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中甫

通城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张家十伢》的故事,故事中的张十伢是一位专与地主权贵作对、为贫民百姓仗言的“阿凡提”式人物。其中《张家十伢出世》的故事更是悲壮动人,让人扼腕唏叹不已,充满话色彩与神秘感。

 相传通城爆竹岭有个民妇,怀孕三年零六个月还不见生孩子,民妇日急夜愁,盼望早日分娩。一天,她对肚内孩儿说:“冤孽啊,你什么时候才出来?做娘的受不了啦!”

话音刚落,腹内动了几下,便传出声音来:“娘,你别急,我快出生了。请记住,某月某日有一匹白马来到我家门口时,你唤儿一声,我就出来。不过这天有一骑牛从门前过,你可千万不要叫,记住!记住!”从此腹内无动静了。

这天半晌,远处奔来一个白东西,民妇没看清楚,就急忙呼喊:“孩儿快出来,白马到了!”孩儿破腹而出,见风就长,一下变成了彪形大汉,忙奔出门找白马,只见一头白牛从家门口走过,孩儿大吼一声:“气死我了!”一头撞在石头上死了。这时候,屋后的楠竹根根炸开,纷纷倒下,白马飞奔过来,见孩儿已死,便长嘶一声,也碰墙死了。一会儿,过去的白牛走回来,背上还驼着个小伙子,他就是张家十伢。张家十伢见了死在地上的小伙子,号啕大哭,猛抽一鞭,调转牛头走了。

据说,那撞死的孩儿是未来的天子,屋后的竹子,每个节中有他的一员大将。主子一死,竹节自动爆炸了,竹子倒下是吊孝,从此这里便叫“爆竹岭”。

张十伢呢?他娘也怀了他这么久,是与皇帝同时生下来的,白牛是接他到皇帝面前去当军师,所以十分聪明。天子死了,他只好到处流浪,捉弄财主,帮助穷人。

通城,古称下隽,因隽水而名。因其地处三省六县通衢,东可达南昌,南可通长沙,北可抵武昌,西连岳阳,四面通城,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张家十伢的故事千百年间一直在通城民间口口相授、代代流传,到底是从何年何月开始在通城流传的也无从考证。我也一直试图以《张家十伢出世》故事,来对照一个有关“白马天子”及“起义失败”的历史事件——当然必须与通城的古时有关。不容置疑,《张家十伢出世》故事在隐晦暗喻里给我们吐露着三个信息:①张十伢他本人不是天子,而是准备在天子身旁当军师的,天子另有其人,“白马”是天子的象征;②天子在娘胎“三年零六个月”代表起义酝酿时间,“天子出世”代表起义发生,“天子死了”代表起义失败;③起义事件与通城历史有关。

首先我想到殉难通城的李自成,但很快被否定: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虽说是死在通城九宫山,但他可是在北京紫禁城登基当了大顺皇帝的;且李自成起义是近古代的事情,历史并不很遥远,他的事迹应较流传的张家十伢故事要晚得多;加之李自成之所以死在通城,很大缘由是因为他在通城老百姓当中没有群众基础。《绥寇纪略》卷九《通城击》中是这样描述李自成之死的:“自成至武昌,……居武昌五十日。……乃以四月二十四日,改由金牛、保安、走延宁、蒲圻,沿恣杀掠,过通城,命其下四十八部先发。自成令严,兵行无敢返顾者,通城有九宫山,一名罗公山,山有元帝庙,山民赛会,以盟谋捍卫闾井。自成止以二十骑殿,又诃其二十骑止于山下。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既毙而腰下见金印,且有非常衣服,大骇,从山后逃去。二十骑讶久不出,迹而求之,则已血肉脔分矣”。故而我不愿意张冠李戴。

随后我又想到唐末黄巢起义:从公元 875年,黄巢在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北)响应王仙芝起义,到黄巢在881年1月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做了大齐皇帝,以及至884年6月黄巢在莱芜以北的狼虎谷自杀后起义失败为止,史料上并不见载有黄巢到过通城。倒是新版《通城县志》载有:“相传,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寨,招兵买马,抗拒黄巢起义军,槐寮寨因而得名……”。槐寮寨又名华罗寨,系黄袍山主峰,海拔1386米,位于湖北省通城县东南,东与崇阳县高枧接壤,南与江西修水相邻。华罗寨峰下为大盘山,大盘山在民间传说盘古天地之所在。相传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寨,招兵买马,护卫一方乡民,建华罗国,号称“兵马十万众,宅舍十万间,粮食十万担,金银十万斤”,既拒黄巢起义军,也不服腐唐之治。华罗寨北有200米长巨岩,状似城墙,张凭此固守,万夫莫开。山尖高耸,雾绕霞飞,每当云开天朗,登山遥眺,可见洞庭湖水。华罗山有插剑岩,在槐寮寨山腰,有巨石岩,长数丈,诸石皆青,唯此石独白,上有18穴罅,传为张十万插剑所留。

