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观

中观学派继承《般若经》与《华严经》的思想,而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专欲立 于高处而论破小乘的经 典,那就 是 《维摩诘经》。依近来的研究,本经在我国先后汉译有七种之多,而最通行的 是 鸠 摩 罗 什 译 本。 这 部 经 塑 造 了一 个 在 家 居 士 维 摩 诘 的 形 象 , 他 是 佛 在世时毗耶离城中的大长者,家庭资财无量,十分富有,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地位,加上他是一位乐善好施持身严蓮的人,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声誉。他虽不是出家人,却遵守实践沙门的戒律;虽有妻子,却常修清净梵行;虽然居处在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中,却不留念三界,常为一切众生说法,使无数人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从《方便品》中对他的介绍,就可以知
《维摩诘经》的 主题说明 宇宙观与人生观,如《佛国品》中庵园初会,明显的是示净士因果,以六度四摄为净士因,报应二国土为净土果。《方便品》中方丈初会,是示法身因果,“ 佛身者即法身也”, 是明法身的果;“从无量功德智慧生” 等,是明法身的因。这两品都是 这 样 次 第 说 明 , 因 要 先 有 国 土, 然 后 才 有 法 身。 为 了 劝 人 舍 秽 取净,显 示净 土因果; 为便生死欣求佛身,所以次辨法身因果。 以此二门总摄法门要义。
从 《 弟 子 品 》 到 《 入 不 二 法 门 品 》, 都 是 说 明 人 生 问 题 的 , 亦 即 是人生观的多方面展开。《弟子品》是小乘人我执,以示人生问题;《菩萨品》 是就大乘法我二 执,以 示人生问 题; 《问疾品》 总明 我法二 空,示菩萨的大行,以期解决人生;《不思议品》乃就日常的生活,显示不思议的理性;《佛道品》是就净法明不思议的理性;《入不二法门品》依不二法门悟入不思议的理性。若以佛法理性说,破除大小乘的迷执, 实践大行的菩萨妙行,就是修法身因,以此法身因,即得如来果。
积佛 品 》一 方面 就 诸 佛 的 日 常 生活 , 显 示 不思 议 的 法 性 理 体 ,以 证 前 说的 意趣 , 为 众 生 与 佛 之所 同 具 ;一 方面 是 明 众 香 国 土的 样 貌 , 为净土的果德,成就八种所应修的行门, 为生净土之因。这同样 是说人生观与宇宙观的。《菩萨行品》则更明显地是说宇宙与人生的两重因果,因悟入不思议理性所成就的菩萨行,能做到一行一切行,无行不含摄其中,此所成就的菩萨行,不但为净土因,亦复为法身因。 
《阿閦佛品》,维摩诘以一手断取妙喜世界,始真正的完成究竟人生。而这究竟人生,就是功德智慧所成就的清净法身。所谓法身妙果 , 现于 妙 喜 世 界 , 是 法 身 果 , 亦 是 净 土 果 , 同 样 是 表 示 宇宙 观 与 人生 观 。 因 此 , 依 《维 摩 诘 经》 所 示 而 行 , 不 但 可 得 极 为 美 满 、 理 想 的 清凉世界,亦可究竟成佛而得彻底解决人生。
佛 法 所 说 的 世 界 观 , 向 来 分 净土与 秽 土。 我 们 所 住 的 娑 婆 世 界 是 秽土,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秽土不止一 个,净土十方皆有。 净士庄严受诸乐的理想世界,是佛教的理想世界观。 本经不但在《佛国 品》中阐明了唯心净土的要义,除 《方便品 》、《弟子品》及《菩萨品》没有明显地说到净土,其他各品,处处说到净土。《维摩诘经》 所 说 净 土 , 不 专 指 某 个 净 土 , 而 说 众 多 的 净 土 , 这 就 是 下 方 佛 土、 上方佛土、余方佛土。初于庵摩罗园所说的释迦佛土,是属下方佛土; 次 于 方 丈 室 所 辨 的 香 积 佛 土是 属 上 方 佛 土; 后 来 于 庵 犘 罗 园 所 明 的 阿閦佛 士 , 是 属 余 方 佛 士。 正 因 为 该 经 重 视 净 士 , 而 特 别 告 诉 行 者 , 怎 样修行,如何实现净土,并强调“ 若菩萨欲得净士,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的唯心净土要义
