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讲开始,将集中学习教理。首先我们把过去所讨论过的教理做一个回顾。


第一,陀显教的教理,分为三乘,即人天乘、小乘大乘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但生不起出离心的人,佛陀为他们讲了人天乘的法。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能生起出离心、但生不起菩提心的人,佛陀给他们说了小乘佛法小乘法又叫作“声闻乘”。

佛陀给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能够生起出离心、还能够生起菩提心的人,说大乘佛法有人会说,有没有可能没有生起出离心而发起菩提心,这种可能性有吗?没有。没有出离心作基础的菩提心是伪菩提心。这是对前面学习过的教理的第一点回顾。



第二,《解深密经》把佛陀显教的教理分成了三套名言系统,叫作“三时判教”,三时判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三转法轮”。小乘佛法被称为初时教法,而大乘佛法分为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


初时教法,也称为佛陀的初转法轮,二时教法也被称为佛陀的第二转法轮,三时教法也被称为佛陀的第三转法轮。在藏传佛教中,仁波切们、堪布们讲法的时候,更喜欢用三转法轮这样的称呼。《金刚经》是般若经的一部分,属于佛陀的二时教法。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佛陀教法的横向如何划分?具体到每一时的教法内部,佛陀是怎么安立他的教法体系的?其实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大乘佛法即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非常清晰,佛陀横向的教法体系分为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破增益,佛陀要建立种种的方便善巧,告诉我们,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真实,这是教法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补损减,通过前面这部分教理的学习,有些众生已经认同了释迦牟尼关于凡夫境界是不真实的这个理,佛陀给这些众生讲什么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大乘佛法横向的教法体系首破增益,次补损减,要予以重点关注。


有人学习佛陀的教法,学来学去思想混乱,还有教派之争,进行很多激烈的学术纷争,为什么?造成的原因,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佛陀教法的横向体系不清晰。很多人读了很多佛教经典,可就不明白佛陀想干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安立横向的教法体系?只有把横向的教法体系搞清晰,佛陀的教法才会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佛陀安立横向教法体系,就是因为佛陀认为凡夫之所以轮回生死,最根本的原因是无明无明就是糊涂,对什么糊涂?对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糊涂。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没有见到真实,我们见到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自以为真实,佛陀说这一点都不真实,都是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颠倒梦想


正是因为我们见不到真实,所以众生的行为背离真实;背离真实的行为就会造业,造业了就会轮回。所以佛陀把我们凡夫轮回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无明,因此佛陀给出的引领着众生走向解脱的方案,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打破无明见真实。”


无明所障的凡夫,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凡夫死死地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这样的智者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当作了真实,这是妨碍着我们凡夫见到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见到佛陀证悟的真实,就必须首先铲除妨碍我们见真实的这个障碍,就是要把不真实的当了真实这样一个障碍首先铲除。因此就可以理解了,佛陀教法的横向体系的第一部分,就是佛陀他老人家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建立了各种的方便善巧,要干一件事,即让我们凡夫知道:我们凡夫的境界,一点儿都不真实。


我用三个词来表达佛陀的这段教理,就是:解构、颠覆和破除。佛陀在干什么?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佛陀在颠覆我们凡夫对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理解,佛陀在破除我们凡夫的境界。


在此基础之上,佛陀给那些通过这第一部分教理的学习已经清醒意识到了我们凡夫境界是不真实的人,讲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是什么。这就是佛陀教法前、后两部分体系,也就是破增益和补损减。这前后的次序是不能搞反的,这是修行次第


什么是增益?就是我们凡夫把不真实的当成了真实,你强加上去的,佛陀首先要把它铲除掉。什么叫损减?因为增益,因为我们把不真实的当成了真实,所以我们见不到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


那么,佛陀对那些破了增益的、认同佛陀关于凡夫境界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众生,讲什么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这就是补损减。对凡夫而言,破增益和补损减,哪个是重头戏?破增益是重头戏。学佛难就难在这里。


我们几十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不仅仅是几十年,实际是过去多生累劫、相似相续过程中所积淀下对世界的这样一种理解,要被佛陀解构掉、要被佛陀颠覆掉、要被佛陀破除掉。这是何其之难!



