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课音频及讲记文本,请文章底部的“ ”。


弥陀经初机导引


智圆法师 讲述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二:初正示无上因果 二重劝

(丙)今初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世尊进一步对舍利弗说:既然彼国是无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地,如此清净殊胜,那是不可能由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

对于“多善根福德因缘”有多种解释。依据莲池和蕅益两位祖师的看法,持名正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对此要了解,善根有无、少、多,福德也有无、少、多,为什么持名是善中善、福中福认识这一点后,就能一心信愿持名而入于无上因缘中。

首先,从善根而言,《观经》第三福说到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都说到发菩提心。依据这一点就知,仅发凡夫心叫做“无善根”,只求现世或来世的世间圆满;发声闻心而不发菩提心,叫做“少善根”,只发求一己解脱的心,没发成就无上道的心。再说福德,《观经》里讲到孝养父母等,《无量寿经》中说到修诸功德等。依据这一点,如果对于布施持戒等,乃至建寺、造像、念诵苦行、修定等的一切福业,舍弃不作叫做“无福德”;作这些福,只种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即是“少福德”;如果为令自他一切有情成就无上菩提而执持名号,就是大善根、大福德,或者善中善、福中福,或者多善根、多福德,都在这一法中圆具而无余。

这又怎么说呢从善根而言,菩提心是善中之王,为菩提故执持名号是善中之善。对应《智度论》所说的五种菩提心,包括从发心一直到圆成之间菩提心的状况,所谓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第一、“发心菩提”,指在无量生死中发起的大菩提心。而持名正是在凡夫生死心中起了大觉悟,为一切众生圆成菩提之故,开始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样来发起。或者,心中起无量光寿万德名号,正是在生死中起大觉悟,因此有发心菩提的内涵。第二、由发心菩提进而达到伏心菩提,指能断除烦恼、降伏自心。而持名之时,正念才彰显,烦恼自然息灭,也就是在明明历历的一句名号中,烦恼不会出来。第三、由伏心菩提达到明心菩提,也就是了达诸法实相。而持名就是在这一心上明了一切诸法实相,也就是当持名达到能所双亡、本心透露时,就明了本心,而它正是一切诸法的实相。第四、由明心菩提达到出到菩提,也就是证得无生忍,超出三界,达到萨婆若。而持名就会得到一、二、三忍,疾捷超出生死,趣入一切种智之地。第五、最终达成无上菩提,也就是坐道场成就最正觉。而持名就能达到不退转地,直至成佛。因此,由持名一法,从初发心到圆成之间全部能够透过,由此可知,持名正是善中之善。

我们本具菩提,最大的善根就是想回归到菩提中,最终让它完全回来,不再落入虚妄里,悲的一分力量,当然要救度一切众生。为什么持名是大善根因为众生本具无量光寿的正觉,再来持无量光寿正觉代表的弥陀名号,就发起觉悟之心了。这样一路修下去,由虚妄分别出现的各种烦恼逐渐止息;到一定程度就会脱掉,现见本性,这时菩提的面目就出来了;再进一步修,已经达成无生忍,不会再动,不再被假相吸引走,这时成就了一、二、三忍,超出生死,回归一切种智之地;最终一切客尘假相全部消失,本来菩提全然显发,这就是圆成菩提。在这个过程中,智悲力会不断开发,合到本性的菩提,而且发出的大用能利益一切众生,因此,以信愿执持名号真是善中之善。严格来说,只求现世来世的轮回福报属于无善根,因为他不想回归,只想在轮回里求好处。再者,只为一己求罗汉果位,这个善根比较小、比较少。而持名是想完全恢复本来,得成佛道,实现普贤行愿,广利一切众生,这正是无上善根。这就知道,持名是善中之善。

福中福有两个涵义:一、“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一举名号万德齐彰,都在自心中显现,不期修福,福已圆备于心。阿弥陀佛无量劫大愿大行成就了万德洪名,名号中含有万德果实,我们持名就召得自心中的果德由此显现,这是成就万德的不可思议方便。二、以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力量,众生心地变得清净,不再造恶,而有纯善的状态,用它来修福的话,容积聚福德。譬如念佛念得好,在后得位待人接物做什么事,心都很清净,容易积聚大福德。以这个缘故,持名可谓福中之福,叫做“多福德”。一方面自心的万德会彰显,另一方面得阿弥陀佛的摄受加被,心转得越来越好,这叫做“万福云聚”,因为心已经不同了。

