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安闲的心态,之后做任何事才会安闲自在


知识和经论中都教导我们要精进,那闲缓为什么能对治熟溜呢

因为只有内心安闲,心头无事,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可以静静地观着自己的心,让心跟念诵、跟法义很好地契合。缓,能避免心溜出去。闲,好比是一个天地间的大闲人,把整个天地都包容在心里,所以没有一个地方看不到。相反,如果心绪忙乱,就根本无法容纳,也不可能静静地观看这一切。也就是说,动摇的心中没有般若、没有智慧

“缓”就好比侦察员,和缓得如猫捕鼠,静静地待在那里,绝不乱动,老鼠的任何动静它都尽收眼底;同样,内心闲缓,妄念就逃不过去,刚一溜动,我们就能把它牵回来。急躁之时则不然,因为缺少正念,自心可能马上就溜出去了。无论诵经等等,还是平常做功课或修行,其实都需要闲缓。

因为每天都做功课,既然已经确定下来是长期要做的功课,那又急什么呢反正每天都要完成。还没有确定的时候需要急,不然连每天的行持日课都没有,长此以往,自心缘何而修呢但是一经确定之后,就需要用温养的功夫坚持一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修习下去,急也急不得。犹如十月怀胎,要让胎儿慢慢地成长,急了反而不好;否则就会先天不足。又如种田,需要一定的时日去滋润、灌溉、护理,到了秋季才能收获,一点都急不得。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工夫,才能功到自然成,急躁的心不可能有真正的功效和成就

所以意境要安闲,使内心安定下来。如是即使再熟悉经文也不会溜。一句接一句,清清楚楚,心里知在念什么、法的意思是什么。即使有一些法句很深,暂时体会不到,也不要紧。只要念兹在兹,每一念都在这上面就会逐渐进步。如果内心散乱到别的地方去,或起贪、嗔、痴等各种妄动,或赶速度、求完成任务等等,以这些不如法的心态,首先都已经乱了阵脚,又能念出个什么实义来

由此可见,一切处中以心作主宰,这就要求心境安闲,其实也就是定力。若具足“缓”,则气息柔和。气和则心定,观照力就强。即使有时候心溜走,也会很容发觉,很快就能回转过来。但是内心急躁,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所谓“气急败坏”,可见气很关键,它跟心不是两个东西,气急了,心就会乱;心乱了,就没有把持力,之后各种妄念烦恼都会现行,所以还是要生闲缓心。

现代人在多年中串习,养成了急躁的习性或不良心态,但所有的不耐烦、不安心、不持久,都不是法器之相。有的人对于学法修道急功近利,希望有一种三天便可成功的速效,否则马上就不干。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谁又能几天当中改变习气呢如果能够,修道也就不难了。如今要紧的是修当下的心,要练习安闲而不是串习急躁,看能不能定下心来念修好字字句句。无论念什么,都是在修定、修慧,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就是当下的修行。养成了这种好习惯,才能任修何法都易于成功。

此处牵涉到整个性情转换的大问题,秉性上能否转变是最切实的事。这就首先要学到安闲的心态,之后做任何事才会安闲自在。无论听法、思维法、修法,或者念经、念佛、念咒,或者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要想处处与佛法相应,其实全都需要安闲的心态。安闲的心中,处处都有道,处处有修行,所以说“心安则道隆”。

我们应当反省自己有没有躁动的毛病。躁动、激进一般都难以持久。想短时间内就达到如何如何,以急躁之心驱使,最开始好像比谁都精进,但过个三五天,就发现他消失了——过分地妄求,也很容易退失。

只有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才能持之以恒。人一辈子吃饭,不也是每天只吃三餐吗谁能把一辈子几十年的饭在一天之内都吃完只有一天一天地吃!同样,修行是一辈子的事,天天坚持如法修行,积累到了一定功力必定自然成就;相反,妄心常奏狂想曲,恨不得几天就修出个成果来,这些过份的妄想不免成为退转之因。不正视自心上的问题,不自知习气的严重性,又缺乏长期修持,哪里就能平白无故地修成

所以,既然决定了用自己的一生来修行,就每天都要用功。时冷时热是修行之大忌,会导致无法完成;用温养的方法不断积累,长此以往才会有可观的效果。


【本文出处】智圆法师《谈谈熟溜病的对治》讲记


小提示
回复“谈谈熟溜病的对治”或 ttslbddz ,即可获得讲记文本,及讲记音频



@ @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起体会修行的窍诀闲缓心发布于2021-12-06 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