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法界


六大缘起

真如法界及其体、相、用、

什么是真如

众生起源

如来藏阶段

八识的出现

第七识出现

第六识及前五识出现

众生世间,客观世界形成

法理与实践小结


二、法界性


六大无碍

六大常瑜伽

六大法性特点

身佛土

六大成身

自性法身

受用法身

应化法身

法理与实践小结


三、法界总体相


胎藏界曼荼罗

中台八瓣印

金刚手院

普贤菩萨

中台九圣

遍知院

地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

观音

教令轮身

不动明王

法理与实践小结


点击购买供佛安息


回向

我想主要跟你们讲两方面:一方面是唐密的法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佛教里面有很多名词,首先要知名词是什么。如果名词搞不清楚,就很难理解它的本义。所以我就简单同你们解释一下。首先谈谈唐密的法理。唐密是以六大缘起为主要的法理。本来宗教要解决人的来源、世界的来源问题,这是一般宗教都要解决的。因此就有很多讲世界的源起,人的源起的说法。从宗教上的讲法,一直到民间的说法,都很多了。大家都知道有唯心论、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很多论说。世界来源是不能避免的问题,是必须讲的,否则人家就不清楚你这个宗教的来源。唐密对于人道的来源有他明确的说法。
按照唐密的理论,真如法界表面看是空的,但体里有它的特性,就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这六大是整个法界的体性。真如的性里面就是六大。这个六大表现出来就是体,有体就有性,有性就一定有相。法界的相是什么呢?就是唐密的两部曼荼罗。除了两部曼荼罗之外,就没有什么东西了。你们可以入定,入一千个、入一万个定,除了唐密里面所讲的两部曼荼罗之外,就不再有其他的佛,不再有其他的菩萨,也不再有其他的法门。有体就有性,有性就有相,有相就一定有用,用是怎么呢?用就很大了,可以从三密里表现出来,“三密为用”,即是说三密里面可以表现出用。这个整体如果明白,对修法有很大作用,不会走错路。因为有很多人,不要以为他是什么大名鼎鼎,《法华经》上讲的大通胜智如来,大名鼎鼎。他成佛前,三心不动,入定十个小劫,但佛法不现前。他在成佛以前,也会有缺点的,也会犯错误的。实际上他这个三心不动十小劫是片面的定,也是空定,一空定,偏空了没用的。《法华经》里也讲到文殊菩萨到宫里面去训练那些龙,那个龙女八岁成佛,你这个大通胜智如来未成佛前用了多少功夫呀,但是佛法不现前。人家得到正法的,用正法的,八岁的儿童也成佛了,加持力差异很大的哟!为什么呢?这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修法不能偏,偏到一方就会有错误的,走到偏错路上去了。什么是不偏呢?能得到三昧的成功,你得到这个法的三昧,不但是定的方面,也得到是慧的方面。如果单单入定了,那是偏空。所以要定慧等持,就是三昧耶!定慧等持,定中有慧,你能发挥你的慧力,也是要有定的基础才能够的。定慧是等持的,这个可以讲是大纲,我是根据这个考虑分析问题的。
六大,即是真如法界的法性,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如。有一次我们同几个同学见到某法师。他问我的同学,什么是真如呀?我们同学没人回答得清楚。这就是我们平时讲实践方面讲得多,重点讲实践怎么修怎么修,那道理从哪来呢?要怎么修呢?我们讲的很少。真如,“如”是什么?“如”是文殊法门主要的功夫。你从这里可以比较清楚。什么是文殊法门?不思议佛法,不思议,佛怎样讲,你就怎样去思;佛怎说,你就接受它,佛怎样讲,你跟着他的解释去思考问题。你不要思议它,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看一切都没有差别,“皆成一如,成最正觉”,这就是如。如就是“一如”,不思议,没分别,对于事物不分别,不是它没有分别的地方,是你不去分别它,不要分别,所以“皆成一如”,就会“成最正觉”。“如”是什么呢?就是不思议,没分别。对未来的不要分别,这样成就法界的最高峰就是平等性智,就是一切都平等平等,一切不分别。
最初的时候那些众生的据点也没分别的,原来这个六大就是在整个法界里面,包含在这个性质里面,这个性是周遍法界的,整个法界都有。那么有人就问我们了,整个法界都有?月亮同我们地球中间有什么东西?什么都有。这个火大,是不是这个地球原来真有火大啦?你拿出来给我们看看?你也很难有证据的喔!实际上呢,是有的。因为最初的时候是一种性,性主要的表现就是用,用就感觉得到。
你如果是一切不分别,对一切客观东西的反应就不执着。你有不分别,就有不执着,你分别就执着,一执着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挂一漏万!我们看一个人,正面看得清清楚楚,到旁边就糊涂了。如果用觉性去理解呢,一下子就清清楚楚。它是这样的,所以不要执着。因此,我们知道,如果是对于一切的事物,我都是不执着就不分别了,最初也是因为执着,你的觉性停留在一个地方,一停留在那个地方,就没办法全部去理解它了。
