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太虚大师的《历史考证之抉择》一文,选自其名著《真现实论》,是对学人对大乘说提问的答复,列举了佛经中记载的佛之教法缘起成立的几种情况,包括佛经的结集、语言和流布。太虚大师认为大小乘皆源于佛说。






问曰:

  

大小乘教同源释尊,虽已闻命,然释尊生年既传说非一,且因锡兰所传大乘非佛说之死灰炽然复起,加以大乘之出于宫、铁塔、拈花者尤无信史可征;今据为圣言者,大抵皆本乎释尊所说之大乘,安能树坚强不拔之基础


答曰:

  

佛之教法缘起,辨者尝纷纷矣,今此举要言之,约为四说:


一曰、佛住世时巳有文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捺耶杂事第四云:『时诸苾刍诵经之时,不闲声韵,随句而说,犹如写枣置之异器;彼诸外讽诵经典,作吟咏声。给孤独长者白世尊:“听圣众作吟咏声而诵经典”。世尊意许,默然无说』。

  

同药事第三云:圆满与诸商人共入大海,彼诸商人昼夜常诵嗢柁南颂众义经等,以妙音声清朗而诵。圆满问曰:“是何言辞”商人报曰:“是佛所说”』。

  

同第四十四云:『胜光王宣告国人:不得夜中燃灯火。长者善兴于其夜中然明灯读佛教,将置狱内。四天释梵来听妙法,王遥见光明,问长者:“仁有大力今何愿求”? 曰:“愿于夜寻读佛经,唯愿大王勿禁灯火”! 王遂宣告:夜中燃火为读佛经,悉免其罪』。

  

同第四十八云绀容夫人夜读佛经,复须钞写,告大臣曰:“桦皮贝叶,笔墨灯明,此要所须,宜多进入”』。

  

据此,可知佛世已习经诵。

  

且传佛说法度僧后,即逐事制止,作结界布萨,众处匪一,不皆随佛宣读,岂无律文!

  

又传舍利佛、目犍连、迦旃延尝作论呈佛,则经、律、论皆有之矣。



二曰、结集但举证成仪式:

  

大迦叶发起在千叶窟内结集三藏,为恐新学违异,乃会诸圣证同,勒成定本,期永依遵,非于此外别无传诵之籍。

  

何况西域记云:『诸学无学数百千人,不预大迦叶之结集,更相谓曰:“如来在世,同一师学,法王寂灭,简异我曹,欲报佛恩,当集法藏”。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捺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及禁藏』。

  

又智度论说:弥勒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间,集大乘三藏为菩萨藏。

  

则大乘显、密诸经,亦基于是矣。

  

弥勒、文殊确为历史人物,集由弥勒、文殊,藉阿难以证成,亦期传信而已。

  

其未经会证而述录之者,当犹不止于是。



三曰、语言文字诵录非一:

  

释尊说法,游行不居,或用五天梵文雅语,或用巴利语等随方俗言,经律论中有多例证。

  

由此佛世述录之者,语文非一,州土亦殊,何况结集之众,人非一区,结集之会,处非一地,诵录应有多种语文,传布亦在多种方域。

  

故以巴利文为原语原典,或梵文为原语原典,或以南传小乘、北传大乘,或反于是,皆不应为执定之说。

  

盖各方各语皆有原典大小乘教耳。

  

不无写录缄藏而未经集诵证成流布者,亦多私人记诵传承而每致湮亡者

  

故大毗婆娑第十云:『商诺迦衣大罗汉涅槃时,即于是日有七万七千本生经,一万阿毗达磨,隐没不现』。

  

由此亦不应执初结集时都无录本,佛世已有写读者故。

  

亦不应执曾集诵者都经写定,佛后亦多诵记失传者故。





四曰、流布分别次第先后:

  

大迦叶之结集,承以阿难等上座之权威,一时王臣缁素尊视为佛教之正统,遂先流布。所写或巴利文,是为原始三藏。

  

然此外者,亦非不同时潜流也。由此大天等得凭据为大众部之说。至于大众部兴,窟外多众所集诵录传之五藏,因渐弥布。

  

