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中的无相忏悔(19)


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


善知识是明眼善知识,四双八辈之流。闻真正法,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这即是多闻的内容,闻到的应该是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无常缘起的无我空寂!自除迷惘是择法眼清净,心地清明才能内外明彻。这份清净法眼的简择,无不是来自善知识的指引开示。能得闻真正法的自除迷妄,这也正是因为学人对于善知识有敬畏,对于善知识所开演的正法有净信,由此而一闻便悟的自除生死迷妄,从而使身心内外明彻。


佛法的修学虽然需要学人自心归依的自依法依,但这份自心归依主要侧重于八正道之梵行的四念处修学。学人的见地需要通过善知识的开示而多闻方能确立,身语意的展现需要善知识开示的戒德方有正行。由此建立在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的前提下,学人进而开展自依法依的自心归依,依于所闻到的正见与戒德努力持续的于身心践行。以学人个体生命的努力为依靠,以善知识所指引的正法为依靠,如此于自心中展开正法与戒德的前行,这样的学人才是自心归依的自依法依不异依。舍离正见与戒德,学人也便无所依靠。


四预流支实为得遇善知识而闻真正法之精所在,自除迷妄的内外明彻也不离如理思维与法随法行。学人于自性中万法皆现,正是不离八正道的法随法行。于八正道的践行中,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四圣谛、五蕴、六处、缘起法、三法印等诸法都需要于此践行中体现,并且还需要学人融会贯通的自然运用于身心的修持中。即便是五根与七菩提分,于修学的过程中尚需要平衡。而慧根成就的四圣谛即是信根的四不坏净成就,这些法理间的法法相润更是马虎不得。


如此见性之人,虽处五浊恶世而不被五欲六尘所沾染,虽处烦恼红尘而不被烦恼所束缚,虽处五欲轮回而却能自得解脱,虽处生死人世而却能自住涅槃,虽住涅槃寂静而却能妙用无穷、利生无尽。法身清净根尘无缚,于生活点滴处,自在无系而光明自得,离执离恋而解脱净乐,一切时处而佛性自用,无沾无染随缘随份,随顺因缘遍显于思想行为、行住坐卧、施为动作乃至语默动静当中,一切妙用自在而无拘无束。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自归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的,心、吾我心、逛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归依。


六祖大师慈悲,于此列举出凡夫以身见为根本的不善心,修行人有必要引起注意并高度的重视!扪心自问,提起“戒刀”剖开个自的身心,于生活的起心动念间有没有这些不善心,于行为举止中有没有这些不善行!常自见己过,这份常自见需要学人于独一静处中常自见流转的身见执。这份常自见即是常观察、常反省,于多闻熏习的时候也便需要常自问。自问身心尚有疑惑没若无疑惑应证初果,若未证果应有疑惑。佛法修学是解决烦恼结缚,得证初果是断除三结,三结未断也便有疑,三结已断明确无疑。以此自问,以此观察,以此修学,独一静处专精思维的常自观察,透过静处的观并于生活的流动中也是如此的常自见己过,这也便是戒德于自见己过中持续的前行。如此的常自见身心的轮回之过,借助知识正见与戒德,通过独一静处而将知识正见转化为实践的正见、体验的正见,并以戒德的开展来解决生命的轮回,如此的学人才能息灭贪嗔痴


不说他人好恶,对于一般有情而言,轮回生命的业习实难自控,于生命的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便有所评论或议论。能做到不说他人好恶的学人,正是因为于自见己过的生命中明确了生命的唯一意义,因而将此身心系自见、规范言行纠已过。心于正法有所属,方能根尘无执不随境。这样的不说他人好恶,正是学人将心思都投入到正法中的前行,对于人世间生活的对错、是非、好恶已然无味,更是明确此中无任何利益,由此系念于自心的常自观察而得解脱清净的大利。存活于有利则生无利则死的有情世间,学人若能内自观察并将说他人好恶的利害厘清,也便不再随顺业流而盲目探讨。有智慧的学人,也便会顺着生命的业习而四两拨千斤般的将之转化为修行的动力。


作为修行的学人,不说别人的好坏是非,尽量少谈是非,这是德行。如何能不说呢对于初学人而言,禁语是最好的方法,先将嘴巴堵住。由此即便心里想说,一起心动念也便能发现。心在浮沉,心中有是非,心里想表达。当学人发现内心不安的时候,也便能明白:这是轮回的惯性,生活的习性。给身心这么一份概念,心也便能于当下安静。禁语应该落实在法上,于每时每刻都能提起:这是苦,如此才能善于发现身见的苦。当内心有纠结的时候,当有人我是非的时候,这是在苦海中!苦恼的当下,能给当下的身心这些概念,能敏锐的提起这些概念,也便是知苦的内容,更是一份观察。知苦接着便是如何了苦,怎样才能令身心脱离这份当下的根尘,不着在这些境象上。念起不随,境来不缚,这也便能心无所住。当学人看清楚的时候,这是观自在的观。一看清楚这是苦,由此脱出而心不系缚,身心也便能自在。缚是系缚,身心被境所拴。不缚物是离系,解结脱缚的身心解放。