本来整个客观世界都是一样的。这个世界里面,一切都是活动的,如果你不执着它,就会感觉到一片的妙性相流行,这样讲就是性的流行,你就对于一切的事物都不执着。原来是不执着,不分别的。是怎么来呢?这个六大,它不出现的时候,它就是处于潜伏的阶段,潜伏在里面。怎么是六大潜伏在里面呢?
现在科学方面给我们一个证明,就是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星体大爆炸学说,它的大爆炸学说是这样,这个地方这一个星体这个部分本来什么都没有的,它一经结合了,一声爆炸,第一步放射氖气,第二步又放什么气啊,一步一步一步形成了一个星体,它影响了周围。那你说它那个力从哪里来呢?
它这个讲的跟我们唐密讲的是一样的。那它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东西,它一定有一个来源。就如同我们唐密讲的六大潜伏在法界里面,它不结合,你不清楚;一结合,就成为一个东西,就成为一个据点,聚成一个点。同天体大爆炸学说一结合就成为一个据点,不断放射,影响周围,不断结合、结合、结合……合并来成为一个大的星体。它这讲的同我们一样。我们不是说,我们这个就是同天体大爆炸学说一样,我们是拿这个作比喻。明白了天体爆照学说,就很容理解为何说原来六大在法界里面是潜伏的,如同天体大爆炸的发生,它一结合,就形成一个据点。这样的结合是无始的,你说它哪个时候结合的?无始的。我们人道还没有这个力量能追到有始。无论怎么样追溯都是无始的,开始你就感觉它是这样。一结合成了,就有很多很多据点了,每个据点就是一个众生的起源。
这个据点含有两个属性,六大为体含有两个属性:一个是放射性,一个是吸收性。因此整个法界里有无量无边这样的据点,也放出无量无边的放射性,每个据点放出的放射性都能普及整个法界,是周遍的;每个据点它都可以吸收整个法界里面的放射性,任何一个据点同另一个据点都可以互相发生联系。这样放射吸收,放射吸收就构成整个法界,好象这是一个有联系的圆球,成为一个团体。
这个法界里面既然是这样来的,这样无始的放射吸收,但是它的据点也是在不断变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那个据点现在的这个样子的。那个最初的据点还是我们学的集合学的那个据点,集合学里的据点就是只有一个定位,不见到没有时空的、也不见到有时空的概念,就是一个定位。为什么呢?原来它是有性无相的无形法界,发展到这一步呢,整个法界就是有性无相的很多很多的据点,那些据点就是一切法的根源。
你说这个阶段我们在佛教里讲就是如来藏的阶段,我们说“本来成佛”就是这个“本来成佛”。本来成佛的“本来”,它当时是什么样子呢?一方面来讲,就是惺惺寂寂。而惺惺寂寂就是法的本源,每一个据点对于客观的东西都没什么反应,他可以联系,可以吸收、可以放射,但他没法反应,就是寂寂,一片寂然。你那边原子弹爆炸他也是一片寂然。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觉性,觉性还没有开展。开展出来他就要知道什么。这样一来,客观的就是这样。主观方面,就是惺惺。惺惺寂寂就是法的本源。惺惺就是觉性,你有一点觉性还不行,但他又不去那里利用,又不到那里去觉知他的东西,但觉性还是存在的,要这两方面。
如果是扩大些来讲呢,就是物质性和精性。寂寂是物质性的,对客观的物质没有反应;惺惺是精神性的,这个觉性是存在的,这样呢,很多惺惺寂寂的。但这个阶段是不动的,不去觉知的。所以《心经》里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远是这样的,不动的。但是到了觉性活动了,觉知到它有个特殊的感觉,它要看什么东西,就开始发生照了。“照见”的照,一照就执着了,那个觉性就停留在那个被照的地方,照哪个地方就停留在哪个地方。本来不照以前,它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一照,觉性一停留在那个地方,就出现不同的情况了,无明即开启了。
因为觉性停留在那个地方了,如果不停留,会感觉到一片妙性流行,一切它是清清楚楚。要照什么,就照什么,就感觉一片妙性流行,感觉客观的东西是一片妙性,没什么好讲的,就感觉是一片性的流,一片美妙的性的流行。从照开始,但一“照”的结果就有彼此之分,有彼有此,有两个感觉了,有主观客观的感觉了,这有业感就是最初无明的开始,有彼此之分了。有彼此之分,就感觉有生灭了。从原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到现在感觉有东西,东西出现生灭变化了,于是就就进第八识了,高级唐密的第八识就是这样出现的。
第八识,你分了彼此。识的功能就是分别,某某识,就是用某某识分别。第八识将种子集中在里面,还没有完全去分析。比如两个人打架,你一“照”,看是什么,看到是两个人打架。当时还没有两个人去打架……你一照,你就要去理解。理解这些东西,理解有我有他,那个理解是什么呢?就是第七识,第七识以第八识的活动为对象。第七识活动的结果,好比一看,看到这边,那边很荒芜,但是要理解它了,去分别这是什么东西。要理解所照事物,一执着,所采取的材料的面积大了,扩大了,材料多了,不是一下子全都能分清楚,你分别,就一件一件的分别了,你怎么分别?
