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阳创巴仁波切70-80年代在美国教导的弟子中,有相当一批是艺术家、诗人、导演以及各类文艺工作者。刚好遇到反战运动后期嬉皮士兴起,西方文化遇到一个剧烈转型期。仁波切接受过传统艺术训练,所以不但研习书法唐卡以及诗歌创作,还涉及摄影、拍摄电影和参与各项设计,并给予了很多艺术方面的分享和教导。并为此写过一本专门讲他理解的艺术法则的书《法艺》,以下是其中的节选。


观修的体验中,借由耐心,你能够看见那个在观察你的观察者的影子。你并不想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这个观察者上,但这是止修的体验之处。于是你将注意力延伸开来,深入观察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观修不只是坐或是行禅,是关乎如何以觉醒的心态去生活的独特训练。这才是一名艺者真正着手用功之处。

当其他的艺者还在以造作的方式或是展览性的方式创作艺术时,通过观修,你全部的能力以及所有的潜能彻底被打开。(我并不是轻视任何展览性的艺术创作,只是中立而言。)其实你不需要有很多的灵感你不需要有很多词藻或是任何技巧去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例如诗歌、作画、音乐或是其他别的。你只是纯粹地说出你当下的体验——只是简单地说出来、唱出来、画出来。

一旦你从闭塞的情境中跳脱出来,能量则会源源不断地涌现。由于初次的尝试是自由的、清明的以及灵活的,那么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的创作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自然而然且纯粹简单。然而,如果你想着:“哦,我不会写诗,我从未做过这些。我虽然以前在学校里做过,但是做得很糟糕。我甚至连一个圆圈都画不出来。我也不会唱歌”——这只是迟疑,与艺术天赋毫无任何关系。专业性的技巧根本不是障碍——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磨和处理心理层面的斗诤情绪当这种心理层面的斗诤情绪转化为艺术天赋的能量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你可以创作出任何东西。

在毗婆舍那的经验中,艺术的含义很广泛,不只是绘画或是其他的艺术媒介,同样更重要的是日常关系中的所有细枝末节---如何交流、如何谈话、如何做饭、如何在商店中选择一件衣服、如何在超市里挑选食物。有些人会产生极度的偏执甚至是抓狂,那是因为他们从小不是在有教养的社会中成长,可以这么说,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去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事情。人们变得偏执、斗诤,偶尔强装镇定让自己变得彬彬有礼,但他们觉得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很习惯自己的粗糙并为之感到高兴。再一次看来,斗诤是其问题所在。

并不是说你必须关注特定的信息或是秉持某种传统,例如特定的吃饭方式、穿衣方式。这跟特定的文化毫无关系;与其说文化,不如说这跟你的直觉有关---你的直觉完全敞开,因此你能够将潜能付诸于实际。于是,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所呈现出的是人类独有的品味以及精彩纷呈的经历。

特别是在美国,当前的传统艺术都集中表现讽刺和粗俗,究竟而言是令人不堪忍受的、丑陋的、肮脏的,毫无疑问会令人生厌。似乎这些艺者们很习惯于创作出诸如此类的艺术。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害怕向大众传递正面的信息。任何正面的信息可能都会是一个问题。因此最为安全的表达艺术的方式就是以批判社会的角度去进行创作。这看似像菩萨所阐述的逻辑:“我们不应该执着于任何事情,不应该有任何的哲学概念。” 如果我们没有任何的哲学概念,我们就是安全的,我们可以批判那些顽空者以及执有者,甚至可以批判持中道者---而中道是我们的哲学。但这多少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作为教徒,我们是佛陀的追随者,佛陀追随的是清晰而直接的法道。

同样,在艺术中,我们会为自己设立一个目的,这看似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能会以批判为目的去呈现正面的艺术,但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去否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要以否定一切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试着传递积极的一面,好比观察生活的美。所以艺术的极致就是真正的观修,就是毗婆舍那。

之前我们曾讨论过成为一名好的道学生,学习如何泡出一杯好茶、如何令朋友们感到愉悦。一般而言,这就是父母们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深谙社交礼仪——热情款待所有的朋友们,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但如果结合观修来看,情况则远不止如此,那就是菩萨所行。菩萨境界之高,是大施主、是渡人舟、是彼岸桥、是光明路、是须弥山、是安忍地,而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与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因此,我们蕴藏巨大的潜能。而这种互动和联系同样适用于毗婆舍那练习的初始阶段。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如菩萨那般。虽然我们的精力、财物、空间和经历可能有限,但至少在打开潜能的观修的道路上,已经开始身体力行。

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开始运用毗婆舍那,如果你以无诤的心态去看待生活,那生活就是艺术。无诤的心态至关重要,它可以克服我们的拙劣和粗糙,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一般的拙劣和粗糙,而是植根在内心深处并不断向外境投射的拙劣和粗糙。斗诤即是反艺术。如果你离于斗诤,你会感觉到富有、灿烂、无限自在

而当一个人嗔怒紧张的时候,源自生活的即兴的艺术被活生生地扼杀,难以重生。因为你在愤怒之时,已为其贴上了讨厌的标签,甚至你想踢走他们,毁灭他们。就好比一个愤怒的人回到家中,无处发泄,开始肆意地扔椅子、摔桌子。毫不夸张地说,这完全与艺术无关,颇为可怜。

同时,嗔怒和斗诤不尽相同。如果你在嗔怒之下仍然写了一首诗,那是因为你还存有慷慨,或至少有些许观修的体验。因此,艺术不只是创造美。艺术是任何丰富可行的现缘。就生活的艺术以及观修的体验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斗诤。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著作《法艺》


       食花多     VX: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艺术是任何丰富可行的现缘发布于2022-01-17 23: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