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六祖坛经》系列



本篇主题:在眼前的因果上,能干净到极点,能安静到极点,才是“”;而家的大乘因果规律,与小乘和外的“因果”截然不同;是以一颗心识为主体,以“大乘唯识因果规律”为展开,以大乘般若六度为具体实施的“大乘般若智慧”体系。




一、清净,是人世间最大的风水? 


在我们当下的现实里,我们常常有着这样的生活体验:一盘菜里,出现了一只苍蝇,菜再好,你也吃不下去了。正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而我们的身体的这个小宇宙呢,亦是如此。


我们身体内所有的细菌病毒、炎症肿瘤、内脏病灶、慢性抑郁等等,都会有其最初的一个“因”的种子,都会从很微小的一个内核开始,一点一点被逐步滋长放大;只是,我们不能觉知。人世间的一切恶果,只是源于你习惯性的、不经意的每一言每一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个微小的念头;而这些,在佛家大乘真理中,就是源于这个任性的“自我”;而那个时候,你全然不知不觉,全然不当回事。殊不知:其宇宙间的因果作用,却依然发酵、依然作用中。天长日久,终成痼疾;幡然醒悟时,又悔之晚矣。再比如,在你的公司团队里,若想成功办好一件事情,你需要一百个环节都要协同配合,都要连环相应,坚持到最后才能大功告成;反之,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搞砸了,一百个环节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一个环节,就足以坏掉一件大事;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最终我们会明白:若一人,其五脏清净、和谐、干净了,其身心气色,也一定是清透、健康而阳光;这样的气场,足以令你会吸引、招感更多的善缘;若一家,和睦、干净、整洁了,也会招感更多的贵人;若一地,如果有着最清爽的空气,最整洁的环境,最迷人的风景,也一定会吸引全世界的人来观光游览,络绎不绝。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比如大黄山景区的水和空气,青藏高原上的蓝天、雪山和草地等等,都是如此。


但是反之,我们就会知道:“肮脏”和“污秽”所招来的,一定是细菌、病毒和恶道终生,一定是饿狼、秃鹫、虎豹和狮子,一定是利欲熏心惦记你姿色、财产和钱财的小偷、劫匪和势利小人。所以,我们健康与否、成功与否、快乐与否,我们所有的命运方向,其实最终都是取决于你的心识,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回复到“自性清净”;你的“心识”清净了,你的“场”自然清净;说白了, “清净”,就是我们最大的风水。

 


二、“清净自性”,人人有之?

 

六祖大师在《坛经》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也就是说:宇宙万物之间,这最“清净”的东西,我们人人都有,天生就有,只是我们不知。

 

对于这种现象,在《法华经》里就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叫“衣珠喻”。说的是有两位至交好友,一位是愚痴透顶,一位是聪明至极。有一天,这位“愚夫”到朋友家里,聪明朋友便以好好菜招待他;酒席宴间,朋友因公务缠身急事要走,又同情怜悯穷哥们儿,便趁着他大醉不醒的时候,偷偷地将一颗无价宝珠缝在“愚夫”的衣服里。可是呢,几乎所有的“愚夫”,是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愚笨的;但是呢,又不勤奋,还要养家糊口,就不得不到处奔波卖力,受尽了种种的辛酸、苦痛和轮回。直到多年以后,那位朋友看见了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责怪他:“傻瓜啊,某年某月某日,你在我家喝酒,我把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珠缝在了你衣服里,你怎么不用啊?”“愚夫”急忙打开衣服,一看宝珠还在,这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从此之后,才过上了一切皆顺,安康幸福的生活。而这其中的“宝珠”,比喻的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清净自性”。这位“善友”,指的就是所有素不相识,却对你无欲无求,总在接引你的善知识;而“愚夫”之“愚”呢,则告诉我们:这全天下最昂贵的宝贝,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竟然毫不觉知!

 

禅宗历史上,宋代陵郁禅师有个著名的偈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三、最大的“净化之法”,是随顺因果?

 


1、一切清净,必定是因果作用的美好?

 

1)、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沉醉于青藏高原那无比透明、无比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美丽的白云;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何那里就是这样的美,是这样的令人沉醉,而不是其他地方?


