慎当年搞错,我们现在说那两串作为货币的贝就是賏而不是朋了,而朋友的朋也不会是朋/倗而是亻+賏。
我说有些汉字是因理解、读写错误造成的,这就是个现成的实例

按说本篇到此就该结束了,但我们既然写到了賏,便不得不再深入研究一下它。这个字几乎从没单独使用过,而由它为基础构件所造的婴却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婴的商代字形是什么呢?目前说法不一,咱先看第一种说法。

图9  婴的商代金文

说图9是婴的人认为,这个字形会意一个人脖子上挂着两串贝壳项链,于是就把婴的字形演变过程整理成了图10的这个样子。

图10  婴的字形演变说法一

我认为这个释读比较牵强。一是婴字下面是个女,而金文里的人却为男;其次人与“项链”的大小不成比例;三是第三个金文字形很明显是“人挑担”的形象,不可能是人戴项链。
所以我认为,殷商金文里的这个字不是后来我们用的婴。
婴的字源的第二种说法(当然也只是一部分人认同)是,它来自于一个甲骨文,如图11。

图11  婴字的甲骨文

这个甲骨文字形由賏、又、女组成,会意女子拿着两串贝往脖子上挂。由于賏是非常贵重之物,所以戴贝壳项链的人一定是贵族;又由于贝壳项链是女人的专用饰品,所以也就转义为女人的心肝宝贝。如果这个贵妇人生孩子,她是不是也会当成贝壳项链一样的心肝宝贝呢?
因此,许多出身富贵人家的男孩子便起名为婴。
最早出名的婴是比孔子还年长27岁的晏婴即晏子,孟尝君田文之父名田婴,秦二世胡亥死后继位的为胡亥的堂弟嬴婴(又称秦王子婴)……随着礼崩乐坏,普通老百姓也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婴了,如灌婴、窦婴、夏侯婴——偏你们大户人家的孩子金贵,我们贫下中农家的孩子也同样金贵!
随着大家争相称自己的儿子为婴,于是婴就变成了刚出生孩子的统称——婴儿、婴孩、男婴女婴,这样才刹住了大家都姓某名婴的歪风。

(正文完)

特别荐读:

千回百转,仪态万方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礼尚往来为朋,志同道合为友发布于2023-03-05 10:37: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