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一亩田#智慧#

心如一亩田

11、三法印(上)

无常无我,虽然无常且无我,
藏识却摄收,藏识却含藏了宇宙中的一切法。
有漏无漏种有为法以及无为法?,
世间一切法。都以种子的形态储存。
一切现象可以分为两类:有漏(ashrava)以及无漏(anashrava)。「漏」的意思是流失,漏泄,是烦恼的异称。「有漏」,就像水从一个有裂缝的瓶子漏出一样。它的意思是,我们的行为不具真实智慧,我们还未从烦恼中解脱。这些行为可能在心识里产生更多的无明种子,结果使我们堕落退步。「无漏」的意思是,我们的行为清净,带来美满的业果。
假设我们感到喜悦,这个感觉可能是有漏,也可能是无漏。如果我们的喜悦是来自智慧与洞见,我们不会退回以前的愤怒或批判等感受中,这样的喜悦就是无漏的。有漏与无漏的状态,不一定是相对的。如果我们看见事物的实质时,那就是无漏。没有看见事物的实质,我们的见解仍然是有漏。
有漏的现象属于生死痛苦轮回世界,这是世俗(世间)的面向。无漏的现象属于不生不灭涅槃的世界,是究竟的面向。要记住,世俗面和究竟面都是同一实相的部分。波浪有两个面向:世俗以及究竟。仅只安住在世俗面向(波浪)上,就是活在轮回里。但是如果能体悟到波浪的真实本质是水,恐惧就会消失,而我们将是在究竟面向(涅槃)上。波浪不需要变成水,它本来就已经是了。世俗面并非另外存在于究竟面之外。
在世俗面向里,现象似乎是有漏的,但只要我们以智慧触及它的深处,我们就走往究竟面向,那里不再是有漏的。我们是在世俗面向或究竟面向上,完全视我们的认知而定。通常,我们对于现象有许多二元对立的观念:生与死、优与劣、高与低、美与丑。所有这些认知都可说是轮回,让我们受苦。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记起波浪就是水,我们就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概念,而恐惧和痛苦将会止息。我们在世俗面向上认知为生与死、常与断、来与去、多与一的,在究竟面向上不再被视为生死、常断、来去、有无。这些现象已经全部净化了,它们是无漏的。我们的行为是有漏的或无漏的,也依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定。我们可以帮助饥饿儿童,救活一条毛毛虫,或阻止某人伤害自己或他人.,但即使这些善行带来喜悦和好结果,也可能是有漏的。但如果我们行事的方式,不受空间、时间、自我、他人等等二元概念所左右,那么我们的行为是清净的。

?有为法:受条件制约的现象,依赖因缘条件无为法;不受条件制约的现象,不依赖因缘条件。

我们可以轻看出来,某个行为是不是清净的。假设某人到孤儿院访视,他们要求访客在簿子上签名并记录捐款金额。访客签名的方式,会显露他们的布施是否清净。如果他们捐款一百元是因为害怕太少不好看,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是有漏的。如果访客不把记事簿看作其他人捐款的纪录,没有考虑和别人比较好不好看,便捐款一百元,那么他们的行为是清净的。当他们布施时,不会告诉自己:「我在帮助孤儿,遭受不幸的人。」那是把自己和受助者分开对立了。他们的慷慨布施是出于领悟到生命无常,只是单纯出于爱心而做这件事。
有漏的行为是在生死的领域,轮回的面向里;它们能够解除痛苦,也能够带来更多痛苦。但清净的行为则能带来解脱和无执,并帮助我们不再堕落到恶道①。这两种行为无法相提并论。清净的行为不计较工作量,或可能带来的荣耀和利益,它是从智慧和自由中自然生起的。因此,清净行为带来更多的幸福快乐,因为它是离烦恼,不依于外相的。「有漏」的意思是执着于生死轮回;「无漏」的意思是已经离烦恼,得到解脱了。
一朵花、我们的愤怒、空间、时间是各种不同的现象,或说各种法(dharmas)。现象可以分为「有为法」(samskrita)以及「无为法」(asamskrita)。无明覆盖的心只能触及有为法,那是持续不断改变,有生有灭的现象。而在涅槃中,只有不生不灭的无为法。但是如果我们深观,会发现涅槃寂静,是一切现象的本性。《金刚经》和大乘其他般若经典,帮助我们深入触及到一切现象不生不灭的本性②。宇宙(法界dharmadhatu)是一切现象的显现处,包含了一切。

众生由于业(karma)的结果而投生到六道去。这六道分为三个较高的界(三善道);天人(devas)、阿修罗(有力而愤怒的天,与天人为敌)、人;另外三个较低的界(三恶道);饿地狱、畜生。虽然这六道都仍然是轮回里的存有,但三善道的众生,尤其是人,能够转化他们的心识,并创造往生更佳善道的条件.,而三恶道的众生则难以出离轮回。

②见《一行师讲金刚经》(The Diamond That Cuts through lusion,橡树林文化)。《般若经典》由大约四十部经集合而成,这些文章大约作于公元前一世纪,代表了大乘教法般若(prajna)智慧的基本源头。这些文章对于后来主要佛教学派,包括禅宗思想及实践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往期相关内容:——



相关音频版
【德宝法师】观呼吸
正念的奇迹(音频版)
随处自在(音频版)
二十五圆通法门
佛教名词解释大全【建议收藏】
朝时课诵(带拼音注音)
如何打坐

相关话题:

一行禅师  圣严法师  虚云老和尚  叶曼  南怀瑾  铃木俊隆禅师   憨山大师   弘一法师   来果禅师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行禅师:《心如一亩田》11、三法印(上)发布于2023-12-08 22: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