分别就要两个相对,因此这个情况下相对就出现了。就开始要理解它了,但是你用这个第七识去理解它,不是一下子就行的。识,我们讲,意识那个识,就是分别,什么识什么识,就是什么的分别,用什么来分别。第八识就是第八里面它分出第七,它将那个种子执着在里面了。第七识就是分别它了,这是什么东西的。你这个第七识所牵涉的材料多,不是用那个灵性全部切开了。就是识量了,一步一步分别,由于这样,一分别就有了七识,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们看这个是谁,是你还是他,一个个,就有了分别了,就有了七识了,有七识之后就有了时间。
你分别的时候,从第一个到第四个中间有距离的,中间就成为空间了,时空就这样出现。这就是佛教密宗里面讲的时空。时空一出现材料就更多了,第七识看第八识必须是从里面看的,里面看是昏暗的。只知道是什么现象,具体的呢你是带眼镜的,他在里面就分不清楚了,于是把那个东西放出外面来看,不放在里面了,放在外面来看,就是第六识了,第六识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成就呀,它要用眼识去接受光线,用耳去听声音,用鼻去闻气味,用身去感觉的……因为这些都是自己放出去的,自己扩大来看的,所以每个识里面都有意识参加,目的是为了了解、分别,分别一定是不离识,所以它要放在外面看,利用眼耳鼻舌身去接触去理解,为什么利用呢,就是为了第六识用意分别清楚,所以第六识与前五识的关系就是五俱意识。本来眼睛看见光,感觉这个光,没有这个光,只是看到这个光,它没有分别作用的,你一分别,这个红的花,绿的叶……眼睛接触外面的东西,有这个执着了,第六识跟着即刻就将它分别,根据这个具体的经验,反反复复,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什么,一看就看到是形象,香味、大小等等的,都是这样出现的,这个就是五俱意识。到了这一步,到达了众生世间。就形成了众生世间。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众生世间里面就有一个特点。客观的世界,在佛教,在唐密来讲,是众生将他六大的本性放射出去,整个法界的众生都放射出去,放射什么?它只有六大。原来就是六大结合的。简单来讲,要理解用意,放出来的不是六大,那六大整个法界这么多这么大这么了不起,放出来的与客体就结合了。地大结合成硬的东西,水大结合成流动的东西,有润性的,火大结成灼热的东西。以前显教的时候,小千世界的火大就集中到太阳里面,火力的来源就是从这里来的。是众生放出去的集中在里面,因此六大的结合就成了客观的世间。
我们原来不是说,原来的性,那些据点是有性无相的,那是空宗的,怎么出现这个呢?为什么现在有相出现了呢?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相,不是看到它的性。就是因为众生将地水火风的本性放射出去,构成的客观世界,是整个法界的众生的放射性作用结合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不是一个小千世界,不是一个中千世界……我们讲我们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娑婆世界,一个娑婆世界里面有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小千世界里有四大洲……里面很多东西的。你不论它多少,总之放射结果不是一个东西,是大家一起的,这个就叫共业,是所有众生共同构成的客观世界。
因此,你不论有多小,想逃避这个客观世界对自己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你是股东呀,你有份呀,这个世界搞得有享乐,这个世界互相打架……有性相的,始终有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我们人呢,为什么有个眼睛放在这里,又有个鼻子在这里的,每一个众生都是这样的。他也是这样的……同共业有关系的。当你的第七识放出去,与客观世界结合了,要了解客观世界的东西了,那个时候,当你理解那个时候,从最初讲起来,最初在六大结合的体里面,怎么在这个体里面呢,慢慢就变成一种习惯了。凡是光,众生就是这样,就容易以这种方式去接受这个光,经过很长时间,都是这样呢,如果这个光来,就这样接受这个光的,容易用意了,经过很长时间,它就慢慢感觉到,用这个整体里面就接受光的部分来接受光的话,就比较容易用意了,全体都是这样,共业所生,你加持我,我加持你,大家都承认,它就逐步发展。
你要知道,这个灵性同物质性的作用很紧密的,到了金刚界这个灵性和物质性不是改变就能改变它的。我要见这个光呀,怎么见到光呢,慢慢的众生的灵性里面就搞来搞去,大家想要就出个眼睛,鼻子也是这样的。可以闻到味道的,用这个办法,人体这个部分容易感觉到气味的感觉,慢慢慢慢建立起来。前六识,由眼识鼻识身识意识,共同是这样,形成一个共业,大家都是一起。原来都是性的,由于大家都是认定是这样了,就变成定了,一定了呢,一达到那个性,感觉这是什么性呀,它从性里面形成形像,里面定形了,习惯了,大家互相加持的结果,就形成了定性,到了这个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认定是这样。原来大家主动加持它,慢慢加持到定了,就有形了,有形象了,进一步有形象,有实际了,不但是一个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变成了真正的形,变成具体的实际,一步步的开展建立的。一直到了这个意识的世界。
