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这个春天,我再次去了长沙天心阁。

 

天心区因天心阁而得名。

 

一九九六年天心区成立之初,也有人建议用“白沙区”,取区内的白沙古井之名。

 

但坚持者却说,相对于明代开凿的白沙古井,天心阁历史更久远,故事更丰富,更何况它还在省会长沙仅存的古墙之上。

 

是的,没错,长沙的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两千多年过去,很多地方的城墙都拆除了,就剩下天心阁这里了。

 

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公元前二O二年,秦番阳令吴芮因率越人助刘邦灭秦有功,被封为长沙王,并封立长沙国。

 

北魏郦元所著《水经注》“湘水”篇中也说:“汉高祖五年(即前202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

 

到了明朝洪武(13681398)年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把元朝所筑的土城墙全部改成石基砖砌。

 

一六四三年,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克长沙,城墙曾遭破坏。一六五四年,清代洪承畴经略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再修筑城墙。

 

一六六四年,当康熙坐稳皇帝宝座不久,他将湖广省以洞庭湖为标一分为二,湖南的省会便是长沙。

 

这大大地提升了长沙的重要性,城里不但兴建了巡抚、布政使等衙门官邸,而且城墙得到了整修。

 

也就在那时期,天心阁城墙开始增建月城,使古城墙逐渐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

 

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为了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是特筑在城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

 

天心阁月城内有五百多平方面积,可藏兵数百人,城墙上还有八个大炮洞,火炮隐置在洞内。

 

有意思的是,天心阁下并没有城门,这对于不了解实情的敌方来说,如同误入一个迷魂阵。 

 

历史犹如早已设计好的剧情一般,说来就真来了。

 

一八五二年九月十一日,无坚不摧的太平军进攻长沙,看见高大壮观的天心阁,以为那是主要的城门,就奔了过去。

 

一次一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

 

太平军又施一计,挖了地道,塞进装满炸药的棺材进行爆破,但只是在城墙面前炸了几个坑。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激战,太平军没有攻下长沙,反而还损失了一员大将,西王萧朝贵“出师未捷身先死”。

 

可在这场生死攸关大战中,两位后来著名的湘军人物却大显身手,一位是“帝国的鹰派”左宗棠,一位是“筸军的领袖”田兴恕。

 

不少野史广泛流传,是“左宗棠指挥士兵开炮打死了萧朝贵”,其实翻开史志就知道,这是假的。

 

史志表明,时年四十岁的左宗棠是湖南巡抚张亮基“三顾茅庐”,才从湘阴老家来到长沙的,那一天是一八五二年十月七日。

 

而早在二十多天前,一八五二年九月十二日,萧朝贵在进攻天心阁时就炮火击中了,不久伤重而亡。

 

但上任仅仅五天后,左宗棠就受命统帅湖南的清军,在天心阁上指挥了一场场大战,致使太平军于十一月三十日败走长沙。

 

败走的太平军转向江西、湖北、安徽和江苏,一路所向披靡。长沙在左宗棠指挥下,成了当时全国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孤城。

 

准确地说,左宗棠是田兴恕贵人

 

时年十六岁的凤凰人田兴恕,跟随楚雄总兵邓绍良来到长沙同太平军作战,这帮湘西人防守的正是天心阁。

 

当太平军在天心阁下挖地道时,田兴恕主动请缨探明情况并一举粉碎了这个阴谋,深得左宗棠赏识,并把他留在身边当了武巡捕。

 

春风得意马蹄疾,人不建功枉少年。

 

再次得知太平军在湘江西岸还有驻军时,田兴恕心血来潮,夜不能寐,又主动向左宗棠请战。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这个擅长“摸夜”的湘西少年,便独自驾一叶扁舟过江,一把火烧了敌军大营。

 

面对数百人的围追堵截,田兴恕不慌不忙跳入湘江,一个“闷攻”潜回对岸,且一战成名,二十四岁就升任贵州提督。

 

湘江北去,浪花淘尽英雄。人去城还在,鸽飞阁不动。

 

直到一九O五年的时候,天心阁城墙依然威武挺拔,牢不可破,爬上阁楼的最高层,整个长沙城尽收眼底。

 

