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晦山戒显

晦山戒显禅师云居山真如禅寺第六十二任住持,字愿云,别号晦山,俗姓王名瀚,字原达,江苏太仓人。生于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示寂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

戒显禅师年轻时游学四方,儒名甚籍。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国难之时,作诗弃儒,于金陵华山,礼拜三昧老人,削发为僧,受具足戒。随后,遍参天童雪峤禅师等人,紧接着又到杭州灵隐参拜具德和尚,以“云门拄杖”而得悟。

顺治七年(1650年)夏,晦山和尚初住庐山时,适逢云居山真如寺以疏来请,他喜天上云居,遂于顺治八年(1651)前往开法。



晦山和尚一到云居,则率众耕作,殿堂厨库,顿然一新。他前后住持十年,一面倡导禅学,一面弘传戒法,誉闻于江楚。其间又兼住武昌寒溪寺、黄州安国寺,力事兴复。

顺治十八年(1661)开始,晦山和尚先后移锡于黄梅四祖道场破头山、广东曹溪六祖道场等地,康熙六年(1667年)受请回灵隐住持,康熙十一年1672年以病挝鼓辞众,退居皋亭山日寺,一旬(十日)即示寂,时闰七月十七日。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八。

二、晦山戒显禅师《禅门锻炼说》

戒显禅师住云居山真如禅寺时著有《禅门锻炼说》,《禅门锻炼说》仿孙子兵法体裁分十三篇,是他阐述锻炼禅众方法的精心著作,其署名“江西南康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著”。



《禅门锻炼说》十三篇的次弟是:坚誓忍苦、辨器授话、入室搜刮、落堂开导、垂手锻炼、机权策发、奇巧回换、斩关开眼、研究纲宗、精严操履、磨治学业、简练才能、谨严付授。这十三篇是一部整理禅林的理论纲领,主要是针对当时宗下的流弊而提出的。

晦山和尚首先劝诸方长老,若不愿受窃位盗名之讥,必须立大誓愿,坚苦锻炼禅众。

但他以为末法时期,仍不得不用死法。能善用之,则死法中自有活法。所谓活法,就是辨禅众的机器,验期参学之浅深,然后示以话头

晦山和尚以为学者参禅如逆水行舟,不得人推挽则退多而进少,故长老入堂开导,最为急要。因为参禅不可胡乱卜度,亦不可死守话头,故长老当禅众静坐时,须示令放下万缘、锐意研究、尽力挨拶(za,逼迫);久之,则情识尽、知见忘,悟道了。

锻炼之器,在善用竹篦子。这竹篦起自首山(省念)禅师、盛行于大慧(宗杲)禅师。竹篦长须五尺,阔须一寸,稍稍模棱,去其锐角,即便捷而易用。禅众坐时执之以巡,经行之时即握之为利器,随从旋绕。当经行极猛时,即用兵家之法,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或拦胸把住,逼其下语;或劈头一棒,鞫(ju,穷究)其本参。锻炼禅众,如是而已。

晦山和尚主张真禅者应重视纲宗,依止师承,务彻古人堂奥。

晦山和尚主张参学并重。他认为,道不在言,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非学无以明法。参学二字,乃诸祖所立,自有次弟。虽不可重学而弃参,亦不可单参而废学。



方其根本未明,疑团未破,根无利钝,皆须苦参。迨乎疑团破矣,根本明矣,则温研积谂(shen,劝告),全恃乎学。且既居长老之位,则质疑问难,当与四众疏通;偈颂法语,当与学人点窜,而此非可胡乱塞责。

所以晦山和尚主张为善知识者,应因材磨治,先锻其悟门,次砻(long,去杂质)其学业,使其有德有学,法门自不致扫地。

最后谈到择人付授问题,晦山和尚反对昔人上根利智方可参禅的说法。但晦山和尚认为师资付授必须慎重,决非一经省发,尽可付授。必其行德学识,足以启迪后进,然后付授,命之出世。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禅宗祖师传晦山戒显禅师发布于2022-01-07 15: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