有很多问题要知道,一个特别清楚的,客观世界就是真如,如就是没分别,没什么接触自来自去,别执着,一停留就执着,一执着,觉性一停留就挂一漏万,就只知道一部分,只知道一部分呢,这样那个东西就感到有出生了,以前没有这个出生的。有生就一定有过去的,有生有灭的,生灭就这样出现了。如果觉性不停留,任他自来自去,灵性不失,全部由你觉性的反应,入定在里面。就会知道今天是九大行星什么,星光一现,出现一个活动就会自然知道它是什么事情。你就在里面能够定慧等持,一方面能接受人家的,同时也能放射,自由自在,你会感觉到那个性,你没分别有感觉,那个部分就是性,一分别就落形象,有形象性就给消磨了。你这样慢慢练习,用这个觉性去发挥作用,就是我们修法的目标。每个佛菩萨都有他的特性,每个都有他的特点,我们要分别清楚。唐密是讲到最根本最确定的地方。
希望大家知道一下法界的概念,大日如来怎么来的?你说你最高的,你最高的怎么来的,他有什么特点?两部曼荼罗怎么来的。两部曼荼罗,之前有一个和尚说曼荼罗无正解(注:无正翻),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个名词没有一个正确(确切)的解释。所以我们还要研究曼荼罗是什么东西。在唐密里有一系列的研究,首先我们讲到,这个人是怎么来的,这个客观世界互相由共业的影响之下,我们出现在这个世界,本来共业大家一起搞多好呀,天天一起发展嘛,但你这个我执太大了,你这个我执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就以为这个客观世界是真的,一出妄就想“这个是我的”,就出现矛盾了。这对我们学法有好大影响。我们恢复本来成佛了,成了佛了,一般在以前的时候,原来的思想是心佛众生三平等,或者是“魔佛也不异”,但我们有我们的看法。 
现在有一个名词我们可以确定的,就是“如”。如是什么?是不分别,不要分别它。林林总总很多很多东西,你让他过目,过目就过目咯,过目就算了。万法了了,了,一切了了,这个了也了了,不要执着它。我们修法的人往往出现这个缺点,执着得太厉害。这一步,到了第二步又怎么样呢,心里面就想了,太执着了,有些人就想做大师兄,呵呵,慢慢人都叫我大师兄,那些东西出来就坏了,没有发展的前途了。
刚才讲的是六大怎么发展到人类,器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讲三个世间如何出现的,一个是众生世间,一个是器世间,一个是寂静世间。四大的特别发展,有无数的智能,法界的寂静世间。三世间就包括六道,六寂,还有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六道就是众生世间,六大界怎么样形成众生世间,同客观世间怎么形成,与六大之中什么关系,。今天上午讲的主要是这个方面,下面讲法界性,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六大无碍成瑜伽,什么无碍呢?一方面是同类无碍,一滴水可以进一大海水,就是同类间,就象一个众生器间的可以涵盖一个世间的器的活动,同类间无论大小,都可以无碍的,互相大小相融;第二个是异类无碍。地中有火,火中有风,地中有风等。六大里面,地水火风是无自性的,空是无碍性,无碍性存在六大里面的。以前有一种错误的感觉,讲地水火是有,空是土地水火都没了就是空了。我们进一步了解的情况是,空是存在于各个里面,地水火性里都是空的,不是脱离的,空实际上不是不看到或感觉,无碍性表现的是空。水中火会过去的,不受水的影响的,也可以。是空的。
它有空性。识大就是精神方面的。识大也是无碍的,物质性表现的是空的。六大的无碍是一方面,一方面是成瑜伽,瑜伽是什么是相应的,没有断的,就是火同水相应,所以讲起来,每一大同其他五大都是相应的,相应就是你有的,它也有的,与佛菩萨相应,就是佛菩萨有的我们也有。大日如来的种子来到我们这里,发展的结果,这里都有,就是这样的作用。所以六大每一个都具足六大的性质,只是那一个在里面占主要地位。
成瑜伽,就是互相间都有关系的。成瑜伽这种情况从哪里表现出来呢?一般从学习的过程就表现出来了,第一个包含六大无碍成瑜伽的就是大日如来。他的法理无空,发挥的作用没有限制。大日如来又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证觉?他怎么学呢,功能在哪里表现出来呢?《大日经》里有,从他怎么学到成功,六大关系怎么样的,讲的很清楚。《大日经·具缘品》中有这样一段话,报告他学习六大法身的情况。
“我昔坐道场,降伏于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中略......) 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过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如实相智生。”
