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次第觉受引导

2008年5月、10月,2009年5月、12月夏坝仁波切讲法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

好,因此,我们前面所说的这种止观双运修法,不能停留在仅仅是住心与无分别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而必须要把这种修行的内容,以观察智所证的无我的“空空如也”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继续修习。观察和住心是交替而修,是把这个以观察所证的智为所缘而修,而不可以在观察的时候确定诸法体空,在修的时候心住于无分别当中,这样是不可以的。

好,现在我们就再说一下,为什么因为断除无分别的这种说法就会产生这种误解刚才我已经说过一件事情就是,在确实是许多的定介绍当中,专门提到了断除一切分别的或者遮止一切分别的这种心念,但是这个意思就是说,除了所缘之外不起其它的流散的分别之意,而并不是连所缘境的分别心都不能起,如果是这样的话,连所缘境都会丢失,因为所缘境也是分别心。

在对于无分别发生误解的邪分别的引领下,感到一切各各观察无我义都是分别,由此在修时不再进行。这是由于没有理解寂止的意义的原因。在寂止的摄持下,依于智慧的各各观察,不会流散于贪等其它的烦恼分别上,修习任何法的观察修会非常清明。仅以寂止的坚固能令胜观的慧力更大。

就是说,奢摩他的力量越是坚固,胜观的力量就会越是强大。在未成就寂止之前,如果没有修过奢摩他之前的时候,如果观察与安住交替而行的话,反而就会很容障碍寂止,就修不成寂止了。所以说咱们为什么强调先要修奢摩他,等到生起了奢摩他的初禅近分的时候,然后修智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样过后,它已经彻底的摆脱了掉举和沉没的这种障碍。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你如何去观察都不会障碍于这样的观察智所得的空性为所缘的这个所缘境,这样的一种奢摩他,所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曾经没有修过奢摩他或没有修成过的话,就在这儿修行的时候比较吃力了,为什么呢因为要修禅定的话,它是一个很漫长的九住心的次第修行的过程,而且,其中还具备六力、四作意的这样的一些阶段,由断除五过、八断行的方式来成就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一边观察、一边寂止的话,那就确实是很容易生起掉举和沉没,就不能够住了。但是,现在你已经找到了第九住心之后的身轻安和心轻安,不需要太害怕这个再起掉举和沉没。

但在证得寂止之后,由于观察太过,感到对住分有损害时,即应安住修;若由于安住太过,产生不想观察的念头时,即应观察修,如是交替而行。

但是,即便是修成了奢摩他以后,由于你观察的这个心用力用的太过,就导致了住力有所减损的话,那就不要接着观察,立刻住心而修;如果住的太过了,心就不想动了,完全专心一志当中,不愿意再观察诸法的空与有的这样的时候,你就要以观察心来修。如此就是不断的交替修、不断的交替修,最后止观变成无二无别,大概是这个意思。

观察时是无我义,安住时,不可随心所欲地安住于如无分别或者天身之上,是不管用的。观察修时思惟无我义,在安住修时,也应除了我没有自性之外,不可分别于其它的境上,应一心等引而住,不是哪一种无分别都可以的。

说到这的时候,他就是说如果我们观察的时候,你一个一个的观察“我”是否存在,要是存在的话,这样我们所执的这种执法的那个“我”是否存在,存在的话,需要大概几种存在,那么与五蕴一体的存在的否定,与五蕴相异的存在的否定,一个一个这样观察之后,真的要住定的时候呢,就是住于这样的一种无分别的,没有任何一个分别心的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或者以本尊为念的当中的话,就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

说到这的时候,我们要说说到底什么叫无分别住什么叫以本尊而住是这样的,前几天我们所说的那两个差别,一个是大手印法里面提倡的,以心为所缘的这种禅,这个禅的九住心达到了身轻安和心轻安之后,就是这种禅只能是无分别心的状态。为什么他修的时候他就是这么修的,不让内心当中起任何一种分别心。不管起了任何一种分别心,以两种方式来解决,第一种方式观察其体性它就消失了,或者还有一种办法,强迫的遮止所生的这个分别心而住,就是有两种。这样所修,以正知正念的力来所修的结果是什么呢无有任何分别心。不过,洛桑却坚赞第四世班禅《安乐道》里面也引用了他自己所著的大手印法的偈颂,是说,此只不过是世俗心的这种修住心的办法而已,乃是我法幢所说,对吧他自己说的,所以说这就叫作心无分别住禅定。

再有一个就是“天”,这个里边所说的天,实际上就是本尊或者,那是什么呢是我们真正所提倡的,在道次第里面所提倡的以佛像为所缘境而修的奢摩他。那就是第二种修禅定的模式,也是我们的《安乐道》《文殊口授》和《速道》等等当中所提倡的这种奢摩他的修法。

