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盘下载】:请本文底部的“ ”--获取下载链接



亲见文殊祈求加持颂 


法王如意宝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亲见文殊祈求加持颂

这是上师法王亲自见到文殊圣尊,在文殊菩萨前祈求加持的金刚歌。根本点就是,要完成普贤行,必须依靠文殊智的力用,所以,亲见文殊就是要求加被,完全开显自心的力用,而完成普贤行。普贤行海又涉及到两大要点:兴盛圣教和利乐有情。这就是“求加持”的涵义。

我们也随学上师,也是要亲见到文殊,为文殊摄持,这样开发出自心的智慧宝藏,从而流出无量的普贤行海。普贤行是最终结果,文殊智是成办的根本,求加持就是本尊力量入在心上,使得自心也得以开发。这样不随惑业的力量转,就能够自在无碍地行持周遍、圆满、无尽的普贤行。这就是本文名字的涵义。

以下讲述正文,分成初善、中善、后善三分。初善是礼敬文殊圣尊,中善是祈求加被,后善是誓愿以文殊智成满普贤行海。

一、礼敬文殊圣尊

与离尘垢空界同一味,

虚空界智慧金刚身,

见无厌足相好青春者,

童子相文殊我敬礼。

文殊有了义和不了义。了义指性,不了义指现在众生识前,持童子相的文殊,性相不二,就是指以智慧本性的力用与众生的善缘和合,就出现了这个相,而相的本体就是智慧。上师一心渴求见到文殊,结果在善财洞闭关21日期间,亲见了文殊相现前。这是在上师意的大乐智慧无边的净相中现前了文殊圣尊相。这就是亲自在文殊前敬礼。

前两句讲到了文殊的真相。他是与远离一切尘垢的空界一味,周遍虚空界的智慧金刚身。这也是我们的本性,也是真正大智慧的体性,也是一切万法的本性,也是指一切诸智慧总集的体性。

我们在认识文殊的时候,不要把法界和智慧看成两个,要探究的“界”,就是说万法的本元是什么。它是本来离了客尘的空界,这里面并没有入了迷梦以后现起的各种虚假法,这叫做“离尘垢”。诸法本来清净,只是一念无明力入了幻梦,结果以这个识的力量就现出各种器界、根身等的假相,这些相就像有眼翳的人见到的空花一样,它就叫“尘垢”。为什么叫尘垢呢在众生份上来说,入了这种错乱以后,就见不到自己的本性,反而缘着虚假相不断地攀缘、追逐,这就发生了各种迷乱的现相,而且随着这股力量流转而形成了轮回。但是这一切都是本来没有的。就像一个人入了梦,尽管梦中不断地现出各种妄相,而且现妄相时不知真实的自己,反而随着惑业力量不断地流转,但实际上并没有梦中时空界所摄的所有虚假的相,真实中本来空寂。

那么智慧和空界是什么关系呢它是无二无别的。推究空分时,你会推究到最后一切分别识所认取的、语言所说到的此者彼者的各种四边相都是没有的,这就推究到了它的空分。但是,如果只是一切空,再也没有别的东西,那就落在空的边上,所以在一切皆空之处,还有一个不空的,还有一个灵明不昧的,它是遍虚空界的智慧身。

现在我们要看到,目前自己的身心都是假相,彻证时四大的假相会顿然消失,乃至于一切根境识的妄相全部消失,那么这当然是一个空寂的界。这个界,什么戏论边也得不到,什么人我法我的相也得不到,本来空寂。而我们的心,推究到根源上,是不是这样幻生幻灭的虚假的心呢不是的。到最后妄念会消失,这时会发现它

是智慧的体性,这是无生无灭、本来成就的智慧,这上面可以安立三身五智的无边功德海。它不是后天因缘起来的,那些都是生灭性的。凡是观待因缘起的东西,因缘没有就消失了,怎么能叫金刚呢那完全是幻生幻灭浮云般的假法。而这些在本性中没有。

那么,当它消失的时候,是不是全部泯灭了那样的话我们就成石头了,或者成断空了。但根本不是这样,它是本来智慧的明体。由于它不是因缘生的,所以从来没有一点增减、变异、断续等的相,这就叫“金刚”。它是一种明了性,这就是智慧。而且它是周遍一切处的,任何处都是它,只不过你不认识,没有离开智慧之外的一种东西。

这样的话,我们从空分上就会推究到,妄相消失时就是真正的空寂,一切客尘相都不可得;同时它还有一个现,不是单单偏在空上面。不然就安立不了,为什么出诸佛的身智功德,无数不可思议的刹土、事业等等。可见诸佛现前的一切色身、刹土、功德、事业等,都是从一个本元出来的,光是空是立不出来的。这都是以智慧为本元而出来的。

现分享与转发,空界和智慧是不是两个不是两个。空的时候就是明,明的时候就是空,界与智慧是无二的。这个界是出生万法的本元,它是一切法的法性,它遍在一切法上,一切法都是它。而智慧与界不二,所以智慧也就遍虚空界了。虚空界是一种形容,在色法的境界里以虚空最大,它没有边际,一切有色法处就有虚空,这叫做“遍”。只要有法就有智慧,这个智慧在空间上没有局限的相,叫做“清净圆满,中不容他”,就是它清净极了,而且遍了整个法界,中间没有别的。从时间上看,它没有断续的相,一切都是基于它而出现的,所以叫做“身”。以上就指示了了义文殊的涵义。

这就是诸佛智慧的总集体——文殊师利圣尊。上师亲见文殊时,同时也彻见了本性。既是见了义文殊,也是为众生故,在自己心前现了青春童子相的文殊相。因此接着说,就是从这不生不灭的智慧性当中,现出一个代表它的文殊相。

“相”是表征性的,这是见无厌足、具有相好的青春者——十六岁的童子相。画文殊像的时候,面部都是白里透红,青春美色,表征的就是不生不灭、永无衰变的智慧性,就像童子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是表示智慧的力用恒无衰竭。如果是一个衰老的老头,大家就会觉得没生气,但这是见无厌足的具相好的青春者,怎么看都不会厌。他具有无量相好,这是表示妙祥。也就是智慧中有无数的德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远都活力无穷,这就叫“青春”。最后“持童子相”,就是一直持着这个相,不会变成另外的相。这样在见到文殊时,上师情不自禁地恭敬致礼。以见到文殊圣尊的缘故,或者说已彻见了不生不灭金刚性体的缘故,就真正能够实践普贤行。所以,是以见文殊来成就普贤行海,如海的普贤行愿就摄在“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两颂里。见文殊的目的是要成满普贤行,青春的文殊童子已经现见,或者说不生不灭的智慧体已经出来了,那他就真正有力量开展一切普贤行海,在一切处无不贤妙,没有任何障碍,妙力无穷,所以叫“永持童子相”。

这里的“敬礼”,是以不二的方式礼敬,没有能礼所礼。或者可以说,上师为了引导众生,在心前现了文殊相,而三门恭敬地顶礼,但了义的敬礼是不二而礼的。上师在各种道歌里几乎都是礼敬文殊。譬如在《三世佛语总集颂》里,讲到认识了本面而敬礼文殊。本面就是这里前面说的两句。


显密有声书

亲见文殊祈求加持颂 01


小提示

回复 亲见文殊 可收听所有亲见文殊祈求加持颂




@     @


↓↓↓ “ ”下载完整有声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显密有声书.亲见文殊祈求加持颂02发布于2021-12-05 22: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