或许有人还放心不下:持一句“阿弥陀佛”,就成了多善根、多福德,有什么证据吗

回答:这是有明显依据的,有佛语谛实的指示和说明。譬如《大悲经》中说:一称佛名,以这个善根,乃至入涅槃之间无有穷尽。可见称佛名有无尽的善根。经中又说:在我灭度以后,北印度有一个比丘叫做“祈婆”,修习无量最胜善根,命终生到西方过百千亿世界的阿弥陀佛世界,之后成佛号“无垢光如来”。《大庄严经论》中也说:佛世时,一个老人来求出家,舍利弗等诸大弟子不肯度他,这些尊者们观察这个老人多劫中没有善根。后来佛亲自度他,他随即证得道果。佛告诉大众:这个人无量劫前是取柴的人,当时被猛虎逼得厉害,生了大恐怖爬到树上,称了一声“南无佛”,以这个善根,今天遇我得度。这就看到,连无心中念一句“南无佛”的种子都不消,到今天就能遇佛、出家,随即证果。《华严经》中也说:“愿忆念与法界等无量无边一切世界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接着又说:“以此念佛善根”。诸如此类,都是持名为多善根的证明。

再看所谓“多福德”,《大般若经》中说:一个人散心念佛也能离苦,而且他的福德无穷尽,何况定心念《称扬诸佛功德经》中也说:如果有人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处在一心信乐的状态(心里不怀疑,非常欢喜乐欲),这样去持诵讽念,这个人会得到无量福德,永远脱离三恶道,而且命终之后将往生阿弥陀佛的刹土。《大智度论》中也说:譬如一个人刚生下来就能一天走一千里,这样不断地走,在一千年里以七宝奉献佛,不如一个人在当来恶浊之世,念一声“阿弥陀佛”的福德大。《增一阿含经》里也说:有人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事供养南瞻部洲一切众生,如果有人称佛名号,在挤牛奶的片刻里,功德也超过前者,不可思议。诸如此类,都是持名为多福德的明证。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里指示念佛正行。承接上文所说,具有多善根多福德才能生到西方国土,然而善根难以种植,福德难以修习,何况说多善根多福德即使在累劫当中辛勤修作也难以成办,譬如修《宝积经》中的十心,《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的十愿等。现在有一种法直捷简易,就成了多善根多福德,由此显示持名功德殊胜。

善根难以种植,比如常说的舍利弗发大乘心,因为婆罗门祈求眼睛,心里无法忍受而退失大乘心等。福德难修,就像《涅槃经》所说,以下、中、上以及上中、上上这五品心修十善业,总的成五十善,从始至终修才成一百福,所以福不容易修。而《宝积经》的十种心,从第一对众生起大慈无损害心,到第十对于诸佛舍利诸相起随念心,具足这十种心往生净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从第一礼敬诸佛到第十普皆回向,以这十大愿王往生彼国,这都属于菩萨广大的修行,也不容易种植和修持。现在以持名功德,虽然没有具备《宝积经》的十种心,《华严经》的十种愿,只要成就净业就能往生彼国。而一旦往生,这样的十心、十愿自然成就,这不是多善根福德吗不经过迂曲叫做“直捷”,没有繁琐叫做“简易”,这样直捷而能达到甚深处,简易而能获得广大功德,这在方便上是其他法门所不及的,叫做“殊胜”。

接着要解释此法的当机者,也就是闻说阿弥陀佛后能够执持名号,在多日之间达到一心不乱修持的具善根者。这样的善又有两义:一、宿生的善因;二、今生的善类。所谓“宿生的善因”,《无量寿经》里说,世间人民前世行善,才能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当他一闻到佛名时,慈心喜悦,心意清净,表现在身体上毛发耸立、泪水流出。这或者是宿世曾经行过佛道,或者是他方佛刹的菩萨,固然不是凡夫。这样信心念佛都是宿世修过善根的缘故。另一类是今生善类,就像《华严经》所说:“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意思说,我宁可堕在恶趣里,能够恒时闻到佛名,也不愿意生到善道,而暂时闻不到佛名。这里不以人天为善,而以得闻佛名为善,由此可以证明,凡是信心念佛者都属于善人的一类。