“我觉本不生”,是“阿”字,我自己感觉也是本不生的;“出过语言道”,是“尾”字了,这个本不生的情况是过于语言道的,语言讲不出的;“诸过得解脱”,一切束缚都得解脱,有过就是有阻碍的,一切的阻碍都得到清除,这就“攞”字的作用了;“远离于因缘”是“诃”字作用,风大的作用,是将各方面的物质性调动集中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什么东西,也可以将之分散、吹散,是“吽”字,是破坏性和结合性;“知空等虚空”,知道这个空性等于虚空;“如实相智生”,“如”,是无分别,没分别的实相的智慧发生了,发展成文殊法门,即平等性智,“实”就是不是假的,就是真如,就是妙观察智的作用了,“相”出现,形象,大圆镜智出现,是性分的集中,由相转性,由性转相,就是中台的一切智智了,所有的智都发生了。
这段表示他学六大体性表现出来的,是真真正正描写他怎样学习来的,表现六大体性现实的意义。最后一句“如实相智生”表示识大发挥作用了,是精神这方面的,感觉不分别呀,妙观察呀,大圆镜智,能集中起来了,要他出形象就出形象,也可以通过不空成就的办法羯磨生出诸形象。
最初的“我觉本不生”,灵知开启了,觉就是灵知,是识大了。能够觉本不生,“本不生”同“不生不灭”有不一样的说法。有生才有本不生,感觉有生但它本不生的。没有生的就是不生不灭了,是片面的不生不灭。本不生是讲生灭中它本来就不生,表示的是两个方面的。这是以“阿”字作地大了。
“出过语言道”,凡是我们讲话、语言,有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将我们要达到目的东西、方向,一步一步说清楚,等于润性。等于你有个种子了,一步一步的用水大来滋润她。这是“尾”本身从“阿”字发水的。什么事情加以语言具体的将他的实性不断的表现出来,所以有水大的性质。
“诸过得解脱”,能解脱一切错误,有过就是执碍了,有烦恼障、所知障,这样就学“攞”,用火大烧光,“攞”是属于火。
再有“吽”就是结合破坏,就是风大,客观东西是风大吹动。集中成起来成一件东西,也可以破坏它,这是风大的作用,是“吽”一下子出现新事物,你有什么问题“吽”一下子就破坏了,就等虚空了。这个“吽”是很重要的。你们修法的时候就知道了。到你要成功了,一般是三昩耶身进入到羯磨身时,羯磨身是有手有脚,手里拿着利器什么的,三昩耶身是没人形的。那怎么由这个达到那个呢,这个就要“吽”字了,“吽”没出来就还没到那个阶段。
还有“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坎”,等虚空的,这样“如实相智生”,就成功了。
六大法性里面,讲起来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周遍性,什么都有六大;第二个就是无碍性;第三个就是具足性,任何一个六大都具足其他五大,只不过是以它为主要的。第四个是统一性。这些都是可以证到的,有实践性,依这个办法就可以做到,即知行的统一性了。
这个大日如来到了这一步了就可以在惺惺寂寂之中,本来一个据点里就是惺惺寂寂的,惺惺寂寂还是包含在如来藏中,到现在起了一个见大,见大就是用了,就照了,一照,就感觉有身有土了,有彼有此,原本佛身、佛土也不现起,什么都不现。那一照就有彼有此了,佛身就出现了,他也知道有那个放射性了,上面讲的就全部出现了。惺惺寂寂看哪一方面,身土怎么分?就从惺惺寂寂上分:寂寂,客观的,就是净土;惺惺就是身了。如果身光是主要的,那就成法性身。如果以寂寂为主要的就是佛的国土。佛一定是有身有土的,只讲一方面就是片面的。菩萨一样是有身有土的,没有的就还没成功菩萨位。
无始开始一切据点都有联系的,你静静地在里面,不动了,但佛的十方放射力还是向着你的。佛土方面是定力的。从惺惺来讲,佛身成功是有放射力的。什么叫三昧耶?就是定慧等持,大日如来就成功了。要知道如果成身,有放射力的,成土就是有吸收力的。在当时来讲,定中发明这个东西影响后来了,因为它的六大的无碍性,周遍性,六大的身当它一开放时就遍充法界。放射吸收的结果就与法界的开展有整体性的关联,灵知遍照的结果,整个法界都能知了。整个法界里物质性的东西都控制了,胎藏界就是学怎么样去发展整个法界中的物质性的。每个人的生活与物质性有直接关系。知道怎么度众生,有病是四大不调,就知道怎么样治病了。
金刚界部分就是识大的作用特别发展。本觉,我觉本不生那个就是本觉,本来它就这样,本来如来藏每一个人都惺惺寂寂。由于本觉有具足一切的作用,因此六大的开展就是法身开遍整个法界,法界里面的东西就是他身里面的东西,大日如来就有这个法界身,具足法界身,就是除了法界身里不再有什么东西,法界身集合起来就是自性身,就是六大成身了,地水火风空识,将六大散开了,就是无形无踪无迹。都没了,感觉是空的了。六大一周遍法界了,无形无迹就空了,整个法界集中在一起,那力量多大呀。自性身一现,就出现两个感觉:一个就是智法身,一个就是理法身。智法身就是这个智特别发达了,能够控制那个五大了。理法身就是理致。理,就是物质同精神一起同时活动,知道物质里面的道理,这个你这个四大不调是什么,你是哪些不调,如何把你调回来,补充回来。物质以理为主,智法身以智为主,理法身以理为主。理就是道理嘛。没有具体的东西,没有形象,由于智法身的发展,就出金刚界了,理法身的发展就成了胎藏界了。一个金刚界,一个胎藏界了。
