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这次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据说罪魁祸首是蝙蝠和贩卖、购买、饕餮野生动物的人。我的业余爱好是甲骨文,于是就去查了蝙蝠的甲骨文字形。

图1  蝙蝠的甲骨文(摘自《新甲骨文编》)

图1这个象形字,对蝙蝠内行的一看就是,因为除了没有羽毛的翼膜很像外,它下面的两个爪子也很形象。我们不妨抓一只蝙蝠来对照一下。

蝙蝠这种动物,长得非常像老鼠,只是多了一双肉质“翅膀”,故老相传,蝙蝠是老鼠吃了盐变的,所以家家的盐罐子都是盖着的。
我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能看到蝙蝠,一到傍晚,打麦场的上空就飞翔着蝙蝠,它们开始出来逮虫子了。由于蝙蝠都是夜间出来白天休息,所以欧美盛传蝙蝠吸血。当然我们现在知蝙蝠是益“虫”了,于是大家开始喜欢蝙蝠侠。
我最早的一篇有关古文字解释的文章是2019年1月5日写的《宕的原始意义》,其中提到我家老宅子里的“过宕”。初中时,我常在过宕的地上见到“老鼠屎”,某天抬头看了看屋顶,发现有只蝙蝠挂在那里睡大觉,于是我就拿竹竿把它戳了下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个究竟。

我为什么总是在打麦场的上空见到飞翔的蝙蝠呢?因为在乡村,蝙蝠喜欢栖息在没人住的房子的屋顶上,打麦场的边上有生产队的粮食仓库、草料仓库、牲口房、磨坊等建筑物,蝙蝠白天就睡在那里,到傍晚才结队出来觅食。
我家的过宕由于没有门,便于蝙蝠自由进出,因此就把那个倒霉蛋吸引了过来,没想到让我抓了个现行。当然,现在知道了它可以传播致命病毒,以后是再也不敢抓了。
我们在上面看的蝙蝠的甲骨文似乎不过瘾,觉得画得不太像,下面就看个更像的晚商金文

图2  蝙蝠的晚商金文(摘自《汉典》)

大家对照一下蝙蝠的照片和它的金文字形,尤其是它的后爪,就知殷商古人在观察动物时是多么仔细认真了。

现在我们知道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跟我们人类是近亲,所以它身上的病毒才容传染给人。
那么鸟类的甲骨文都有哪些呢?
笼统地讲,甲骨文里刻画鸟类而非具体哪种鸟的甲骨文有二,一为鸟,一为隹(zhuī)。
甲骨文大家们在解释这两个字的关系时出现了意见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鸟与隹没什么分别,只是写法上有点不同,字义完全一样,可以混用。
一种观点认为,当然这是最早的观点,隹是短尾鸟的统称,鸟是长尾鸟的统称。
一种观点认为,隹是鸟类的统称,而鸟是其中的猛禽。
廖文豪先生认为,隹是飞翔的鸟,鸟是在地上走的鸟。
我采纳廖文豪的观点,并补充说,常在水边走的、常在水里游的禽类也被称作鸟。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甲骨文字形。

图3  隹字的甲骨文

图3这个隹字,简洁几笔,就勾画出了鸟头、喙(huì)、张开的翅膀,且这是个鸟头在上的侧视图。

鸟在正常飞翔时头是在前的,甲骨文为什么画成在上了呢?我在上一篇《疾与病的区别》里解释了这个现象,说是因为甲骨卜辞是竖着写的,所以绝大部分象形字都把横着的实物改为竖写了。

当然这个隹字,也可能描画的是在树枝上驻足的飞鸟,如下图。

绝大部分飞鸟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总是想方设法逮它们,如用网、箩筐、弋、弹弓等。但是有几种野生飞鸟却喜欢与人类比邻而居,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麻雀。

麻雀这种小鸟,灰不溜秋不好看,不像雉鸡那样有着漂亮的羽毛。人类为了获得雉鸡翎戴在头上臭美(我在《我学问浅,您可别蒙俺》一文里有相关论述),就特别喜欢射雉,于是雉=矢+隹。汉朝的吕后闺名就叫雉,可见大家以前是多么喜欢这种美丽的飞鸟。不像现在,野鸡变成了不好的名词。
麻雀平时在田野和家院里自由觅食,在屋檐下做窝,你喂个鸡鸭它们都去争食,傍晚在院子里的树上叽叽喳喳地集合嬉闹,古人还根据这个情景造出了甲骨文的字(详细解说请读者移步到《甲骨文‖正本清源“阴阳”》里去看)。
由于麻雀已经完全融进了人类的生活,于是就不得不给它起个专用名。起个啥名呢?
一看麻雀比绝大多数飞鸟的个头都小,那就叫小隹吧。因此就造出了个小+隹的雀字。

图4  雀字的甲骨文

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喜欢用双音节词,且看到雀的羽毛比较斑驳,就又给它改名为麻雀。
再后来,有些人只管音不管字,就把麻雀写成了马爵,以至于把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鸵鸟写成了“大马爵”。后人不明所以,又对大马爵胡乱解释了两千年。