第四,佛陀首先要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那么佛陀把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叫人我执,第二叫法我执——也就是我们凡夫心里自以为的真实:第一,内在主观心灵世界的真实存在;第二,外在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


佛陀解构我们,就是解构我们的人我执和法我执。从这一点上可以理解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两个基本的区别:第一,发心的区别,小乘只发出离心,只是为自己的解脱,而没有菩提心,而大乘不仅有出离心,同时有菩提心,是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行。


第二个区别是教理上的区别,小乘佛教只重在解构人我执,讲人我是空,悬置了法我空不空的问题,大乘佛教不仅要解构人我执,同时也要解构法我执,人法皆空。



第五,不判教成不成?不成。因为众生根性的差别,佛陀说法就一定得有差别。不了解佛陀说法的差别,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就会出现教派之间的思想纷争。教派之间出现思想纷争,不是判教造成的,而恰恰是不明了判教造成的。

比如说,从解构而言,佛陀的三套教法在解构模式上完全不一样:初时教法用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的模式来解构;二时教法,佛陀用二谛的模式来解构,叫做缘生缘起;而三时教法,佛陀用八识模式来解构,叫做藏识缘起。如果不了解判教,把这三套教法混起来学习,只能造成思想的混乱。

《金刚经》是佛陀二时教法的经典,佛陀用了二谛的模式来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世俗谛,是佛陀为了度化我们这些凡夫,他老人家迫不得已地向我们这些世俗的凡夫做了妥协而建立的道理;而胜义谛是佛陀基于一个世俗谛要引申出作为智者更殊胜的理解。


所以二谛是个模式,是一个递进的模式。我们把二谛分成了四重二谛,而且把这四重二谛分成了两组,也就是第一重二谛和第二重二谛是第一组,第三重二谛和第四重二谛是第二组。


第六,二时教法的解构模式——二谛,分四重二谛。前面已经学习了前两重二谛,第一重二谛,世俗谛实有,这是佛陀向我们凡夫做了最彻底的妥协;实有,是暂时承认了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进而佛陀引申出一个胜义谛就是缘生。


佛陀说我可以在世俗谛上承认你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存在,但是在我智者的心中,这些存在不过是种种条件的临时聚合而生起的存在,缘生。这一重二谛,佛陀已然在解构我们。


当我们凡夫认定凡夫境界上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这个存在在我们凡夫心中是一个很坚固性的存在,这个坚固性首先表现为它的不变性,也就是当我们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那么其实我们就是默认了这个事物的常一不变性,而这第一重二谛,佛陀就是在解构这个不变性。佛陀说无常,没有常一不变性,而且无常讲得很彻底,是“当生即灭,灭不待因。


第二重二谛,缘生成为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胜义谛是性空。这里的“性”,是独立存在性,梵文是“svabha?va”,“bhava”就是“存在”,“sva”就是与别人没有关联的、独立的,“svabha?va”就是独立的存在。空就是没有,这个独立存在性没有,叫性空。


有的时候这个词也译成“无自性”,没有独立存在性。这一重二谛佛陀在干什么?在解构我们,也就是当我们凡夫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这个事物在我们凡夫的心中表现为某种坚固性,而这个坚固性所表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独立存在性。佛陀这第二重二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没有这个独立存在性的。


前两重二谛,也就是第一组二谛,可以总结为“缘生性空”,这四个字如果拓展成两句话就是:“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如果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就是“无我”。


中医方剂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

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第034讲整理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六爻占卜八字命理学六爻

立即收听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系列导读课程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净名精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熏习佛教教理体系发布于2021-05-07 23:4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