大日如来,理法、智法身出现,就有三级了。从六大结合本体来分,就有六大的法身。法界身也好,集中起来理法身也好,都是六大的活动范围。法身结合起来又怎么样呢?大日如来将他法身里面所有功德性分门别类结合并在周围放射出来,成为四大菩萨,四大法幢。这是第一步,放射出来就成佛,因为大日如来他是六大法身,不但有物质性,而且有精神性,他原来就是这样的,所以他的分身当然都有物质性、精神性,那不是理念上这样讲的。智法身里五智了,就有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一切智智,也就法界体性智,五智具足。理法身里面的识大参与五大的活动过程,了解物质里面的性能,研究众生的问题,怎么超度他。
自性法身结合就成为受用法身了,他是由六大法身里面结合来的,自性身成就后集中起来,把里面的功德性放射出来就成为其它的佛菩萨,互相交流,你放射我,我放射你,共享法乐。自性法身功德性放射出来就是受用法身,受用法身要成佛,就要出来度众生了,因此大日如来分出一千个分身大日如来,去度众生,去给众生受用,度众生成为菩萨,再由菩萨到佛位。是为他人服务的就是他受用身,自己享乐的就是自受用身。佛菩萨从性上讲是无自性,如果达到大菩萨级就是“远离诸性相”,不但要远离相,还要远离性,要超性相的,所以他出现是一般众生摸不到的,众生怎么能摸到他受用法身呢?一般众生不能觉到他的,这样就不能度众生,这样再分出身,就是在众生界如人道里找一个对象能将他的功能表现出来的,这样众生依他的方法跟他学,一步步的上升,这就是应化法身,释迦就是应化法身,天上是叫应身佛,人间化身佛,连起来就是应化法身。一个自受用法身大日如来分出一千个他受用法身大日如来,一个佛一个曼荼罗,却分出一千个胎藏界曼荼罗。每一个他受用身大日如来就可以分出一百亿个应化法身,因为这个法界是太大了,我们的一个娑婆世界太小了,象小沙子一样,大日如来的法身,经过自受用法身,他受用法身,应化法身,分出千百亿个法身。 
一千个“百亿法身”,很多很多的。因此我们要分清楚它,分清楚它了有什么作用呢?你就不会搞乱。否则你搞乱呢,你是学受用身法的,你又搞应化身的东西,又搞受用身的东西,就不纯了。搞来搞去就没什么大成就的。要注意这个!受用身的法就是受用身的法,应化身的法就是应化身的法。应化身的法就是利用这个身体去直接活动影响众生的,受用身的法就是放一个法流出去,灌到你身上,就是灌一个种子给你发展出来。
应化法身,以前讲释迦牟尼如来时,很多人,一见到他就证阿罗汉果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两个眼睛一接触他的射性,使你的眼睛不往外看,转到里面看,第六识向外看的,现在呢,他一推,推开你的第七识向里面看,很快就成阿罗汉了,就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分清楚。分清楚了,法流来了有什么感觉,感觉在身上走好强啊,在根身上面讲呢,这就是应化法身;它的路线,收回到那个中线里面。是在种子上下功夫,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一个仪轨给你学的,它的仪轨就是讲怎样将他加持给你那个种子怎么样发展出来的。
如果是学大日如来,他给你一个种子具足所有的法性,你将所有的法性开显出来,就成为大日如来了。以前显教里面不明白这个道理,之所以它不明白这个道理,你以为,以前他们讲的,只知道一部分,知道要清净、不执着,只知道这个,要清净不执着,但不知道你没有这个种子呀,好像在这个地方,要长一棵树,只是有水,没有种子,怎么长出一棵树呀。
因此释迦如来那个时候没有菩萨位,十大弟子,五百罗汉,就没有菩萨位的。
来到中国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智者师,现在日本人还是学他,他是释迦的五百弟子,是地前菩萨,还没有登地。
你们在唐密里面,你们一个结缘灌顶,它就有条路能够让你们达到初地菩萨了。不一样的。这个我们慢慢分析,我们要怎么学,知道个大概,不要杂乱,不能拉来学的,所以唐密不是什么人都有福学的。
有法身,见到法身,就一定有性的,六大就是法界性。每一个形成的东西,就一定有性的:法界性。相就是两部曼荼罗。性、相,一路到用,用就是三密。三密发挥作用。每一个都是佛菩萨亲自讲的,你就这样学。
现在我加持你,给你灌顶了,放一个种子在你身上里面,我的方法就是这个仪轨,你就按这个仪轨学你就成功了。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你们不要受那些以前的说法影响。
我们先讲两部曼荼罗。你们现在是学胎藏界, 现在从胎藏界曼荼罗讲起。
以前有个道琳法师,他写了一部各个宗派的教义的名词解释。他说,我们中国人的那个曼荼罗,很多人讲,没有一个证到的,曼荼罗这个名词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翻,翻出来的都不是正,都是片面的。两部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说法很多,因为太多了我们暂时不讲,我们讲曼荼罗的概念时再讲。

