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这些法石破天惊啊!「一念熏修」就「得出缠」,是不是「华开莲现」与前面讲「何藉劬劳,肯綮修证」,都是强调听经闻法开悟的重要性。这个「无漏善」非一心三藏而不可。你一念熏修一心三藏的理,「或得出缠」就是超越六道轮回,「或蒙授记」就是明心见性的分真即佛。

 

佛法里,一般来讲,起码是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相当于圆教十信位或者初住位,这样的根机才能得到佛的授记,再成佛已经是指日可待。如果不能信解一心三藏的话,那还不能授记,距离成佛还是遥遥无期。别教初地位的菩萨要苦修苦行苦证,圆教初住位的菩萨可以一念听闻一心三藏而成就。这又不一样。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这是就阿难的病根批评他。你怎么还在自己欺骗自己呀观听就是还在出流攀缘,循声流转,不肯放下分别识心来用智慧观照一心三藏。摩登女以淫女之身都能当下证得三果,而你阿难作为王子出身,又是佛的侍者,多闻第一,难道就甘心做个罗汉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佛每开示一段法理法义,大众的境界就能提升一次,身心就能轻安一次。这个「实相」是圆满的实相,与三个如来藏相对应,也叫一心三相。无相之实相对应空如来藏,无不相之实相对应不空如来藏,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对应空不空如来藏。身意轻安:这下轻松了,松一口气了,原来成佛这么简单啊。只要一念悟,就能了生脱死。得未曾有:过去心事重重,因为成佛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无量劫的修证,现在明白了「华开莲现」,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阿难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无比地法喜。无上大悲,清净宝王,阿难对佛无比地崇敬,以这样的称呼在盛赞释迦牟尼。「提奖」就是提携、安慰、指导。引诸沉冥:六道众生沉沦在苦海里——包括二十八层天,佛在《法华经》说为地狱火宅。你别以为天堂能怎么样,他靠一种功夫,心态很紧张,生怕掉下去,越往上那种束缚心越厉害。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阿难对一心三藏的悟解再次加深了。这段经文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方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都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妙觉明心:是空如来藏,它离一切相。遍十方界,就是不空如来藏,它即一切法。

 

含育如来十方国土:十法界的如来,有阿弥陀如来、释迦牟尼如来、以及天如来、人如来、猫如来、狗如来、泥巴如来,就是一个如来。十法界的如来跟一真法界的如来互为总别,没有哪一个小如来不是这一个总如来,没有哪一个小如来不是另外一个小如来,没有哪两个小如来不是哪另外八个如来。这个「十方国土」,大至佛刹,小至微尘,一个杯盖、一个废指甲、废头发丝,都是一个国土。大雄宝殿、故宫、天堂、大运河、那臭水沟、臭粪池是不是国土啊都要明白。

 

清净宝严: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呀那个厕所是不是清净宝严啊垃圾堆是不是清净宝严啊臭苦辣都是我们的妄想分别心。为什么诸佛菩萨在证道位喝老鼠药跟喝甘露水没有区别啊鸠摩罗什大师吃钢筋混凝土跟吃大鱼大肉有没有区别呀没有区别呀。任何一个法界都是无量的法界。你这个肉团当下就是太平洋,当下就是太阳系,你知道不知道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心,能不能破除烦恼习气妙觉王刹:就是讲佛土,前面讲国土,无分别不防分别。国土有净秽之别,净土就是妙觉王刹,比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华藏世界……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佛来批评我不求甚解,贪多求全,多闻不得大用。「不逮」是不及。你再多闻不如一日修习无漏之业。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

 

「旅泊之人」是比喻还没有回到如来大光明藏中,还在九法界内漂泊无依。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这是比喻佛开示了一心三藏这个道理,已经知道那就是我的归宿。虽获大宅是虽然已经开悟,要因门入是比喻悟后进修。本发心路:他现在也懂得过去的小乘法不究竟,所以要回小向大,叫修本。这是听懂了一心三藏道理以后,他心里从根本有了这种概念。

 

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有学」是对无学而言。「摄伏」这是收摄、伏住。伏住什么呢畴昔攀缘:是讲过去心往外跑,在名闻利养六尘境界里执著分别。那么这里攀缘也包括小乘人那种在事相上执着什么行善断恶啊……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这是不是讲圆顿大法呀《法华经》讲,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要好好地用心观照啊!要不然你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修,有什么用啊

 

得陀罗尼:「陀罗尼」翻译成汉语叫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持总持,就是从根本上认识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所以一心三藏是不是总持啊一个心就是总,三个如来藏就是持。入佛知见:佛知佛见还是一心三藏。《法华经》讲,诸佛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开示众生佛知佛见,使众生悟入佛知佛见。这个《楞严经》从头到尾是不是在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啊为什么能开呀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如果我们本来不是,那还开什么一开什么也没有。因为我们本来就有,所以一开是不是就示出来了因为一示出来,我们当下是不是就明白了哎呀,这就是我啊。是不是当下入佛知见呐所以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这么妙,一步登天。