“城墙外,湘江就像宽阔的浅黄色丝缎折流西北,突然消失在茂密深色的山丛中,江对岸是深粉色石竹花覆盖着的岳麓山,杜鹃花盛开着。”

 

美国人爱德华·胡美不但创办了湖南省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而且还留下了一百一十六年前游览天心阁时优美的文字。

 

那时的长沙城内人口有三十万,城墙十分高大,“绕城十里,四十英尺高,顶部足够三部汽车并排行驶。”

 

但辛亥革命以后,不少主政者认为长沙城墙已没有了战略价值,并决定逐步拆除修筑环城公路。

 

直到一九二三年,在时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的努力下,天心阁一片城墙才得以留下,如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这“一角”便是省会长沙目前唯一的古城墙。


这古城墙的长度为二百五十一米,高十三点四米,顶面宽六点一米。

 

“阁”就是天心阁。

 

当然,现在的天心阁也早已不是那时候天心阁了,这座阁楼建了又毁,毁了再建,反反复复,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次了。

 

有意思的是,天心阁始建时间,更是至今不详。

 

天心阁最早记载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分地方申详》:善化所辖城内地止一铺、二铺、三铺,不过自锡安治北抵织机巷、南抵天星阁……

 

善化就是善化县,北宋时(1098年)建县,民国一九一二年并入长沙县。

 

那时叫天星阁。星,星辰也!

 

据说在孔子时代,天上某颗特殊的星辰与长沙地区相关,这个星辰位居轸宿正中,掌管生与死。

 

传说如果它变大变亮,就意味着多子、长寿与和平。反之,如果变小变暗了,就意味着战争与灾难。

 

“天心阁”最早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到了乾隆十一年(1746),天心阁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对阁楼之名进行了解读,说这来自《尚书》中“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天心,在这里变成了“天意民心”。意思是说,上天会佑助纯德之人,并因此拥有民众之心。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当时东南城上又有天心、文昌两阁,重修时省去了文昌阁,而统一冠以“天心”之名。

 

“为官一任,敬天尊地,深得民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变成历代长沙主政者的为官追求。

 

天心阁进行精心大修是一八六九年,在时任湖南巡抚的刘崑主持下,除月城顶部通道外,全部建筑占据了城墙上的地盘

 

这就意味着不像今天在阁前留有大片空坪。阁楼还是石基全木质结构,现在流传下来的清末天心阁老照片就是这时期修葺的。

 

一九O五年,爱德华?胡美到达长沙那一年,湖南巡抚端方再次修缮天心阁,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到了一九二八年,据时任长沙市政筹备处长宁乡人鲁岱日记,天心阁“只有阁墩,而无阁楼,远望之如土堆,近观之为废墟……”

 

鲁岱请省政府拨款五六千元,很快三阁鼎矗云空。他为此还题了一副对联远吞山河,平挹江濑;下临无地,上出重霄。

 

从那时起,天心阁前的两层副阁被拆除,重建两个长方形两层副阁,两端做成了八角楼的形式。

 

这从流传下来的民国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副阁很气派,设计很现代,甚至比主阁还威武。

 

可惜的是,仅仅十年之后,这座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敦桢设计的天心阁就在“文夕大火”中烧毁了。

 

没有阁楼的遗址,仍然是长沙城制高点,在中日长沙会战中,据守阵地的官兵在这里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气壮山河。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在保卫长沙战斗中牺牲的将士,特在天心阁城墙的北端建了座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取名“崇烈亭”。

 

亭上有一副对联至今还激励着后人:有亭翼然,览风物睹江流之胜;是真勇者,执干戈卫社稷而亡。

 

中国成立后,长沙市将天心阁一带三万平米的地方辟为“天心公园”。

 

一九八三年,长沙市决定重修天心阁,外形与一九三八年烧毁时仍高度一致,只不过缩小了两边的副阁。

 

天心阁一直是长沙城标志。清末学者黄兆枚为主阁撰写门联也基本概括了历代修建者的初心: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


 

 

