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
真情服务暖人心


无量寿经玄义第一册

目 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卷一? 
卷二?  ?
卷三?  ?
卷四? 
卷五?  ?
卷六? 
卷七?  ?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
卷十二?  
卷十三?   ?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悟显法师 讲述


《无量寿经玄义》乃净土宗之集大成,
透过对玄义的了解,就可以知西方极乐世界的奥秘,净土宗修学的法要。


明了净宗乃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往生净土,一生不退」为归趣,方知如来胜异方便,玄义内容白话解,法师开示直指修学要领,是现代学人一览净宗之捷径,为学佛人必读的一本著作。


此套电子书共三册,电子书版权开放,欢迎下载印刷流通分享 自修熏习 分享与人 功德无量。



卷二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


前面我们讲到教起因缘,就是讲佛教缘起,据历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于三千年前,印度净饭王的国家,这是众生肉眼所见,肉耳所闻的有相教。实际上就佛的境界来说,他不生不灭,没有来去,没有出生与灭度之相,所以《华严经》无尽教海,无尽缘起,是如来一代时教。


反观现代的人,去考究释迦牟尼佛出世讲的是什么经,发现是有记载的小乘经典,这其中有一个说法,说大乘不是佛说,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学院,已把这个问题解说清楚了。


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到,就说这些经典不存在,有时候是佛入定,入如来自受用的境界为大菩萨说法,就像《楞严经》在小乘经典里叫《佛说钵帝经》,只是讲阿难跟摩登女的因缘,但是在大乘菩萨来看它是《楞严经》,如《维摩诘经》讲的:“如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就是如来的境界。


现代人不应以肉眼所见去做考究,来确定大乘存不存在,因为这种考究只可以做为参考,不应该去否定它,如果否定它,以学术来说就不客观,因为真正的状况他并没有见到。


佛经的结集,在经典里说是在七叶窟,七叶窟是由迦叶尊者开的结集法会,结集藏经有三次,分别是以阿难尊者、文殊菩萨、弘广菩萨为主的这三位。







阿难集的是小乘藏,弘广菩萨及文殊菩萨的工夫深,结集大乘藏,甚至有一些经典阿难没有听过,有的说法是,因为佛成道时,阿难才刚出生,阿难二十岁出家,在他未出家前佛说法已经二十年了;也有经典上说,佛加持阿难有办法忆持二十年前,他没有听过佛说的法,这说得通,因为佛有威力。


树菩萨在佛门里,是相当有成就的一位大菩萨,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学小乘、学《四吠陀》,印度当时的这些学术典籍,他都能背诵,甚至比七、八十岁、百岁的那些印度长老还要厉害,而且还能问难他们,他甚至很傲慢的说《大藏经》我三个月就学完了,我成佛了。


大龙菩萨知道这个人有大根器,所以就现身问他:“你真的觉得已经学好了吗”“对,没有错,佛法不过如此而已。”“那好,你来我的地方看看。”他就带他参观放藏经的图书馆,那一套藏经真的是龙藏,是大龙菩萨龙宫里面的藏经,我们现在的龙藏是《干隆大藏经》。


大龙菩藏就让他骑马看藏经目录,还说你要是没有这匹马,一辈子也看不完佛经的目录,龙树菩萨就骑着马,三个月才把经典的目录看完,从此他再也不敢生傲慢心了,光是经典目录就这么多。







要看到一部上本《华严经》就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个大千世界在佛经上讲有百亿个日月,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他那里是一百亿个太阳,一百亿个月亮为一个大千世界,叫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大的地方算一个佛刹。


以一百亿个日月再乘以十,那就是千亿日月,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把里面所有国土,所有的佛刹全部粉碎成微尘,以经典上讲微尘是肉眼不可见,从牛毛尘(牛毛端上可以放一粒的微尘),再羊毛尘、兔毛尘然后水尘(水面上的一粒微尘),再来金尘,金的密度很高,再来才是微尘,这么小,磨成这么细,佛说这部《华严经》的偈颂有多少:以前的偈颂来说四句就算一偈,字数就没办法算了,太多了。有多少偈呢?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是它的品题,我们现在《无量寿经》的品题有四十八品,从法会圣众第一至闻经获益第四十八,而《华严经》品题有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么多。


一座须弥山,东西南北各有一个洲,这叫一四天下,就是以一座须弥山为单位,把它磨成微尘,它的品题有这么多。所以纵然这一部《华严经》搬到南阎浮提,用尽这里纸张也放不下,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是一部上本《华严经》的份量。所以说佛法是非常深广的,它所说的统统都是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具有如是功德,所以大家在《弥陀经》里面看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成就如是功德是法性,是法尔成就,不是外求的,不是去造作而来的,这叫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所以不可以因为没看到佛讲的法会,就认定大乘的经典是不可考的,是阿难尊者自己编的,或是龙树菩萨自己写的,这在各方面都不客观。如果认为小乘经典是可考的,小乘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既然诸行无常,一切法皆是无常,又有何法可以考据诸法无我,那是谁在考据涅槃寂静,那还有大乘是佛说非佛说的争端吗就没有了。所以说大乘佛法是离诤,离开这些言语思量,小乘佛法当然也离开言语思量;我们不能认为说大乘佛法考据不出来就是没有,这一定要注意。