又有《同治通城县志》中载“大盘山,南界义宁,东北界崇阳,唐有张十万团义保境立寨其上,名曰槐寮寨,古迹尚存……”。可是,张十万号称“兵马十万众,宅舍十万间,粮食十万担,金银十成斤”,这么一个雄据一方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竟然不见诸史,岂不怪哉?!然而到了《同治崇阳县志》里,张十万则“俗呼张八蛮王”。见《同治崇阳县志·山水》:“槐头寨,一名回头,在黄茅山绝顶。……据传,昔张姓蛮王据此,官兵攻下之。……今俗呼张八蛮王。又新塘通津桥、张家冲,亦传是蛮王筑垒处”。由此可见,张十万根本不是唐时人物,黄巢既然没有来过通城,张十万“抗拒黄巢起义军”也就无从说起。

黄巢既已排除,却让我对这个“张八蛮王”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就让我想起西晋张昌起义。

张昌(?—304年),义阳(今河南新野)人,出身于汉化的蛮族。武力过人,好论攻战,年轻时曾为平氏县吏。永宁元年(301),在四川李特起义的鼓舞下,张昌纠合徒党数千人。于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陆北面的石岩山起事。张昌立原山都(今湖北谷城东南)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张昌以相国掌实权,其兄弟皆领兵。义军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败司马歆派来镇压的大军,江汉人民纷纷响应,旬月之间,众至三万。义军头著绛色巾,上插羽毛,作战非常勇敢,分四路进攻:一路黄林率两万人向豫州进发,继而东下,破武昌(今湖北鄂城),斩太守。一路张昌亲率大军西攻宛(今河南南阳),败豫州刺史军,并于樊城一战斩司马歆,直逼襄阳。一路别帅石冰东破江、扬二州。临淮(今江苏盱眙东北)人封云起兵响应,占领徐州。一路陈贞等南破长沙、湘东、零陵、武陵诸郡(今湖南境内)。这样,义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多以下层人民担任州郡牧守。

同年,朝廷诏令以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镇守宛城,刘弘派遣司马陶侃、参军蒯桓、皮初等率领军队在竟陵攻打张昌,刘乔又派将军李杨、督护奉集中军队进攻江夏。陶侃等与张昌苦战许多天,最终大败张昌军,前后斩杀几万人,张昌逃窜到下隽山,他的部众全部投降。第二年(304)秋天,擒获张昌,将其斩首,并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同党全被诛灭三族。

张昌在荆楚地区的起义,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广泛的影响,彪炳史册。他的起义能做到“百姓从之如归”、“六州之地,柯振叶靡”,除了西晋王朝对荆楚各族百姓残酷的压迫剥削、强征“壬午兵”去镇压巴李氏起义的原因外,还与他本人因袭了并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蛮”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说到“蛮族”,据《瑶族通史》中分析,其时“义阳蛮”也应属“荆蛮”。 “荆蛮”应在晋之前就已“第一飘洋过海(实为过长江)”到达长江南岸。而“荆蛮”到达长江南岸的第一站就应是时值下隽县治域内的窑山(今药姑山,山上发现大量大片的瑶族先民遗址),成为瑶族先民,进而遍布整个“隽山”,即今幕阜山系。直到隋唐后,洞庭湖周边的“蛮”才称作“莫徭”。张昌既然死在下隽(下隽,汉置古县,属长沙国,治今通城县西,治域包括今通城、崇阳、岳阳、临湘和赤壁),而古下隽一直又是“蛮汉杂居”之地,故因其“汉化蛮”的身份让他拥有良好的“蛮”社会群众基础。故而也只有其“蛮”的后人——“通城古人”才会这样怜悯他而记念他。

那么,张昌是不是就是张十万?而张十万是不是就是张十伢的原型?“张昌起义”历史事件是不是就是“张家十伢出世”故事的蓝本?当然是了——起义的前期酝酿时间是从“公无301到303年五月”刚好对应天子在娘肚里“怀孕三年零六个月”,这里都有“天子”、也有“军师”与“相国”,“天子死了”当然“张昌起义”也就失败了,历史与传说竟然如此偶合!无独有偶,在今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按《同治崇阳县志》载时白马畈属通城辖内界崇阳)的白马畈有座白马庙,白马庙碑记里讲述的正是“天子出世”以及“白马相公”的来由。