《 维摩诘经》为提示这些主题思想,其所采用的文学手法达到了如之妙境。夸大的文笔描写了他的神通及辦才无碍。他示疾以招致佛陀派人去问候,佛陀首先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前去,而舍利弗立刻禀白佛言:“ 我不堪诣彼问疾。” 因为维摩诘是位无人不晓的大著萨, 去了不是寒喧慰问就算了事的,一定要论辦到高深的法义。因为舍利弗在林下静坐时,维摩诘突然来到,对其“宴坐” 进行了不客气的批评,而舍利弗听到了批评之后,“ 默然而止,不能加报” ,故不堪问疾。 佛陀继之派 神 通 第一 的 大目犍 连 , 目犍 连亦 因 昔 日 于毗 耶 离 城 之 里巷中,为在家人说法,当然是说如来常法,如布施持戒、 升天等功 德 , 本 是 很 适 应 的 , 可 是 以 诸 居 士的 根 机 来 看 , 不应 说 事相 的 人 天 法,亦不应说小乘法,而应说高深的彻底的究竟大乘佛法,以致遭受 到 维 摩 诘 的 批 评 , 因 之 亦 回 答 佛 陀 : “ 我 不 堪 任 诣 彼 问 疾 。” 双 贤 弟 子 如此,其他的八位大弟子,都不敢去,他们每个人都向佛陀讲说自 己 被维摩诘批评而被难倒的窘迫场面,继 之佛陀 派弥勒、 光严、 持世等菩萨,而这些菩萨亦诉苦不愿意去。在《弟子品》和《菩萨品》中各 自叙述被维摩诘批评的 事例 不同,问题 不同,场面亦不同,而且维摩 诘都是用深层次的佛理去批评他们,弄得他们个个都哑又无言。 
最后,佛陀只好派文殊菩萨前去。 于是,文殊菩萨、 十大弟子、 释梵天王、八千菩萨、百千天人,场面非常壮观。而维摩诘的居室 “即以神通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维 摩诘的居室只有一丈见方,时舍利弗想,此小小居室,如此多的菩萨 及大弟子众,“ 当于何坐”,维摩诘施展神力,使须弥灯王佛“遣三万 二 千师子之座,高广严净,来人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 、 四 天 王 等 , 昔 所 末 见 。 其 室 广 博 , 悉 皆 包 容 三万 二 千 师 子 座 无 所 妨 碍 ; 于 此 毗 耶 离 城 及 间 浮、 四 天 下, 亦 不 迫 迮 , 悉 见 如 故 。” 当 三 万二千高广庄严的师子座借来之时,维摩诘请文殊师利等就师子座。 不过坐时,不可以平常身就座,“当自立身如彼” 师子座一样高大方 可 坐 上。 其 得 神 通 的 菩 萨 , 听 了 维 摩 诘 这 样 说 , 随 即 将 自 己 平 常 的 身 体“ 变为四万二千由旬”的高度,然后安然地坐在“师子座” 上。因 为高度如此,身体不得不变为这样高。而诸新发意菩萨,由于修行末 久,功夫不深,虽有神通,可是不能升上高广的师 子座;至舍利弗、 目犍连 等 诸 声 闻 大弟 子, 虽 说 皆 有 神 通 , 但 亦 不能 升 上这 样 高 的 师 子 座。舍利弗等,凭借自己的力量,也不能升座,维摩诘言:“唯!舍 利 弗 ! 为 须 弥 灯 王 如 来 作 礼 , 乃 可 得 坐。〞 于 是 新 发 意 菩 萨 及 大 弟 子 , 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归命,果然不错,凭借佛之威德力加被,各各 “ 便得坐师子座”,由此可以看出 二点:一是纯凭自己的力量,要做什么都做得到;二是单凭自己的力量不够,还得加上另外一种相助之力量,才能见功效。如念佛求生极乐,单凭自己微薄的智慧功德皆不能 去,必须靠弥陀愿力摄受接引才得往生由于这个故事,所以丛林的住持和尚之居室,称之为“ 方丈”。 
《维摩诘经》宣传大乘般若思想,批评小乘的片面性,故此,传 统称之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如《观众生品》中所述的“ 天女散华” 故事,当文殊与维摩诘讨论得正微妙之时,在维摩诘居士的 “ 丈室” 中,有一天女见诸菩萨、声闻、天人闻所说的妙法,便于室 中 显 现 其 身 , 而 且 随 即 以 天 华 缤 纷而 下, 散 到 诸 菩 萨 及 诸 弟 子 身 上, 以为供养。其华飘至诸大菩萨的身上,随即皆堕落到地上,没有一片 留 在 他 们 的 身 上。 可 是飘 至 舍 利 弗 等 诸 声 闻 大 弟 子 身 上, 便 黏 着 不堕 地。声闻大弟子们看到华在身上不堕,有点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就运 用自己的神通力,设法除去身上所有的华,可是尽管用尽自己的神通 力,仍不能令华离去。 于是引出天女与舍利弗一翻妙趣横生的对话: 