学人的修行,正念正智的智慧般若有没有在心中真正的提起来!以正见来引导生命的生活,以般若来指导人生的修行,若是没有则每份当下都在邪见中、都在愚蠢的轮回里。修行人应该于此好自反省。常自见己过,即是要常常的反省生命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若有违戒犯律或有做错事情也便需要忏悔,请求佛菩萨的哀愍原谅,这样才是趋向解脱的行为。


佛法僧戒的四不坏净,需要戒增上、戒师常住。一旦有触犯,也便需要学人马上生起大惭愧心、生起忏悔心。如果不常自见己过,或是犯戒后还没有察觉,或是导师协助学人指点出来,有情若还于此无所谓,这也便是业障深重的表现。当然,能常自见己过也是不容的事,有情的行为往往在轮回的习性中而不自知,很多事项没有智慧去抉择,看不透认不真。忏悔,需要善知识经常的提醒与提携。修行,应依善知识的教导努力践行,把身心交在法上的听话照做。如此的依于正法而自依法依,才能更好的践行八正道。


固然要反省己过、有罪即忏,但在生活中更要常须下心、普行恭敬的落实才行。有情的修学,只有直视并承认当下身心的现状与根性,才会选择合适自己的修行方法并死心踏地的努力。读经是多闻,多闻熏习能长养智慧,心中的定见也能于熏习中生根。不论学人根性如何,只要能认清问题所在,于佛法中找到相应的对治,将心沉下来的一门深入,默默前行也无需于人前彰显,如此的修学方能于法上有所收获。


即使在五戒十善上犯了过错,也应该犯则随悔。不存在所谓的“没关系”,没有所谓的“随便”。针对这些事情,不是让道场来责备,不是让规矩来责问,而是应该站在对各自解脱负责的角度生起惭愧心、忏悔心。不论是住山修行还是居家落实,也都需要如此于每时每刻的时光中常自见己过。这份“常的理解,是战战兢兢的省察,如临深渊的在每一份当下,如履薄冰的在每份起心动念间。身心的任何一个念头起来,如果随意的放它过去,即是随顺无明的无所谓,那也便会继续轮回。若是念起而没有随顺无明,也正是说明学人正在观照,心中的正见已在落实。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干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经文大意


六祖大师慈悲的开示何谓归依清净法身佛后,于此便又继续解说何谓归依圆满报身佛、何谓归依千百亿化身佛。各位善男信女们,法身本来人人具足,念念圆明。清净湛然得见自性,就是报身佛。从报身上思量万法,发智起用,就是化身佛。自己觉悟自己,自己明了自性功德,就是真归依。皮肉就是色身,色身有如住宅,不可以说是归依。只要能了悟自性中本具三身,就是认识自性佛。六祖大师深恐众人不能理解,于此便又苦口婆心的继续以譬喻解释到:


什么叫做圆满报身呢譬如有一盏明灯,能破除千年暗室。一念般若的智慧,能灭除万年的愚痴。不要思量追悔以前的愚痴过错,已经过去的事不可执着,要常常正念当下的思维。以后的行为,能够念念与正见相应,则是圆明的自在。自己要努力见到法的空寂性。善恶虽然悬殊很大,而空寂性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法性,名为真实性。在真实性中,没有染着善、恶的尘境,这是名圆满报身佛。自性生起一念恶念,便能消灭万劫以来所修的善因;自性生起一念善念,便能灭尽恒河沙恶业。从初发心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念念之间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名为报身。


什么是千百亿化身呢如果不攀缘思量万法,法性本来就有如晴空一般。对万法有一念的攀缘而思量,是名为变化。攀缘思量恶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地狱的境界;攀缘思量善事的时候,自心就能变化为天堂的境界;生起毒害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龙蛇的境界;生起怜悯众生的慈悲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菩萨的境界;生起离欲染的智慧时,自心升华为上界四禅四空诸天;生起愚迷、执着愚痴之时,自心就转化为下方的三恶道。自性干变万化非常多,愚迷的人不能省察觉悟,念念中生起邪恶之念,所以经常在三恶道中游行。如果能回转一念的善心,就能生出般若智慧,这是名自性化身佛。


六祖大师慈悲,在这里以譬喻例举出凡夫以身见为根本的流转轮回,修行人要引起注意并高度的重视!一心遍含十法界,天堂地狱随人走。对于倾向于离开贪嗔痴束缚的有情而言,解脱染爱执着是当下的要事,需要给予完善的出离,以明确五蕴身见非我,了达根尘缘起的流转与还灭,如此的学人方能安住于缘起的无我而尊重于当下的生灭。也就是说,清净法身需要学人舍断身见与身见的贪嗔慢,圆满报身需要学人亲近善知识具备法住智以此体证于身心,千百亿化身需要学人不仅自修解脱道尚且需要开展菩萨行。







《古仙人道》系列丛书:


  《净其初业修梵行》

  《诸受虚幻修念处》

  《摄心系念生灭观》

  《诸法无我善修学》

  《佛陀垂训古道迹》


若欲恭请法本,可于 后台留言请购。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忆起阅读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坛经中的无相忏悔(19)《净其初业修梵行》(二十七)发布于2021-05-08 21: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