《三修白马庙序》:“自灭纣兴周始有寺庙之立,及至战国寺庙日兴。观一国之政,瞻寺庙可知,寺兴则政兴,庙盛则国盛。故国有兴衰,庙有废亡。白马庙两废三修,可为明证。

一修师爷庙,及普化堂郑公师爷以茅山学法回江西,因师爷心怀正义,法术高明,锄奸除暴,普救众生。人念其德,将师爷塑一神像供奉。后我地有一木匠在江西行艺,欲将神像偷往湖北,当夜师爷一梦说:你若有此意,我願受贵地火,如有人追来,我自有隐身之术。及人追来,神像已变一木瓢。据传师爷功于国,曾受忠烈堪钦皇匾一块,待至元兵入侵,中原涂炭,师爷庙被毁,其基尚有庙山之称。

二修白马庙,及至元末元人为患尤烈。十户有一元兵监管,三户共张莱刀,并当夜收回。最恨者,新娘成婚,头三夜逼同元兵同宿,否则全家受戮。故人人怒起,个个恨生。民盼民主降世,以解倒悬。其时我地有一天子窝有位孕妇,怀胎三年六个月不生,妇累自怨说:是人是怪也该出来。不意胎儿答道:若有白马至即出。不久,来一白牛,妇说:白马来了。待胎儿出来扒于牛背,白牛不走,气死牛上。随之白马来了,无主骑,乃顺隽河一路狂奔至勒马矶,未能将马勒住,至马头断其头。无头之马至皮田畈剥其皮,无皮之马至汤锅畈烹而食之。其时金竹爆等白马天子末到,一山金竹同时爆开,节节有兵马戈箭,活血淋山。惜国之薄福,白马天子误骑白牛,未能起兵灭元登基后称白马相公。今地名白马畈、天子窝、勒马口咀、马头、皮田畈、汤锅畈、金竹爆皆由此得名。人们为纪念白马相公,于元之后,在师爷庙的旧址上修建白马庙。庙内供奉白马相公和郑公师爷神像,后被国民党修石咀头谢家洲凋堡又毁之。

三修重建白马庙,幸改革开放,春风喜度,宗教信仰得保护。值此国泰民安之际,我地有四位为首善士:雷祚华,雷国器,雷金榜,刘书华心怀公德,广集义资,重建白马庙于原庙之虎形山下,左有石鼓,右有石旗,前有登雲桥等天然名胜古迹,而庙宇规模则远胜于前矣。余不才衔命作序,以志白马之由来始末,喜感昌期际遇,盛世欣逢,斯及国之幸,民之幸,庙之幸也。上述因余笔墨久荒,定有不妥之处,请君谅之。

信土黎友松撰于公元二OO二年上午之孟秋。” 

读这篇白马庙碑文,不得不让我对执笔的黎友松信土心生敬意:其翔实、生动地把“天子出世”的故事,以庙宇碑记的形式表述得清晰无遗。只见其描述有“天子”死后,“其时金竹爆等白马天子末到,一山金竹同时爆开,节节有兵马戈箭,活血淋山”是何其悲壮!再看白马的结局,“随之白马来了,无主骑,乃顺隽河一路狂奔至勒马矶,未能将马勒住,至马头断其头;无头之马至皮田畈剥其皮,无皮之马至汤锅畈烹而食之”。白马庙,实则是以一种宗教祭典仪式来重演一场起义失败后,“传首京师,同党并夷三族”的行刑受剐过程。并且,“今地名白马畈、天子窝、勒马口咀、马头、皮田畈、汤锅畈、金竹爆皆由此得名”。

从白马庙沿隽水(陆水)北行约一华里到伍塘畈,在靠陆水河畔有一座不知年岁、叫“伍塘坳”的土筑古城。古城墙的西、南、北三面现仍保留基本完好,独缺东面。古城墙东南角处的“曲尺塘”应是古城濠沟遗痕。“伍塘坳古城”的陆水河对面有个小山坳名叫“扎营坳”,翻过扎营坳便是肖岭“暇心畈”,而“暇心畈”据传为下隽县治古城所在地。

何以在“铁柱港”与“隽水河”相交汇处的总水口留下两座古城池遗迹?白马庙与这两座古城池痴痴相守也必不是偶然!

