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菩薩問明品#正思惟#破我執#五蘊

"▲ 蓝字关注“







对于自己所做的能够肯定对或不对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见。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诸烦恼缚,而得出离?然其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明贪爱,无有差别。是则佛教于诸众生或有利益?或无利益?”

勤首菩萨是《八十华严》的翻译,《六十华严》则翻译成精进首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
一、佛教是一,为何众生得遇佛法,却不能断烦恼而出离呢?
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的色、受、想、行、识,为何都没什么改善?这样佛教对众生到底是有利益还是没利益?

一般人不敢这样问,会认为没有获得利益,是本身的业障重,不敢说佛教不好,可是具有大智慧文殊菩萨就这样问。这是个很冷静、很实际的问题。为何说很冷静、很实际?文殊师利菩萨使我们自性性德当中的智慧性德,精进首就是以精进为主的性德(当然这不表示只有精进没有其它的,还是有),用智能来叩精进这个性德:“要怎么精进?”“精进”便告诉“智慧”该如何精进,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在这里没有隐瞒,也无需隐瞒,因为是自身的展现嘛,所以便无所谓诽谤、犹豫或不信等等。

学佛自己一定要有足够的疑情,这并非亵渎三宝或凌虐教主,而是谨慎履行佛陀教法,接受,但不盲目;接受,但也要求证。求证亦非一般人所说“眼见为凭”的那种,而是透过自己去印证,不但如此,还要印证再印证,因为用我们的识性、意识形态所得到的答案不见得是真的。

“对于自己所做的能够肯定对或不对”,要到达这个程度至少“我执”要破才有可能,否则一定会被意识形态所左右。换言之,你在听经闻法或做选择时,一定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但这不能代表真理。

要认为“我的选择一定是对的”,前提必须先破我执才有可能,因此“印证、求证”在我们的语言模式里会常常使用,但在实际进行中并非事。这是我们提出来和各位勉励的,在我们自性性德当中,可以如此反复思考,此即是“正思惟”。

-海雲繼夢和上《華嚴經?菩薩問明品》 

************************************************

認識真實的生命、感受生命的存在,
找尋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要结一个好因缘

 蒙佛授记是有个因缘
 
  你的业苦,一定跟你的生命因素相应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对于自己所做的能够肯定对或不对发布于2024-03-10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