答:是因为那里的人多信佛,少欲、少贪;人们大多都是质朴、自然,对大自然充满着敬意,索取的少,干预的少;归根结底,都是灵魂上的干净。

 

2)、很多人也曾经去过日本、北欧、或者阿尔卑斯山麓的瑞士小镇,那里也是一样的湖光山色,雪山草甸,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湖水,也是美;为何呢,不仅仅是因为人少,而且人们也是和谐、少欲、自觉,垃圾很少,垃圾处理也很规范,而最终也是:人为的干预少、污染少,还是人心上的清净。

 

3)、依此类推,我们再看看自己的肉身、气色和面相,也是有着其自身的“因果规律”。比如,我们的身体细胞,无量无数,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先天排列,如此清净优美,如此整齐合理,非人力使然;而推动和形成这些的,又是什么力量呢?等再稍大些成为婴儿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大人们”那一套一套的“人生套路”,也没有“胃亏肉”的吃货毛病,更没有“酗酒吸烟”的恶习,可是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们,对所有后天的“癌细胞”和“病毒”都几乎先天免疫;而且,他们没有我们成年人的化妆、补水、养生套路,可是他们的皮肤却那么稚嫩美白;而这些,又是源自一种什么力量呢?

 

这个时候,我们看看:一切美好、一切整洁、一切干净,无论文字、语言、名称上如何变化渲染,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灵魂的清净,都是一颗心识的清净佛性使然。

 


2、最彻底、最圆满的因果规律,就是佛陀的“大乘般若智慧”?

 

这里的“因果规律”,笔者要特别指出:既不是佛门之内“二乘之学”的因果,也不是外道、大众、世俗所理解的因果,而是佛陀所发现,属于“大乘般若智慧”中的,以一颗心识自性为核心的“大乘唯识”因果规律体系。关于这一点,笔者有如下分享,供有缘人参考:

 

第一、谈禅,应谈佛!

 

中国禅宗的发展,有着其深刻的历史现实背景和中印两国禅宗历代祖师的渊源;纵观任何一门、一派的祖师,其成长、弘法、经历都必然是以佛陀的“大乘般若智慧”为核心,以“佛、法、僧”三宝而展开。故此,佛弟子当以“佛”为核心,将祖师之法定位为“参考”之法,方可通关全局,不失其主。反之,若天天以祖师为核心,离开了佛再谈禅,再谈任何一桩祖师的公案,注定会很容就陷入“本末倒置”和“盲人摸象”中;必定不知不觉中就沦落成为现代社会中的、层出不穷的小乘和外道之“愚夫禅”,而广大众多的受众,却是浑然不知的。


很不幸,当前的很多“大禅师们”,都是如此。

 


第二、参禅,应参因果!

 

笔者已经见到过大量的修行人,甚至在处处讲经说法,但是,就是不谈因果。而在笔者看来:三藏十二部经典,均是佛陀在以“清净自性”为核心,按照“因果”依次展开而宣讲的,成体系的“大乘般若智慧”。这其中就包括了禅宗最核心的经典的《经》、《金刚经》和《坛经》。所以,这三部经你看不懂,在“因果”上悟不透,在“因果”上不落地,“明心见性”则了不可得;也很不幸,当今的诸位“大禅师”们,极少有能成体系的讲解这些经典的。


比如,六祖大师最为著名的几个论断,


1)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就要参一参:


既然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清净自性”这一无价宝珠,那么你现在的一切,你的身体、你的模样、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你的工作,你周围的一切万物,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自己眼前的所有人,其形、其相、这些“法”,都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而这一切,就离不开大乘般若智慧中,成体系的“大乘唯识因果规律”。



2)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就要参一参:


既然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有无比清净的“自性”,那为何我在生活中其实并不清净、并不淡定,并没有清净美好的乐趣?相反,我们真实的内心却为何总是充满了暴躁、烦恼和冲动?为何,我们的身体总是有着太多的病灶、细菌和病毒?为何,我们人际圈子里,总是,贪图名利和斤斤计较之人在占大多数?