亦时, 天问舍利弗:“ 何故去华?” 答 日:“ 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日:“ 勿谓此华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 仁者白生分别想耳。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分 别 则 是 如 法 。 观 诸 菩 萨 华 不 著 则 , 已 断 一 切 分别 想 故 ... ... ... ”
更 为 有 趣 的 是 , 舍 利 弗 与 天 女经 过 一 番 理 论 的 辩 论 后 , 知 道 她 确 是 一 位 了 不 起 的 女 人 , 于 是 问 言 : “ 汝 何 以 不 转 女 身 ?〞 舍 利 弗 的 这 一 问,所含的道理,是因为平常所说的女人业障深重,如中国民间说 的 : “ 男 女 相 差 五 百 劫 ” , 是 即 显 示 女 子 不 如 男 子, 想 要 堂 堂 正 正 的 做 个男人,还要修五百劫才有可能。假使一 个众生,业障转,善根厚, 智慧高,就不为女,如色界及无色界就没有女性,是即显示天的程度高一层,又以成佛都是以男人身成的,可见一般世人的想法,不是没 有 道 理 的 。 舍 利 弗 本 着 世 俗 的 想 法 , 突然 问 天 女 为 什 么 不转 女 身 , 想难倒她。 天女很有趣地回答: 你以为女人不好吗? 可是我自从在这室 中 十 二 年 来 , 寻 求 女 人 想 , 根 本 了 不 可得 的 , 既 不 知 何 为 女 人 , 又 知 何 为 男 人 , 找 不 到 身 相 的 决 定 性 , 试 问 当 何 所 转 ? 亦 转 个 什 么 ?一 个 人的身形及至生理组织,一切都是无决定性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过程中,佛法亦没有说那种烦恼是女人特有的。所以女人之所以为女人, 并没有女人的决定性可得。当知不论是男是女,都不外乎是因缘和合 的假名,除 了和合的假相,既没有女相可得,亦没有男相可转。说明了上述的道理,天女为了教育舍利弗的 “ 重男轻女” 思想,再举事实 来说明。即时运用她的神通力,“ 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 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 知如何转天变为女身?’ 天日:‘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 亦为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 非 女 也 。” 是 故 佛 说 : “ 一 切 诸 法 非 男 非 女 ” 。 ” 从 而 批 评 了 小 乘 的 偏 执,宣传 了般若的空性
《维摩诘经》是在 《般若经》的系统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大乘经 典之一,这些经典,既不赞成以“有” 为“实”,亦不同意执“无” 为“ 真”,而倡导“ 中道”。即否定世俗的一切,尤其是世俗中最不干 净的那部分。然而,又以圆融的方便告诫佛弟子,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具体地要求“ 空观” 理论服从社会实践上存在的需要。在东晋时,就把此经看成是阐发佛理的最高准绳。僧肇曾评说:“ 子始发心,启蒙于此,讽咏研求,以为喉衿。” (见《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 《出 三 藏 记 集 》 卷 八 ) 这 是 把 该 经 作 为 佛 教 理 论 的 读 物 。 僧 筆 在 《维 摩诘经序》又说:“大秦天王隽神超世,玄心独悟,弘至于万机之上, 扬道化于千载之下,每寻玩兹曲,以为栖神之宅。” 这里只为《维摩语经》是国君当作推行“ 圣治”,宣扬“道化”的法宝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都有三部书,即《论语》、《老子》和 《 维 摩 诘 经 》。 到 了 唐 代 , 在 士 人 中 还 十 分 流 行 。 本 经 对 我 国 净 土 宗 的 理论建设起过巨大的作用,对中国宗的形式,也有着重大的贡献。 《维摩诘经》之所以受到僧俗的普遍欢迎,与本经的 主人翁维摩诘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 《般若经》类反映的是应该如何从出世间回到人间,因而弘扬了昙无竭这样的出家菩萨的精神。那么,《维摩诘经》 就是反映出佛教徒应该如何把处世间当作出世间,从而创造了维摩诘 式的在家菩萨形象。
