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国学会】春分止观修营现场分享语音整理。







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颂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你要修行用,光记得这个东西是没用的。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真正开悟见性的人,

他讲的是他心里流出来的。


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古代村子里的人,

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没有去过皇宫。

古代不像现代人有图片有电视看,

古人完全没有看到过。

村子里有两个人在讲皇宫什么样的。


第一个人呢看过那些去过皇宫的人

写的书里记载的皇宫的样子,

也可能听去过皇宫的人现场讲过。


但是另一个人可能一本书都没看过,

但他就是亲自去过皇宫。


这两个人都在讲皇宫什么样,

但你知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没去过的人就在想,

别人怎么讲的,书里怎么讲的,

去过的人不需要,

他直接说就好了,这就是差别。


就是我在讲我知道的。

有些人不是,有些人在讲他听到的。


明代有个非常出名的大师憨山大师

他讲“须从自心中流出,盖天盖地……”

你不是在讲讲的话,你在讲你的话。


“如日处虚空”,

好像太阳在空中一样,照破一切。

很多东西都无所遁形。

一定要能见到能知之性,本性

见到了本性就可破邪宗,

因为你就知道那些都不是。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法本身是没有顿法渐法的,

但是人的障碍不同,

开悟有快有慢的。

这个惟论见性的顿悟法门

障碍深重的人他就不知道。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好像有无数种讲法,

八万四千法门,

但是回到最终的理上,

还是归一的。

烦恼啊无明啊这些东西,

要时常观照它。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到最终你会发现无明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会认为有无明。

超越正邪,是无所谓正邪,本来清净。



菩提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般若智慧源自于自性,

如果不是从自性中起,

思想去想的都是假的。

能知之性是依一切相而有的,

没有相也没有性。

三障就是三种障碍,

烦恼障,业障,和果报障。

障碍我们领悟自性的东西。



世人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如果你开始修道了,

有什么样的障碍和迷惑都没有关系的,

开始修是最重要的。


在平常中见到自己的过错,

知道自己错了。

就像道元禅师说的:


禅师的一生就是错误的一生。


庄子里经常讲一句话,

孔子六十岁的时候,

还常知道自己五十九岁时候的错误。

一个意思,不断地发现自己错了,

就是真行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每一个人,不同的人,

各自有各自的道路。

“但行己道,勿扰他心”

不要觉得你的道就是正确的,

别人的就是错误的。

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那样就不容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你的行为要端正,

这个东西即是道。

但这个话其实很有意思,

我们会产生个疑问:


我怎么知道我这么做对不对


阳明有个学生问他:

我哪知道“良知”是啥呀

王阳明:你现在脱了衣服出去跑一圈!

学生说:这不太合适吧

王阳明:这就是良知。


所以就以你现在的智慧看,

你心中其实知道什么是对的,去做就好了。

你觉得不对的,就不要去做。


刚才我们还说了,孔子六十岁,

还常常反省五十九岁的自己这错了那错了,

这就是不固,行正道,不固化。


你今天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那就按今天的认为去做,

过两年发现错了,错了就错了,就改呗。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不要认为今天这样对,

一辈子都这样做,可能这样才是真错了。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首先要有求道的心,

如果没这个心,你行不了道。

因为你会有一万种借口给自己开脱,

是行不了道的。


我讲个自己的很小一件事,

上世纪有三个名字里有“虚”的高僧

其中一个就是虚云老和尚

他应该是最知名的,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我因为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居士

所以我虽然知道他,但没看过他的著作,

大家都说他厉害,我也不知道他哪厉害。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他讲了一句话,

就知道这老和尚是真厉害。


他有个学生,也是个僧人

挺狂妄挺牛的那种,问他:


什么是空性


虚云老和尚回答了他六个字:


不怨天,不尤人。


哇!太牛了。真的是高僧。

这六个字就是在讲——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就是不怨天,不尤人。

因为我们凡夫就是这样,

发生一点事情,就推给别人,

都是别人错了,我没错。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都是讲不见世间过的意思。

把是非之心去掉了,烦恼就破除了。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讨厌的也好,喜欢的也好我都不关心了,

就躺在那里就行了,就“无事道人”。

古代很多高僧讲过这样的道理,

日本有个高僧梁宽禅师,

他写了一首禅诗,大概这个意思:


屋子在漏雨,缸里还有两把米,

我往那一躺,两脚一伸啥事没有……


如果你想度化他人,

你也要懂世间法

如果不懂世间法,

没办法度化别人的。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不要让对方有疑问,

这是自性的显现。

真正的佛法是在世间的,

不是在山里面。

也只能在世间觉悟。


离世间,不仅仅是隐居山里,

还有很多人自杀的,

也是以为可以离世间而得解脱

都是像求“龟毛兔角”一样,是不可得的。


这个话如果把它“降格”来理解的话 。

像日本很有名的设计师山本耀司,讲过:


“我”是什么,自己是不知道的,

只有碰到对境的时候,反弹给你了,

你才知道“我”是什么。


所以你必须有对境,

没有对境你都不可能开始,

也不可能认识到自己哪错了。

你天天山里面坐着哪有对境对吧

但是某个阶段住山或者远离人群清修,

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正邪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



正见就是不要被世间这些东西染著。

邪见就是完全沉沦在这个世间。

正邪皆打破,那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世间又不在这个世间。


庄子有个词特别好,“人间世”,四声。

处在出世和入世之间,那个叫“间世”。

超越出世和入世了。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这个偈颂是禅宗顿教的法门,

也是一个大法船,法就像船一样,

这是一艘大船,不是只度家人

只要你愿意,不管你是哪的人,

我都可以度。


我们可能无数生都是这样迷着的,

但悟了就是悟了。

像这间房子,暗了一万年,

你把灯点亮,一万年的黑暗马上就没有了。


这个偈颂就说完了。惠能大师说,

今天我在大梵寺说这个顿教,说完法了,

说他的发愿


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这就是第二品,最重要的般若品结束了。

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未完待续)




*关联阅读:




*《坛经》分享+止观禅修系列文章: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

|计划在视频中讲《论语》并不定期直播问答|


  • 本人长期提供取名服务,详情请关注本 。

  • 欢迎加入【国学会】(会费:4800元/年)。有意者请加我 kafeibaiju;备注:入会。非诚勿扰!

  • 本文图片,乃自营小店之美物,欢迎“八字命理六爻”前往逛逛。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吕波国学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坛经空性就是:不怨天,不尤人发布于2021-05-08 19:44: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