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净土法》



  


索达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十四课 明观福田

 

《藏传净土法》当中,现在正在讲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其中第一个明观福田分两个方面,即:明观刹土之相与明观及眷属,明观刹土之相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明观佛及眷属。

 

戊二(明观佛及眷属)分四:一、明观主尊身相;二、明观其意功德;三、明观主要眷属;四、明观其余眷属。

 

己一、明观主尊身相:

 

彼刹弥陀佛尊,红莲宝色光耀眼,

无见顶相足轮等,三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钵,著三法衣跏趺坐,

千瓣莲花月垫上,身背依靠菩提树。

 

  这两颂主要讲阿弥陀佛的身相。大家在修行净土法门时,心中皆应反复观想阿弥陀佛的完整身相。当然有些人修行境界比较高,阿弥陀佛的身相完全能观得出来,而有些人就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但大致的观想也可以。前面宣讲观想极乐世界的时候,作者讲了一个简单的观想方法,即心中忆念在西方有这样一个非常清净的极乐刹土;对阿弥陀佛的观想也是一样,当然能完全观想最好不过,实在不行也可以这样观想:在极乐世界中,有一尊红色的阿弥陀佛,他相好庄严、无比清净。

 

  大家都清楚,在修学净土法门时观想非常重要,但观想之前一定要以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怀疑。因为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是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世间教育,这样心相续自然遍布众多杂染,可以说外界各种思想家的传染病,已经渗透自他众生的心田,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以清净的身心来修学净土法门,就非常困难。但很幸运,我们已经遇到了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和清净的佛法,那在此时就应认认真真领会,《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的义蕴,并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这样就能遣除相续中的怀疑,从而生起正信

 


   如若不然,就会像世间很多邪见如山的可怜众生一样,他们自认为智慧崇高、见解无比,但实际上低劣至极,根本未通达事物的真相。若是这样的状态,那即使宣讲种种极乐世界清净微妙庄严的相,心中依然会充满怀疑与邪见,自然所有正见全被遮覆而无由产生,所以大家皆应认真闻思修行并再再观察自相续,这极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凡夫人因为自己在哲学、物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或研究,于是就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为正确,甚至还认为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这样。其实这跟井中之蛙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井蛙虽然生活在很浅的水中,但它却认为这跟大海无别;本来自己所见的天只有井口这般大,但它却认为这就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同样的理,凡夫人虽然自认为自己的智慧已达极点,但也无法与佛陀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相提并论,就是小乘预流果的智慧,他也望尘莫及。如果有一天井蛙能离开水井、前往大海,那它一定会因自己的无知而顿生惭耻;同理,这些人若有机会领略圣者的智慧,那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愚痴而感到羞愧。

 

  正因如此,所以佛在《三摩地王经》中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应将六根识作为正量,如果继续相信它们,那仍将在轮回中感受无量难忍的痛苦。佛在《四十二章经》中云:“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不说别的,昨天做的事今天就忘记了,明天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当下刹那的生灭也毫不了解,充满粪秽的臭皮囊反而执为清净……那我们怎能再相信它呢又云:“得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在得到小乘阿罗汉果与大乘阿罗汉果(佛果)时,由于见到了万法实相,那时方可信赖自己的心,而在此之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但现在很多人都过于相信自己的分别念,经中明明说极乐世界存在,他却认为极乐世界不存在;经中说阿弥陀佛的身相是这样的,他却偏偏要臆造另外一种阿弥陀佛的身相,这极不应理。故每个人都要反复观察,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智者,如果不是,那在面对广大无边的所知界时,就千万不要轻评论自己不了知的法,否则身心都将付出极悲惨的代价。

 


   而最好的办法,唯有对佛法僧三宝产生信心,这样以后,我们才有往生净土与通达实相的机会。其实,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都特别强调信心。《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信心清净,就能通达万法的实相。如果没有信心,那不要说通达万法实相,就是进入佛法的资格也没有。菩萨亦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而《圆满前行引导文》在宣讲皈依之前,也首先强调了三种信心,其原因就是佛法的基础唯是信心,有了信心才可以皈依、发菩提心,进而修持正行法要,而远离了信心,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大家皆应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这样之后我们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本来阿弥陀佛的慈悲光芒无处不在,人人皆可感受到他的温暖,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有信心,自然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即使身处佛法大海,最终也只有干渴而死。因此大家一定要以各种方便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这极为重要。

 

   其实,这两颂所提到的阿弥陀佛的观想,就是汉传佛教《观经》中的内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观经》:由于受提婆达多的唆使,阿阇世王将父亲频婆娑罗王幽闭起来,并断绝一切食物。母亲韦提希夫人在给频婆娑罗送饭时,也被儿子发现,阿阇世王一怒之下,将母亲也关了起来。韦提希夫人非常伤心,于是她向着耆阇崛山方向顶礼祈祷佛陀,当下佛陀即了知她的心念,于是佛陀以变来到她面前。见到佛陀后,韦提希夫人哭诉道:世尊,我宿世造了什么罪业,生下阿阇世这个恶子唯愿世尊为我宣说没有忧恼的刹土,我要往生到那里,我不愿意再住在这样浊恶的娑婆世界。于是佛陀为她显现了无量清净刹土,韦提希夫人一一观察后,最终选择了极乐世界。佛陀告诉她:若欲往生极乐世界,应修积净业三福、作十六观。韦提希夫人和五百侍女听后,当即见到极乐世界和西方三圣,此时韦提希夫人豁然大悟、获证无生法忍,五百侍女也发了无上菩提心,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佛陀也授记她们皆能往生。

