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色法、心法都处于生灭变化中。这种生灭变化,就叫“不相应行” 






下边要谈行阴




大家知什么叫“行阴”我给你们补补课。




我们(唯识理论里 )有“不相应行”,“不相应行”是什么意思


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它既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




什么叫心王大家知道什么叫心王跟心所“王”就是带头的,“所”就是随从、所属。


心王,我们一般的人有八个心王。眼睛能够分别一切色法,耳朵能听到一切声音,分别一切声音,鼻子能够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眼、耳、鼻、舌、身、意,包括末那识,包括阿赖耶识,所以实际上我们有八个主要方面来认知这个世界,所以这叫“八识”。




但是我们每一个识当中,它都会有一些附属的功能在里边。


比如说,意识上面附带的东西很多,意识虽然能够思惟,但是可以思惟好的,可以思惟坏的,还有可以瞋恨心,可以欢喜心,都是属于思惟。


那这些欢喜、忧愁、善恶等等,这一切都属于“心所”的范围,所以心王、心所很简单。




但是,不相应行,既不属于心王,也不属于心所,也不属于色法之有形,不属于,那它属于什么与这三法皆不相应,而是宇宙万有变化的幻相,注意,万有变化的幻相。




这个世界除了色法,除了心法,其实另外就没法了。但是,色法、心法都处于这种生灭变化当中,所以这种生灭变化,既不是色法,又不是心法,但是色法、心法都有刹那生灭变化,这就叫“不相应行”。








意根对应的是生灭尘。这种生灭变化,也是因为一分妄想而有。生灭尘就是妄想,因妄想而有生灭 






我们很多人学佛法,学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叫“行阴”,你们信不信因为有人学了多少年,不知道什么叫“行阴”,正常的。




但是这种生灭变化,也是因为一分妄想而有生灭变化。




大家在学法的过程当中,特别学到《楞严经》,说的:意根对应的是什么生灭尘。还记得吗意根对应的是生灭尘。生灭尘实际上就是妄想——因妄想而有生灭,所以,意根对应的是生灭尘。


那为什么我们一念无明生起,就会产生微细生灭“一念无明生三细”,“三细”也是刹那微细生灭的。


这样讲一下以后,整个佛法就全部在里面了。








我们能够感知到的色受想,我们不能感知到的阿赖耶识,都有行阴在其中,但是行阴不属于他们 






我们的色、受、想——这是一般的众生都能感知到的色法、心法。


色、受、想:受,我们大家明显感觉到冷暖涩滑;想,大家每天都在思惟;色法,大家每天都看到。下面为什么要讲行阴呢




行阴,就是我们所能看到、听到、能感知、能思惟的这一切每一个都是刹那变化的,所以色、受、想都是刹那变化的,离不开行阴。(行阴)既有色法又有心法。




“行阴”后边还有一个“识阴”,是阿赖耶识,叫“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它如同瀑流——就像急流水,它里面是有微细生灭,但是我们感知不到。




所以,把“行阴”放在我们能够感知到的色、受、想,还有我们不能感知到的阿赖耶识这个(二者)中间,告诉我们:不管你能感知到的,还是你不能感知到的,他们都有行阴在其中,但是行阴不属于他们。






佛法没层次, 要把五蕴讲透了,就整个佛法全讲完了 






(你们)慢慢来,不急啊,听不懂正常的,我本来就没有希望你们都听懂。但是我要讲出来,让大家:第一,记好了,这个要学很多年;第二,要知道这不是在故弄玄虚,这是基本概念。




在佛法当中,有些人动不动说“哎呦,佛法要分层次”。


我说,佛法没层次,“五蕴法”就复杂得不得了,要把五蕴讲透了,就整个佛法全讲完了。


你们信不信你现在听我讲法你就能感觉得到:五蕴,不容,这玩艺儿很深。




有多少(人)说的:“哎哟,法师,你给我们讲点基础概念。”


我这就是基础概念。


除非我只是介绍概念但是不讲透,可以啊,概念太多了,字典一查全有,我稍微解释一下,但是我知道:你肯定没听懂。




比如说,后边还有共有“二十四种不相应行”,其实,不管它二十四种,还是四十八种,你不要管它,凡是这一切都属于什么有情、无情的这一切,包括生老病死,名身、句身、文身,包括众同分、异生性等等,无想定、灭尽定,还有生、住、老、无常,都是属于流转,都属于生灭,流转。




还有,世说“时间”,时间是不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的还有“方空”,方空是不是空间是不是刹那刹那都在生灭还有数字“零一二三四……”,还有“负一负二负三负四……”,这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







学了《楞严经》,才真正理解唯识讲的内容。很多人学唯识,只知道在知识层面。要把阿赖耶识落实到当下 






所以告诉大家,以前看这个“二十四不相应行”,我就想“这玩艺儿在讲什么”后来发现:世间我们能够感知到的这一切的现象,它都是不离开生灭。


《楞严经》上面讲行阴就是讲生、灭二尘。


所以真正学了《楞严经》,才让我懂得其他的佛法在讲什么,才让我真正能够理解唯识当中讲的内容。




我讲这个话,是我亲身过来的,经历的,但是不等于很多人都赞成。因为他们不学《楞严经》。




很多人学唯识,只知道在知识层面,好像觉得学得津津有味,但是唯识在修行或者在一一落实的过程当中,讲阿赖耶识你马上就问(他):“阿赖耶识在哪里”他认为你问的是外行话,很多哦——“什么还问阿赖耶识在哪里。”其实这是真正讲:你要把阿赖耶识落实到当下。



