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fi下在线听该课音频,请文章底部的“ ”。

下载该课至手机,请下载APP“喜马拉雅听书”后,搜索“显密如意宝”。详细操作方式,可回复“音频”查看。


观经四帖疏讲记


善导大师 撰著

智圆法师 讲解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菩萨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以上的观境见到了以后,就应当发起自心,观想已经生到了极乐世界,在莲花当中结跏趺坐。然后又想莲花合闭,再作莲花开敷想。莲花打开的时候,有五百色的微妙光明照到身上,要这样想。而且要想自己的眼目开张,见到了佛菩萨遍满了虚空,水鸟树林和诸佛所出的音声都在演说妙法,所说的法与十二部经相合。如果出定的时候,也要对此忆持不忘。见到这些事相,称为见知无量寿佛极乐世界。这是作普观想,叫做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无数身,和观世音、大势至常常来到这位行者面前。

 

十二、就普观中,亦先举,次,后结。即有其六:

第十二、就普观当中,也是先举名目,其次辨明观相,最后总结,有六段内容:

一、从“见此事时”者,正明牒前生后。

一、从“见此事时”,这是承前启后文。

二、从“当起自心”下,至“皆演妙法”已来,正明凝心入观,即当作自往生想。即有其九:

二、从“当起自心”到“皆演妙法”之间,这是说明凝定心,深入观境,也就是要作自己已经往生的观想。有九分细节:

一、明自生想;二、明向西想;三、明坐华想;四、明华合想;五、明华开想;六、明宝光来照身想;七、明既蒙光照,作眼开想;八、明眼目既开,作见佛菩萨想;九、明闻法想。

首先自己作生到极乐世界想,再想向着西方,再想身体坐在莲花里,之后莲花闭合,再想莲花开放,再要想到有五百光明来照到身上。接着要想既然得到了光明照触,眼睛由此打开。又要想眼目已经打开,就见到虚空当中充满了佛菩萨。接着要想诸佛等及水鸟树林,发出的一切音声都是在宣说妙法,自己在听闻妙法。

三、从“与十二部经合”下,至“不失”已来,正明定散无遗,守心常忆。一则观心明净,二则诸恶不生。由内与法乐相应,外则无三邪之障。

三、从“与十二部经合”到“不失”之间,这是说明无论是在定位还是散位,都不能够忘失观境,心要守好,常常忆念不失坏。一来使得观行的心很明净,二来使得各种恶念不生。由于内心与法相应,外现就没有三邪的障碍。

四、从“见此事已”已下,明观成之益。

四、从“见此事已”以下,说明这一观成就的利益,也就是能见到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五、从“是为”已下,总结。

五、从“是为”以下是总结句。

六、从“无量寿”下,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已来,正明重举能观之人,即蒙弥陀等三身护念之益。

六、从“无量寿”到“常来至此行人之所”之间,这是再次举出能这样作观的人,就得到弥陀等西方三圣护念的利益。

斯乃群生注念,愿见西方。故彼依正二严,了了常如眼见。

这是指诸行者能够倾注心念,渴仰见到西方世界。由于观行的力量,使得彼国依正二种庄严,常时如同亲眼见到般了了分明。

上来虽有六句不同,广解普观竟。

以上说到了六句,广解了普观的修法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如果想至心往生西方,应当先观想一丈六的佛像在池水之上。如先前所说的无量寿佛真身的量是无边际的,不是凡夫心力所能达到。但是由于彼佛如来宿愿力的缘故,凡是有忆想的人,一定能成就。仅仅观想佛像都得到无量福,何况观想具足身相的真佛呢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

阿弥陀佛有如意神通,能在十方国土中自在无碍地变现。或者显现大身充满虚空,或者显现小身丈六、八尺。如是种种所现的身形都是真金色。圆光、化佛和宝莲花,如同上面所说。

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身相在一切处与佛相衬。观佛是大身,观两位胁侍也是大身;观佛是小身,两位胁侍也是小身。众生只要观菩萨头首的相,会知这是观世音,那是大势至。这两位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这就是杂想观,称为第十三观。

 

十三、就杂想观中,亦先举,次,后结。即有其十一:

第十三、在杂想观中也是先引出此观,其次辨明观相,最后结归。有十一段内容:

