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法#释迦牟尼#万善同归集#佛学智慧#学习 生活 感悟



 卷一(2)






问:诸佛如来三乘教典。惟有一味解脱法门。云何广说世界生灭缘起。拟心即失。不顺真如。动念即乖。违于法体。




答:若论一相一味。此乃三乘权教约理而言。即以一切因缘而为过患。今所集者。惟显圆宗。一一缘起。皆是法界实德。不成不破。非断非常。乃至变施为。皆法如是故。非假神力。暂得如斯。纔cai有一法缘生。无非性起功德


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问:经云。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又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若得理本。万行俱圆。何须事迹。而兴造作乎。





答:此是破贪着执取之文。非干因缘事相之法。净名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金刚三昧经云。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导行。以行圆理。又菩提者。以行入无行。以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岂可滞理亏行。执行违理。祖师马鸣。大乘起信论云。信成就发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论问。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法之行。论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得净。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垢染。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


略说方便有四种。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盘。以随顺法性无住故。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修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盘。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牛头融大师问。诸法毕竟空。有菩萨六度万行否。答。此是三乘二见心。若观心本空。即是实慧。即是见真法身。法身不住此空。谓有运用觉知。即是方便慧。方便慧亦不可得。即是实慧。恒不相离。前念后念。皆由二慧发。故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先德问云。即心是佛。何假修行。答。祇为是故。所以修行。如铁无金。虽经锻炼。不成金用。贤首国师云。今佛之三身十波罗蜜。乃至菩萨利他等行。并依自法融转而行。即众生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修行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相大。今日修行引出报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有真如法性自无悭贪。今日修行顺法性无悭。引出檀波罗蜜等。当知三祇修道。不曾心外得一法。行一行。何以故。但是自心引出。自净行性而起修之。故知摩尼沈泥。不能雨宝。古镜积垢。焉能鉴人。虽心性圆明。本来具足。若不众善显发。万行磨治。方便引出。成其妙用。则永翳客尘。长沦识海。成妄生死。障净菩提。是以祖教分明。理事相即。不可偏据。而溺见河。



问:善虽胜恶。念即乖真。约道而言。俱非解脱。何须广劝。滞正修行。既涉因缘。实妨于道。





答:世出世间。以上善为本。初即因善而趣入。后即假善以助成。实为越生死海之舟航。趣涅盘城之道路。作人天之基陛。为祖佛之垣墙。在尘出尘。不可暂废。


十善何过。弘在于人。若贪着。则果生有漏之天。不执。则位入无为之道。运小心。堕二乘之位。发大意。升菩萨之阶。乃至究竟圆修。终成佛果。以知非关上善。能为滞阂()之因。全在行人。自成得失之咎。故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受生之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之因。


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了解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


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乃至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集善根。安住善根。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于念念中见无量佛。如其所应承事供养。又云。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又云。虽知诸法无有所依。而说依善法而得出离。


大智度论云。佛言我过去亦曾作恶人小虫。因积善故。乃得成佛。又如十八不共中。有欲无减者。佛知善法恩故。常欲集诸善法。故欲无减。修集诸善法。心无厌足。故欲无减。如一长老比丘目暗。自缝僧梨。衽脱。语诸人言。谁乐欲为福德者。为我衽针。尔时佛现其前。语言。我是乐欲福德无厌足人。持汝针来。是比丘斐亹(wěi)见佛光明。又识佛音声。白佛言。佛无量功德海。皆尽其边底。云何无厌足。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诸天世人惊悟。佛于功德尚无厌足。何况余人。佛为比丘说法。是时肉眼即明。慧眼成就。又云。佛言。若不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能得无上道。何以故。因缘不具足。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者。所谓一切善法。从初发意。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于是行法中。无忆想分别故。




-END-



大乘永驻
大乘永驻





往期推荐:




为何戴念珠功德利益之大
道心如何不退转
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万善同归集卷第一(1)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轮品第二(15)
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 │ 门门皆可生净土
悟显法师?《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2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玄义》卷九(4/4)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万善同归集卷第一(2)发布于2024-01-10 23:30:34

在线客服
建议反馈

建议反馈

18708131921

微信咨询
命理百科
返回顶部
X命理百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jglengyan

(咨询前须关注公众号、注明来意)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