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文教授

2021年4月20日,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朱子五讲”系列第四讲于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教授以“朱子论义”为题作了精彩报告,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杨海文教授主持。 

 

陈来教授

 

一、古代“以宜释义”与“以正释义”


首先,陈来教授指出,在钱穆的《朱子新学案》一书中,有专章“朱子论仁”,但无专章“朱子论义”。近年有不少学者关注“朱子论礼”,但鲜有关注“论义”者。陈来教授认为,先秦文献中对义的解说不少,其中属于文字学的解释是“义者,宜也”。宜的本意为合适、适宜,引申为适当、应当。所以宜字本偏重于实然,而非直指当然。除了以宜训义之外,以正释义在战国时期已相当流行。陈来教授指出,以宜训义是声音相训的结果,这种训释方法使义在伦理学上的价值内涵不能确定。

 

二、汉唐注疏以“裁制”和“断决”解义


陈来教授认为汉代以后“义”出现了新的两种解释,即以“裁制”和“断决”解释“义”的意义,但这种新的解释仍然是建立在以宜训义的基础之上的。以“裁制”解说义字之义,始于《释名》,后来被各种文献广泛采用。同样,汉唐其他注疏中也多见以“断决”“断割”“断制”解释“义”的说法。汉唐注疏中对义的解释影响了不少宋人的理解,但宋明理学对“正曰义”的思想没有阐述发挥,仅仅突出了“仁”的价值意义,“义”的价值对仁的重要补充被忽视了。

 

三、朱子以“宜”训义

 

陈来教授指出,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义的正式的训解都是延续“义者,宜也”的古训。从经学注疏的方法来说,朱子沿袭了《论语注疏》、《孟子注疏》的注释方法,其注释并非纯义理式的说解,而是重视在训诂的基础上讲明义理。朱子所理解的“宜”,不是实然,而是应然。汉唐的注释对朱子的义理哲学产生了影响,朱子在注释义字的时候也对训诂义与思想义作了区分。朱子将“义”的理解区分为天德和人事两个方面。“义”的涵义有分别之意,相比起来,仁的涵义不是分别,而是一体。陈来教授指出朱子重视从“心”上界定“义”,《论语注疏》对义的训释是以事言,朱子将以心言与以事言加以结合,他以“宜”为以事言,而以“裁制”为以心言。

 

四、朱子以“裁制”解义

 

陈来教授认为,在《朱子语类》中,朱子对“义”作哲学思想的界定时,主要不是用“宜”来界定“义”,而是从汉儒的裁制、断决之说来阐发。朱子还重视从伦理属性的方面去讨论“义”。陈来教授特别指出,义的本性是裁制,根据朱子的解释,羞恶之心根于义,其中羞是羞自己的恶,恶是恶他人之恶。陈来教授认为这个区分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只注意到“义”中羞自己之恶的面向。朱子将“义”理解为是一个面对恶的德性,“义”的属性就是面对恶时,要清楚判别善恶、憎恶不善,然后果断去恶,这就是裁制之意。朱子对“义”的这种认识受到了孟子把羞恶与“义”连接起来的影响。朱子把“义”解释为裁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一个社会,必须对“恶”有明确的价值态度并确立其在价值观上的意义。汉代开始的“义”为裁制说,改变了孟子羞恶说的内向修身取向,而明确将其解释为社会价值,直接指向对一切恶的斩钉截铁的态度,陈来教授认为这个转折是很重要的。

 

五、朱子以“断制”论义

 

陈来教授指出,朱子用“断制”来解释“义”的价值特性,断制二字是断决裁制的简化表达,强调面对恶要态度决然,除恶要断然施行。但是以断决解释“义”,削弱了“义”的价值引导意义。另外,朱子认为,能不能有断制,与人的性格性情有关,而性格来自气禀。朱子论义另一个特点,正如其论仁一样,是把义的讨论置于宇宙论框架之中,使“义”具有大化流行论的意义。朱子认为“义”在表面上似乎是不和,其实却是和。因为“义”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得其宜,这正是为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陈来教授指出,自战国秦汉以来,便常常有把仁和义对举的例子,标示出它们各自的价值特性与价值意向,朱子也是这样。

 

六、以裁制释义在朱子学中的宇宙论意义

 

陈来教授认为,朱子论义多处是就宇宙论来讲,而不是专就伦理学来讲的,这与朱子的整个四德论是一致的,在朱子晚年的《玉山讲义》中也有明确的体现。朱子以刚、柔来区分仁和义,但仁、义的刚柔区分要具体看是从体上说还是从用上说。朱子主张仁是体刚而用柔,义是体柔而用刚。也就是说,在体上说,仁刚而义柔;在用上说,则是仁柔而义刚。综合来看,朱子以仁、义在天德之自然的意义为体,以仁、义在人事之当然的意义为用。朱子晚年之所以强调仁刚义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子以仁为体的的本体宇宙论已经形成。义的刚柔阴阳特性,要从整体的本体宇宙论的架构中来定位,而不能仅仅从义的伦理价值功能来确认。陈来教授认为,从这一点来看,朱子对义的处理与其对仁的处理是一致的。

 

七、结论


陈来教授对义的哲学意义作了总结。义在先秦时代主要有道德,道义、正义、善德、端正几种意思。而汉代以来,对“义”的道德要义的把握在于坚守对道德原则的承诺,明辨是非善恶,果断裁非去恶。这是对先秦“以正释义”思想的转进。受此影响,朱子强调“义”是面对恶的德性,突出“义”是对不善的憎恶。朱子对“义”的哲学理解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继承了汉以来的论义的裁断义,二是把义纳入以仁德为首的四德体系,三是扩展了义在仁体宇宙论中的意义。陈来教授指出以裁断解义未能突出义的价值内涵;但另一方面,义的裁断义使朱子将之引向宇宙论成为可能,发展了义在朱子宇宙论中的意义,充实了朱子宇宙论的结构图景。

 


问答环节



现场学生:朱子说“盖仁多,便遮了义;义多,便遮了那仁”,如何理解朱子思想中仁与义的关系?仁与义是否会相互冲突?

陈来教授回应:朱子说的仁义礼智四德是一体的,不可孤立看待,其中仁主发生,义主断制,义礼智皆是仁的不同面向。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陈来教授还向在座师生分享自己近日在潮汕参观韩文公祠的所见所思。陈来教授认为被称为海滨邹鲁的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文脉传承,如韩愈所代表的文章之道,还有一脉儒教传统也在潮汕地区流传不息。陈来教授指出儒教传统亦是文教的传统,代表着道的传承。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 林雅琴;图片:罗慧琳)



编辑:郭俊彤

初审:贤美玲

王莉婧
审核发布:王丽霞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中山大学哲学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暨纪念陈荣捷先生诞辰120周年|陈来:朱子五讲之第四讲——朱子论义发布于2021-05-11 11: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