《维 摩 诘 经 》 的 立 场 , 主 要 虽 以 般 若 为 背 景 , 但 与 其 在 消 极 方 面主张“ 空”,毋宁把一切在妙有方面肯定下来,为其特色。因而从宇 宙 论 的 立 场 看 , 本 经 与 《华 严 经 》 相 通 的 地 方 很 多 。 《维 摩 诘 经 》 的 立场,在世界观方面,与其建设观照的净 土,毋宁以人的人格而即 于 实际生活,发现佛道的所在。如从本经不异议解脱的立场说:人的生 活 , 就 是 真 如 的 显 现 ; 差 别 的 世 界 , 就 是 清 净 的 国 土。 因 而 既 说 要 修 学 佛 道 , 那 就 不一 定 要隐 退 于 无 人 烟 的 地 方 。 不 舍 道 法而 就 那 样 的 行 于凡夫之行,不断烦恼而就那样的人涅樂,是为坐禅,住于直心、深 心、菩提心,那就是道场。真正的佛道,并不如小乘人在于隐遁舍离之处,反而他们在所谓烦恼、所谓业中,发见佛种的所在。 如利用污塘而使生出莲华一样,即烦恼而见菩提,是《维摩诘经》的立场。作为那真意的所在、 我执我欲,是自然态,虽是烦恼,然潜于我执我欲内部的,可以看出佛性或菩提心的存在。从而指导、净化我执我欲 真 正 的 理 想 生 活 就 被 打 开 。 如 此 从 《 般 若 经》 的 立 场 , 虽 然 自 然 地 达 到这种境地,但传统的所谓小乘人是断不承认的。于是《维摩诘经》为 主张 这 样 的 立 场 , 以 维 摩 居 士虽 住 尘 世 , 而 远 超 于世 俗 , 使 其 纵 横 地发挥光大人格的作用。 尤其是以舍利弗为中心,暴露声闻 十大弟子 的 无 力、 无 见 识 , 为 其 本 经 结 构 上 的 最 大 特 点 。 这 如 从 小 乘 的 立 场 说,如舍利弗是声闻的理想人物,为贬抑声闻,特对那理想的人格 加以激烈的攻击,暗示在俗信者向传统佛教者的反抗运动。这在了解 当时自由佛教运动的 空气上,可说有极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应该提到 《首楞严三昧经》,与《维摩诘经》以异曲同工的方法出现。由三昧之力,欲发挥不思解脱力的功用,是《首楞严三昧经》的特点。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虽说有种三昧,但最有力的三昧有二:一 是首楞严三昧;一是般若 三昧 (即诸佛现前的 三昧)。 其中,般若三昧以在定中见佛为三昧的特相。首楞严三昧简而言之修治其心,便如虚空一样的明净,为此三昧的特征。据说是在菩萨地完成后始能达到的三昧,而达到这 三昧时,就于其中含有一切的昧了,可得营造无碍自由的活动。《首楞严 三味经》实举这三昧的功 能 , 至 有 一百 条 之 多 。 由 这 三昧 , 不 分 在 家 、 出 家 , 没 有 不 同 的 ; 不 管在村落、兰若,亦无区别的;亦不分男的、女的一律平等;终能入涅槃而不舍生死的自由之分。这是《首楞严 三昧经》竭力主张之处。 其 规 模 完 全 是 《维 摩 诘 经 》 的 , 唯 不 相 同 者 , 把 一 切 归 结 于 首 楞 严 三 昧的这一点。(《中观学概论》,弘学著)







相关阅读

中观学与《华严经》
???

中观|知识渊博与智慧的区别

中观|“拉萨论争”

树弟子提婆之异事

声明:公众号图片文字素材均来自网络,仅作交流学习使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烦请告知删除。谢谢。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宗性法师唯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观与《维摩诘经》发布于2023-06-29 20: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