学佛要向无着、无求上面去学,不要在有相里面打转,若一直去考究,到后来自己的清净心就失掉了,道业也失掉了,这是大教兴起的因缘。有些境界没有办法用肉眼看到,只有放下自己的贪瞋痴,放下无明,放下烦恼,才能够证入,这是佛法可贵殊胜之处。


尤其是佛教的学习方式,跟世间的学术不一样,世间的学术是不断的记诵然后应用,都在“有法”里面,佛法是教你六根缘六尘的时候,不着相,这个不着相是工夫,所以说是不一样的。


我们讲:为学日益。做学问,听越多,看越多,读越多越好,越有学问,那为道呢?要日损,烦恼越少越好,知见越少越好,名利心、五欲六尘心要越淡薄越好,这是学佛,所以很明显,它跟世间学习方式完全不同。







佛法有这么多的法门,佛的经典浩瀚,就光目录,龙树菩萨骑快马三个月才看完,这么庞大高深的教典,哪一部经才契合并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呢尤其是现代末法,当然是净土经典。


我们以为从印度传过来的经典,是印度当时全部的藏经,实际上不是,听说只有三分之一而已,当时交通不便,是挑重要经典才带过来,带来后还有一些是散失掉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大藏经》不是最完整的。在这么多的经典里面,哪一部才适合我们来修学所以佛说:“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告诉我们实话。


在《大集经》讲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亿亿人修行,是说真正修行,现在全世界人口还不到百亿,学佛人有个一、两亿,两、三亿就不错了,在这里面,真正来修行的,真正一习气就放下,严厉的对治自己的,佛说“罕一得道”,很少人可以在佛法里面成就,因为末法根器钝、业障深,着相的习气很严重,应该要学什么法门佛直接告诉我们:“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如果想要入佛境界,就不能用世间的学习方式,在《圆觉经》讲,众生用世语言要入佛知见,无有是处,是根本就做不到。希望大家要会学佛,在听经的时候,心要先静下来,不是“我来听听看,这经典讲的是什么意思”。经典所说的是诸法实相:不可以言语会,不可以思想到。


你用思想,到不了;用言语,入不了,但是可以借由佛的文字般若入实相般若,要是着于文字那又不对了,就没有办法入法身圆满报身的境界。就像拿了一把钥匙,以为钥匙是门,那你永远入不了门,一样的意思。钥匙就是经典,以自己所看经典的意思来回为己解,这不行,一定要契入,经典教我们要离相才能契入。


什么时候着相,自己要能觉察,若不能觉察,这佛法大教缘起,在你心中就生不起来。起烦恼时要能够觉察,要能够放下,要用经典来观照,这叫修行。不是听得多、记得多,然后出去跟人家说:“你看,我佛学渊博。”看得多、听得多,这是世间法,不是学佛,这是讲大教缘起,就要让佛法在心中生起来。“兴起因缘,亦复如是。”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就是说,我看到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令众生得到利益安乐。







念佛就是直接念阿弥陀佛,念我们的本性,本性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后面会讲到这句名号的妙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谁不会念三岁小孩都会念,但是在里面要怎么用心,修行才会有成就,才会得力,工夫才会增上有些人说念佛是要求死,好像学佛就是要赶快死;实际上不是,佛法是最讲究现实的,什么叫死亡就是烦恼习气让它死却。


佛法讲了生死,就是了除你的烦恼习气,了除你的贪瞋痴慢,了除你的是非人我,因为是非人我、贪瞋痴慢都是造成生死的原因,所以把这个病根除掉,那生死就能够解脱了。所以佛法不是只在临终时才用得着,现在就开始学,现在就开始转变,不是等临终。


学佛还可以帮助你家庭和乐,帮助你在公司人缘、各方面都会增上,因为习气放下了,我执放下了,自私自利放下了。所谓:“菩萨所在之处。常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学佛的好处,因为烦恼习气真正销落了,不再起。自己不起烦恼,当然也不会去恼害众生,令众生生烦恼,所以学佛是必要的。


欧阳竟无先生讲:“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宗教是一种信仰,哲学是一种学术,佛法是现代人所必须的,它不是只有信仰而已,也不是只有学术,嘴巴说一说,做一做理论,在有相、能所相对里面去行的,这是学术。







佛法是离相、离念,离开著有的观念,离开世间相,成就的是出世间相、出世间的正念,这是佛教。佛说诚谛语,可见与《华严经》、《法华经》同为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叫大事。我们常讲去办一件很重要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要明心见性,这样我们人生才会有价值。


地狱道的众生很苦,很需要解脱,但是他们受苦都来不及,还谈什么解脱。无间地狱或是大热地狱、八寒八热这些地狱的众生,没有时间学佛,因为受苦无间,所以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没有心念去学佛。饿道的众生,连吃饱饭都有问题,他们生活很困乏也无法学佛。畜生道的众生弱肉强食,身心时时处于不安当中,一有吃的一定赶快先吃,不然等一下就被抢走了。那天道就太乐了,天上五欲六尘的享受太多,心常贪着在五欲六尘的受用里面,没有办法学道。