佛寂三四百年之后,诸部分裂,正统权威失坠,弥勒等所集传与私人录承者,亦渐广布。乃缘起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大乘三藏,是为流布次第先后。

  

佛世由私人或少数人各为录诵者,随其心智浅深通狭,各尊所闻,传记有殊;然皆禀佛,同一师学,尚无大小显然对峙。迦叶结集,则为小乘所依;弥勒结集,则为大乘所依;窟外结集,则通小大之邮;然亦相摄而未相拒,或广于小、含大于小,或广于大、含小于大而已。大乘无不许阿含等为佛说者。四阿含中,若增一序品,有菩萨发意趣大乘,及弥勒菩萨问具足六度等文。中阿含、有授弥勒成佛记等文。长阿含第二游行经,有大乘文。杂阿含亦有大乘及毗卢遮那等文。律则根本说部有授记提婆达多成佛名具骨。又有令未生怨王得无根佛性。又授施灯乞女成佛,亦号释迦牟尼。又善财童子为贤劫菩萨。又舍利子为众说法,或发无上大菩提心等文。弥陀般若法华、涅槃,于阿难、须菩提舍利弗、迦叶诸圣众,皆推上首。故大毗婆娑论一百二十六云:譬喻云何? 谓诸经中所说种种众多譬喻,如长譬喻、大譬喻等,如大涅槃持律者说。方广云何谓诸经中广说种种甚深法义。胁尊者言:此中般若,说名方广,事用大故。可知大般若、大涅槃等经,固早流行,且为胁尊者等共所尊信;可见在马鸣前后,大小乘相摄未相拒也。

  

至龙猛师造论,广明一切空义,大破萨婆多等诸部论执,由是诸部论师斥非佛说及为空华外道,并据阿含等三藏以拒之。乃亦为龙猛等大乘师斥执此等三藏学者为小乘,另集大乘三藏,龙宫之华严、铁塔之大日等亦次第传出,且公然言非出阿难结集。然此亦非漫然无根据者,盖据之佛世私人所录藏更广演耳。

  

故小大乘教之显然分别,起于龙猛,龙猛为大乘建立人,亦为大小分裂人也。由是中国宗所传拈花微笑与七佛等偈言,虽无所本经传,当知亦出口口之传诵耳。无著、世亲与龙猛,犹大乘一味。

  

空有之诤,起于护法、清辩。智光为戒贤之弟子;据空义与玄奘诤者,或狮子光而非智光,以智光承清辩与戒贤并称者,出于讹传,未足信也。然玄奘作会宗论,并广译般若经等,大乘犹然一味。

  

大乘教之分裂,则为显密,显密之分起于龙智。龙智即慈恩法师传所载,玄奘从龙猛弟子长命婆罗门学中论者。龙智长命且婆罗门,根据龙猛铁塔所传,广演仪轨,成为密部。

  

是为分别次第先后,此观之五天佛教之势则然矣。


盖阿育王时佛教之传广,则势非迦叶之正统能限,由是窟外之结集行而诸部裂。

  

诸部及诸外道相辩既多,势必广搜博闻,而弥勒结集及佛世录传之大小经教行,于是大乘流布。

  

大乘既兴,为欲广宏其化,于是破诸部执而小大分。

  

折之既胜,而欲广摄内外凡圣,于是演为华严、大日。

  

逮婆罗门复兴,而龙智以长命婆罗门摄化之,于是演为密部而显密分。

  

观此四义,则同源佛说,而有小大显密之流别,固昭然可知矣。



至于释尊生年,诚难考定。

  

生周昭之俗传,不定为据。

  

众圣点记与费长房等说,距今仅二千五百年前后,核之梵华之翻译史,若童寿译世亲之百论释,与真谛译陈那论等,亦难遵依。

  

窃意佛生以来,当有二千五六百年;唯既无明确之史证,只能阙疑,然此与教义,盖无关弘旨者耳。



 

 





来源:太虚大师全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太虚大师:大小显密同源佛说——历史考证之决择发布于2022-01-21 19: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