男女”二字是归纳总称,总的含摄出家、在家、利根、顿根以及六道一切有缘众生。这是由于净土法门收摄一切,如同《无量寿经》所说,上辈者舍家离俗而作沙门,也有不舍家离俗,总的包括出家、在家各种种类,只要念佛都能往生,因此,收了出家、在家两种类型。再者,西方莲花分九品,上等包括具有殊胜功德的菩萨,下等也收罗等级较低的悠悠凡夫,乃至造五逆十恶的恶人等等,只要信愿念佛也得以往生,因此,此法门能统收利钝一切机。再者,非人类饿、旁生乃至地狱众生,也具有雌雄等性别,也可叫做广义的男女,只要念佛都得以往生。这又证明,念佛法门如天普覆,似地均擎,能够通收一切众生。通过往生传记里各种详实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此法门收了六道一切有缘众生,都是善男善女。

了解了本法门的当机后,再要知道修持的方式,包括念境、念法、念期三分。弥陀名号是忆念之境,执持达到一心是忆念之法,一日至七日是克定忆念之期。

这三个方面很重要。如果我们不明确所忆念的境是阿弥陀佛名号,那我们的修法就没有落点了。如果我们不知道修的法则是一念接一念抓住名号,一直达到一心为止,那我们修法的境只是虚假的安立,而没有真实的心系在境上修。如果我们没有克定一日到七日之间,虽然境是万德洪名,极其殊胜,法是一心缘在佛号上达到不乱,非常强盛,以我们的懈怠因循,终究不能快速建立功行。如果能遵守念境、念法、念期而具足行相,那就能够使净业决定成就。因此,明确三个要点非常关键。

以下分述这三点:

一、标示忆念之境阿弥陀佛名号

这是指阿弥陀佛以无量功德成就净土,摄持法界无量众生,所以,以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作为忆念之境,依靠名号修行,会到达西方净土的缘故。

总的来说,极乐世界虽然有无量种类的依正庄严,然而说一个阿弥陀佛,已经全部统收。虽然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等无量无边功德海,然而说一个阿弥陀佛就全包无余,因此,以弥陀名号作为忆念之境。依靠这个所修的境加以执持,我们就好像把握住前往净土的航船那样,能够真正到达西方。

有人认为:心外无境,观心就足够了,忆念境干什么

他不知道心境是同一真如,而且能够互相开发,也就是以代表佛功德海的名号容易开发本心,或者由于自心的修行,能够现前殊胜的境。总之,心和境有互相开发的作用。先德也说,有的三昧直接观惑业苦三道来显发本性佛,又有三昧兼带持戒、诵经、念佛等。现在标明忆念的境,就是兼带念佛三昧,都是助显本性佛。也就是,显本性佛有直显、助显两种方式,而所达到之处没有两样。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或者“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何况初学凡夫障染深厚,完全要借助殊胜的境界来发起我的妙心,这实在是修行的妙道,不可忽略。也就是,借助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在自心上作加持,容易开发自己的妙心,因此,这样的修持是自他二力合修,容易成办。

二、标明忆念之法

闻到圣号后,关键在执持。“执”,指听闻到这样殊胜的法门,然后领受在心,有一种勇猛坚决没法摇动夺走的心志。所谓的“持”,就是绵绵密密地守持,总是那样坚贞、稳固而不遗忘。总之,执持就是专念不忘的意思。

“持”有多种:一、明持,指发出声音来念;二、默持,指没有声音在心里默念;三、半明半默持,指微微动着嘴唇、舌根来念,家叫做“金刚持”。又有计数持、不计数持,又有不间断忆念的事持,和不间断体究的理持等等。

执持又是归命的涵义,包括归投、归元两种。“归投”指执持名号,一心向往,即是事一心。也就是在对于阿弥陀佛愿海法门生起了大信心以后,一心一意持名,没有别的心,这就是事一心。“归元”就是以执持名号作为途径,还归到不二的实际理地的一心当中,这就是理一心。回归一心有各种途径,有参、念佛、持咒等,这里采取的是持名法门,还归之处是一切都不二的一心本来之地。

在执持中又有信、愿、行三义。听到持名念佛法门,非常有信心,坚信走这条路能得解脱,能成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这叫做“信”。信了以后特别想修这个法,充满了欲乐,一心想:修这个法真好!但愿我一心持名来解脱、成办佛果,这叫做“愿”。有了愿以后,心非常精进地持名号,这叫做“行”。