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正明告命,结劝生后。 

一、从“佛告阿难”以下,这是告命阿难和韦提希,以劝导修观而发起后后。

二、从“先当观于一丈六”已下,正明观像以表真,想水以表地。此是如来教诸众生境转心入观。

二、从“先当观于一丈六”以下,说明观佛像来表示真身,想水来表示宝地,这是如来教导众生用容易观出的境来转心,入于观境。

或在池水华上,或在宝宫宝阁内,或在宝林宝树下,或在宝台宝殿中,或在虚空宝云华盖之内。如是等处,一一住心想之,皆作化佛想。为令机境相称,易得成故也。

要想到阿弥陀佛的身相,或者是在池水的莲花上,或者安住在妙宝宫殿楼阁中,或者在宝林宝树下面,或者在宝台宝殿当中,或者在虚空、宝云、花盖当中。诸如此类的处所,都一一地至心安住而观想,都作化佛想。这是为了使得根机与境相称合,而容易修成的缘故。

三、从“如先所说下,至“非心力所及已来,正明境大心小,卒难成就。致使圣意悲伤,劝观于小。

三、从“如先所说”到“非心力所及”之间,这是说明观境广大、心力狭小,就很难成就。因此使得佛意愍伤众生,设立方便劝导众生,先观小像。

四、从“然彼如来”下,至“必得成就”已来,正明凡心狭小,圣量弥宽。注想无由,恐难成就。

四、从“然彼如来”到“必得成就”之间,这是说明凡夫心量狭小,佛的量极其宽广,凡夫心无从运心观想,恐怕难以成就。

斯乃不以小故难成,不由大故不现。直是弥陀愿重,致使想者皆成。

那又如何行持呢这要知道佛有异方便作加被,并不因为凡夫心量小的缘故就难以成就,也不由于佛像真身广大的缘故就不现前。这是由于阿弥陀佛愿力深重,能够使凡是一想他的人都成就胜观。也就是说得到阿弥陀佛悲愿加持,也能观到极其微妙广大的佛的真身。

五、从“但想佛像下,至“具足身相”已来,正明比校显胜。想像尚自得福无量,何况观于真佛者,得益之功不更甚乎

五、从“但想佛像”到“具足身相”之间,这是通过比较来显示殊胜。想佛像尚且得无量的福,何况观真正的佛身所得的利益功效当然是更加殊胜了。

六、从“阿弥陀”下,至“皆真金色”已来,正明能观所观佛像,虽身有大小,明皆是真。

六、从“阿弥陀”到“皆真金色”之间,这是说明以能观的心所观的佛像,虽然色身有大小的差别,但要知道这都是真佛。

即有其三:一、明弥陀神通无碍,随意遍周。言如意者有二种:一者如众生意。随彼心念,皆应度之。二者如弥陀之意。五眼圆照,六通自在。观机可度者,一念之中,无前无后,身心等赴,三轮开悟,各益不同也。

这里有三分细节:(一)首先要说明弥陀有无碍的神通,能够随意地遍周法界普度众生。

所谓的如意有两种:(1)如众生的意。随着祈求的心念,如来都能够随意而作度脱;(2)如弥陀的意。佛以五眼圆明彻照,以六通自在利益众生。观到有机缘可度的话,一念之中,没有前后时间的间隔,身心当即同时应无量的机,显现在他们心前。而且以身的神变轮、口的教诫轮、意的记心轮作开示化导,随顺众生的根机,都恰如其分地作利益。

二、明或现大身,或现小身。三、明身量虽有大小,皆作真金之色。此即定其邪正也。

(二)说明如来现身没有固定的,顺着众生心的不同,或显现大身,或显现小身;(三)说明身量虽然有大小,都是作真金色。这也是简别邪正的差别。

七、从“圆光化佛已下,正明身虽大小有殊,光相即与真无异。

七、从“圆光化佛”以下,这是说明现的身相虽然有大小的差别,但是光明的相与真身没有差异。

八、从“观世音菩萨”已下,正明指同前观。佛大侍者亦大,佛小侍者亦小。

八、从“观世音菩萨”以下,这是说明了两位胁侍的身相与佛相衬。观佛是大身,观两位胁侍也是大身;观佛是小身,两位胁侍也是小身。

九、从“众生但观首相”已下,正明劝观二别。云何二别观音头首上有一立化佛,势至头首之上有一宝瓶

九、从“众生但观首相”以下,这是教导要观二菩萨的两种差别相。这就是指观音的头首上有一尊立佛,而势至的头首上有一个宝瓶,这是两者的差别。

十、从“此二菩萨”已下,正明弥陀观音势至等,宿愿缘重,誓同舍恶,等至菩提,影响相随,游方化益。

十、从“此二菩萨”以下,表明弥陀和观音、势至等三圣的宿世愿力因缘很重,发誓同等地舍恶,同等地到达菩提。就像影子跟定身形,回响呼应声音那样,一直相随不离,遍游无数世界,化导有情。

