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国禅宗六祖,开创了真正中国化的禅宗。


2、惠能(今广东省新兴县)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岁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于岭南新州,六祖大师诞生时毫光腾空,异满室。


3、六祖大师诞生后的当天黎明,便有两个僧人上门拜谒,专为大师取名,曰:“惠能”。取以法惠施,众生能作事之意。


4、惠能诞后不食母乳,便有人夜间前来灌饮甘露,养育惠能。


5、惠能的父亲卢行瑫,原籍范阳,被降职而流放到岭南,不幸早逝。老母遗孤,移居南海,艰辛贫乏,惠能于市买柴。


6、一日为客店送柴,见一客诵经,闻经语心即开悟,遂请问经名,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蕲州黄梅东山寺来,五祖弘忍在彼主化,门人千余。


7、惠能闻说,欲往。宿昔有缘,乃蒙一客赠银十两,令充老母衣粮。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8、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9、五祖问:“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是岭南人,惟求作佛。”祖言:“獦獠何堪作佛。”惠能曰:“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10、五祖知其根器,恐有人妒害,更令勿言。著槽厂去,破柴踏碓,惠能亦知师意,安隐后院,令人不觉,经八月余。


11、一日,五祖集诸门人,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求救汝等各去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传汝衣法,为六代祖。”


12、时神秀上座,为教授师,众所叹服。各忖呈偈亦无所益,必为神秀得。秀知众人意。思惟,我若不呈偈,和尚何知我见解深浅,终不得法。若呈偈,恐遭求名位之嫌。犹豫再三,便于三更,书偈于南廓壁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


13、五祖知偈为神秀所作,三更唤秀入堂,曰:“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汝且去看一两日,更作一偈,将来吾看,若得入门,付汝法衣。”秀复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难安,行坐不乐。”


14、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问诵何者偈,童子告曰:“大师欲传衣钵,令门人作偈。此偈为秀上座书于廊上,五祖令众诵修,免堕恶。”能请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15、时有江州别驾张日用为惠能诵偈,能闻已,复请代书一偈,别驾异之。能言:“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别驾言:“汝诵偈,吾为书,若得法须先度我。”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众人见偈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惊怪,恐人损害,遂以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17、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曰:“求道之人为法忘驱,当如是乎。”问:“米熟也未”,能答:“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杖击碓三下而去。


18、能会祖意,三更入室。五祖以袈裟遮窗,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9、能启祖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20、祖知惠能悟本性,谓其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祖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说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21、复言:“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


22、惠能受衣钵后,祖令速去,恐人为衣钵害能。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曰:“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23、祖相送至九江驿,祖上船把舻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迷时师度,悟了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好去,努力向南。”

24、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疾,祖曰:“无病,衣法已南传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遂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25、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于众人先,追及惠能,能掷衣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隐身草莽中。


26、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吾为法来,不为衣来。”能即出,盘坐石上。惠明礼已,请法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27、惠能云:“汝即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言下大悟。


28、惠明复问:“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边。”惠明曰:“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29、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回至岭下谓赶众人此无惠能踪迹,当别道寻。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30、惠能南行至韶州曹侯村,受儒生刘志略礼遇甚厚。其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能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31、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惠能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敬之,且遍告乡里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32、时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竟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


33、惠能住宝林寺九月余,又为恶党寻逐,乃遁于前山,被纵火焚草木,惠能隐身挨入石中得免难。石上今有其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惠能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34、惠能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35、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


36、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对曰,但吃肉边菜。


37、一日思惟时当弘法,即往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读《涅槃经》。


38、时有风吹幡动,僧诤之为风动耶、幡动耶!议论不已。


39、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40、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印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41、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赞叹,愿事为师。


42、印宗于是年正月十五日为惠能剃发。


43、二月八日集诸名德为授具足戒。惠能遂于智药三藏授记之菩提下,开东山法门。次年返曹溪。


44、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不能容众,遂向里人陈亚仙祈一坐具地,亚仙为然。祖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即今四天王岭。不久寺成。

45、殿前有潭,常出没,一日现形,惊走四众,六祖大师舀龙入钵。


46、师为之说法,龙遂退骨而去,遗形长七寸,根支具足。师以土堙潭,今殿前左侧有铁塔处即为龙潭遗址。


47、时宝林寺属韶州管辖,刺史韦璩闻知前往请益,并恭请惠能大师到大梵寺说法。


48、时听师说法的有官僚道俗千余人。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复广演顿乘。”大师释曰:“般若是梵语,智慧之意;波罗密即是到彼岸。般若有如大船,大船可以载众生,从生死苦海的此岸,渡过到没有生死苦海的彼岸。”


49、时官僚道俗,闻师所说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50、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讫,韦刺史问:“弟子不明白,为何达摩祖师梁武帝造寺度僧没有功德”师曰:“布施供养只是外在行为,是人天果报福德,不是成佛功德。”


51、刺史请师开座,肃容礼拜请疑,刺史又问:“念弥陀佛能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何道理”师答:“因众生颠倒梦想,才有惑业苦的娑婆世界。假如能遇自性常在,恒行平直,身心清净,内外明澈,极乐世界便在眼前。《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52、刺史又问:“在家的佛教持戒参禅的方法”师偈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53、师复开示曰:“定就如灯,慧就如光。灯是本体,光是作用,定慧一体,这是禅宗的根本。”


