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此中分四:一、正明烦恼 二、如何生起之次第 三、烦恼之因 四、烦恼过患

今初

烦恼总相者,如《集论》云:“若有法生,即便生起极不静相,由彼生故,令心相续极不静起,是烦恼相。”谓若何生,令心相续,极不寂静。

烦恼共同的特征,就像《集论》所说:如果有一个法生起,当即内心会生起极不寂静的状况,由于它产生的缘故,使得心相续发生极不安静的状况,这就是烦恼的相。意思是说由什么法生起,使心相续极不寂静,这是烦恼相。

各别相中有十烦恼:

在烦恼的别相中有十类称为十根本烦恼,五种见烦恼、五种非见烦恼。先说五种非见烦恼。

贪者,谓缘内外可意净境随逐耽著,如油著布难以洗除,此亦耽恋自所缘境,与彼所缘难以分离。

贪,是指缘着内外适合自己心意清净境随逐耽著,就像油著在布上一样难以洗除,这也是耽恋自所缘境从而与所缘难以分离。

贪即贪著,就是凡夫我执凡是内外的可意境界,比如可意的异性、孩子、声色、名誉、美好的风景、美食、妙衣等等,或者自己喜爱的影视、歌曲,当它们一出现的时候,心会随逐耽著。也就是心耽著在上面,就像油著在布上难以洗除一样,当时心不想跟所缘境分离,耽恋在所缘境上难以分离。这个时候如果被迫离开就有一种恋恋不舍,或者过后又回味不已,或者幻想得到,总而言之,这都是贪著的反应。假使有人阻挡不让他得到就会起嗔恚,或者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起焦急的心,有人同样要得到这个的时候就起竞争的心,害怕得不到的时候就起恐慌的心,总而言之,这都是与贪相关的反应。

贪的相状就是著,因为好所以以贪婪心著在上面不愿意离开。比如觉得一道菜非常好吃,他就不停的往嘴里送,那个贪婪相十分明显,吃了还想吃。或者看到一种可意的相,比如很喜欢的影视,就目不转睛地盯在上面,就像着迷了一样的。或者可意的异性,眼睛会盯着不愿意离开,耳朵著在他的声音上,意会著在可爱形象上,沉浸不已。如果是名誉就会使他陶醉,会沉浸在那样的光环中,有一种被人欣赏、特别光芒四射、感觉自己特别风光的惬意,沉浸在里面、著在里面。如果有人对他说了几句赞叹的话,他会一直回味,在心里一遍又遍的重播。对自己的容貌也是一直著在上面,穿什么衣服,有什么感觉,心里一直著着自我形象,这是一种自恋。如果对权利有贪著,他会著自己的 形象,有自我的高大感,著那种伟大的相、权威的相,反正对自我是很着迷的。总之,喜爱的东西就著在上面难以分离的。

嗔者,谓缘诸有情及苦苦具——谓刀杖荆刺等,发恚恼心,发粗猛心,于彼诸境思作无义。

嗔,就是缘着有情和造成苦苦的苦具——刀杖、荆棘等发恚恼心、发粗猛心,想对这些伤害境作恶或者报复,这是自我受到伤害时有报复心,他就特别要发愤的、发恚恼、发粗猛,这就是自我的一种表态。凡是喜爱的,他就像、色鬼一样特别贪婪,“给我吧!给我吧!”抱在怀里不愿意离开,抓在手上不愿意松开,这就是他贪婪的相等等,自我是有表态的。

自从养成了私我的习性以后,他看到可意境马上就表现贪的色、贪的表情、贪的行为,有了这些表态就是贪烦恼态。他一看到不可意的,或者是对自我有损伤的时候,他马上有表情表示出来,他有一种愤怒、不愿意接受的表态,然后一下子发粗猛,所以生嗔的时候他的心就粗猛、暴怒,然后他要报复,要以牙还牙,施以颜色,表示自我的尊严。这就是自我的表态,它是另一方面的烦恼相。要知道自从有了自我以后,他有各方面的表现,这些就是它的表情。而且在缘起律上自然就会这样表出来,除非你不认这个自我,那倒是打也好,骂也好,就跟打一个皮球一样,但是只要你认了自我,马上就发怒,精确得丝毫不爽。