十一、从“是为”已下,总结。上来虽有十一句不同,广解杂想观竟。

十一、从“是为”以下,是总结句。以上说到了十一句,详细地解释了杂想观。

上从日观下,至杂想观已来,总明世尊答前韦提第四请云,教我思惟正受两句。

以上从日观到杂想观之间的十三观,这是世尊具体答复了前面韦提的第四个请求,说“唯愿世尊,教我思维、教我正受”两句。也就是佛已经开示了思维、正受极乐圣境的法门,也就是所谓的定善法门。

总赞云:初教日观除昏暗,想水成冰净内心。地下金幢相映发,地上庄严亿万重。

赞云:最初教导行日观法来除掉昏暗,接着想水变成冰来净化内心,又接着观想地下有无数亿的宝幢,相互映发,地上有亿万重的各类庄严。

宝云宝盖临空转,人天音乐互相寻。宝树垂璎间杂果,池流德水注华中。宝楼宝阁皆相接,光光相照等无荫。三华独迥超众座,四幢承缦网珠罗。

在极乐的圣境里,虚空中处处有宝云、宝盖旋绕,从中传出各种人天的音乐,依次有韵律地显现。在宝树上垂着璎珞,而且间杂各种妙果,七宝池内流现了八功德水,水灌注在莲花当中。宝楼宝阁彼此连接,光光互相映照,在整个极乐界里没有阴暗。其中又以三朵莲花特别超胜,它是西方三圣的坐处。在如意宝王的莲花台上,有自然显现的四根宝幢,如同百亿须弥山。宝幢上垂下了宝幔,又有各种的宝珠、宝网等作为严饰。

禀识心迷犹未晓,住心观像静坐荷。一念心开见真佛,身光相好转弥多。

禀受业识的凡夫心还在迷惑中,不能够明了见到,应当住心观想如来的身像坐在莲花上。等到一念心开见了真佛色身的时候,无论是身体的光明还是相好,会辗转地变得极其地微妙广多,也就是能见到具足无量庄严、胜妙无比的弥陀色身。

救苦观音缘法界,无时不变入娑婆。势至威光能震动,随缘照摄会弥陀。

接着要观想教主的两位胁侍观音、势至两大菩萨的身像。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心缘着法界一切有情,无时不顺应着众生的祈求而化现入于娑婆国土。势至菩萨威神光明,能震动一切世界,也随着众生的机缘,光明照触摄受而令其会归到弥陀国土。

归去来!极乐安身实是精。正念西归华含想,见佛庄严说法声。

归来吧!游子们!在圣妙的极乐国土里安身,实在是精妙无比。因此我们应当以正念住想,自己已经生入了西方莲池海会。首先在莲花上结跏趺坐,莲花闭合。接着莲花开放,之后就有光明照在身上。眼睛开张,见到了虚空中无数佛菩萨的庄严,又听到了国土中水鸟宝林以及佛说法的音声。

复有众生心带惑,缘真上境恐难成。致使如来开渐观,华池丈六等金形。变现灵仪虽大小,应物时宜度有情。普劝同生知识等,专心念佛向西倾。

还有的众生心中带着迷惑,就是有烦恼业障。要直接缘着上面的真实境相来作观,恐怕是很难成就。致使如来又垂下方便,引导众生走渐观的路线,首先观想在莲花池上丈六金身的佛像,这样来逐渐趣入。虽然佛变现的身相有大小的差别,但要知道这都是应着众生的时节、机宜来度脱有情。因此只要我们能去观想佛的身相,并不因为暂时身像小就不得加持,或者说不能成就。反而要知道,通过这样的观想,与佛心契合,逐渐得佛加持,最终一定会现前广大的观境。

普劝同行往生的善知识们,应当专心缘念阿弥陀佛,一心归往西方!

又就前答请中,初从日观下,至华座观已来,总明依报。二从像观下,至杂想观已来,总明正报。上来虽有依正二报不同,广明定善一门义竟。

再者,在答复前面的请问这整段文中,从最初的日观一直到花座观之间,这是总的开示了观依报的方法。接着从像观到杂想观之间,这是总的说明了观正报的方法。以上虽然开了依正二报两部分,总的详细阐明了定善一门的修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三

  

思考题

1如何做普观有何利益

2杂想观中,将阿弥陀佛观为一丈六的小身,是属于真身观还是像观为什么


小提示

回复 gjsts 观经四帖疏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观经四帖疏》讲记




@     @


“ ” 收听堪布《观经四帖疏》录音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观经四帖疏》第二十二讲发布于2021-12-06 11:44: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