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声,是耳根所对,耳识所缘的境界,《对法论》说十一种声:即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因受大种、因不受大种、因俱大种,世所共成、成所引、遍计所执,圣言所摄、非圣言所摄。因受大种等三,是从能发声的因上显其差别。受是执受,是有情的名称,非执受是无情的名称,具是通有情无情两种。执是摄持义,受是领觉义。心法是能执受,色法是所执受。由心法摄持的色法,在领纳受境的时候能生起苦乐感觉的大种为因发出来的声音,是为执受大种因声;如两手相击、说话歌唱等的声音。没有心法执受的色法为因发出来的声音,是为非执受大种因声:如树林流水等声音。由有执受的大种和没有执受的大种同时起用而发出来的声音,是为俱大种因声:如用手击鼓相桌等的声音。这声的分类多少,《五蕴论》、《显扬圣教论》、《师地论》、《杂集论》各有不同。《五蕴论》唯说因受等三。《显扬》第一说声有九:可意等三、手击、扣弦、世俗、养命、宣法、谷响。《瑜伽》第一说有三类:初有十八,即螺、鼓、舞、歌、乐、戏、女、男、风林等,明了、不明了、有义、无义、下中上、江河等,斗争、喧杂、受持演说、论议决择。次类有三,即因受等。后类有三,即可意等。《对法》说十一声更以五种因相配显示其差别,这里依《对法》所说列表:(见表二十二)

 

(表二十二)

 

 

可意等三种,由境有胜劣,情有顺违,故成益成损;可意的益,不可意的损,俱则通于二种。因受等三,由发声的音大种别故,声成差别。世成等三,其言虽同,依人成别。或由人有别故亦成差。世所共成,就是世间所说的谛实非谛实语为世俗共所许故,名世所共成。成所引的成,是成满义,由诸圣共许的因而成起言说,名成所引。外执心,称为遍计,因彼执心而起言说,名遍计起。这世所共成等三,即依世俗、胜义、有执而分。圣言等二,由情有顺违,言成差别。这里所说的圣以所言不虚,契实名圣,非是证果名圣。即圣言量,是可信的至实之言,故名圣言。非圣翻此可知。

 
 
 

点底部“八字命理六爻”查看历期回顾

 

 

 

内容介绍

佛教基本知识》是正果法师中国佛学院编写的一部教材,影响甚广。本书在行果的编写上先写人天乘,依人天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由此向上增进,再写声闻乘,后写菩萨乘。这就突出了人间佛教。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达出佛法的真义。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根本和精要的。

 

本书详情

第一章  教理
 第一节  佛法僧三宝

  一、世间最初有三宝
  二、佛法僧的名义
  三、称为宝的意义
  四、三宝的种类
  五、三宝的差别
 第二节  五位百法
  一、心法
  二、心所
  三、色法
  四、心不相应行法
  五、无为
  六、百法无我
  七、五位唯识
 第三节  蕴处界三科
  一、五蕴
  二、十二处
  三、十八界
  四、佛说三科的意趣
  五、三科名次
  六、诸门分别
 第四节  四谛
  一、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五、总分别十六行相
  六、四谛的因果次第
 第五节  十二有支
  一、名义
  二、支分略释
  三、次  第
  四、总别业用
  五、因果差别
  六、能所引生
  七、废立
  八、定世
  九、刹那缘起
  十、杂染相摄
  十一、诸门分别
 第六节  三法印与一实相
  一、三法印
  二、一实相印
第二章  人天行果
 第一节  行
  一、皈依三宝
  二、受持五戒
  三、修行善业
 第二节  果
第三章  声闻行果
 第一节  行
  一、出离心
  二、修集涅槃法缘
  三、顺解脱
  四、顺抉择分
 第二节  果
  一、圣位所断烦恼
  二、圣果差别
  三、圣位功德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一节  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
  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
  二、菩提
  三、发弘誓愿
 第二节  行位
  一、总说行位
  二、别说五位
  三、五位体性
 第三节  修断
  一、所修胜行——波罗蜜
  二、所断二障
 第四节  果德
  一、菩提
  二、涅檠
  三、三身
  四、十力
  五、四无所畏
  六、十八不共佛法

引伸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教基本知识(157)发布于2021-05-08 00: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