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十是金粟如来圣诞日,金粟如来名号,相信一般普通人都少有耳闻,但若说起《维摩诘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维摩诘居士前身就是金粟如来,维摩诘是著名的在家菩萨,在大乘法里的地位,超过一般的菩萨和罗汉,并早以成佛,号金粟如来,是过去佛。我们熟知的佛菩萨释迦牟尼佛也是出家弘法后成佛的。而维摩诘居士则是在家修行帮助佛陀众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在家修行的。

 




在家修行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意思是洁净,没有染污的人。


他身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虽身在尘世,但是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他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维摩诘居士的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儿子名为善思童子,女儿名为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当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佛陀曾至毘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


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家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通游戏的招亲活动。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


所以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维摩居士则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维摩诘的佛学修养很高,连很多菩萨都来向他请教问法。经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曾问过维摩诘:“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


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问答,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会觉得累赘,反而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着有妻有子的世俗生活,但也能无垢相称,自得解脱。能把佛法与世间法融合地如此精妙,值得我们去深入探寻和学习。





维摩诘居士的经典对答

 

维摩诘居士自久远劫来,曾供养无量诸佛,善根深厚,深知诸法实相,具足四无碍辩才,有着如佛陀般的功德智慧,一言一行都是清净纯善,无不合乎大乘佛法。他的种种美德,上为诸佛所赞叹,下为百姓所崇敬,不论佛弟子、帝释、梵王、世主、大臣、庶民等,都曾经受到他的教化。


经常说自己“有病”。每次“生病”时,都有许多人去探望,他便借机会让大家进一步了知无常的道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以及他倡导的“不二法门”,为佛教尤其是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依据。


有一次,维摩诘居士派人告诉释尊,他这回病得很重,需卧床休息。释尊明白了他的意图,要派一个慰问团去探病。


维摩诘居士预知文殊菩萨将率众前来,而他的居室只有一丈见方,便以神通空其室内,只放一张床榻,自己躺在上面。当文殊等人来到之时,所有人等都可以入内,不显壅塞。


维摩诘说:“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文殊道:“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不知居士之疾,因何而起世尊殷勤嘱我,致以无量问候。”

维摩诘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菩萨视众生如亲子,所以众生病,则菩萨病。”


文殊心领神会,知道今日将说大乘法门,便问居士说:“此病因何而起”


维摩诘居士回答:“菩萨疾者,以大悲心而起。”


文殊当机转移话题说:“居士的丈室何以空无侍者”


维摩诘微笑道:“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又问:“以何为空” 


“以空空。”


“空何用空”


“以无分别空故空。”


大众听了他们的问答,敬佩得五体投地。





另有一次,《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中记载:佛陀希望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去看望病中的维摩诘居士,然而罗睺罗深表惭愧,不敢前往,他向佛陀描述了维摩诘居士和他的对话......


罗睺罗说:“有一次很多长者的孩子来到我住的地方,问我:罗睺罗,[你是佛陀的儿子,本可以继承王位,但你放弃王位出家修行,那么请问,出家修行有什么好处,能让你放弃了这一切呢我就向他们说了很多出家修行的功德利益。”


这时候维摩诘居士走上前来说:“罗睺罗你错了,你不该说出家修行的功德利益,因为不求功德利益,这才是出家的本意!”

 

但凡出家修行,就应远离邪见,不执著此境,也不贪图彼岸,又不滞留于彼此之间,随顺自然的进入涅槃境界,这才是智者所受持和奉行的出家之道啊!


随后,众人又问维摩诘居士:“佛陀说,不经父母同意,不应出家,这个该怎么理解呢”


维摩诘居士说:“是这样的,但并非是离家修行才叫做出家,如果能够发无上道心,也就是出家了。

维摩诘居士的这一番话,让罗睺罗感觉到自愧不如.......”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早期经典之一,又称《维摩诘所说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


据传,南北时期,士人人手一本《维摩诘经》。在《维摩诘经》中,明确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并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赖别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为外力仅是方便法门,非究竟法门。究竟法门必须要自度自了。


《维摩诘经》可谓是是在家居士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他其中提到: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穿着打扮不是为了彰显自身的富贵,而是展露出庄严相好。”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在家人当然要吃要喝,但不是暴饮暴食,一切的饮食营养是为了自己得道。”


“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也去娱乐场所,但是他去这些地方是为了方便教化度人,在那个场合仍然还在布施持戒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了解一切外道,但是以佛法的正信教化人。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懂得世典是世间一切学问,但真正的中心是修佛法。


“入治正法,救护一切”,他在所住的毘耶离城等于是当地的首领,尽量爱护犯错的人,重的罚减轻,轻的罚取销。如果居士从政或者执法的话,要有智慧,但是不能一味的慈悲。


“入诸肆,能立其志”,他也去饮酒场所,有酒德,喝酒心不醉乱,因自己的清醒,能使酒徒不沈迷,能自救自拔。


他奉行菩萨道,为度化声闻二乘人,运用权巧方便,教导娑婆众生,当下照见心灵净土,身心保持一致,内心自在,外身安定;阐说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强调“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不证涅盘”的不二法门,点化修行人





关于维摩诘居士的故事,大家可以阅读《维摩诘经》,经中很多故事比起《金刚经》《心经》等的道理更形象通俗,平实真切,“心净则佛土净”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更可以为在家修持的我们指引修行之途,此经可以说是在世修行佛法的最好的行为示范,足可以奉为圭臬,细细品读。





来源:禅理禅趣头条文章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维摩诘——“在家”修行第一居士发布于2022-01-21 18: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