我们讲具体的两部曼荼罗。从两部曼荼罗具体分析。大日如来用什么办法、这个曼荼罗的什么办法来度众生呢?第一步是用中台八瓣印,是它具体拿来度众生的。我们讲中台九圣,在胎藏界来说,它是金刚界的大日如来的分身,主要是度众生的,度众生的办法首先以八密印为主,八瓣密叶里面呢,再分出十二个大院,一个个大院去分析物质界里的具体情况,我们众生是物质界的,我们众生有物质也有精神的,主要呢,中间的就是佛部的,中间那条线就是佛的作用,是大日如来的。上面的是东方宝幢佛,是以证月轮观为主的,发菩提心为主的;西方弥陀佛,他原来的结构是东方是佛心,南方是发展,发展就可以将菩提心里面那个宝一步步的发展出来,所以南方叫做宝部,开敷花王,好象一颗树开花了,不断的发展了;第三部分就到西方,西方就是成就。发心发展,成就,发心与成就是最重要的,没发心就没成就!单讲成就没有发心,就没有根据。这条线,中间就是佛,发心、成就,发心成就里过程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了。
地藏菩萨本来就是讲地藏,惺惺寂寂中,寂寂发展出来就是地,地里本来也没有什么东西的,但是你这个心一贯穿到里面,他就可以出现地水火风空,不是地大里面的,地藏菩萨主要是发展地里的地水火风空。我们讲三部,佛部、莲花部、金刚部都是地下的物质性上来的,不要地上有的。他一个愿在里面。
先讲,东方是金刚手院,金刚手院,很厉害啊。无论是《大日经》还是《金刚顶经》都是佛对金刚手菩萨讲的,又叫秘密主,又叫金刚萨埵,又叫大金刚。他一个金刚手,为什么大日如来跟他讲呢,因为是佛共同的加持出现的,因此他是第二代祖师,大日如来传到他了,龙猛菩萨是第三代,经过他,最初是见大日如来,证到位,经过金刚手加持,到证到位,他是第三代。他有什么特点呢?他是能利用大日如来的所有的法性的威力,去控制一切,去推动这个法界,所以叫金刚手,很大力的,很多法界经过他手,因此,我们现在,胎藏界里的金刚手,到了胎藏界,要不断推动法界,要去救那些众生,金刚手以整个众生界为目标去度它,就成为普贤菩萨,因此我们学了菩提心戒以后,就到三昧耶戒,如果证到这个法位,是有很大力量的呀。
这个上去就是大中台九圣,中间东方的就是发菩提心,跟着东南方就是普贤菩萨了,普贤法门,我们是普贤法门。四大法门:普贤,文殊,观音,弥勒。普贤是如来长子,长子全部继承父亲的一切的财产,他是长子啊。他是最大的。他从中台九圣里东方普贤菩萨出来呢。一出来,上面是遍知院了,有四大菩萨。这边有佛眼佛母准提佛母,属于定门的,是从定门入手的,不是永远单单是定的。这边是大勇猛菩萨和大安乐菩萨;准提菩萨这边生出观音院,他是观音部的佛母;这边大安乐菩萨生出金刚手院。用定这方面是观音为主,慧的这方面就以金刚手为主,两个对称。
在地大里面,虚空藏在上面,他是怎么上去呢?你们喜欢学地藏菩萨法门,他是不错,是定门里面的初步,他在里面学到成就了,你就是学到了整个地水火风空怎么样开展的,六大的习性下面是怎么样发展的。能够周遍法界当然是好啦,对部分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地藏。跟着上面就是虚空藏,发展起来啊,将地水火风空识一直推上去,就由地藏进到虚空蔵。虚空藏就是根据地藏性一直推,一直向上发展,结果就冲出这个娑婆世界,就进到密严土了,把地下的物质性的东西一直通过虚空藏一直推出,到密严土,反出来就化为甘露了,加持,身子就转变,虽然这个身是空的,但空中可以表出各种识量。所以,就南方成就了。南方发展的菩提心,就是把地藏菩萨的功能推上去化为甘露,灌这个顶,就不一样了。这就表示从定门为主,通过这个作用成佛了。
东方那边就是金刚手了,西方是观音院了。东方就是以极大的加持力推动你去,西方因为出来形相了,原来那个是性,保存这个性,全部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这是性的力量。到性转为相了,到了观音出了相分了,度人的时候,所以这个的力量就是没那么大了。用六大里的就是用火大了,东方时六大主要是用火大了,将原来的所有的所知障、烦恼障、什么障呀,全部烧光它,这是用明王的作用。烧光了,大日如来作用就大了。大日如来主要就是五股杵,五股杵是金刚手的强大的作用,他那个手能发挥作用就是那个五股杵,五股杵是大日如来用大的表现,推动一切,破坏一切,成就一切。
这是火大的方法,就是不动明王,所以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就是不动明王。烧光了,这样你就用五相成身,一步步变成大日如来的身,你就用作用了,恢复原来的那个本觉了,“我觉本不生”,“本不生”的情况就是没什么阻障了,但你现在不是本来成佛的,不是如来藏本来成佛的,而是经人间历炼锻炼成佛的,所以法力就不同了,因此胎藏界的结果就是恢复本觉。最多就是恢复本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恢复本觉。本觉是什么,就是惺惺寂寂,恢复那个本觉就不是这样啦,是经过历炼的,是能推动法界的本觉,能将六大变成甘露的灌顶,他是地藏菩萨三种力量推上去的。将那个力量推上去虚空藏,虚空藏进一步再推,一直往上面推,推到最高了就是密严土,大日如来的净土,密严土这边,经过这些的作用,转过来了,六大变成了甘露了,得了一点甘露就不得了,得了一点甘露就有种子了。所以那些是真的。
最怕你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能发挥极大作用的。大日如来的不动明王,右手拿剑,左手拿绳子,剑可以遍周法界,左手那个绳子力量也很大的,可以绑的,大山都可以绑起来的,很大力量的。是集中整个法界各种表现的力量。整个法界是多么大,他的力量是多么大!我们接到的加持,因为我们是人道,中间经过长期的六道流转,因此识大的灵明性损失很多。现在能恢复起来就不一样了。恢复本觉,是胎藏界的最终目的。就是成佛了。
成佛有本地佛,有加持佛。本地成佛,是自己可以应用一切的,就可以发挥一切作用了。是什么佛就发挥什么佛的作用。加持成佛就是靠加持力,靠大日如来的加持,加持你这个佛。这个加持力弱了,你的法力就弱了;加持没了,你就没力了,所以加持成佛还不行。本地佛在胎藏界来讲就是恢复本觉。显教讲这个本觉就是最高的,魔佛众生三平等,因为文殊法门不分别的,真如的嘛。如就是没分别了,没分别了,灵性感觉是什么性,佛性还是什么性。还是感觉一种很不舒服的性,它是自然知道的,不过那它不是意识上的、前六识能接触到的,是觉知性才能感觉到的。
大家要注意了,金刚界部分就是胎藏界成功了,本觉了,还有一个始觉,开始那个始觉,这个始觉是讲什么东西啊?就是开始感觉,他是在本觉上的始觉。不是即身成佛、恢复如来藏就算是成功了,我们还是走在半路的,佛是成佛了,但还有一个金刚界的,金刚界里面的成就,这个始觉就是胎藏界原来没有的,他现在要开始新的感觉了,就是始觉。始觉是在本觉以上的,本觉都没有。