行阴不是色法不是心法但不离色、心。这些相当下就是虚妄,是我们的无明之火而看似让这一切在流动。



经文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它既不是色法又不是心法,但是不离色、心 






好,我们再来看看行阴。




行阴,在经文当中比喻成水。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是不是如波浪相续,前际后际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行阴,都是不离刹那生灭的,生灭生灭生灭生灭,都是属于这样子,所以,《楞严经》当中就用这个比喻。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这个“水”比喻成“虚妄色、心”,“空”比喻成“本觉真空”,“流性”比喻成“色、心上妄起之生灭”。




按理,在“亦非水性”后面也应该有“亦非空性”,但是空的本身定然没有流性,这个道理很显然,所以经文当中就省略掉了。




“非离空水”,也都很重要,它既不是色法又不是心法,但是不离色、心。







发愿:《楞严经》不学懂了不罢休。里面的比喻好像很轻松,其实有很深的法义 






你们想学佛法,要发愿,要发愿:“《楞严经》不学懂了不罢休。”算你本事。真的。




有意思啊,这个有意思啊,我们每次都觉得佛的智慧不可思议。




所以有人要是谈佛法,包括有很多谈《楞严经》是真经、伪经,包括大乘佛法是佛说不是佛说……


你先不忙,有没有把这部经弄懂




弄懂了以后,你一定不会认为这是假的。


我还没有见过哪部经有这么智慧的。


其他的经,有很多,我们看看差不多七不离八都能懂的,《楞严经》不是这样子,每个字都认识,大眼瞪小眼——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字是认识,道理不懂。你们有没有这感受




如果你觉得懂的,那我就要告诉你:肯定理解错了,肯定的。


这里面的比喻,你看看好像很轻松,甚至说“不是这个生、不是那个生”,其实里面有很深的法义。







流性是不是就是水性呢水一静下来,流性就没了,说明流性不是一个固定的体。流性一定不是离开空、水的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这每一句话,你要能都对上佛法那就不简单了。




【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


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




“若因水有”,这种瀑流,它的流性应该不是水,什么意思


就像儿子因妈妈有——打个比方,儿子因妈妈有,那么儿子一定不应该等于是妈妈,他已经离开妈妈了,只要离开妈妈就不是妈妈,那儿子一定不是妈妈。所以说“若因水有”,瀑流,它的流性因水而有,它就不应该是水,它应该离开水别有所相,应该我们能见到。


是这个意思。




但是,【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


你有没有看到之前的那句话你有没有看到哪个流性离开水而有当然没有见到。但是流性是不是就是水性呢




“若即水性”,那么(流)性就应当是一定的,不应该退失。则澄清无流之时,“亦非水体”。


那么无流之时它是不是水水流动的时候是水,但是水不流动的时候它还是水,所以流性已失但是亦应无水体——水一澄静下来,流性就已经没有了,那说明流性不是一个固定的体。




这里面辨析的过程,要慢慢理解。




“若有流时”流性即水性,那么这个性当一定而不丢失,则澄清无流时,流性已失,亦应“无有水体”。


这个意思要反推。


如果你们能在反推的(过程)当中能理得清清楚楚,你的思惟能力特别发达。


每一个假设的前提要很清楚。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流性一定不是离开空、水的。空没有外,你怎么离开空呢流性不可能离开水而有流性。







行阴到底是什么呢行阴是虚妄的——因妄想取著而有虚妄的所谓生灭现象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之如来藏)性。】


那么行阴到底是什么呢行阴是虚妄的——因妄想取著而有虚妄的所谓生灭现象,其实生灭本来就(没有生灭),所谓行阴的流性当下即是没有流性,生灭本来就没有生灭。




那么举个什么例子呢火山喷发那个岩浆,大家看到了吧如果不告诉大家那是岩浆,看起来就像水吧但是那个岩浆是水吗岩浆停下来的时候全变石头。






阿赖耶识它本来如来藏,本来不是流转法。这些相当下就是虚妄的,是因为我们的无明之火,而看似让这一切在流动 






我们看看,另外有一部经,这部经非常好,叫《大乘密严经》,因为这部经当中的这几句话,我对佛法的有些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阿赖耶即密严品第八》当中一段经文,说:


“譬如金石等,本来无水相,与火共和合,若水而流动。藏识亦如是,体非流转法。”


说阿赖耶识它本来如来藏,本来不是流转法。




“诸识共相应,与法同流转。”


好像它在变化,整个宇宙、整个法界,你看到一切好像在动的,其实它都不动的,它不是有一个相在动,这些相当下就是虚妄的,是因为我们的无明之火,而看似让这一切在流动。




其实,有相的都是虚妄。既然是虚妄的,就没有来没有去,就没有大没有小,就没有多没有一……


理上通了,就能理事无碍;


知道事相上的虚妄,就能事事无碍。




你们不是说要“讲透一点”不要讲透了,很多人,你们不要想到说,“哦,我要谈华严境界,非常的这个……”


华严为诸佛富贵,诸佛的富贵也是建立在般若的根本智上。


你根本懂了以后,“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不就懂了吗不难的。“一多无碍”“大小无碍”,太多了——“十无碍”(《华严经》)。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085)行阴就是我们看到听到、感知思惟的一切,都处于刹那生灭变化中发布于2022-01-21 2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