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十善业经--老和尚

诸位同学:大家好!

  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第三行:

     【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这个句子它是省略的,要完整的念,这个文在第十四面,十四面倒数第三行,“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再接这文就全了。“行十善道,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四神足”给诸位介绍了前面两条,今天我们看第三条,从第三条讲起。第三是“进”,进就是精进;第四条是“慧”,是智慧。“神足”这个意思就是“如意”。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祝福大家“事事如意”,“四神足”就是“事事如意”的意思。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如意前面把要领跟诸位说过,放下就如意了。放下,要记住,不是在事相上放下。事相上,实在讲没有障碍。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事实真相。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都是发生在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没有不自在的。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许有人问:“假如我不跟人争,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活得有什么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间就要争、就要求,这是西洋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实在讲误导众生,造成这个世间无量的灾难,天灾人祸就是因为人争、求,感来的苦报。圣人教导我们是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如果争、求,要真正能得到,那是好事情,应该去争,应该去求。怎么争、怎么求,也得不到,你何必去争何必去求

  为什么得不到你命里头没有。诸位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怎么去争、怎么去求,都是缘。有缘没有因,你们看看这个世间人,哪个不争,哪个不求几个人求到,几个人争到绝对不是说一百个人争,一百个人都得到,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也都得到,这个争跟求有意义,值得提倡的。一百个人争,得到的可能只有一、两个;一百个人求,能求得的可能也只有一、两个。我们就说这是或然率,这不是真实的。

  佛教给我们,“因”是过去生中种的。你求财富,你命里头有财,命里头有多少财,也是一定的,你想多得一点,得不到,你想少要一点,也不可能,该得多少,到时候自然现前;而且得到的还有时节因缘,有人年轻的时候发达,有人中年发达,有人晚年发达,时节因缘各个人不一样。所以古德说了两句话,“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都是讲事实真相。

  而在佛门里面,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们看看《了凡四训》,云谷师对袁了凡先生的一番开示,那是圣人之道。何以说“有求必应”因为佛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想求,如理如法的求,就一定能得到。“我想得个瓜”,你不去种瓜,天天在那里祷告、求,天上会掉个瓜给你吃哪有这种道理这不可能的事情!佛怎么教你求你想得瓜,教你种瓜,你才能得到。你要求财富,佛说财富的因是什么财富的因是财布施,你才会得财富。

  这一世当中,我们看到有很多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的财富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的因,他布施得多,他布施得大,这个大是心量大,他布施得欢喜,他布施得自在,这一生发财好像不操心,自自然然财源就滚滚而来,就这么回事情。过去生中没有种因,这一生想尽方法也得不到,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是枉然,只是造罪业而已。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自在了,就会如意了。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不正当的方法统统舍弃掉,规规矩矩、如理如法的去求,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今天讲“进”,进是精进,不断的在进步。进步就自在;退步就懊丧,就起烦恼,进步就快乐。什么地方求进步给诸位说,真精进是心地的清净平等慈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求进步。再告诉你,物质的受用、精神的受用不必要求,自自然然都在其中。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有功德,哪有没有福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积功德。“功”,就是讲做功夫。什么是功夫放下是功夫。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切的不善,这是“功”;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受用,那是“德”。你修“功”,然后你自然就有“德”;不修“功”,妄想求“德”是决定求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求进步,特别要留意到的,那个进步叫“精进”,着重在“精”,精是纯而不杂。我们是初学,初学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从精进,你决定不能成就。我们在经上看到,法身大士他们的确广学多闻了。《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里面是专精,那是初学,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广学多闻到戒定慧三学完成,智慧开了,智慧开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时候五十三参,广学多闻。这明白的教给我们,没有到破一品无明的程度,没有资格参学,没有资格广学多闻。

    四弘誓愿里面说得多清楚,头一条教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教你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个烦恼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也要破几分,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摆得这么清楚,我们不相信,我们一开头就要广学多闻,颠倒了。所以用尽了心思,用尽了精力,到后来一事无成,这是不听佛陀的教诲。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善财参访普贤菩萨,最后一参参访普贤菩萨,那个佛道怎么成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上佛道成就了。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说多可惜!所以要知道精进无间,我们才得自在。

      这四条里面都得神通,所以“神足”也是“神通”。这四条是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神通从哪里来自性起用。后一条“慧”,慧是自性般若智慧起用,心不散乱了,实在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四神足里头“慧”就是“心不颠倒”,四神足里面的“念”就是“一心不乱”,这样才得大自在,这样才能够事事如意。因为这四条能发神通,所以叫“神足”。“足”是表“圆满”的意思。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晓得怎样修法

    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我、法二执。我执造成了烦恼障,法执造成了所知障,两种障碍是这么来的。所以佛教人,头一个要把“我”这个执着舍掉,舍掉这个执着,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我”。这个“我”是佛经上讲的“常乐我净”,这个“我”你才能找到,这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才能找到。如果你执着这个身是我,那个真的我,你永远找不到。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灭,舍了假的,真的就现前了。一切大乘经教教我们这桩事情,所以能够依教修行修四神足,经上告诉我们,“恒令身心轻安快乐”,这是受用。

    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得很快乐,“轻安”是佛法修学最初证得的境界,身心安乐,永离烦恼了。我们凡夫身体粗重,什么原因烦恼太多了,习气太重,得不到轻安。当我们自己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轻安的境界会现前,但是时间很短,不能保持。我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特别是在念佛的时候、诵经的时候,偶尔会短暂的感觉得身心清凉自在。如何能永远保持那就是功夫。有人在念佛的时候告诉我,他突然感觉他身体没有了,非常舒适,有人感觉得身体好像上半身有、下半身没有了,这都是轻安的境界。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时候没有妄念,就是说离开了妄想分别执着。可是剎那之间他妄想分别执着又起来了,起来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虽是很短暂,给我们证明佛讲的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境界是真实受用,人常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头脑是清醒的,对于世间这一切众生、这一切现象它的变化,你就会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所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能力我们就叫它做“神通”。我们为什么看不清楚我们在迷。他为什么能看得清楚他在觉,他不迷。所以这些觉悟的人,帮助我们迷惑颠倒的人,教导我们一定要求觉悟,求觉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依靠别人,靠自己。不需要常常求别人指点,自己比什么都清楚,这个多好!

      那要怎样一定修“四念处”,四念处看破,纯粹是智慧;修“四正勤”,断恶修善;修“四如意足”,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欲自在、念自在、进自在、慧自在,这个大自在确确实实是可以证得的。什么时候证得完全在个人。精进!你真精进,你就早一天得到;你要是懈怠,你就晚一天得到。这个“晚一天”,这一天的时间很长,可能是来世,可能是后世,可能是无量劫之后。你要不精进就会堕落,一定要精进不懈。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完了这一段!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因果律武器因果报应因果关系因果图因果律佛家经典禅语佛家三宝佛家名言佛家经典佛家禅语佛教四大名山佛教音乐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十善业道经(第113集)发布于2023-06-29 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