金刚界本来那个《金刚顶经》很大部的,有十八个会,现在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经》不过是第一会,四个会里面他译的三个会,第一个会有部分他都没有译的。为什么呢?他认为这一个就够了,他讲的只是东方。金刚界九会曼陀罗第一个从因向果来讲,最初降三世的三昧耶身,第一个会。第二个会是降三世的羯磨会,第二个羯磨身出现,第三会是金刚萨埵的理趣会,金刚萨埵成立了,周围有四大菩萨:欲、触、爱、慢,还有包括十七个菩萨。他这个曼荼罗有十七个菩萨,十七个菩萨以后,一个总结,就成为初级的大日如来。十七个菩萨进一步发展,就会发展成为三十七尊,但是这个是初开始的,是一印的大日如来,是因地的大日如来,还没达到完满成就。再上去大日如来是四印会,原来大日如来分身成为五个佛,他自己中间周围四个佛,统括法界里的一切佛,东西南北的四方佛,就表示四个智,所有的佛菩萨脱不了这四个智,也脱不了这四个法门去学,四大法门四智含盖一切,金刚界成为智法身,智法身用自己的智力五大的作用推动一切。
世尊涅槃,罗汉五百结集七叶;文殊住持,大乘方广抟聚铁围;大日恒说,龙猛挥芥洞开铁塔;密藏归华,大士弘愿取经东瀛。佛法常住,众生共见实赖结护;凤麟难得,凡物熏习犹可化龙。故大师遗教,尘垢仍能陶铸贤圣;龙象迁化,唾语依然尽吐芳华。
夫金刚普式,秉达庵之法流,宣两部之大旨。允执厥中,应劝请启童蒙;万德维扬,开金口于沪上。法音常恒,索声录于文字;弟子愚钝,唯恐聋瞽不达。流诸众贤,但求法流久远;加持声字,尚藉假言求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唐密法理指要|唐普式阿阇梨发布于2024-03-10 16:1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