那为什么要“思作无义”呢因为自我的尊严受到了损害,那当然要反击。作无义就没有好眼色给你看,没有好表情给你看,没有好态度给你,或者说没有什么好事来给你,就是这样。

慢者,谓依止萨迦耶见,缘内外之高下好恶,令心高举,高相随转。

慢,也是依止萨迦耶见而来,就是我见执著五蕴的总聚为我,之后会缘着内外境界的高下、好恶使心高举,就是随着高相而转。

这就是在对比中显示自我的高大,认为我高、我好、我有功德,胜过别人,心就顿时抬得很高,紧接着高相就转起来了,一直运行在高相当中。这也是自我的一种设定,他一下设计我是更大的,我很伟大,然后马上他的高的表情、高的状况就出来了。比如眼睛的姿态、手的摆法、眼睛的看法,好像一个气球被吹得胀起来了一样,你可以看到它的神、它的光、它的气全部都是很大的,他是要表现大,这都很没有意思。他的心要取一个高相,比如认为你不如我,我在这里是第一,我是最强的,那他就要表现最强,当他已经认定了我比别人强,那他自然心就高起来了,就瞧不起人,之后一刹那间就可以变掉。或者自己的职位、权利、学位、名称等一大起来了以后,人的心马上就变得高了,下不来,其实都是慢烦恼现行。

但是有的时候又有卑微慢,就是他处在低位,但是他说“我不会不如你的”,这叫自我的尊严,我不容许我不如你,即使事实上是真的不如你,但他的心也要抬起来,这是他自我的不屈服,不愿意降低,不愿意在人之后,他是以这样一种表情,自然整个身心全都显出高相。所以每一个烦恼对应一种状况、一种身心状态,所以哪些烦恼加重了以后都会得相关的病,这还只是近前的果报,从更深远来看,会发生很多相关的业力,造成很多的生死中的果报,重的造成恶趣的果报。其实这一切烦恼的表态都是毫无意义的,就是著了一个虚假的自我的相。

无明者,谓于四谛业果三宝自性,心不明了,染污无知。

无明,也即痴烦恼,特别指对于四谛、业果、三宝的自性心中不明了,属于染污无知。

四谛就是所谓的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它是诸法本身的道理。的确一切轮回法都是苦的自性,而我执是集的根本,由此出现的烦恼和业是集谛的自性,或是苦因的自性。再者无我慧是道的主体,是能除灭苦因的自性,寂灭了一切苦和苦因是灭的自性或者涅槃寂静的自性。的确有这样的染净两重因果,然而心中不明了,显现出很愚蒙的状态。

再说业,就在这世俗当中必然如是业感如是果,譬如单就善恶业果来说,以不善业发生适悦的乐受绝无是处,以善业发生逼恼身心的苦受绝无是处,一切的乐都是由善发生,一切的苦都是由不善发生,而且这两类体系都丝毫不紊乱,由各种业相应地会领受各种果报,这也是在一切的显现上本有的体性。