而这些,也离不开大乘般若智慧中,成体系的果规律”。只有当我们将这一切“清净”的种子,长期地灌溉,长期地熏习,长期的养护后,才有可能开花结果。



3)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我们就要参一参:


既然我们的“清净自性”,天生就有本自具足,为何我自己就压根儿毫不觉知?那么现在既然知道了,为何我在生活中就用不上?为何与我的职业、工作、事业差之千里?我们大家“参禅论道”、“口若悬河”时,什么“禅”都可以说、什么“道”都可以论、什么“炮”都可以放,可为什么:一旦真事一来,就全都跑到九霄云外,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当我们自己在“口若悬河”之时,其实我们的“心”和“口”,因果不一;“言”和“行”,因果不一;说白了,“因果”不相应,不符合佛之大乘的因果规律。



第三、“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摘录一:《楞严经》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笔者注:


这里的“行”,就是在因果上行。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在佛的十大弟子当中,阿难是“多闻第一”的。而且,我们大家当前几乎所有的佛家“经藏”,都是由阿难回忆结集而成。可是,在《楞严经》开篇的这一段故事,也真实令所有“口头禅”和“假大空”之人警醒;阿难受到摩登伽女的诱惑吸引,差一点儿就丧失了戒体;幸亏佛陀早有感知,派文殊菩萨将其救回。这一段,说的就是阿难的忏悔之言;大概有几层意思,其实也是当前佛门最常见的几个现象:


1)、以为有了师父,就有了靠山,就不用辛苦修行?


“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阿难觉得:他自己出家了,有佛在身边,凭借佛陀的威神加持,就根本“无劳我修”,根本不需要费力气修行,就会“惠我三味”;这种现象在佛弟子圈子里比比皆是,以为有了依靠,有了道场,有了师父这辈子就踏实了,就不用怎么费力气、辛辛苦苦去修行了。



2)、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人们并不晓得:我们大家嘴里说的是一回事,身体能不能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譬如打坐,我们口里通常都会说的“天花乱坠”,但身体腿子往往却很诚实;而即便我们能够踏踏实实地打一坐,我们的内心深处的八识种子,是否已经转识成智,又是另外一回事。


可见,大嘴一张的“口头禅”是一回事,而真实的因果,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佛家的修持体系当中,第一层就是要“闻”,说白了要读经、诵经、还要解经;第二层就是要“思”,对自己“解经”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要敢于反复质疑、反复实践、反复思考;第三层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否行得通,要在生活当中的具体实例上,具体的一言一行、一人一事上去试验、去兑现;而只有“反复实践”得多了,“转识成智”的过程才能得以完成,我们才有可能见到“自性本心”,那才是最初的自性光明


3)、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看来,这是阿难的肺腑之言啊;愿阿难的这句话,能够惊醒更多的“口头禅”和“假大空”之人。


前几天,笔者因有感于每天攀升的疫情数字、每天攀升的死亡数字、每天攀升的确诊数字等等,而这些变化的数字,每一天也都在撕扯着每一个国人的内心;我们的白衣战士,每一天都在和死亡赛跑。可是,若从佛陀“大乘般若智慧”的角度看过去,我们只要清醒地看一看:凡是寺庙道场戒行清净的地方,凡是佛弟子清净戒行的地方,凡是世界上佛法昌盛戒行清净的地方,都是疫病规模较小、甚至几乎没有疫情。而无数同胞,既饱受疫病荼毒之苦,又有家亡之痛,更有国难之悲。在笔者眼中,《金刚经》中所体现的“大乘般若智慧”,不啻就是世界上最为有效的灵丹妙药,而那些与佛无缘的,死难的同胞,何其冤枉也?而那些因人类的肉欲,而被杀的动物和野生动物,又何其冤枉也?佛陀在很多佛经里,都会开示到这些“恶世轮回之相”,只是人们不知。于是,有感而发,就有了一首偈子:


日日都有生生去,

夜夜都有不归人;

长叹楚天乌云起,

何时一剑斩瘟神?


首身离兮人不醒,

山河在兮一寸心;

劝君早上回头路,

一纸金经抵万身。


而另外一位佛弟子师兄,也因此写了另外一首偈子送给我:


哪有生生去?

未见不归人;

不来亦不去,

如来真法身



笔者注: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仅仅看这一段偈子的境界,和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几乎是“不相上下”的;可是我们大家也自然都会心里明白:这位师兄,必定与六祖大师差之千里,差在哪里呢?这位师兄所说的“如来真法身”,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清净佛性”,就是那人人都有的“无价宝珠”。可是问题来了,当“宝珠”蒙上了一层灰尘,甚至满是污垢的时候,在你缺乏智慧而毫无不起用的“无明”状态时,你如何“不来亦不去,如来真法身”?法身都还没有找到,都还没有证到,你如何能在如来法身境界下,起心动念?


一定是在生活的“因果”上落地,在自己每一天身、口、意的“因果造作”上落地,来唤醒自己的清净佛性;否则,“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禅,清静到极点?(五)发布于2024-02-23 12:04: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