通过“扎营坳”这个并不太起眼的地名,给我们传递着一个浓烈的信息——这里不正曾是一个两军对峙、相持了比较长时间的军事城堡古战场么?我看真的很像。陆水河之东岸“伍塘坳古城”,如果假设为“张昌军事城堡”,那它控制隽水河及菖蒲港流域的整个通城东南部。晋时,通城古下隽县治应在今通城县西(亦或在今通城县大坪乡沙口古楼坳的老墨烟乡政府旧址)。以汉族居民为主的居住区应沿铁柱港(铁柱港亦或为陆水之源头)自东向西及周边分布。即今大坪、石南、北港乃古下隽县治之核心区域。那么守卫下隽古县治的关口理当应是这“暇心畈之古城堡”——权且称之为“陶侃军事城堡”。

由此可见,在西晋张昌兵败退守“隽山”近一年中,一直与古下隽西晋官兵苦战,到最后都没有占领下隽古城。但张昌应占据了东、南、北三要寨,即“槐寮寨(又名华罗寨)”、“伍塘坳城堡”与“张师山砦”,形成三面夹击“下隽古城”之势。却无奈不力“陶侃之兵”,最终在公元304年秋于铁柱港口的“伍塘坳古战场”与陶侃决战,败走沙堆,欲逃往塘湖黄袍山上的华罗寨,终被追至四庄清水塘杀死。

最后,还得要说一下张师山上的古砦。

张师山,地处湘鄂边境交界的湖南省平江县冬塔乡。其北临通城县马港镇彭家洞村,是一座风景秀丽,奇峰突兀的山。这里扼守南北交通要道,“平汝高速”和106国道从山麓蜿蜒而过,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张师山古称“白云山”、“天竺山”,山上有石城墙古砦,砦上有张良庙。相传张良谋刺秦始皇不成,逃亡至下坯,在圮水桥遇黄石公,经黄石公多次启发考验,得授《太公兵法》,而黄石公自此潜踪匿迹于毗邻此山的另一座名山“相师山”。张良辅佐汉高组成帝业后,访知黄石公隐居处,遂挂官来此山伴师隐居,后来山名就称为“张师山”。张师山高近千米,山顶古垣环带,庙宇轩昂。立于古砦,西眺洞庭,南望湘北,北极鄂南,东临幕阜,四顾奇峰错列,沟壑纵横,村落星罗棋布,南北往来一览无遗。

《同治通城县志》载:“张师山,西界平江,相传汉张良榖谷隐此”,又“西北界巴陵,旧传汉张良师黄石公隐此,高插云表,陡窄难登。上有石柱、石址、神台遗迹,非人力可致。北有井泉,旱祷轧应”。由此可见,张师山上的传说大概出自于此。

然而,张师山真正的历史真相,恰恰应该就隐藏在山顶这座远久得没有年代记录的四面环山的古石城墙的背后。打开平江县冬塔乡官方网页,其中介绍张师山有这样一段文字:“不知是哪个朝代军事上的争斗,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张师山东南西北四面筑起了四门和护城墙,特别是北门几乎保持原样,没有丝毫损坏,建筑雄伟壮观,清一色石头叠砌,从其独特的结构可以看出是防止攻门而设计的。据说李闯王曾屯兵在此,后被官兵攻破,闯王逃至湖北九宫山。从《平江县志》和其它方面考证,无有十分详细证据。所以,张师山四门成了一个千古之迷……”。

前面已谈到,李闯王与黄巢即便来过通城,本应也是路过或逗留,通城这块兵戈相见之地看来并不怎么欢迎他俩。而张昌则不同,一是张昌在这里的群众基础好,所以张昌被陶侃打败后就往这里逃;二是张昌在这里经营了将近一年,故而也只有张昌才有时间、且必须去张师山和华罗寨及伍塘坳这样的关隘与要塞上筑城建寨。

其实,张师山本来就是西晋张昌筑城建砦之山,与西汉张良没有半点关系,和黄袍山上的华罗寨是一个故事。那么“相师山”呢,会是黄石公隐居处吗?

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思念如醇的新浪博客

舒中甫

附:《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

张昌,本义阳蛮也。少为平氏县吏,武力过人,每自占卜,言应当富贵。好论攻战,侪类咸共笑之。及李流寇蜀,昌潜遁半年,聚党数千人,盗得幢麾,诈言台遣其募人讨流。会《壬午诏书》发武勇以赴益土,号曰「壬午兵」。自天下多难,数术者云当有帝王兴于江左,及此调发,人咸不乐西征,昌党因之诳惑,百姓各不肯去。而诏书催遣严速,所经之界停留五日者,二千石免。由是郡县官长皆躬出驱逐,展转不远,屯聚而为劫掠。是岁江夏大稔,流人就食者数千口。