所以说,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就是观察的时候就这样观察,最后决定了过后,就是住于这样的一种以心为所缘的这种无分别心的状态当中入定。还有一种人,认为干脆就是以佛为所念的住定当中,看来是有这样的。

当然,后者我就觉得以天为所缘而修的这种误解者毕竟会比较少,至少没有一个大片的(就是一个很大的一些),这样的说法的一些……,甚至一个宗派呀,那样的还是没有。而以心为所缘来修,认为就是无我慧——那种的颠倒或者误解者,那就大有人在!那不是一个两个或者十个八个的,那是一片一片而论,所以说,这种误解是比较大的误解。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记住在修无我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从观察智所获得的诸法体空的这种空,作为所缘境,然后直接修诸法自性体空为所缘而修,而并不是说理上体空,修的时候什么都不念,或者什么都不想,或者一切分别心断,就在这个时候至少不能断分别心。怎么个分别心不能断呢对所缘境的确认的分别心是不能断的。什么是所缘境确认的分别心呢诸法体空的这种,诸法我实有的这种否定的这种无遮,否定我实有的这种无遮的‘空空如也’的这种的分别心是不能断的。

如《修次后篇》中说:

“故正法中,凡说无念及无作意,当知皆以审察为先。何以故,由审观察乃能无念,能无作意,非余能尔。” 

这句话非常重要!这个的作者是谁呢是莲花大师。莲花戒大师,当年在西藏贡献非常大的一位大德,在印度的时候,他的名气也非常大的,当时印度的中观自续当中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德。与狮子贤论师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据说这两位都是(狮子贤和莲花戒都是)寂护大师的弟子,也就是毗卢遮那大师的弟子。所以说有这么一个莲花戒大师,曾经在藏地出现过大危机的时候,这位大德也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说到这的时候,我可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概在公元800年左右,就现在开始算起,1200年前左右的时候,就在赤松德赞的时期。其实赤松德赞年轻的时候,在西藏佛教是非常衰微的,原因是什么呢十二岁的赤松德赞继承了王位了以后,真正的权利旁落在他的母亲的哥哥,应该是他的舅舅xiangnamen的手里。当时那个大臣是非常虔诚的苯波教,就是黑教苯波教的教主。当时佛教和苯波教之间矛盾还是非常激烈的,因为佛教在西藏刚刚还没有站住脚。所以说佛教虽然是松赞干布的时候进入西藏的,到这个时候应该有100多年,接近要200年了,但是中间也有很多的阻断。

在他父亲的时代,曾经兴盛过一时,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汉地嫁去的公主有两个,后面那个叫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到了西藏之后,她本来嫁的对象是赤松德赞的爸爸的另一个儿子,但是,由于她到了西藏过后,这个儿子就死了,后来当时公主决定就留下来,做他爸爸的妻子,这样一来住在西藏。但是呢,金城公主是在西藏麦阿葱国王非常得宠的,后来她有一次到了拉萨的时候,她就想供奉佛,到处寻找曾经文成公主从唐朝带到这个西藏的觉窝释迦牟尼佛,到处寻找没找着。反正是能找的地方就是大昭寺和小昭寺,就让他们把那个工程图拿来,因为她是王妃,那就是谁也不敢说不,所以说,把工程图拿过来之后,我估计她身边也有很多的大臣,因为当时从内地上去的时候,也有很多大臣随从她走的,那里边什么人都有。他们一查了过后,小昭寺里面没发现什么问题,但大昭寺里面发现工程图里面有一个佛堂,就在实际的大昭寺的里面没有,直接到那里的时候,一看整个墙壁是绘画的,根本就看不出来。她看不出来以后,就怀疑这个里面可能有佛堂,一敲的时候,就是声音不对劲,所以说就让人挖,挖出来的就是现在的觉窝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最中央的那个殿,显然觉窝释迦牟尼佛就放在那个里面,我估计可能不只是觉窝释迦牟尼佛,还可能很多佛像都放在里面。因为实际上是一些信佛的大臣,他们就把这些尊贵的佛像放在里面,过后外面砌墙,然后上面彩绘,就让别人看不出来这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就这样藏起来的。所以说她取出来的时候,这金城公主也比较自私,本来这个文成公主佛像放在小昭寺里边的,因为小昭寺是文成公主的庙,大昭寺是赤尊公主是尼泊尔公主的庙,另外一个不动佛释迦牟尼佛应该放在大昭寺的,但她说:好,既然我的佛放在这了,我就不动了,把那个赤尊公主的佛送到小昭寺,那么大觉窝佛放在了大昭寺里面了。从此以后,就变成大昭寺外面的庙是印度式的庙,里面的佛是从唐朝请去的那个佛,是这样的。