舍利弗有两位弟子修行生了天,舍利弗上天去找他们,看到其中一位弟子驾着马车过去了,只跟他打个招呼,另外一位,叫他跟本就不理,所以生了天以后受乐无有极,非常的快乐,没有时间去修行,这叫作“富贵学道难”;三恶道众生是“贫穷学道难”,非常的难,两者均难。那天上还有天鼓,这天鼓叫法鼓,还会提醒他们要修行,但是修行的也不多,所以佛才会说天上修行不容易,因为太快乐了,富贵学道难。


人间修行也没有那么容易,要看缘,生活不苦不乐,有苦感受得到,但是不会太苦,还有稍微休息的时间,有乐也不会太久,还是会有失去的时候,所以“人道”是个好修行的地方。得人身很困难,佛说如同须弥穿针。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从山顶放一条线下来,底下放一根锈花针,要直接穿过去,不要说须弥穿针,连台北101穿针都不容易,还有风阻;不是摆很多针,而是只摆一根锈花针,这叫须弥穿针,这么困难得到人身。


全世界六十几亿人口,有几个有善根想要发心修行;想要学佛求解脱的现在有很多知见不正确,附佛外道这么多,即使你遇到正法,正法里面又有十个宗派,大乘就有八个宗派:华严、天台律宗唯识、净土宗、宗、三论宗、密宗。小乘两个宗派:成实宗和具舍宗。宗派里面还有法门,这么多的宗派、法门,每个修行的方法不同,因为传到现在,每个法门会契应一些众生的根器,像天台宗的支脉就很多,禅宗也开了五个宗派:云门、曹洞、法眼、临济、沩仰。







华严宗近代修学的就比较少,都修禅去了,唯识宗现在偏向佛门的学术方面。这么多的宗派里面,要遇到一个让你一生了脱生死的法门,又有佛力加持你的,这个不容易,所谓:“是人甚稀有。过于优昙华。”优昙华三千年开一次,要是能遇到大乘经典能修习,释迦牟尼佛赞叹你,非常的稀有,比优昙华还要珍贵。


所以大家能够来听《无量寿经》,本经就讲:“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若过去生修福修慧,没有累积到一定相当大的程度,于此正法你听都听不到,更不要说修行了脱生死了。


“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阿阇世王供养四百亿佛,这也是个天文数字,一尊佛出世要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翻作中文叫作无央数,无央数劫就是不可数,以不可数为一个单位,我们讲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指的是大劫,人的寿命从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再从十岁每隔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算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一个大劫,这么长的一个时间。以一个大劫为单位,再加无央数,一尊佛出世要这么久。


阿阇世王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是他多生多劫累积的善根,才能够相信净土,“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得人身多么难,遇佛法更难,何况又是遇到净土法门。有些人就会有疑惑,这么简单就能成佛,我不相信连菩萨都不相信,何况是我们具缚凡夫,业障习气那么重。就只要念佛,十念、一念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







到了极乐世界就是圆满八地,不退转,这么殊胜,阿鞞跋致叫不退转,八地才得不退转,才能用这个德号,如果七地用叫大妄语,未得谓得,这是佛门的大妄语戒,在大戒里面它属于波罗夷,是断头罪,菩萨戒也算是重戒,也算波罗夷,你没有得道而说自己已得道,那是欺骗众生,希望众生来供养你,犯很重的戒律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难相信,更难接受,就这样念佛,从有念入无生,在其他的法门里面真的没有。你去问学禅、学教的,他一定告诉你那太难,不可能,怎么会有这种法门不用离相,执取佛相就能够入无生法忍的禅宗都是打得念头死,一念不起,一念不生。净土宗呢恰好利用这个巧妙的方式,让你直接缘念如来的果觉,跟禅宗的手法不一样,但是目的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说比禅宗的方式更为巧妙,因为禅宗只接上根人,像禅宗这些开悟祖师,他们都是上根,只有上根才能够契入。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讲:“中下多闻多不信。”看得多,听得多,但是信入者少,多闻多不信是中下根人。禅宗没有办法接引中下根,但是净土宗有办法,甚至连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终地狱相现,走到最后这一步了,都还有办法帮助这些人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所以这个法门的功德不可思议。


你要是赞叹恭敬、修持净土法门,功德没有人可以说;但是相反的,要是毁谤、诋毁,那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没有办法说,也都是无可限量的恶报,因为把众生在一生当中成佛的方法泯灭掉了,让他退失道心,这个罪报无边。所以要珍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无量寿经玄义第一册>连载-悟显法师 讲述】





END


往期阅读推荐


听经闻法学放下

?佛海释疑(11)

菩萨度众生不求回报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一集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二集上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二集下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三集上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三集上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四集上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四集下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五集上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五集下


弘扬佛法 正法久住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玄义》卷二(1/2)发布于2024-01-11 0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