再者,“名”二字,指本法门专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而不兼带其他。如同《文殊般若经》中所说,佛告诉文殊菩萨:想证入一行三昧的话,应当处在空闲的地方,舍掉散乱的心,不取相貌,心系在一尊佛上,专称他的名字。随着佛所在的方所,身体端正,向着那一方。能够对于一佛念念相续,那就在这念佛的念中能见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佛,念一佛的功德跟念无量佛的功德无二。阿难所听闻的佛法还是有限量的,如果证得了一行三昧,对于诸多经教法门一一分别都能了知,乃至昼夜不断地宣说,智慧辩才终究没有断绝之时。阿难的多闻辩才与他相比,百千等分比不上一分。树菩萨在《毗婆沙论》中说,佛法有无量法门,就像世间道路有难行、易行的差别,如果是易行道,就能够快速到达。应当念佛,称念弥陀名号,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如此。因此,这里是随顺弥陀本愿的要旨,教导行人专称弥陀名号。

再者,有四种障碍会障住念佛的心而不肯执持,所以需要破除。

第一种障碍:心就是佛,何必舍己念彼(他认为我的心就是佛,何必舍掉自佛去念另外一个佛)

回答:他不知道即佛是心,所念的阿弥陀佛不在心外。虽然是念佛,实际也不是心外求法

第二种障碍:为什么不普遍念其他诸佛而唯念一佛

回答:他不知道心要专一才能成就三昧。众生智慧浅,所缘多了就不堪任,能够专一地用心,就能心力集中而成就功行。普广大士曾经问佛:十方都有净土,为什么独赞西方呢佛说:南瞻部洲的人,心思多有杂乱,让他专心在一个所缘境上才能往生。再者,诸佛同一法性身,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能在念一佛上成功,就等于念了一切佛。也就是,最终成就时,十方诸佛同一法身,最终能见一切佛。因此,专念一佛属于成就的要门。

第三种障碍:佛佛都可以念,为什么不随念其中任何一佛而必须念阿弥陀佛呢

回答:这个人不懂因缘,他不知道阿弥陀佛跟此土众生有特别的因缘,这从现实的现相中就能看出来。大家都欢喜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恶人有时不知不觉中也念阿弥陀佛。人碰到好事,也不觉念阿弥陀佛,欢喜赞叹:“真好啊!阿弥陀佛!”人碰到恶事或苦难,也会说:“怎么会这样阿弥陀佛!”像这样从果推因,无不是过去跟阿弥陀佛结过很深的因缘,自然出现这样的心。总之,阿弥陀佛跟众生有很深因缘的缘故,释迦佛劝导众生专念阿弥陀佛。

第四种障碍:在专念阿弥陀佛上为什么不念佛的功德、智慧、相好、光明,而只念名号呢

回答:这个人不知道法门要当机,持名念佛法门在末法时代最逗根机的缘故,不可思议的缘故。所谓“逗机”,《文殊般若经》里说:众生的机很钝,修观不能开解,但只要让他念佛的声音一句接一句地相续,自然得以往生。而且,通过这样的简易法门,会达到不可思议的功效。也就是,像前面所说的一行三昧,真实成就此三昧的话,会开大智慧,发出不可思议的辩才,阿难的多闻辩才也比不上他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总之,法门非常简易,到达处非常高深,非常逗末法人的根机,因此劝导众生专念名号。就像《佛遗教经》所说:如果能让心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现在调控好心,专心在名号上达到一心,这样一种妙道所发生的功行、所达到的果地,哪里是用思维心、用语言能测到的呢因此要知道这是以佛功德成就的名号作为所缘境,一念一念执持是不可思议的修法。

三、克定忆念之期

“若一日……若七日”是限定持念的时间。这是由于末法时代的众生修功德时发精进很难,而松懈、荒废很容易,所以要限定时期才能发起很强的修持心,这是克定日期的原因。

“七”字表达周期,比如礼忏七夜、持咒七遍,净土里的栏楯、罗网、行树七重,乃至教导人民七年,竭尽诚心作七日戒等等,都是取周期的涵义。

世间和出世间,为了说明重视一件事情,常常用“七”来说明要做一个完整的大事。就像刚才说的礼忏、持咒、修法、斋戒等等,都定一个“七”,表达了人们的重视度,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我们要用七天来办,善始善终。再者,由于七天称佛,会达到很圆满的功效。

