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深刻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看看他这篇《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日暮降临的时候我投宿在石壕村这个地方,半夜时候有差役来强行捉人征兵上战场。老伯看到后翻墙而出逃走,只剩下老妇人开门应对。差役们蛮横霸,吓得老妇人泪流不止。

 

我听到老妇人说道:“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的战争,其中一个捎信回来说,其他两个儿子都已经血染疆场了,活下来的人只能苟且偷生,过一天是一天,可是死去的人却永远的回不来了!

 

 

现在家里只除了嗷嗷待哺的小孙子之外再没有别人了,他的母亲进出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啊。老妇我虽然年迈,但是我愿意和你们去军营应征,还能为战士们做早饭。”深夜中的说话声逐渐消失了,隐约听到房间有断断续续的哭泣声。等到天亮我继续赶路,只能和返回家中的老翁来告别了。

 

 

这首五言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听着老妇的哭诉,一方面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前方战事吃紧,兵丁缺乏,甚至都要抓老翁去参加战斗,连老妇人都不放过。全诗透露出对统治者的深恶痛绝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杜甫通过看、听两方面的感受,以直白、简短的语句将叙事和抒情融于一体,给人呈现出一个生动真实的画面,悲伤中又透出种种无奈,堪称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石壕吏,现实主义文学,诗圣,杜甫石壕吏,现实主义文学,诗圣,杜甫石壕吏,现实主义文学,诗圣,杜甫石壕吏,现实主义文学,诗圣,杜甫石壕吏,现实主义文学,诗圣,杜甫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文化】“诗圣”这首《石壕吏》,堪称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发布于2021-05-17 15: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