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小说《荀子》连载 刘志轩著

第二卷   天行有常

第十七章(第三节) 献一民良策立国耻之碑    激励君臣百姓振兴赵国

荀子随赵孝成王走进赵王宫殿,二人分宾主坐下。临武君、李斯、陈嚣在下面陪坐。

赵孝成王:“荀老夫子!长平之战,我赵国四十五万将士被秦军坑杀,都城邯郸被秦军围困了三年,国家元气大伤。朕每日每时都忧虑不安。你的到来,如同天降临。荀老夫子!朕希望您能够为朕解忧呀!”

荀子:“荀况既然回到家乡,就是陛下的子民。荀况听从陛下的吩咐。”

赵孝成王:“荀老夫子!赵国经受了大灾大难,眼前虽不是兵甲丧尽,可也是毫无征战之力。假如哪个趁机攻打,我赵国将不堪一击。所以,朕最紧要的是想重整三军,强我赵国兵甲。请问荀老夫子,您说,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荀子望了望临武君和李斯、陈嚣说:“临武君是带兵的人。我想请临武君先讲一讲。”

临武君:“还是请荀老夫子来讲。”

荀子:“荀况想听一听你这位带兵人的高见。”

临武君说:“我以为,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善观敌人的动向,而后出兵先敌到达,占据有利地形,这就是最重要的用兵方法。”

荀子:“李斯、陈嚣,你们之见呢?”

李斯:“我以为临武君所讲,乃是兵家的高论,十分得体。”

荀子:“陈嚣,你说呢?”

陈嚣:“老师!我说,临武君讲得很好。”

荀子摇头说:“不对呀!”

赵孝成王说:“请老夫子赐教。”

荀子:“用兵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既不是武器装备,也不是战略战术,而是一民。”

众人不解地:“一民?”

荀子:“对!一民。”

赵孝成王:“请荀老夫子详尽赐教!”

荀子:“一民,就是要争取百姓,统一民心。如果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再好的将军也一定不能打胜仗。”


树林中。 

青剑等数十名青少年正在树林中玩耍。有的玩捉迷藏,有的爬树,有的玩棍棒。

侠虎骑马到来,高声向大家喊:“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当今大学者荀老夫子被大王请进王宫了!”

青剑:“是吗?”

众少年:“是吗?”

侠虎:“我亲眼看见的。”

青剑:“好!这下赵国有希望了!”

一少年:“咳!长平大战惨败,赵国都成这个样子了,他一个老头子来了能怎么样?”

侠虎:“不!不一样。他是大儒,是一位智者,他会指给我们强国的好办法。”

在赵王宫殿里,荀子与赵孝成王、临武君继续谈论着关乎赵国前途的话题。

临武君说:“荀老夫子,您这话讲得不太妥当吧!用兵打仗所重视的是形势和条件,所实行的是变化和欺诈,神出没,使对方没有办法捉摸。当年孙武、吴起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无敌于下天。怎么能说一定要首先一民,去争取老百姓呢?”

荀子说:“临武君,你所说的是强霸的军队所采用的办法。人世间有比强霸更强大的东西,就是仁义。“

临武君:“啊!……”

荀子:“仁义的军队,所体现出来的是天子统一天下的意志。仁义的军队上下一心,臣民与君主,下级与上级,就像子女父亲,弟弟和兄长一样。他们聚集起来,就形成一个战斗的整体;扩散开来,就成为整齐的战斗行列。摆成阵势,就像那莫邪之剑,谁碰着它就会被腰断三节。反之,那些残暴的国君,百姓痛恨,谁会跟随他呢?他的百姓喜欢仁义的军队如同自己的父母,回头看他的国君,就像看见仇敌。按照人情,谁会为他所厌恶的人去残杀他所喜欢的人呢?那就像让儿孙去杀害他的父母,他一定会去告发。像这样,仁义的军队与残暴的军队打仗,又怎么能够欺诈得了呢?《诗经》说:‘商汤出师,大旗飘扬;威严虔诚,斧钺执掌;势如烈火,谁敢阻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赵孝成王合掌:“讲得好!”


树林中。

侠虎、青剑等少年为荀子的到来所鼓舞,勇猛练武。

在赵王宫殿里,对军事问题的讨论继续深入。陈嚣问:“老师!您谈论用兵,常把仁义作为根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既然是讲仁爱,那还用兵打仗做什么呢?凡是用兵的人,哪一个不是为了争夺呢?”

