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生活 感悟#万善同归集#智慧#永明延寿大师#净土法门



 卷四(1)





又云。万善理同无漏者。夫万善本有。皆资理发。理既无异。善岂容二。本如来藏性。为万善之因。亦名正因。亲生万善。台教云。如轻小善不成佛是灭世间佛种。又云。善机有二。一感人天华报。二感佛果报。若以佛眼圆照。众生万善。究竟得佛一大事出世之正意。荆溪尊者云。一毫之善。本趣菩提。如操刀执炬。得其要柄。若以相心。如把刃抱火。法华经中。明散心念佛。小音赞叹。指甲画像。聚沙成塔。渐积功德。皆成佛道。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种少善根。终不败亡。假使久远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彼一善根。必得涅盘。如一滴水。投大海中。虽经久远。终不亏损。是以大圣顺机曲应。大小不忘。接后逗前。半满岂废或赞小而引归深极。或诃半而恐滞初门。黄叶宁金。空拳岂实。皆是抑扬之意。权施诱度之恩。而不得教旨者。但执方便之言。互相是非。确定取舍。或执小滞大。违失本宗。或据大妨小。而亏权慧。又虽然宗大。大旨焉明。徒云斥小。小行空失。运意则乘虚托假。出语则越分过头。断正法轮。谤大般若。深愆极过。莫越于斯。历劫何穷。长沦无间。净名经云。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岂可执权谤实。害有宾无。但大小双弘。空有俱运。一心三观。即无过矣。是以顺法礼。则纤毫不立。随智用。则大业恒兴。体不离用。故寂而常照。用不离体。故照而常寂。是以常体常用。恒照恒寂。若会旨归宗。则体用俱离。何照何寂。曷乃据体而碍用。执性而坏缘。理事不融。真俗成隔。则同体之悲绝运。无缘之慈靡成。善恶既不同观。冤亲何能普救。过之甚矣。失莫大焉。又先德云。夫善知识者。虽明见佛性。与佛同等。若论其功。未齐诸圣。须从今日。步步资熏。又古德云。蕈子比丘还债。虽不得理。犹有行门。今时多有学人。二事俱失。故知见性未谛。但是随语依通。及检时中。正助皆丧。是以先圣。终不浪阶。抚臆扪心。岂可容。是以六即拣滥。十地辨功。若以即故。何凡何圣。若论六故。凡圣天隔。又若论其理。初地即具足一切地。若言其行。后地则倍倍超前。祗如纔登八地。一念利生。下地多劫不及。



问:善恶同源。是非一旨。云何弃恶崇善。而违法性乎。


答:若以性善性恶。凡圣不移。诸佛不断性恶。能现地狱之身。阐提不断性善。常具佛果之体。若以修善修恶。就事即殊。因果不同。愚智有别。修一念善远阶觉地。起一念恶。长没苦轮。若以性从缘。虽同而异。若泯缘从性。虽异而同。故门秘要经云。佛言。善恶业缘。本无有异。虽复不异。不共俱止。华严经云。如相与无相。生死及涅盘。分别各不同。智无智如是。故知教旨如镜。何所疑焉。


若分修性。则善恶二途。乖平等之慈。失遍行之德。

    

答:自行须离。约法即空。化他等观。在人何别。是以初心自利。则损益两陈。究竟利他。则善恶同化。如夜行险道。以恶人执烛。岂可以人恶故。而不随其照。菩萨得般若之光终不舍恶。华严经云。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台教云。恶是善资。无恶亦无善。法华经云。恶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念佛故。皆当忍是事。恶不来加。不得用念。用念由于恶加。又威音王佛所著法之众。闻不轻言。骂詈捶打。由恶业故。还值不轻。不轻教化。皆得不退。又提婆达多是善知识。书云。善者是恶人之师。恶者是善人之资。故知恶能资善。非能通正。岂有一法。而可舍乎。



无缘不强化。机熟自相应。若愚恶不信之人。如何诱度。


答:舍愚从智。平等理乖。弃恶归善。同体悲废。众生本妙。不可度量。忽遇因缘。机发不定。设未得度。亦作度缘。以此而推。应须等化。



问。若修众善之门。须兴乐欲之念。憎爱二苦。能障寂灭菩提。取舍两情。岂成无阂解脱



答。涅盘经云。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惟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华严经云。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又云。断善法欲。是菩萨魔事。是以入道之初。欲为道本。至其极位。法爱须忘。阶降宛然。初后不滥。



:人法本空。身心自离。既无能作。谁行众善乎。

    

答:涅盘经云。虽本自空。亦由菩萨修空见空。又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众生五阴。空无所有。谁有受教。修习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精进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虽念念灭。犹故相似。相续不断。故名修道。乃至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除破暗冥。念等诸法。亦复如是。如众生食。虽念念灭。亦能令饥者。而得饱满。譬如上药。虽念念灭。亦能愈病。日月光明。虽念念灭。亦能增长草木树林。善男子。汝言念念灭。云何增长者。心不断故。名为增长。



问。所行众善福德。竟何所归。若云自度。还同二乘之心。若云度他。即立众生之相。


答。菩萨所作福德。皆为成熟众生。空有圆融。自他无滞。观世若幻。岂违实相之门。度生同空。宁亏方便之道。般若经云。菩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一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论释云。以日月因缘。故万物润生。但有月而无日。则万物湿坏。但有日而无月。则万物燋烂。日月和合。故万物成就。菩萨亦如是。有二道。一者悲。二者空。佛说二事兼用。虽观一切空。而不舍众生。虽怜愍众生。不舍一切空。观一切法空。空亦空。故不着空。是故不妨怜愍众生。虽怜愍众生。亦不着众生。亦不取众生相。但怜愍众生。引导入空故。





-END-




弥陀



大乘永驻

往期推荐:




万善同归集卷第三(4)
一定要坚持做早晚课
学佛行仪】入众第十九(2)
永明延寿大师?心赋注(32)
《妄尽还源观》今说 第二讲(5/10)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轮品第二(27)
戒杀放生文图说 ?26.佛法解冤
净土宗是一乘|不可思议的法门
?为什么讲经堂上在前面摆了一尊释迦牟尼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万善同归集卷第四(1)发布于2024-01-10 23:17:42

在线客服
建议反馈

建议反馈

18708131921

微信咨询
命理百科
返回顶部
X命理百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jglengyan

(咨询前须关注公众号、注明来意)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