还有些飞鸟与麻雀长得很像,只是羽毛的颜色更漂亮一些,但它们不太与人亲近,平时住在山上或桑林、封树上,于是人们就把它们命名山雀、云雀。

与人比邻而居的益鸟还有燕子,且燕子更上脸,居然跑到人家屋里房梁上做窝孵卵养育后代,小燕子拉的屎都能掉人家饭碗里。
可由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重农抑商,燕子吃虫能使农作物丰产高产,所以他们就编造了一些保护燕子的话,说什么“天降玄鸟降而生商”,还说谁家若没燕子就说明这家人为人不好、内心刻毒,连燕子都嫌弃他们。谁若是戳了燕子窝,谁就会瞎眼。
于是,每年春天家家都盼燕子回来。且为了便于燕子在房门关闭时依然可以自由进出,就在房门过梁和门框之间留大约十几厘米的空隙。
这一留空隙,蝙蝠也可自由进出了。所以那时我们是与燕子、蝙蝠、老鼠、土鳖、家猫和狗共处一室的,即使这样也没像现在,动不动就触发瘟疫因为大家都保护燕子,与蝙蝠和平相处,没人去吃猫肉、蝙蝠肉,也没人敢动燕子窝。
世风日下,现在居然有人吃起蝙蝠来了,据说还有些地方的人喜欢吃老鼠肉,他不生病谁生病?
既然燕子这么好,也得造个专用字吧?于是就有了甲骨文的“燕”。

图5  燕字的甲骨文

造字人是怎么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燕而不是其他鸟类的呢?看点在它的尾羽。燕子与其他鸟类最明显的区别是,他们的尾部是分叉的,像个剪刀。

贺知章在《咏柳》中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春风为什么似剪刀?因为旧时王谢堂前燕从南方飞回来了,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的尾羽就像剪刀一样。

这样歪解是不是更有点意思?


燕子区别于众鸟的外形在尾部,猫头鹰区别于众鸟的外形却在头部。猫头鹰学名鸱鸮(chīxiāo),其中最常见的角鸮头上有两撮像耳朵的羽毛,于是古人在造字时,就专门为它造了个(huán)字。

萑的甲骨文我就不上图了。可能造字人觉得只把这两撮毛表现出来还不过瘾,因为夜猫子(猫头鹰的俗称)喜欢在晚上叫,而民间传说听见夜猫子笑家里死人,于是就又给萑字加上了表示“连连叫唤”的两个口,变成了(guàn)字。

图6  雚字的甲骨文

大家注意啊,雚的甲骨文里的两个“口”表示的是“连连叫唤”,到了西周,由于大家不知道这个造字义,且因为猫头鹰的两只大眼睛在头上非常显眼,他们就把这两个口理解成两只大眼睛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雚的西周金文,我这里也不上图了。


现在话题可以转回“鸟”了。

图7  鸟字的甲骨文

鸟的甲骨文字形非常多,我这里只择要选择了几个。鸟的甲骨文全是象形字,它的特点是重点刻画了鸟嘴、没有飞翔的体态、有些字刻画了鸟足。这不正是在走路而没有飞翔的禽吗?

由于鸟字重点刻画了喙,才使得某些专家误认为鸟是猛禽甚至直接说是雕。我则以为,因为在陆地和水边的鸟类无时无刻不在觅食,所以造字人才这样对喙作了重点刻画。

在陆地或水边走动、在水里嬉戏的鸟类,在后来造字时,大都加了个鸟旁,如鸭鹅鹭鸶鹦鹉鸿鹄鸳鸯鹌鹑鸵鹊鸽莺鹳等等。
而带隹的鸟类,大都是喜欢飞翔的,如隼、雁、鹰、雀、雕、雉等。在天上飞实在是太艰难了,于是字里是只隹而不是只鸟(半开玩笑话啊)。苍鹰可以搏蛇,这场景实在是太好看了,于是就造了个字,雖,左下一个虫即蛇,右边一个隹,左上一个口,我们把它理解为老鹰吃蛇是不是很恰当?
虽然老鹰喜欢吃蛇,但由于毒蛇也不是好惹的,所以最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于是雖就有了“虽然……但是……”的引申义。

海子在《亚洲铜》里写道: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当年我若知道鸟和隹的区别,一定会去告诉査海生:
“兄弟,爱怀疑和爱飞翔的不是鸟而是隹,是隹啊哥儿们!”
可惜。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拦住我说“别跑题了。鸭鹅是走在地上的鸟,那鸡呢?鸡的繁体字是雞,不是走鸟旁而是飞隹旁,你怎么解释?难道鸡是在天上飞的?”

图8  《说文解字》里的鸡

从《说文解字》起,鸡就有两种写法,原因是很早以前,写字的人就不知道隹与鸟的甲骨文造字义了,一看是飞禽,就不加区别地给胡乱安上个鸟字旁或隹字旁。
这种情况在鸡的两种写法上表现得最明显。
要想知道商朝人怎么看待鸡,还得到甲骨文里找答案。

图9  鸡字的甲骨文

鸡的甲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公鸡的象形(图9的第二行),一类是奚加带鸡冠子的鸟或隹(图9的第一行)。的甲骨文是一只手牵着脖子被绳拴住的奴隶的会意字。那么鷄的甲骨文就是会意一个被限制了自由的特殊样子的鸟或隹,即家养的鸡。
由于野鸡即雉喜欢飞,所以雞可以是隹旁;又由于家养鸡不喜欢飞了,所以鷄可以是鸟旁。
这个问题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难说清,算了,不说它了。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飞禽——,我则早就写过文章了,感兴趣的请点击《凤的原型到底是什么》,移步到那里去看看。
(正文完)
特别荐读:
妻不如妾?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蝙蝠燕雀猫头鹰发布于2023-03-05 10:40: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