法僧三宝的体性,佛是示道大师,法是般涅槃的正道,僧是修习此道法的助伴,这是真实的能实现安乐的归依处,其它则不是归依处,这也是归处本自的体性。

对于这样的业果和三宝的自性也是非常无知,不认识业果、三宝的体性,处在愚痴或愚蒙的状态,这叫痴烦恼。

疑者,谓缘谛等三法,念其有耶无耶,是耶非耶。

所谓的疑烦恼就是指缘四谛、业果、三宝这三个法心想,这是有还是没有,这是对还是不对,这种犹豫不决、二心的状态就叫做疑烦恼。

为什么无明和疑都定在这三法上呢由于这里是抉择解脱道的体性,要出离生死是什么烦恼在作障碍,或者是什么烦恼引起这个生死的,那当然无明的判定上就落在四谛、业果、三宝这三者的自性上面。如果心对此不明了,以此痴烦恼就会造各种流转生死的业,因为他的烦恼性就是不能明知解脱道的体性,这样一种不寂静的相或者内在的不安的相,没办法和无我实相吻合,也不能与引领众生入解脱道的三宝的体性吻合,不能和业果吻合,这样的话,以这种烦恼状态就造很多的有漏业,然后就流到生死里去了。为了揭示它是生死苦因的烦恼状态,所以这里的无明跟前面十不善业的无明又有所不同,它的范围要有这么大。

所谓的疑也是对这三者的自性不能确认,由于不能确认而障碍了定解的发生,没有定解摄持仍然不能往解脱道上走,这种烦恼的动向依然领着心不决定往解脱道上入,在缘起上面它是处在不入的状况,因此以这种疑烦恼会坠入生死业流当中,所以对于疑也是就四谛、业果、三宝三法的自性有狐疑不决的状况,而解脱道它必然是要认识四谛,然后已经辨明了染净两重因果,从而如理地取舍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然后他的意乐的等起就已经往解脱道上走了。其它的业果三宝也都可以相应地了知。

坏聚见者,谓缘取蕴计我、我所,染慧为性,我、我所见,其中坏是无常,聚是众多,为欲显此所见之事惟是无常、非一之法,全无常一补特罗,故为立名曰坏聚见;

坏聚见是指缘五取蕴计我、我所,染慧为体性的我见和我所见,为什么要取名为坏聚见呢因为这是对五取蕴体性的一种错认,为了彰显只是恶见,要说五取蕴本来是无常的,是众多体分的,这叫坏聚。然而错认为这是常一的我,实际上这上面根本没有常恒、一体的我,为显示这是谬见,称之为坏聚见。

进一步我们要了解怎么在自心上发生这种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动,没有真正看清五取蕴只是个假相,上面没有常一的我,却颠倒错认为我,它是见上的妄动,是妄见,因此称为烦恼。也就是自从我们一念从真如中流失下来,以无明的力量会出现虚假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相,然而心没有区分清楚它是不断地变异的、多分的体性,反而视这个五蕴的总聚为一个实体,而且是常是一,马上认取为我,从此就出现了这样的坏聚见的烦恼,以这种妄见它会出现无数的贪嗔嫉慢等,它是发生一切烦恼的根源。

进一步要了解五取蕴是因缘所生法,因此刹那刹那都在变异中,也就是一刹那现一个假相,之后就没有了,这样当然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下一刹那就没有了,而且要看到它以缘起力会发生色受想行识五类的各种别别不同的现相。因此就好像是一处丛林,好多的树木,并没有所谓的一体,然而心识以错乱因缘却错认这里有一个不变的、独一的我,这显然是最荒唐的事。因此可以断定它是恶见,是烦恼。

这里要看到我见和我所见的关系,既然认为是我就以为是我的鼻子、我的眼睛等,但现分享与转发到它只是个假相,刹那就没了,然后又看到很多分的假相,忽然警醒这不是我只是个影子,哪里又会计执这上面的眼睛的假相是我的,或者说耳朵的假相是我的呢进一步这上面的受、想各种的错觉相哪里是我的呢

注意!刚才说了,在色体上看,它是假的,不是我,是从无明力幻化出的假相,既然是假相不是我,这上面粗的一个支分——耳朵、眼睛等怎么会是我的根本不是我的。就好比我突然发生了幻觉,把前面的影子计为是我,当自身的这种错乱力合到里面去的时候就信以为真,而且那个影子上面有眼睛、有耳朵,之后又会计执这个眼睛是我的,耳朵是我的,这叫我所。如果从这个幻觉里脱出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刚才一念错乱认为那个影子是我,其实不是,既然影子不是我,那么影子上的眼睛、耳朵怎么会是我的这就知道,既然我见是妄见,我所见就更是妄见。