但是后来她的丈夫,也就是60岁的时候过世了,后来这个赤松德赞的舅舅以此为借口说:汉地的公主不吉利,汉地的佛教不吉利,他虽然不敢给公主说什么,但是说佛教不吉利。因此,以这个理由说人死了之后不允许超度呀,念经呀,然后汉地的僧人和印度的僧人称他们为妖僧,把这个妖僧驱除出去,然后就是不允许学佛之类的,立了许多规矩,因此当时是不可以学佛的。

后来赤松德赞长大以后,逐步由赤松德赞掌权,并且最后他把他的舅舅……因为是权利的原因,和舅舅发生一些矛盾过后,他出一个谋略,把舅舅给除掉了。除掉了过后,后来开始又启用自己的忠臣,像那个巴桑囊等等。

后来他就请了寂护大师,请寂护大师原因是他的一个臣子叫巴桑囊波,我看这个巴桑囊波看来是汉人,应该是和金城公主和一块到拉萨去的这样的大臣的儿子或者什么,而且他对汉文是非常精通的,汉文化也非常精通的。曾经他跟赤松德赞说过,赤松德赞问他“你们汉人,人死了之后怎么做的”他说:“我们汉人,人死了之后,三天进行一次大超度,然后七天做一次祈佛,十四天一次,这样七七为止做佛事”,然后给他讲一些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理由。然后就问他:“你们汉地还有什么好呢”他说了:“我们汉地有一个叫佛,这个佛里面说了‘断十恶、修十善’”如何如何。当时赤松德赞很小,说:“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我的臣民就这么干”。他说太好了。

后来就是把那个臣子派到内地来当使者,到内地来的时候,他就专门嘱托他,你给我拿一点你说的那个佛。然后他拿了许多书,拿回去之后,我看赤松德赞应该是学过汉文的,但他还是特别害怕他的舅舅,所以说把那些书藏在一个山洞里面,悄悄的拿给他一本、两本的这样的去看,就这样看出来的。

后来这个人就在拉达克那个地方,就是巴桑囊波就在拉达克那个地方的时候,曾经跟寂护大师有过接触,寂护大师曾经说了:“我跟你们的藏王是前世有缘”如何如何,说了很多。所以说他跟藏王说了以后,藏王很高兴,他说:我要请这个大德。正好寂护大师当时在尼泊尔,所以说把他请到西藏来。但是,很不巧,请来的那一年又洪灾、又下冰雹、王宫又击雷,反正出现了很多问题。那这些不信佛的人,就苯波教的教徒就有话说了,说“你看,那个妖僧和妖法不灵呀,你看他就是在害成了这个样子”,这种民议起来,起的很严重过后,等到最后寂护大师不得不把他送到尼泊尔去。

要送尼泊尔去的时候,当时寂护大师说了:在尼泊尔有一个师,就是密咒师,叫莲花生,我再回来的时候,我一定要把他一块带来。所以说果真在三年之后,赤松德赞整个的王朝的政治局势已稳定了,而且允许由他自己掌控这个国家的时候,他再次请来寂护大师的时候,随着寂护大师而来的就是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在西藏做了两次比较大的法,这个法就是供,就是调伏魔军这样,据说把西藏的妖魔怪全部调伏了,最后弄好了。不过,他准备做第三场法会的时候,因为国王跟莲花生大师之间出现了一些小摩擦或者矛盾,正因为如此,最后大概是两年多一点,不到三年的样子,把他再次送到尼泊尔去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样过后,当时莲花生大师到了尼泊尔边境的时候,就跟送他的人说:你们回去以后跟国王说说,本来我如果要做第三场法会的话,西藏国王和臣民会非常吉祥的,但是可能是违缘之故,没有做第三场法会。所以说,要在哪里哪里建一个塔,哪里哪里建一个佛塔,他就是布置了一些。那些人回来之后就如是禀告国王,国王就做了这样的一些法,最后就是也挺吉祥的,差不多是这样。

但是寂护大师是没有走,寂护大师一直都是住在西藏,莲花生大师走了之后,寂护大师大概从印度来,到最后圆寂之间有十二年的时间,一直住在西藏。而且应该算是桑耶寺的主持,就是寂护大师。那么寂护大师,西藏第一批七个出家人是由他授戒的,后来就在桑耶寺那里圆寂了,这就是寂护大师。