譬如过去有一个国王杀害了父亲,七天就要堕地狱。有一位尊者教他念“南无佛”。国王就一心念佛,在七天当中不懈怠。等到他命终时到了地狱门口,一称“南无佛”,整个地狱里的罪人都得到了解脱。可见,七天念佛就能发生很大功效。就像种子经过了仲春到夏天的若干时节,就会长出果实,这就是时间的奥妙。在念佛上如果能七天连续不断,会发生大的功效。也就是后面佛说的,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然来迎接而能生到净土。所以七天就能长养净土莲胎,如果具足信愿不断地滋润的话,西方莲花就能孕育而成,之后就有了圣胎,超出了三界。所以七天七夜念佛能成办长劫以来都办不到的事。

再者,“一日至七日不乱”又有两种解法,其中每一种都有利钝两种情形。第一种解法,就是达到一心的时间;第二种解法,就是保持一心的时间。

其中第一种讲到,利根人根性敏捷,所以一天就能达到一心而不乱,稍钝的根性要两天或者三天,乃至七天才能达到纯一。第二种解法,利根能够保持七天在一心当中,终究没有少许散乱。而根性稍钝者只能保持六天或者五天,下至一天,之后就会散乱,按照这两种解释,都有利根和钝根的情形。因此,经中说了一个大致的范畴,一日乃至七日达到不乱。

本经所说的一日至七日成就净业之外,在其他各部经中又有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天以及十念等的情形。比如《鼓音王经》里说到,受持阿弥陀佛名号,心很坚固,忆念不忘,达到十天十夜舍离散乱的话,一定能见到阿弥陀佛。而在《大集经》里说,如果人专念一方的佛,或者行走或者端坐,达到七个七,就能亲自见到佛而得以往生。《般若三昧经》说,如果发誓在九十天里常行常立,一心系念,就能在三昧中见到阿弥陀佛。《文殊般若经》里也说,九十天端坐向着西方专念阿弥陀佛,能成就三昧。所谓一天成就,《无量寿经》法藏本愿里说:一心系念于我,下至一天一夜不间断,也一定生到我的刹土。所谓十念功成,《观经》下下品说,如果人被苦逼得厉害,心里没法观念弥陀,那么能发出声音十声称念佛名等,就得以往生。总之,从一日至七日,随时间的多或少都是往生的时期,关键看修行的程度如何。时间并不限定,什么时候成功就是往生之期,什么时候净业成熟,就是往生的保证。

再者,这样的七天不一定指临终七天,也就是说,不是指命终前的七天,一定念到第七天为止而往生。平时有这样的定力,也一定能往生彼国,因此不局限在临终或平时。总之,要看缘起上自身净业什么时候成熟,那时就是得往生保证的时候。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指上面的持名者,如果能达到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的修行,命终时佛一定现前。这是由于和佛感应道交的缘故。“佛和圣众”,佛也有报身佛、化身佛的情况,圣众也有声闻和菩萨的情况,总之,相应于自身因地修行的程度,高的会现报身佛,次一点会现化身佛。再者,也有现声闻众、菩萨众等的情况,一一都是随因地修行的缘起自然而现的。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前面说的“临”字,指人快要命终时,佛和圣众现前。这里“终”指识出去,这一生结束时,那时心不颠倒。也就是自身修净业到了一定程度,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在心上,使得心不颠倒。由于心不颠倒的缘故,就不会生在其他轮回的地方,而当即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所谓“即得”是讲非常迅速,一弹指顷已经到了净土的莲花池中,脱离轮回,高登圣域,从此之后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完成了无量劫来也没有成办的解脱大事。这样就知道,以七日持名达到的功行可以成办出世间的解脱果,之后在阿弥陀佛国土具足顺缘的状况中,念念不退地直接趣往菩提果地。


弥陀经初机导引

弥陀经初机导引 02

弥陀经初机导引 03

弥陀经初机导引 04

弥陀经初机导引 05

弥陀经初机导引 06


小提示

回复 弥陀经初级导引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弥陀经初级导引》讲记




@     @


“ ”收听堪布录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弥陀经初机导引07发布于2021-12-05 22: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