荀子微微一笑:“不,不!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恨害人的人;义者循理,正因为遵循正义,才憎恨害民作乱之徒。所以,仁义之人用兵打仗,目的是为民除害,并不是为了争夺。”

李斯说:“老师!秦国四代兵强海内,威震诸侯,并不是靠讲仁义取得的。他们靠的是便利从事,怎么有利就怎么做,并不首先讲什么仁义。”

荀子:“李斯呀,你还没有弄明白。你所说的便利,是不便利的便利。我所说的仁义,才是最大的便利。仁义是用来改善政事的,政事修治好了,人民爱戴他的君王,愿意为他去死。君与民达到这样亲密的地步,还有什么不能够战胜的呢?秦国虽然四代强盛,可为什么却常常担心各国联合起来反对他呢?因为他是用强暴的方法取胜,没有将仁义作为根本。崇尚礼义,纯而不杂,就可以在天下称王;杂而不纯,可以在诸侯之中称霸。这两条都做不到就要灭亡。且莫看秦国现在强大。它不重视儒士,只讲威力,不讲仁义,此乃秦国的根本谬误,最终要受此害。”

陈嚣:“老师!是吗?”

荀子:“你们且看。”

荀子回头对赵孝成王说:“陛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舍本逐末。当君主的人,都往往想使用奖赏、刑罚、欺诈的办法对待百姓,使他们为自己效劳。人假如只为奖赏去做事,与自己没有利益了就会停止。如果大敌当前,让他们去守危城,就必然要叛变;让他们去作战,就必然要失败;遇上艰难困苦,就必然会逃跑,很快溃散。这不是下反而制其上吗?所以,奖赏、刑罚、欺诈的办法,乃是雇佣的办法,不足以聚合大众,强盛国家。礼义道德才是强国之本,建功立业之纲。推崇名节,申明礼义,崇尚贤能,爱护百姓,君主遵循这样的道路,可以得天下,威力无穷。反之,就要亡国。”

赵孝成王:“临武君,我们过去只知道孙吴兵法,对荀老夫子讲得闻所未闻。今日听到的是荀子兵法,更高一筹呀!”

临武君:“是的。”

赵孝成王:“老夫子!长平战败,赵国百废待兴。您看赵国如今应当如何兴国呢?”

荀子:“一民!首先一民!”

赵孝成王:“啊,对,一民。朕应当从何事做起呢?”

荀子:“荀况谏言大王,在宗庙之门外竖立起一座石碑,刻上赵国长平战败之耻。”

赵孝成王吃惊:“啊?……”

荀子:“陛下!长平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五年,但陛下不忘记,百官不忘记,赵国的百姓也不会忘记,四十五万将士的亲人更不会忘记。长平战败,无论是哪个的过错,都已经成为过去。如今,再也不能让它成为压在赵国人身上的磐石,而要把它变成赵国人重新站起的霹雳。四十五万将士的尸骨,不能白白地葬在那深深的太行山谷!大王在此碑上不仅要刻上赵国战败的耻辱,还要刻上长平阵亡将士的名讳,让赵国百姓随时祭奠自己的亲人。大王亲自去祭祀长平阵亡将士。召唤百姓时刻记住长平之耻。如此,此碑所承载的就不再是国耻,而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旌旗,是激励君臣百姓振兴赵国的战鼓!”

赵孝成王深思地:“啊……”

荀子:“陛下!在宗庙门前立下此国耻之碑,是需要气量,需要胆识的。只有勇敢有为的国君才敢于这样去做。也许有人说,它是陛下您的罪己诏。但是荀况相信,陛下一定会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计较追悔往日长平决策的是非,为赵国重新崛起而罪己!”

赵孝成王:“临武君!你以为如何?”

临武君激动地:“陛下!荀老夫子道出了赵国臣民的心声。臣以为,建立此国耻之碑是重振赵国,召唤百姓与君王同心的英明之举!”

赵孝成王爽快地:“好!临武君!”

临武君:“陛下!”

赵孝成王痛心地:“长平战败,乃是寡人错听误国之言,错用主帅之过。此一战,让我赵国痛失四十五万兵马,几乎失掉了祖宗的江山,朕追悔莫及,昼夜难以安寝,无颜面见祖宗庙堂!……”赵孝成王眼含泪水,难以再讲下去。

临武君安慰地:“陛下!……”

赵孝成王决心地:“长平之耻百姓不会忘记,朕也不会忘记。临武君!请你遵照荀老夫子之言,在宗庙门外,立即竖立此国耻之碑,选日,朕将亲自公祭长平阵亡将士!”

临武君激动地跪地施礼:“陛下圣明!”

赵孝成王感激地:“荀老夫子,朕今日聆听教诲,难得呀!实在难得。你为朕解除了多年的心中疾患,也为赵国重铸民心,贡献了良谋。老夫子果然是难得的治世贤才!”

荀子:“陛下过奖了!”

赵孝成王:“赵国是您的故乡,朕愿拜您为上卿,请您参与朝政。望您能助朕重振赵国。”

荀子拱手道:“谢陛下厚爱!”