 

在会一心,伫佛慈旨:在会大众跟阿难一样,都是共同的心愿。

大家翘首以盼,如饥似渴般等待佛的再次开示。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菩萨需要不需要哀愍呐不需要。因为缘觉、声闻心量尚浅,能在楞严法会安住下来已经非常不容了。于菩提心,未自在者:一种是对这个一心三藏的道理在认识上、见道位上还不是很究竟,甚至还有点疑三惑四;一种是见道上已经成就,但是还在着急自己烦恼习气重。

 

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我们现在就是末法时代。「发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方便菩提心,由于前世的根机,这种人总是想要成佛,要弘法利生;一种是真实菩提心,已经读懂《法华经》《楞严经》。开无上乘,开示一心三藏。「无上」不要解释为第一,它是无上无下,无前后左右,无内外空有,包容一切,也就是前面讲的无漏业,一法不漏。下面「妙修行路」就是解释「无上乘」,

「无上乘」就是「妙修行路」。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前面讲「妙三摩」,这里讲「三摩提」,是一个意思。三摩可译为三昧天台解释三昧为调直定,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也。调心之暴,娑婆世界众生特点之一就是暴躁、刚强、残忍、蛮不讲理。所以要把你的心能调得柔软一点、慈悲一点、善良一点。所谓直心之曲,世间人直话不直说,他心里拐弯抹角的。有些人好话到他嘴里也变味。明明可以好说,他却歹说。还自以为我是直心之曲呀,你那是粗鲁。有些人也太装模作样,弯弯曲曲的,搞了半天,他没有一句真话给你。

 

所谓「定心之乱」,凡夫从出生一直到临死,心都在乱中。首先乱就乱在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别人是谁。第二个又乱在名闻利养,人一出生就是要贪求,一直到临死都是这样。所以无量的法门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修定也好,听经也好,无非为了把浮躁的心安定下来。

 

不生疲倦:明心见性的人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吃饭、穿衣、走路,他都在道,他知道自己成就了。就是在卡拉ok,都是有备而来,是来教化众生的,不然他不会白白去。要知道,走路是不是修行啊你就知道我踩的这个大地是我踩它还是它踩我啊你想是不是很好玩啊没有哪一处不是修行。他不害怕疲倦,也不存在疲倦,他已变成自性流露。

 

应当先明,首先要搞明白。发觉初心:「发觉」要分析,「先明」跟「发觉」是一个意思。「初心」就是刚上路修行的人。你用的是什么心是不是又回到前面去了要从悟门而入。行门有没有离开悟门呐所以悟门、行门、证门,它是次第圆融。悟本身是不是行呐二决定义,有两个问题首先搞明白。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也就是说,初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叫「因地发心」。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一切的有为法都是生灭法,念佛拜佛是不是生灭法呀所以文殊菩萨为什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判为初机不能成就啊其中有一句话在第六卷里看,「念性元生灭」,念佛之心是不是生灭心啊那么修禅宗灭一切相来见空性是不是生灭法呀他灭有生空。前面讲,妄心灭了,菩提心生了,那它还是生灭心呐。《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一切唯心造,造是不是生灭心呐这一切法都在《楞严经》得到了证实。

 

所以我们懂得生灭心灭而未灭,菩提心生而未生,这就是无戏论法。当下是一个东西,这就是无生灭法。整个的十方世界一切万都生而未生,灭而未灭。《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要我们达到这种境界。修行人要彻底成就,唯有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经》,你不要有任何的侥幸,任何的指望。人身难得,生命呼吸之间,我们要抓住当下。无有是处,是不是讲得铿锵有力,斩钉截铁啊!就是叫我们放下一切幻想。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皆从变灭:从这个道理来讲,我们也不要「照明」其它什么法,只看各种修行的法门,有没有哪一样不是生灭法「器世间」就是依报世界,我们肉团身叫根身器界,外面的自然环境叫器世间,有情是正报世界。包括有情无情无量的万法都是生灭之法,无非是生住异灭这四种之相。

 

 

号。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法华经,楞严经,小视频专用 号。

 

 

 

 

  • 推荐更多精彩文集:(即可观看)

     

  • 《法华经》讲记·全集(分段小视频)

  • 印度大型佛教电视连续剧佛陀国语普通话版(全集54集)

  •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4-6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7-9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0-12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15(圆满)

 

 

 

 

 

 

 

 

 

楞严经,发菩提心,菩提心,十方国土,一真法界,如来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99.《楞严经》第57讲(音频+文字)发布于2021-12-05 00: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