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观音文化,观音,湖州高僧,观音文化,观音,湖州佛教

高僧,观音文化,观音,湖州佛教

高僧,观音文化,观音,湖州佛教

 

佛教最早传入湖州是在三国赤乌年间(238-250年),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德清建半月庵,南齐时,达摩祖师弟子师传法湖州,后遁隐弁峰石斗山,昼夜诵《法华经》二十年,逢诵经有白雀旋绕左右若听伏法。道迹禅师归寂灭,藏灵骨于宝龛,大同元年塔内生青莲花一朵,启视见花从舌根生,梁普通二年(521年)敕建白雀法华寺。

 

唐宋时,道宣律师于吴兴创建金山寺。道宣(596-667年),佛教律宗南山宗创始人,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长兴下箬人。15出家。贞观十六年(642),入终南山丰德寺,研究弘传佛教戒律,世称南山律师。高僧玄奘回国后,道宣被诏为长安(今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经道场,负责佛经翻译中的文辞润饰。著《四分律戒本疏》、《四分律删繁补阙律事钞》;使律学成为专门学问,并形成有名的“南山宗”佛教。还著有《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集古今佛道论衡》、《集三宝通灵》、《道宣律师感通灵》、《释迦氏谱》等书数百卷行于世。门下子弟多至千人,影响遍及全国;对日本佛教有很大影响的鉴真大师,即是其门生弘景的弟子。

 

诗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彻、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唐禧宗中和年间(881-884年),如纳禅师于湖州道场山建万寿禅寺。如纳禅师,湖州许氏子,世称伏虎禅师。七岁离俗,于乌程县乌镇(今属桐乡县)光福寺出家,年十五至京师(长安)受具足戒。至终南山谒翠微无学禅师,后抵豫章得心印,嗣法为禅宗十一世。

 

赞宁法师919-1001年),德清人,俗姓高,出家于杭州祥符寺,学南山《四分律》,为《毗尼》作注解,被人称为“律虎”。法师博览群籍,三藏圣典无不精通。吴越王钱镠对他十分敬重,任命她为两浙江(浙东、浙西)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大师”。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镠入朝,赞宁随同前往。太宗赵灵久闻赞宁的名声,在慈福殿召见,并赐紫衣,封他为“通慧大师”,命入翰林院。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赞宁任右街副僧录。七年诏他编修《宋高僧传》,用时七年,撰成共计三十卷。淳化二年(991年),任史馆编修。至道元年(995年)掌管洛京(洛阳)教门事。咸平元年(998年),被提升为汴京(今开封)右街僧录,主管教门公事,次年进左街,咸平四年(1001年)圆寂

 

南宋绍兴二年(1132),由释净梵劝募,观察使王永从捐,在归安县思溪圆觉寺雕印《大藏经》,全藏548函,5480卷,史称《圆觉藏》,淳熙二年(1175),湖州资福禅寺又刻《大藏经》,全藏599函,5940卷,史称《资福藏》。宋代共刻6部汉字大藏经,其中湖州有2部。

 

元代国师高峰原妙1238-1295年),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破庵派僧。苏州吴江人,俗姓徐,字高峰。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修学天台教义,二十岁入杭州净慈寺立死限三年,勤苦修道。翌年,请益断桥妙伦,次参叩雪岩祖钦,受印记。咸淳二年(1266),隐须寺,后再迁武康双髻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登湖州天目西峰入张公洞,闭死关,不越户达十五年之久。后,学徒云集,参请不绝,僧俗随其受戒者数万人。后开创师子、大觉二寺。元贞元年十二月一日,说偈圆寂,世寿五十八,法腊四十三。谥号“普明广济禅师”。门下有中峰明本、断崖了义、大觉祖雍、空中以假等人。世称高峰和尚,有《高峰妙禅师语录》一卷、《高峰和尚禅要》一卷行世。

 

“江南古佛”中峰明本1262-1323年),浙江人,俗姓孙。十五岁出家,日诵法华、圆觉、金刚诸经。参於师子院天目原妙,一见如相识。廿四岁,一日诵《金刚般若经》,乃至“荷担如来”处,恍然开解。二十七岁观流泉有省,即到方丈求印证,原妙不肯,自此精勤无怠。三十岁,原妙主持天目山莲华峰大觉正等寺,将示寂,嘱托明本,本让於祖雍,游庐山到金陵,结庵於安徽辨山,学者云集。四十岁结幻住庵於江苏平江,吴与赵孟頫,来问心要,本以“防情复性”指示。四十六岁,主持师子院。五十七岁请住天目山,元仁宗谓近臣曰∶“朕闻天目山,中峰和尚道行久矣,累欲召之来,卿每谓其有疾,不可戒道,宜褒宠旌异之。”乃赐“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号,颇受王臣之知遇。六十一岁,自叙出家始末,六旬幻迹,有去世之意,嘱後事於门人;六月示疾,遗诫云∶“幻住庵上漏旁穿,篱垣壁倒,不可久住也。”语笑如平时,学者劝其服药,谢曰∶“青天白日,曲徇人情耶”八月十二日,手书告别外护,以偈遗法眷故旧。十四日写偈辞众曰∶“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搁笔而逝。有语录等数十卷。