赵孝成王:“朕想开设一座议兵馆,请荀老夫子为将士讲授用兵的道理。不知老夫子意下如何?”

荀子:“荀况听从王命!”

赵孝成王:“临武君,你在邯郸城内为荀老夫子选下上卿府邸,荀老夫子衣食俸与卿相等同。”

临武君:“遵旨!”


临武君引荀子、李斯、陈嚣走进一座高门大院。院中花木扶疏,甚是宽敞。

临武君说:“荀老夫子,这里原是马服君赵奢将军的府邸。赵奢将军为赵国立过大功,在阏与曾大败秦军,令秦兵闻风丧胆。可他的儿子赵括,却只会夸夸其谈。长平一战,他率领的四十余万大军被秦军俘虏、活埋,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他的母亲气绝而死。这座府邸,也就没有了主人。”

荀子:“名将之子,纸上谈兵,兵败身亡,这是一个很深的教训,将永远警戒后人呀!”

临武君:“这座府邸有前庭,有花园,有书房,住宅也甚宽敞。荀老夫子就住在此处好吗?”

荀子:“好,很好!”

临武君:“大王陛下得知老夫子在途中与夫人和女儿失散,十分关切。我已派人沿老夫子来赵国的路,去多方寻找。”

荀子:“多谢,多谢!”

在荀子的新书房里,李斯与陈嚣帮助荀子收拾从楚国带来的书籍。

陈嚣一边干活,一边说:“老师!那天我们见赵王,赵王向你请教,你让我们先回答。你说我们回答得都不对。你很快就把我们说得心服口服。我们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把我们说服的。”

李斯:“是呀!长平一战,让赵国险些亡国,那完全是赵国大王决策的过错。我听说,赵国人对于长平战败的原因,谁也不敢公开讲,四十五万死难将士的亲人更不敢公开祭祀。老师不仅讲了,还让赵王在王宫门外(太庙?)建立国耻碑,允许百姓祭祀亲人,还要大王公祭。了不得,真是了不得!”

荀子:“善于辩说,这是一个大学问。”

李斯停下手中的活计:“老师!怎么样才能辩说得好呢?”

荀子:“君子必须善于辩论。要想说得人口服心服那是很难的。首先要立论正确。但立论正确并不能保证能把别人说服,这就要有方法。”

李斯:“老师!方法是什么?”

荀子:“大凡劝说别人,难处在于劝说者与被劝说者的地位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对事情的认识能力不同,所以,就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达到目的。你必须旁征博引,远举古代的例证不荒谬,近举当代的例证不庸俗,随着世事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要用庄重、真诚的态度,比喻、引导的方法,热情和蔼的面容,使得你的谈话让被劝说者感觉到非常的宝贵、重要、神妙,由衷地愿意听,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夜晚。荀子在昔日赵奢府邸的居室里,面对窗外的明月独自思索。

李斯走进来:“老师,还不休息?”

荀子自语地:“唉!我们已经有了安身之所,你师母和师妹,她们母女现在哪里呢?”

李斯:“是呀!”

荀子叹气:“如今,他们还在人世吗?”

李斯:“老师!我想他们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临武君已经派人去寻找,或许他们很快就会回来!”

荀子:“但愿吧!”


荀子与李斯陈嚣乘车走向邯郸郊外,看到的是战后赵国苍凉的荒野。他们在一座荒坟前停下,一同下车。

荀子在坟前站立,观看已被战火烧毁的宗祠

李斯:“老师!这里就是荀氏宗祠吧?”

荀子:“是呀!当年一片青翠,如今在一场残酷的血战中尽都烧毁了。我荀氏祖宗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呀!”

李斯:“爷爷和奶奶的坟茔在什么地方?”

荀子寻找着:“应当是在这里。”

陈嚣:“坟头都看不见了。”

荀子:“咳!”用手在地上捧土。

陈嚣也用手捧土。

李斯找来一把铁铲,向坟上铲土。

荀子:“十年之前我回邯郸,父母的坟茔完好,儿子赶来迎接。这次回来,宛如隔世。父母的坟茔成为平地,儿子也不知去向。咳!长平之战,长平之战!……”

陈嚣在新立起的坟头前摆上祭品

荀子面对父母的坟茔沉痛地:“父亲,母亲!恕儿不孝!儿远在千里之外,又有秦兵将邯郸重重围困,不能前来守护坟茔,为二老尽孝。儿子向你们赔罪了!”泪流满面,三叩首。

李斯与陈嚣也在荀子之后,跟随向坟茔三叩首。


清晨。荀子在庭院中练剑。

临武君进门来,拱手道:“老夫子!”

荀子收住剑:“啊,临武君!”

临武君:“昨晚休息好了吗?”

荀子:“还好。请到客厅叙话。”

临武君带人手捧许多书籍进入客厅:“老夫子,你在来赵国的路上丢失的书籍,我给你找到一些,你看是不是合用?”