54、师提醒大家:“对一切法不要起执着,而要学习一行三昧,即无论在什么地方,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禅就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复曰:“心常被事物牵制便是自缚,修定时只呆坐不动,是迷而不悟,不求明心见性,是不可能得道的。”


55、师又说:“顿悟法门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于一切境界中念念不住,不被束缚。”

56、《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是定,而生其心是慧,禅家的顿悟思想是与金刚经的义理有密切关系。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度一切因缘成熟的利根众生。”


57、师向大众介绍“自性自度”的方法,更传授大众“自性五分法身香”及“无相忏悔”。“自性自度”就是从自己做起,自己解脱自己。“自性五分法身香”是受持自性五分法身所做的功用。(五分法身是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功用是生起菩提正觉。


58、师曰:“佛性有如太阳,罪障有如乌云,超越形式的无相忏悔有如劲风吹去蔽日的乌云一样。每个人从心中起忏悔,行忏悔,除去心中的愚迷,骄诳,嫉妒等恶的念头,去恶从善即是忏悔。”


59、师嘱咐大众:“参访善知识是很重要的,善知识经验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本心上下功夫,才能悟明心性,入佛知见。”


60、师说偈,云:“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61、六祖惠能禅法,盛行岭南平民阶层,北宗则多弘传于王室贵族。唐朝王室曾召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入京,均未应命,六祖亦不愿接受朝廷供养。因此,称其禅法为:“平民禅”。


62、禅宗传法自初祖达摩到四祖道信,皆以《经》印心。至五祖弘忍为应当时学人之机,故改用《金刚经》印心。两部经所说方法虽异,然究其根本则无差别。


63、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诵《法华经》三千部,谒师礼不投地,师呵其慢,令知悔过。



64、师为解法华经义,作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心不明,与义作仇家。”法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作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65、行思禅师州安城刘氏子,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66、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即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67、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初谒嵩山安国禅师,安发之曹溪参叩。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凭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68、又曰:“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


69、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通天台,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北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偕其来参六祖,以期印证。


70、玄觉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责其无礼,玄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71、师云:“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玄觉曰:“法尔如是,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云:“如是如是。”玄觉具仪而拜,祖留其一宿,时谓“一宿觉”。


72、襄阳神会童子来谒,师问见地,答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斥其草率。会问和尚:“坐禅见是不见”师以杖打三下,问:“打汝痛是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


73、又言:“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即忏悔,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74、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问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是个知解宗徒。”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菏泽禅师。


75、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至寺西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而出,积以为池,乃膝跪浣衣。泉为今锡卓泉。

76、方辨,西蜀人,于南天竺见达摩大师嘱其瞻礼所传衣钵,师乃出示,问:“善攻何业”,曰:“善塑,”遂为师塑像高七寸,师笑叹曰:“汝解塑像不解佛性,为之授记永为人天福田。”


77、师以衣酬之,方辨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梭裹瘗地中,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


78、北宋嘉佑八年,僧惟先修殿掘地得之,人谓方辨转生。


79、时祖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五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只一种,见有急迟,法无顿渐,人有利顿,故名顿渐。”


80、神秀大师为唐武后封为国师,多次奉召进京,其徒众多讥六祖不识一字。秀曰:“他得无师智,深悟上乘,又受五祖法衣,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可往曹溪参诀。”


81、一日,秀命门人志诚往曹溪,嘱若有所闻,还为吾说。志诚于曹溪参请,于法会上为六祖识破。


82、六祖问志诚:“在你师处学到些什么”,志诚答曰:“神秀大师常指导大众应以定心作清净的观想,教导弟子们长坐不卧。”六祖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参禅方法。志诚听后契悟,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83、时北宋门人,有忌六祖持五祖衣钵者,乃嘱张行昌刺师。师心通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


84、行昌夜入室内,师舒颈就之,挥刃者三,师悉无损。


85、昌求哀悔过,师遂与金令去,后出家返礼六祖,于祖言下大悟,改名志彻。


86、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供养,师上表辞疾。薛简仅执其法语回京复命。


87、其年九月三日中宗下诏奖谕,赠磨衲袈裟,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88、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等,曰:“汝等不同别人各为一方师,并教说法不失本宗。”众闻已,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


89、法海拜问:“和尚入灭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钞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今为汝等传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纯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90、七月一日集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众闻悉皆涕泣。


91、大师七月八日归新洲。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说偈:“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92、端坐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93、是年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以焚香为祷,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


94、十一月十三日迁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方辨相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塔涌白光三日始散。大师春秋七十有六,传法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


95、宪宗谥大鉴禅师,塔曰元和灵照。


96、上元元年,唐肃宗遣侍者迎请六祖衣钵进宫供养。


97、肃宗后,代宗于永泰元年端午夜梦六祖来索衣钵,即下诏隆重奉衣回曹溪。


98、宝林寺几经战火,几经修葺,于宋朝赐名南华禅寺。


99、1300多年来,六祖真身保存完好。由门人法海所辑《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被尊称为“经”的著述,成为禅宗宗经。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精品典藏】禅宗祖师 | 六祖惠能大师画传(01-99节,完结)发布于2023-12-08 23: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