我所见再扩展开来就知道,眼睛和鼻子是离得近,其它的就是在这个假相上包一层衣服,说我的漂亮衣服,然后在这个假相的耳朵上挂一个耳环,脖子上戴一个项链,然后头发用电热棒卷一卷,上面再戴上一朵花,从上到下的包装起来,这里面哪一点是我的他是在一个假相上面,或者说在一个疮上面包了一层,这哪里是我的不要搞错了。

再进一步我所见会迅猛地增长,它有无量的支分,那就表示与我有关的各种细节的东西,现在我们的个人简历上面有我的学历、爱好、信奉的宗教、我的亲人等等这些项目很多,但这一切全是假的,因为它是基于根本的假立的我而安立的。这样从近到远去推,我身体上各个支分都不是我,从中出现的各种错乱的心也不是我,这些也根本就不是我的,这样就从根本上去掉了我所。在外层的有很多的包装,这也不是我的,因为这是在虚假的影子上又加上去的假影子。或者说再扩大到我的 ,这里面有我的东西,那边是我的爱人、孩子,再出去我的院子,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我的爱好、我的经历、我的社群等等,这一系列的全都是假的。既然没有我,哪里有我所这样要判断。以上所说的我见和我所见都是属于坏聚见,它是一个根本的见烦恼,没有别的内涵。

边执见者,谓缘萨迦耶见所执之我,计为常恒或见断灭——无从此没,结生当来,染慧为性。

萨迦耶见已经执著了一个常一的我,由此会派生出边执见的见烦恼,心中不寂静,在见解上他认为出生以后就有了我,经过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等的一系列的人生历程,这个时候心里会想:这个我是永远的还是会断掉的

一类宗教认,我将会进入某种胜义的境界,从此之后得到永生,这是常见,就是在这个我上面的一种判定。然后断见,比如很多持唯物论的人,把这个生命安立为物质的体性,当死亡来临,发现物质体性的心没了,之后就再也不会出生,归于断灭,这是持我为断灭。

这两种都是恶见,何以故呢因为本来就只是一个错乱的因缘力现出来的色受想行识五类法的假相,刹那刹那都在变灭,这上面没有我。从一念错认了是我,才开始认定这个我是能永远保持不灭的,还是这个我到了一定的时间就灭掉,这全部是依于那个计我的心而来的。就好比我养了一个儿子,对这个儿子是特别爱执,我就在想我这儿子是不是永远会不死呢,然后我给他求长生不老药或者是打算命,要让这个儿子永远不死。或者我对我的儿子充满了担心,听别人说这个儿子会多少岁上就会死掉,我很操心,这个儿子一死我就永远没有儿子了。后来听到一个知真相者说,这不是你的儿子,他是变出来的假影子,原来没有儿子,既然没有儿子,哪里有儿子的常和断呢所谓儿子是一个不灭的常法这是不对的,儿子是一个会断灭的断法也是不对的,没有他,立什么常和断就像这样,由于我们计执有一个常一的我,由此会发生认取他为常和断的见,这叫边执见。

对这个子虚乌有的我的各种的判定不出常和断两种,各类佛教之外的外道、世间学说所立的全部都归摄在这样的边执见里,都只是一念心的妄动,毫无实义。所以世人全是活在错乱的见解当中,十分荒唐,一念妄动看不到实相,然后就错乱地出现各种的颠倒见,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发生各种思想行为,因此整个世界就是疯子般的错觉的世界。

“无从此没结生当来”,是指断见的相,就是说此生到最后一死永灭,不会说从此处隐没然后结生当来。比如此世的相续断了以后,将出现一个猪的相续,像这样是持三世论。如果以为此生人的相续断了就彻底没有了、不会再有来世,这种叫断见。

“染慧为性”,就是由于错乱染污了清净的智慧,结果会发生一种颠倒的抉择,这种颠倒的抉择就是染污慧。它会抉择这是个断的,是个常的,能说出各种道理,并且为此著书立说等全是染慧。