我曾经两次到过天心阁,一次是二十年前,一次是今年三月,说实话,这是座很特别的楼阁,在别处还没看见过这样的建筑。

 

天心阁是仿木结构,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栗瓦飞檐,朱梁画栋,整个阁体呈弧形分布,卧在千年的古城墙之上。

 

主阁为三层,高十七点五米,由六十根木柱承荷着重力,上有三十二个高啄鳖头,三十二只风马铜铃和十只吻

 

天心阁前后的石栏上,还雕有六十二头石狮,石狮下的石雕上,还有龙、马、车、梅、竹等图案,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走进天心阁大厅,在“文运昌盛”的大字下有两尊塑像,左为魁星君,右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为民间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位之。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他头戴官帽,手握笏板,面慈目善。

 

“奎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文昌帝君的侍神,豹头环眼,青面獠牙,手握墨斗,令人生畏。

 

天心阁二楼大厅为湖南伟人名人历史展。主要讲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等与天心阁的故事。

 

一九三O年七月,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打下长沙,曾把临时指挥部设在了天心阁,如今这些故事变成了墙上的浮雕。

 

天心阁上最著名的对联当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杰作。

 

一九六O年五月,两位伟人视察长沙,到江边散步时,毛泽东望湘江北去,口占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周恩来见白鸽高飞,遥想文夕大火时曾到过天心阁,便随声应答:“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

 

三楼展厅是空阔的观景台,人可以上去远望。但如今四周高楼大厦林立,除了岳麓山还能隐隐可见,至于湘江,早就看不到了。

 

副阁各两层,我们去的时候,北拱关闭,南屏一楼为老长沙照片展览,可看见各个时期天心阁附近的风景,很有沧桑感。

 

二楼是中国八大名楼的简介,分别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阅江楼、大观楼、鹳雀楼和天心阁。

 

天心阁郁郁葱葱,古木参天,有两三百年的女贞树,有约百年的法国梧桐,更多的则是八十八年的枫杨树和樟树。

 

按推算,这些古树应该是一九三三年成长起来的。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那一年,又刚好是长沙建市。

 

值得一提的是,天心阁下还有三棵野生红花檵木,差不多百把岁了,像这种年龄的红花檵木全世界也只有八棵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古树名字都是从天心阁出发的。一九三八年春天,由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在这里发现并命名。

 

红花檵木有“植物中的熊猫”之称,每年春天,三棵檵木花开满树,灿若红霓裳,十分壮观。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天心阁也正是春天。

 

记得一好友见我快三十岁了还是单身,便介绍了一位小学老师,我们相亲之地,选择了离她家不远的天心阁。

 

我那时还在企业车间当电工,那女孩是独生子女母亲陪她来,一见面就问了很多现实问题。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父母在湘西农村,自己在长沙没买房子,住集体宿舍,工资不高,白天上班,晚上打工,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


可以说,那时除了责任与梦想,似乎什么也没有。

 

那女孩坦称我很有责任感,她母亲也笑着说我人不错。那年天心阁的檵木花开得很旺,深红色的,总让人忘不了。

 

但不久从朋友含含糊糊的言语中,我才知道,表扬归表扬,可婚姻是现实的,谁看得到一个乡下人的未来呢?


“一切有命,万事莫勉强。”结果不言而喻。

 

也就从那时起,二十年里,我再没去过天心阁了。(完)。


刘  明:男,湘西人,中新社原记者,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大汉控股集团、沃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和景区宣传策划顾问。曾被评为新华网十大名博、感动家乡十大人物。


    本期摄影及视频:刘  明,何映章。特别鸣谢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先生和毛泽东文学院何映章同学

     

     “刘明”个人微信 ,视写作为生命状态,个人微信每天原创,广交天下朋友。电话及微信:18508408988。



      刘明的长沙系列文章:


      长沙雨花亭:那里有我的青春我的梦


      长沙烈士公园行:缅怀先烈,反省自新!


      纪念沈从文先生去世三十年:长沙行


      长沙印象:再到橘子洲头,初心不忘!


      湘西60年:不少抗战将士长眠岳麓山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刘明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长沙天心阁:往事如微风,回首一伤神!发布于2021-05-10 13: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