太安二年,昌于安陆县石岩山屯聚,去郡八十里,诸流人及避戍役者多往从之。昌乃易姓名为李辰。太守弓钦遣军就讨,辄为所破。昌徒众日多,遂来攻郡。钦出战,大败,乃将家南奔沔口。镇南大将军、新野王歆遣骑督靳满讨昌于随郡西,大战,满败走,昌得其器杖,据有江夏,即其府库。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山都县吏丘沈遇于江夏,昌名之为圣人,盛车服出迎之,立为天子,置百官。沈易姓名为刘尼,称汉后,以昌为相国,昌兄味为车骑将军,弟放广武将军,各领兵。于石岩中作宫殿,又于岩上织竹为鸟形,衣以五彩,聚肉于其傍,众鸟群集,诈云凤皇降,又言珠袍、玉玺、铁券、金鼓自然而至。乃下赦书,建元神凤,郊祀、服色依汉故事。其有不应其募者,族诛。又流讹言云:「江淮已南当图反逆,官军大起,悉诛讨之。」群小互相扇动,人情惶惧,江沔间一时猋起,竖牙旗,鸣鼓角,以应昌,旬月之间,众至三万,皆以绛科头,扌替之以毛。江夏、义阳士庶莫不从之,惟江夏旧姓江安令王伛、秀才吕蕤不从。昌以三公位征之,伛、蕤密将宗室并奔汝南,投豫州刺史刘乔。乡人期思令李权、常安令吴凤、孝廉吴畅纠合善土,得五百余家,追随伛等,不豫妖逆。

新野王歆上言:「妖贼张昌、刘尼妄称神圣,犬羊万计,绛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请台敕诸军,三道救助。」于是刘乔率诸军据汝南以御贼,前将军赵骧领精卒八千据宛,助平南将军羊伊距守。昌遣其将军黄林为大都督,率二万人向豫州,前驱李宫欲掠取汝水居人,乔遣将军李杨逆击,大破之。林等东攻弋阳,太守梁桓婴城固守。又遣其将马武破武昌,害太守,昌自领其众。西攻宛,破赵骧,害羊伊。进攻襄阳,害新野王歆。昌别率石冰东破江、扬二州,伪置守长。当时五州之境皆畏逼从逆。又遣其将陈贞、陈兰、张甫等攻长沙、湘东、零陵诸郡。昌虽跨带五州,树立牧守,皆桀盗小人而无禁制,但以劫掠为务,人情渐离。是岁,诏以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镇宛,弘遣司马陶侃、参军蒯桓、皮初等率众讨昌于竟陵,刘乔又遣将军李杨、督护尹奉总兵向江夏。侃等与昌苦战累日,大破之,纳降万计,昌乃沈窜于下隽山。明年秋,乃擒之,传首京师,同党并夷三族”

张昌(?—304年),义阳(今河南新野)人,出身于汉化的蛮族。武力过人,好论攻战,年轻时曾为平氏县吏。永宁元年(301),在四川李特起义的鼓舞下,张昌纠合徒党数千人。于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陆北面的石岩山起事。张昌立原山都(今湖北谷城东南)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张昌以相国掌实权,其兄弟皆领兵。义军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败司马歆派来镇压的大军,江汉人民纷纷响应,旬月之间,众至三万。义军头著绛色巾,上插羽毛,作战非常勇敢,分四路进攻:一路黄林率两万人向豫州进发,继而东下,破武昌(今湖北鄂城),斩太守。一路张昌亲率大军西攻宛(今河南南阳),败豫州刺史军,并于樊城一战斩司马歆,直逼襄阳。一路别帅石冰东破江、扬二州。临淮(今江苏盱眙东北)人封云起兵响应,占领徐州。一路陈贞等南破长沙、湘东、零陵、武陵诸郡(今湖南境内)。这样,义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多以下层人民担任州郡牧守。同年,朝廷诏令以宁朔将军、领南蛮校尉刘弘镇守宛城,刘弘派遣司马陶侃、参军蒯桓、皮初等率领军队在竟陵攻打张昌,刘乔又派将军李杨、督护尹奉集中军队进攻江夏。陶侃等与张昌苦战许多天,最终大败张昌军,前后斩杀几万人,张昌逃窜到下隽山,他的部众全部投降。第二年(304)秋天,擒获张昌,将其斩首,并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同党全被诛灭三族。

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18971824521删除。

【黑车整治】通城道路运政稽查

【食品安全】中小学禁设小卖铺

【五个维度】通城形象经典符号

量比拼】通城酒神在这个镇

【教师招聘】通城120名附岗位表 

点击八字命理六爻发布房屋、招聘、征婚等信息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湖北通城网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历史】由张家十伢出世的传说联想到西晋张昌起义发布于2021-05-09 19:10: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