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吴怀祺教授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2岁。在吴怀祺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史学史学步” 推出专题特辑,纪念吴怀祺先生学术成就和他在教育事业上的突出贡献。



青年时期的吴怀祺先生


生 平 简 介


纪念吴怀祺先生

      吴怀祺(1938-2020),安徽庐江人。1952-1957年就读于安徽滁州中学,1957-1961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广德中学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后并入历史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史学史研究》常务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聘为“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创新工程”教授。2017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教育部基金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社会实践》。


与导师白寿彝先生


留校工作初期


      吴怀祺先生于2004年受聘为台湾中正大学客座教授,为大学部讲授“中国史学思想史”课程,为硕博士生班讲“易学与史学”课程。其间在辅仁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讲学和访问交流。1998-2006年,先生曾多次赴台湾参加史学史、中古制度史学术讨论会。2008年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西方学者就中西史学比较、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台湾史学界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


与美国学者柯文、林同奇交流(2008年)


吴怀祺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其治学以郑樵研究为切入点,进而扩展到宋代史学思想史,再由断而通,探讨中国史学思想史整体的演变规律。他一生发表论文20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宋代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史·第四卷》(白寿彝主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易学与史学》、《郑樵评传》,主编有《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会通》(16卷本),点校整理《郑樵文集(校补)》、《田间易学》。



论 著 选 介


吴怀祺先生主要著作一览


《宋代史学思想史》

吴怀祺先生论著选介

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8月

1

内容简介

     《宋代史学思想史》是史学思想史这一分支学科研究的具体成果,也是一部宋代史学思想专史。本书以欧阳修、二程、邵雍司马光、范祖禹、郑樵、朱熹吕祖谦、王应麟、黄震、胡三省、马端临等宋代史家及其史学思想为叙述对象,系统梳理宋代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而阐明宋代史学和社会现实的辩证联系,讨论史学和理学的相互作用、影响,论述在宋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史学思想的特点,并且探索史学思想的内部矛盾,以揭示宋代史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2

学界评价

      宋代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气象生动,规模恢宏。目前尽管有关宋代史学思想的单篇研究文章不少,但将其整个发展按脉胳、主次排列于一书则不多见。该书的出版,可以说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既注重史学发展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又注重史学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排列。宋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地区性的史学特征逐步形成。本书作者牢牢把握住这一特征,在充分论述宋代史学发展前后线索脉胳的同时,对宋代史学的地区性分布也作了专门阐述,分别指出了浙东史学、蜀中史学、江西史学各自的成就与特征,从而开阔了研究视野,有利于人们从多方面把握宋代史学的实质。

李必胜《断代史学史研究的新收获——〈宋代史学思想史〉评介》(《安徽史学》1993年第3期 )

 

      作者力图开辟一条新的治学路径,即把史学和哲学两者联系起来,从时代的哲学思潮中观察和把握这个时代的史学的变化和发展。……《宋代史学思想史》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史学和社会的关系。史学不是消极反映社会存在,史学思想对社会的变革与进程有巨大的影响。本书以相当的篇幅评介了两宋的思想家、历史家的历史变革观点,并且联系社会的变革进程,说明了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叶显良《评吴怀祺著〈宋代史学思想史〉》(《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


《中国史学思想史》

吴怀祺先生论著选介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1

内容简介

      本书凡五编,共十二章,以中国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勾勒出其从远古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萌芽、形成、发展、进一步发展、总结和嬗变以及产生新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将其置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中分析史学思想与其他学术如经学、玄学、理学间的关系,揭示出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思想的特点,注重阐释前后史学思想的联系,概括出民族史学思想史具有通变、历史借鉴、经世致用、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等特点。本书是吴怀祺先生对《宋代史学思想史》的拓展,是中国史学思想史领域的第一部通史论著,探索了史学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使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学界评价

      吴怀祺教授继承了前辈的事业,完成了第一部中国史学思想通史。这部著作拓宽了史学思想研究的领域,总结了民族史学思想的特征,回答了史学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一个分支学科,《中国史学思想史》的出版对这门学科的建设有很大的推进。

曹文益《中国史学理性精的发掘——评吴怀祺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 )

 

      吴先生的新著,兼备坚实的文献基础和开阔的理论视野,避免了某些思想性论著或偏于冗长枯燥的材料堆砌,或偏于干巴巴的思想分析等弊病。其材料运用之准确,运思技巧之娴熟,说明作者在史学思想史研究领域已完成了脚踏实地的学科构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史学思想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周少川《史学史研究的新葩——读〈中国史学思想史〉》(《浙江学刊》1998年第2期 )

 

      该著以高屋建瓴之气势、细致入微之剖析,将中国史学思想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展示出来,并溯源探流,揭示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这对人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史学思想,是大有裨益的。

林华《将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引向深入——读吴怀祺先生著〈中国史学思想史〉》(《古籍研究》1998年第4期 )

 

      吴怀祺先生的近作《中国史学思想史》,具有独到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以鲜明的主旨、开阔的视野、深入扎实的论证展示了史学史研究的一条新思路。

江湄《开阔其境界  深入其精髓——读吴怀祺先生〈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史学》1999年第2期 )