 

  十六观中,第一是日观;第二是水观;第三是地观;第四是宝树观;第五是八功德水观;第六是总观;第七是花座观;第八是像观;第九是佛真身观;第十是观世音观;第十一是大势至观;第十二是普想观;第十三是杂想观;第十四是上辈生观;第十五是中辈生观;第十六是下辈生观。大家若能依法观想,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以前《观经》所提倡的各种观想方法,在汉地曾受到普遍重视,但后来许多大德都提倡持名念佛,因此现在许多净业行人都以持名念佛为主。

 


  印光大师说:“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实相念佛即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观想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观像念佛是依唐卡佛像而观,持名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大师认为,在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能涵摄所有根机的众生;而且它操作起来很容易,即使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依之得到利益;再加上它并不需要太多观想,所以不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他认为持名念佛是最好的。

 

   可能是误解大师这句话的原因,个别法师经常说:修净土不会着魔,其他法门观想太多,很容易着魔。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极端,其实持名念佛的人也有着魔的,比如很多人想在极短的时间中念完百万佛号,或在打佛七的时候心过于执著——想尽快见到佛,结果也导致出偏。

 

  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首先要了知,修行佛法很难立竿见影,面见西方三圣或成就佛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因此要发长远心,不能过于着急;而且心也要放松,不能绷得太紧。其次要打好基础,如果加行法修得比较圆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在修行时一定要遵循道次第。可见,只要如理如法修行,就不会出现着魔发狂的现象。当然,如果前世造了不得不以自己的身心来偿还的恶业,比如前世惊吓众生,或让众生以发疯的方式离开世间,那也不可能阻止异熟果报的发生。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因为不管是学佛的人还是不学佛的人,这种情况都时有发生。

 

  在观想的过程中,大家务必清楚: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世界与自己的身体都极为不净,而且起心动念也全是罪业,自然以这样的状态,就很难观想清楚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其实,这就像蛆虫无法理解蜜蜂的生活一样。因为蛆虫生活在不净粪中,所以当它听说花园中蜜蜂的生活时,它只能联想到一些不清净的东西:鲜花的味道大概与这边的粪便差不多吧……也即只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揣测,一旦它们脱离蛆的身体转生为蜜蜂,那时才能真正明白蜜蜂的生活。

 


  虽然观想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很困难,但我们已经值遇百千万劫也难遭遇的佛法,那即使再大的困难,也应努力观修。最近修加行时,有些道友身体虽然很差,但一直坚持顶礼,我觉得在修行中就应这样强制。实在说,造恶业时我们这个身体一点都不累,而造善业时,它却异常痛苦;我们的心也是这样,造恶业时它很有能力,而观想清净刹土以及生起信心等时,它却像老牦牛爬山一样吃力。对这样的身心,确实需要强制性的改造与训练,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净土法门上下苦工夫,如果只是泛泛地想“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而在实际行动当中并未认真观修,那临终时想往生极乐世界也不太可能。

 

  在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37岁那一年十二月初八的晚上,敦珠法王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辽阔的草原,草原上有一盛开鲜花的乐园,乐园中有一顶蓝黑色的帷幕,帷幕里有一珍宝法座,上面安坐着他的嘉扬上师。他一见到上师,就生起无比的信敬之心与欢喜之情,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向上师表白:“生生世世永恒的怙主,多年以来不曾相见,今天我才有拜见的缘分,您住的是什么地方呀”上师说:“我以前本是发愿求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为没有经常切中要点念修,而没有起现极乐世界的景象,由于切合了金刚萨埵的念修,结果在第一中阴的阶段就想到了东方现喜刹土,结果起现它的景象,这里就是东方现喜刹土。”通过学习这则公案,想必大家都清楚:为了能往生净土,在活着的时候,佛号的基数一定要念圆满,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反复观修,只有这样才能往生。

 

  现在很多老年人时时刻刻都在观修,这非常好。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口口声声念阿弥陀佛:打电话也是阿弥陀佛,提水也是阿弥陀佛,手烫着也是阿弥陀佛,见到孩子也是阿弥陀佛,可以说时时处处都生活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中,这样在临终时肯定能想起阿弥陀佛。

 

  大家都知道,死亡来得极为迅速,有些人因为翻车,有些人因为打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死亡就突然到来了。以前释迦牟尼佛曾问弟子:“人命在几间”有的说在数日间,有的说在吃饭间,但佛陀都没有首肯。最后有一位弟子说:“呼吸间。”世尊才认可了这种说法。的确,只要一口气上不来,生命就完结了,所以在生时就要对死亡有所准备。而在死时,一定要断除其他念头,亲戚朋友、钱财名声、房子牛粪……这些一概都不能想,只能想阿弥陀佛,此乃极殊胜窍诀。在《六中阴》中也说,如果死亡突然到来,那就应忆念上师或本尊,若能忆念,当下就能获得解脱




“ ”查看更多

蓝毗尼佛教四大名山佛教教理佛教经典故事佛教书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藏传净土法》(十四)上发布于2021-06-30 1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