但是寂护大师当时有授记说:将来我们这个地方会出现佛教内部的争论,在那个时候如果解决的不了的话,你就请印度有一个我的弟子叫莲花戒,你请他就能避免这个争论。

果真寂护大师圆寂了之后,当时内地去的僧人也特别多,在藏地,到处都是内地去的僧人,最后就是大致上变成为两个派别的,一个是学印度佛教的,一个是学内地的当时的禅宗。禅宗里面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积极派的,就是说他们主要讲的就是顿悟,所以说,藏地当时就是直接把它取名字叫顿门派。印度来的那个就叫作渐次修行,所以说叫渐门派。藏语就叫renjiwa和jijiawa,但是,他干脆就用汉语起名字了,就叫(藏语),就这样说的。这就是顿门派和渐门派。

但是,发生的矛盾越来越激烈。那个内地来的这些禅师强调什么呢不看书,不学经论,就是打坐就行,什么都不想,打坐就行。据说当时藏人很多都是比较喜欢这种……,就连一个王后都特别的崇尚这样的一个法。最后就是发生了比较激烈的矛盾之后,由于国王那是比较倾向印度传来的法,所以说他承认之后,有的修禅者是割舌而自杀的,有的跳崖而自杀的,还有开剖而自杀的等等,为了反对国王就做这样的,也有这样的,最后国王也收不了这个场面。没办法过后请巴桑囊,因为当时巴桑囊已经在闭关了,不主事了,不再传法了,他就在闭关。一再请,他亲自请了之后,最后勉强请过来之后,他就说,国王这事我是解决不了,曾经寂护大师授过记,会有这么一劫的,你要请那个莲花戒大师。所以说国王请莲花戒大师来到西藏,然后和当时的摩诃衍那禅师进行了辩论之后,摩诃衍那就输了,从西藏退回到敦煌。当然摩诃衍那他个人也有他自己的话说,他说:当时的藏王如何如何的偏信印度的僧人之类的,也有这么说。但是,总而言之他就从西藏退回来了。

这样以后,在西藏,从那里以后到朗达玛灭佛之间的这个前弘期的佛法当中,基本上是寂护大师的教法,寂护大师教法为主的。也是出现了很多的非常著名的大德,像gawabashi呀,miluzana呀,然后就等等,当然了miluzana就是比较晚期的、后来的。但是这些都是非常非常有名,而且翻译了很多很多经典,都是基本上追随寂护大师这样的中观自续派,这样的一种思想为核心的这么一个承传。

所以说,当时莲花戒大师来到西藏以后(他就写了主要的),他除了辩论之外,他写了三个,修次初篇,修次中篇,修次后篇三个。这三个当中,他专门讲的是如何修禅定,如何修智慧波罗蜜,就这两个内容。当然,其中也包括菩萨行道的整个修行次第,也是有的。但是,这个里面的修行初中后篇三个把它当成为,当时非常稀有的这种佛法的具体的修行次第。因为莲花戒大师,他在印度的时候已经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德了,大概是这样。

他这个里边说:“故正法中,凡说无念及无作意”,当应该好好地去认识这个。所谓的无念是什么无作意是什么呢他说:审观察能无念,通过审观察人我的真实义而发现空性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无念。“能无作意”,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无作意的禅修。“非余能尔”,就是其它的是找不到的,就有这样的一个话。

当然了我为了引用一个偈颂,就是讲这么长的故事那是不必的,但是,因为初篇、中篇、后篇是一个整个修行的次第当中,在西藏前弘期的修行当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实修次第,所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此,我就是给大家介绍这样的一个他的主张。

其实我可以跟大家说说,如果说西藏的后弘期,是《菩提道灯论》的时代的话,西藏的前弘期可以说修行初、中、后这样三个的时期,所以说也就是寂护大师和他的弟子莲花戒大师,就这两个的事情,整个佛法,在整个西藏的传播大概是这样的。所以说,在前弘期当中的修行次第的最扼要就是初中后篇三个,所以说这部论典非常重要,因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

初篇已经翻译成汉文了是吧中篇还是初篇这应该是宋人从藏地翻译的呢还是从印度翻译的呢从藏文翻译成汉文的,应该是宋朝的时候就已经翻译过初篇。但是我看过这个初篇,好像是翻译的内容不是很到位,就是跟藏文的出入还是稍微大一点,我不知道当时可能是翻译者不是很用心吧,就是翻是翻了,但是内容不是非常精美。中篇和后篇还没有,是吗这两个应该是藏文有,汉文是应该没有的。其实这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三部修行的次第,宗大师也是非常重视这三部,因为这是在出现《菩提道灯论》之前,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修行次第。

【待续】

【文字链接,即可收听】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4-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2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3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4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8-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8-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5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6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7-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7-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7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8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9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0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3-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3-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4)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5)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6)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7)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8)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19)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0)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1)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2)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3)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4)

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树下菩提祖师星月菩提金刚菩提菩提心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觉受引导(125)发布于2023-06-25 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