荀子:“啊,谢谢!谢谢!”

临武君的随从人员把书籍放下离去。

荀子拿起送来的书籍翻看,激动地:“啊!《尚书》、《诗经》,好,好!太好了!太好了!”

临武君:“我派人多方寻找老夫子的夫人与爱女,可惜都未曾找到。”

荀子:“唉!天下之大,寻找两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临武君,荀况感谢你为我劳心呀!”

临武君:“无需感谢,这是人之常情嘛!老夫子!陛下说,如今荀老夫子身边无人照料,要我挑选一位贤淑、貌美的邯郸女子,来照料老夫子的饮食起居。”

荀子连忙摇头:“哎,这就不必了!请临武君代我感谢大王的美意,只要能继续帮荀况寻找夫人和女儿,解我心中忧愁,我就感之不尽了。

临武君:“老夫子!邯郸的女子长得漂亮,还很会体贴人啊!”

荀子:“我是邯郸人。”

临武君:“啊!那就不用我来多说,改天我给你带上几个来,请你自己挑选。”

荀子:“不用了。”

临武君:“老夫子!出门在外,又没有夫人陪伴,不必过于拘礼吧?”

荀子:“真的,我不用人来伺候。”

临武君:“好好,……我告辞了!”

荀子应邀来到王宫,与赵孝成王对坐。

赵孝成王呼唤:“来人!”

宫人:“大王!”

赵孝成王:“准备好了吗?”

宫人:“好了!”

赵孝成王:“让他们进来!”

宫人:“是!”

一队美女列队来到殿前。

赵孝成王:“老夫子!听临武君说,你的夫人难以寻回。你还不愿意让他为你寻找女子侍候,一定是怕那些民间女子长得不好看吧?这些都是朕宫中的美女,请你随意选上一个,做你的小妾。”

荀子:“这……,大王,荀况不用!”

“哎!朕怎忍心看你如此年纪,一人独居?假如朕连这一点事情也不能为您做,岂不是太慢待贤才了吗?”

荀子:“陛下!荀况不用……”

赵孝成王向众美女:“喂!你们哪个愿意侍奉荀老夫子?”

几个美女一齐跑到荀子身边:“先生!我愿意!”“先生我愿意!”“我愿意!”

荀子不知所措:“啊!……”

赵孝成王:“哈哈!老夫子!看看这些美人儿,对你是何等热情呀?你就挑选一个吧?不要伤了她们的心!”

荀子支吾着:“我,我诺大的年纪,……”

一美女:“我不嫌弃你年老!”

众美女:“我们不嫌你老!”

荀子:“我,我乃是一无所有的学子……”

一美女:“你的学问就是金子!”

众美女:“你的名声就是无价之宝!”

“老夫子,我愿意侍奉你!”

“我愿意侍奉你!”

荀子求救地:“陛下!荀况心中怀念老妻,实在不愿再娶妻室。”

赵孝成王解围地:“好啦好啦!”向众美女:“你们暂且退下。”

众美女不高兴地退去。

一美女小声地怨道:“什么大学问家?一个不开眼儿的老棒槌!”

众美女嬉笑:“嘻嘻!”

赵孝成王在赵王宫便殿问临武君:“你看荀老夫子是果真不愿意选纳娶小妾吗?”

临武君:“好像是果真不愿意。”

赵孝成王:“不会吧!一个孤身的男人,怎么会不喜欢女子呢?我看他是看不上朕宫中的美女。”

临武君:“老夫子说过,他真的不要人侍候。”

赵孝成王:“哎!哪有孤身男子不爱美女的?荀老夫子回到了故国,作为乡亲也应该多为关照嘛!”

临武君:“是!”

赵孝成王:“老夫子孤身一人在外,有许多不便。你要用心再为他选上一个。不管什么人,只要荀老夫子喜欢,朕都可以给他。”


荀子在书房低头专心书写。

陈嚣带领姬环走进府门。姬环怯生生地望着这宽敞的宅院。

姬环跟随陈嚣走进荀子书房。

陈嚣:“老师!”

荀子从几案上抬起头,望见姬环不解地问:“这是……”

陈嚣:“临武君让人送她来伺候老师。”

荀子生气了:“我说过不要人伺候,让她回去!”

更多《荀子》小说

荀子简介,荀子修身,劝学荀子荀子劝学, 荀子, 荀子简介,荀子修身,劝学荀子
↓ ↓ ↓


荀子劝学, 荀子, 荀子简介,荀子修身,劝学荀子

荀子劝学, 荀子, 荀子简介,荀子修身,劝学荀子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十七章(第三节) 献一民良策立国耻之碑 激励君臣百姓振兴赵国发布于2023-03-19 21:2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