见取者,谓缘萨迦耶见、边见、邪见,三中随一及彼所依——见者之蕴,执为最胜,染慧为性。

见取见是指缘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这三类中的任何一种,以及这种见所依的持此见者的蕴执为最殊胜,以染慧为体性。

这是一种执为高胜见解的烦恼,其实萨迦耶见、边见、邪见都属于恶见,蕴上没有我和我所却计为有我、我所,本来没有我却执著我常、我断,本来有前后世和业果等,却计为无前后世、无业果等,心中持有诸如此类的恶见。他信奉这个是真理,认为这个见很殊胜,而且认为能持这种见的人是高贵者,这样子就是以一种染污慧为体性。也就是他是无明蒙蔽了心,然后还有一种邪的抉择力,然后就取这样的恶见和持恶见者的蕴很高胜,这就是见取见的烦恼。当心已经邪僻了,就一直取此为胜,取这些恶见为胜的颠倒见解相就是此烦恼的相状。

戒禁取者,谓缘坏戒可舍之戒,及诸行状轨则、身语定转所有邪禁,及缘彼等所依之蕴,见为能净罪恶、能解烦恼、能出生死,染慧为性;

戒禁取见的烦恼相,就是缘着坏戒可舍的戒以及诸种行状轨则、身语决定要按照规定的来运行的所有的邪禁,以及缘这些戒和禁行所依的蕴见它们是能净除罪恶、能解除烦恼、能超出生死,以染污慧为体性。

与见取见相比,戒禁取见是在因地的颠倒行为上面计为殊胜的见,所谓非因计因的谬见。对此要分两点认识:一、此见取什么为殊胜;二、什么是取殊胜。

一、此见以取戒、禁行和它们所依的蕴为殊胜。戒指坏戒、可舍的戒。禁行包括禁止和行持两者,就是对于外在身语的行为什么应舍、什么应取,这样抉择后来行持。

行状,就是指外在身体的服饰、姿态,比如某些印度外道身上披着兽皮、脖子上戴着人骨鬘、单脚独立等。

轨则,就是效仿猪、狗等的行为轨则,比如学猪叫、学狗走等等。身语定转,指规定身体、语言必须要这样做。所依之蕴指持着这样的邪戒、邪禁、邪行的所依之蕴。

二、什么是取殊胜呢就是把这样一种邪戒、邪禁、邪行和持有此行的蕴认为是特别殊胜。怎么殊胜呢由于他信奉这种戒、禁,所以他就认为这样子做能清净罪业、解除烦恼、能出离生死,这也是以染慧为体性。也就是被无明蒙蔽之后的一种错谬的拣择力,就认定了这样的戒禁是殊胜的,持这种戒禁者是高尚的,这样做非常有作用,而且有能达到解脱的作用。可见其实它就是一种非解脱之因计为解脱之因的恶见。

邪见者,谓谤无前世后世及业果等,或计自在及胜性等为众生因,染慧为性。

邪见有很多种类,概括为增益和损减两类。谤无是损减,计有是增益,代表性的有:诽谤说没有前后世,人死如灯灭,由父母受精卵而来,是物质性,以及没有业果。“等”字包括没有净土、没有佛菩萨、没有空性等等。计有就是计自在天、胜性等是众生之因,也就是有这种人格化的主宰或者物质性的大种等作为发起林林总总众生的因。这也是本来没有的却计为有,这是增益见;本来有的认为没有,这是损减见,也是以染慧为性。

此十烦恼,是如《集论》、《瑜伽师地》、《释五蕴论》所出而说。

这是标明出处。以上十种根本烦恼,是按照《集论》、《瑜伽师地论》、《释五蕴论》所出而宣说的。

 

 

 

 

思维心中的法道

1、思维烦恼的总相。

2、烦恼的别相中有十类称为十根本烦恼,具体都是什么思维每一个根本烦恼的体相。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1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2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3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4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15

 

 

 

延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6发布于2021-12-05 22: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