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是关于心的本质,以及心如何从此岸到彼岸的经典。此岸就是心被五蕴遮蔽,充满无明暗苦、充满挂碍、恐怖、颠倒梦想的状态。彼岸就是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回归本我自性。也即心从 “执有”的此岸到达“明空”的解脱彼岸。心越执着于“有”就越无明暗苦,越“空”就离彼岸越近。心如何到彼岸《心经》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不断向内心深处内观直到显现般若智慧,将五蕴观空,心便解脱了。

智慧:

1、观自在菩萨:即观音菩萨,当其向外观时称观世音菩萨,观世间音,应声救难。当其向内观时,全然专注于自己所在时称为观自在菩萨,也指内在已通达圆满、自由自在。

我们有两双眼睛,一双向外看,一双向内观。

外观世音,对一切外境、人等不分别地观,不是选择性地看。

内观自在,觉知当下所在,自己身、口、意。

2、行深:不断往内心深处行走,不断向内观。我们有两条路,一条路通向外在的世界,一条路通向内心深处。只有向内的那条路才能到达心的彼岸。

3、般若波罗蜜多:到达证悟解脱的境界,心的彼岸,智慧海完全打开,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4、照见:如空中皎月照见大海般,内心如如不动去照见,不生分别心、评判心,仅仅是如实地觉察它、照见它。若因所观而生心(分别心)则会起波澜,外显于世就是产生各种幻相、生命中的各种障碍和痛苦

5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五蕴,都只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其并无自性,不是恒常不变的,生生灭灭,都只是成住坏空,生老病死的过程。我们有般若智慧后,能看清楚因缘,便不再会对这些现象和感受去执着,从而产生贪爱、执取、厌恶、憎恨等烦恼和挂碍,不再因此遮蔽我们的心性。遮住皎洁月亮的乌云,终究会散去。

6、度一切苦厄:从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中度脱出来了。

经典的价值不仅在于给我们知识和理念,更在于通过去践行它,帮助我们从迷相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有力地行走在真理和实相中。只有亲证亲悟,方知其中奥妙。

践行:

上述经文的践行方法就是内观法门,“观”、“行”、“照”、“度”。时时保持对当下所在状态、所处境遇、感受、行为、念头的觉知,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保持中正,不生分别心、评判心,仅仅是如实地觉察它、照见它,不断往内心深处去行,去观,去探索。尤其在碰到障碍和烦恼时,更是内观的良机,面对它,接受它,如实地去“观”、去“行”、去“照”,不生分别心,觉察自己是如何从烦恼和痛苦中度脱。

注意:

内观外照都不能用大脑去思考,只是中立、客观、如其所是地去看。所以,观照时,大脑要保持空,要将从外在获取的信息放下,仅仅是如其所是地观照,这样才可能了知实相。外在的信息可以给我们方向和方法,但观照时一定要全部清空。

 

心经,内观法门,内观,五蕴皆空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心月:《心经》第一句,就是内观法门发布于2021-05-08 21: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