《易学与史学》

吴怀祺先生论著选介

北京:中国书店,2004年3月

1

内容简介

      本书凡九章,由以易解史的视角切入,依次阐述了易学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史学的影响,探讨了易学与史学的关系,揭示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独特路径,展示了近代学人以史学眼光还原易学的整体倾向。本书重视易学在思维方式上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具体影响,如“究天人之际”的整体思维、通变思维、创新思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思维,指出易学变化对古代史学带来了三次冲击,也肯定易学对史学的影响积极与消极兼具。本书发掘了易学变化与史学进展间的关联,由此呈现出中国古代民族史学的鲜明特性。


2

学界评价

     这是新时期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更是对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新拓展。该著通过对易学与中国史学之关系的深入考察,对历史思维的民族特性作了更深层次的揭示,细读之后,启发良多。

汪高鑫《易学与历史思维的民族特性——读吴怀祺教授〈易学与史学〉》(《安徽史学》2004年第6期 )


《郑樵研究》

吴怀祺先生论著选介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怀祺先生《郑樵评传》《郑樵文集》《郑樵年谱》三部著作修订后的合辑。吴先生读研期间即选择了郑樵作为研究的课题,此后留心收集相关资料,有鉴于郑樵诗文集《夹漈遗稿》收录不全,佚文较多,在前人增补佚文的基础上,依据地方志、宋人文集以及《郑氏宗谱》等资料,对《夹漈遗稿》进行了系统比勘、校补,最终编成《郑樵文集(校补)·郑樵年谱稿》一书,出校勘记约230条,是为郑樵诗文之作的第一次全面整理。而《郑樵评传》则是对郑樵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就求学与治史的过程进行梳理和介绍,旨在总结郑樵的史学遗产,全面把握郑樵的学术,揭示郑樵学术的真谛。


2

学界评价

      吴怀祺先生校补《郑樵文集》,则是学术界第一次对郑樵著作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其特点如下:其一,广罗异本,校勘精审……其二,遍搜郑樵佚文、佚诗……其三,编录郑樵的传记资料以及时人与郑樵的诗词唱和、文章往来……总之,《郑樵文集(校补)·郑樵年谱稿》是迄今为止资料搜集最全、校勘最精的佳本,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郑樵做了资料上的准备。

      《郑樵评传》则深刻地揭示了郑樵学术的精神实质,从理论上将郑樵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大力彰显郑樵的学术批评精神……其二,从深层次揭示郑樵的治学路数及见解,总结郑樵的学术方法论……其三,从新的高度全面展开了对郑樵学术的整体研究,准确把握了郑樵学术的全貌……其四,在很多较为具体的问题上,作者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王记录《评郑樵研究两种》(《文献》1999年第1期 )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吴怀祺先生论著选介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

1

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全16册)是主编吴怀祺教授及其弟子在数十年深耕史学思想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将《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6卷本)修订合编而成,是对整个中国史学进行贯通性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本书从纵横多个维度对中国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既深入总结了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特点与要义,展示了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也对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理论成就和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纵向上,本书系统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路径和成绩,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前、近代后各卷,以历代史学家与思想家的史学思想为研究内容,重视揭示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民族特点,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史学精神的深厚底蕴,突破了以往只重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而忽视思想家的历史观念的研究倾向,从而更加准确、深刻地揭示了史学思想的发展及其规律,扩大了史学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横向上,本书全面概括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特点与要义,分历史思维论、经史关系论、历史盛衰论、历史文献学思想与历史编纂学思想各卷,对中国民族史学的思想进行专题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并结合时代变化,从振兴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总目标出发,思考民族史学思想在当代的价值,进一步总结中国民族史学与史学思想特点,阐明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在世界史学史上的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史学精神的深厚底蕴。


2

学界评价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是一部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为一体的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鸿篇巨著,该书在对中国史学思想作出会通探究的同时,也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时代特点、基本走向以及全球化趋势下民族史学的新发展作出了充分的论述,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重视揭示中国史学民族特性的大型学术系列著作,对推动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张淼《致〈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的贺信》




同 仁 评 语


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同仁(左起:刘家和、吴怀祺、瞿林东、龚书铎、陈其泰)


刘家和:

吴怀祺教授在从事学术研究之初就确立了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方向,而且在易学研究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学术成就,这为吴怀祺教授的史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学术研究路径也与司马迁“正《易传》,继《春秋》”的学术理想相契合。

 

瞿林东:

从吴怀祺教授出版《宋代史学思想史》到如今《中国史学思想会通》的问世,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吴怀祺教授可以说将史学思想史的研究一以贯之。正是多年来对史学思想史研究的积累和坚持,使吴怀祺教授取得了现在的成就。章学诚曾讲“识须坚定”,吴怀祺教授研究史学思想史的学术经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陈其泰:

吴怀祺教授学术成就的取得源自他求学时期的勤奋学习,以及对学问兢兢业业的精神。……(他)带领的学术团队在中国史学思想史领域的长期坚持和不断探索,使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多所开拓,蓬勃发展。


摘自马新月《继承史学优良传统,展现民族文化精髓——〈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纪要》(《史学史研究》2019年第1期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史学思想研究与中国史学的风格:吴怀祺教授八十华诞贺寿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文字采编自网络及相关文章,如需引用请核原文。

谨此纪念吴怀祺先生


采编:宣扬、蹇伶浇、陈钰

排版:况明祺、付涵滨

朱露川、许洪冲



研究史学遗产   推动学科建设

紧跟时代步伐   追随历史潮流

滴天髓白话详解bnuzgshixueshi

扫描下方二维码 命理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史学史学步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吴怀祺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特辑生平介绍与论著选介发布于2021-05-09 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