 

莲池大师1535-1615),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大师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隆庆(1567-1572)年间,曾在湖州府乌程县南浔苦修3年。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七月某日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

 

明代高僧藕益大师1599-1655),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宇,出家剃发后命名智旭,字藕益,别号“八大道人”。藕益14岁从憨山弟子雪岭剃发出家,后住晟溪、温陵、湖州、九华等寺院,但对灵峰寺情有独钟。大师雅爱灵峰景秀地幽,33岁时有偈语“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先后四次归卧灵峰,长达十年之久。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灵峰圆寂,弟子奉骨塔于大雄宝殿右侧。大师著书甚丰,有《灵峰宗论》等50多部221卷,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被后人奉净土宗第九祖师。所开创的灵峰派及他所倡导的一代宗风,由其高徒苍辉法师继承发扬,流布甚广,日本京都沙门光廉比丘1723年重刊《灵峰宗论》序中说:“余亦尝言,读藕益《宗论》而不堕血泪者,其人必无菩提心”。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赞叹:“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如走盘珠,利益无尽。”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平生最崇拜藕益,晚年多病时,仍四其稿,勉力著成《藕益大师年谱》,同时辑录《律论》中格言。藕益大师一生学修并重,可谓学有成且修有得。他虽是家人,但也是至情至性之人。自从学佛后直到晚年,一直谦虚检讨,损己利人。虽专志力弘净土法门,但又显出对佛学的整体贯通。在“自像赞”中他说:“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由他笑,含不沉兮亦不掉。尽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同舟告。”其佛学理论与修行事迹可谓净土行者之典范,其言行身教在净宗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玉琳国师1614-1675年),俗姓杨,名通琇,字玉琳,江苏江阴人。四岁解语,七岁开蒙,明崇祯五年(1632)十九岁出家,师承武康报恩寺天隐园修禅师。崇祯八年(1635)天隐示寂,次年(1636)冬承先师遗命继报恩法席。清顺治十五年(1658),世祖诏师入京未果,次年(1659)春首次赴京,说法内庭,作《功夫说》,帝赐“大觉禅师”,后加封“大觉普济禅师”,并赐紫衣、金印。顺治十七年(1660)师二次入京,于慈寿寺为千五百僧人菩萨大戒,世祖又下诏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康熙四年(1665)天目首座慧桢行孚禅师示寂,国师方入西天目山重振高峰法席,为其十四世法孙。国师入山后即刻率众增新移旧,渐复丛林于颓垣断壁之间,激浊扬清,重燃香火于纪纲散乱之际,致使禅源重建,天目生辉,此间一度呈现“八方香客云集来,十万香火散江南”的佛事盛况。禅源寺作为临济祖庭被誉为我国东南第一名刹,天目山作为中兴祖山,其名声也远播南诏、东洋,成为对越、缅、日、韩诸国均有重大影响的宗教文化中心。康熙十四年(1675)春,国师效“赵州八十尚行脚”之举,率弟子北游,不幸因触热渡江,止于淮安清江浦慈云庵,于八月初十日说偈而逝,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三。四众弟子迎龛归天目后,于次年腊月十八日立塔全身于东坞庵,为追思国师功德,塔前立双龙镌碑,并有《大觉普济玉琳国师语录》十二卷留世。

 

明学法师,俗名冯祖慎,19212月出生,浙江湖州人氏。七岁即随母亲去杭州灵隐寺进香礼佛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南京宝华山受戒。19494月至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师学戒律。19569月至1959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回灵岩山寺任监院。1980年冬,明学法师升任灵岩山寺方丈。1983年当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1988年被推举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1994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19981月被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7月当选为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20031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

 

=====| 分享即是法布施|=====

 

回向祈愿

  若有一词一句让您法喜充满,便是功德,湖州市铁佛寺微信 平台若有任何功德,全部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祈愿:

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灾障消灭,祸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请每日发菩提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阿弥陀佛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观音文化】湖州佛教历史名人(高僧篇)发布于2021-05-08 13: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