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从网络上转载,旨在传播文化,无商业用途。原 hsgzlgg

原文作者和我看到的展品完全不一样,我看到的大多是一些圣旨、文书、经文等物品。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小文注释:普陀山也是藏民心之所往之处,好多藏民想这一辈子去一次普陀山,但是好多藏民都没钱有钱。这是我西藏的同学告诉我的,普陀山为中国教四大名山之一),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

    行前在网络上搜索到布达拉宫摄影的最佳位置,然后如法泡制。

    药王山上拍摄正面西侧,50元人民币上的布达拉宫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这里的最佳拍摄时间是日出时分,太阳会从布宫右侧升起。我们等待的日出,并不是地平线上的日出,而是第一缕阳光洒在宫殿上的那个时刻。



 布达拉宫广场上适合拍摄布达拉宫的正面全景“标准照”



布达拉宫广场的东侧的池塘南边可以拍摄以出柳树作为前景、带有倒影的布达拉宫图片。



夜景。这里夏季天黑得很晚,不过晚上的拍摄却很享受,周围都很安静,你可以自己慢慢地摸索,不受外界打扰。



布宫的后面是一个美丽的公园,叫宗角康公园,公园内的湖叫做王潭,湖面上飞翔着许多鸥鸟。所以,背面(龙王潭)最适合拍倒影,鸥鸟飞翔等景观。



站在大昭寺的金顶上,用长焦拍摄布达拉宫,如下图所示。



布达拉宫缘山势拔地而起,主体建筑分为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红宫内主要是历代da lai la ma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白宫为da lai la ma理政和起居的宫殿,高7层。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城城墙相连接。城墙高6米,底宽 4.4米,顶宽 2.8米,夯筑,外包石面。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门楼,在东南角与西北角还各建有一座角楼。围墙内、山坡前有历代建造的布达拉宫附属建筑,如藏军司令部、印经院、监狱、仓库等,风格与主体宫殿谐调一致。在山背后有布达拉宫的后园龙王潭。



 为了叙述方便,首先介绍“布达拉宫珍宝馆”。珍宝馆最初为西藏一户贵族的旧宅,白墙红木,是座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土石结构建筑。这座建筑在保留其原样的基础上,通过外部整修和内部重新设计,现改造成布达拉宫珍宝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



珍宝馆内的文物主要为明、清两朝的典章文物,罕见的藏文经典,深藏的稀世文物。整个展览以文物为主,辅助以图片、局部复原场景为展示手段。展厅分为三层,珍宝馆内所陈列的文物均为真品。



进入馆内,大门两侧是两幅大型壁画,其中一幅浮雕壁画展现了清顺治皇帝接见五世da lai la ma的场面,1652年,五世da lai la ma应顺治皇帝要求赴京朝觐,顺治皇帝在南苑接见了五世da lai la ma,还特意修建了黄寺作为da lai la ma留京期间的住所,赏赐了大量珍宝。次年,顺治皇帝授予五世da lai la ma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da lai la ma”的封号,da lai la ma的封号和其在西藏的zheng jiao地位正式被确定下来。而额尔德尼的封号,是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后正式确定下来的。自此,da lai la ma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壁画中心,顺治皇帝端坐在宝座上,五世da lai lma坐在顺治皇帝右侧,上身微向前倾,头部向顺治皇帝倾斜,像是正在陈述着什么,下边是几排陪宴的大臣和la ma。这幅壁画是西藏地方和zhong yang从属关系的有力证明,同时也说明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一幅为文成公主进藏时的情景记录。原作在布达拉宫内正门大厅。


反映布达拉宫建设历史的壁画


 由此向右转弯,大厅中的“八瓣莲花金刚坛城像”会立即吸引游人的目光,这尊14世纪的造像通高81.4厘米,为密宗供奉像。莲瓣中央为喜金刚像,每片莲瓣上均有四尊密宗本尊携眷像,是典型的明永乐年中原宫廷造像风格,工艺十分精湛,令所见之人无不发出赞誉之词。这座造像堪称历代同类佛像之佼佼者。这座“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被人们誉为珍宝馆的镇馆之宝。



一幅巨大的唐卡和佛龛



展览的第一部分名字叫“史海钩沉”,主要是陈设了清朝各代皇帝御赐布宫的长生牌和御笔的匾额,同时还有一些历代da lai la ma出行、活动时的仪仗用品等。



由于很多匾额目前仍悬挂在布宫的重要殿堂内,因此这里的匾额基本都是复制品。考虑到布宫目前参观时间有限,而且也并非所有大殿尽数开放,所以从这里还是能对历史上所有御笔匾额有个全面的了解。 

   “涌莲初地”,是乾隆皇帝赐给八世da lai la ma的御笔牌匾,寓意是“莲花初离大地”。在红宫西大殿。

雍正金字牌匾:“大悲超宗”。在观世音本生殿。

慈禧太后赐,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挂在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


清同治金字牌匾:“福田妙果”。在圣观音殿。


 “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是由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康熙皇帝金字长生牌位。保存在三界殿。是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派员护送七世da lai la ma进藏坐床时,赐予布达拉宫的。以后,历代da lai la ma每逢藏历年初一和皇帝生日,都要对此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礼。


da lai la ma出行的仪仗


皇帝赐封da lai la ma的名号。



绣有龙纹的伞盖。


第二部分“宫藏珍品”,有八个小单元,分别为:御书匾额、馆藏珍品(瓷器)、文献典籍、佛像、宗教用品、面具服饰、唐卡艺术、生活用具。



这里面既有自元朝起,zhong yang zheng fu对西藏地方官员的各种赏赐珍品,也有西藏地方政府派人专门到内地烧制的大量具有西藏文化传统图案及传统器物造型的瓷器、玉器、珐琅彩等。这些珍品虽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沧桑,但在灯光的照射和烘托下,还是显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散发出迷人的风采。面对这些珍品,除了仔细欣赏,我自然也不会放过拍照的机会,而且由于眼前这些陈设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可谓极品中的极品,所以每一件都是那么夺人心魄,我也不得不对着每件宝贝一次次的按下快门。期间我曾经询问了工作人员,这些宝贝是否有从西藏博物馆搬来的,他的回答很明确,这些都是布宫的珍品,哪里都没有去过,而且也只会在这里展出。呵呵,仅凭这一点,珍宝馆就是非常值得一看呀!


18世纪的乾隆青花八宝纹开片瓷大碗。


16世纪明嘉靖黄釉松纹碗。



15世纪明成化绿釉龙纹碗。(虽然叫龙纹,但是仔细的看下图,这不是龙,是蟒,龙有五指,但是蟒只有四指)


16世纪黄釉暗缠枝莲纹高足碗



13-15世纪霁蓝釉留白花卉纹高足碗。这个高足碗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通高12.8厘米,碗口径15.5厘米,足径5.6厘米,碗身通体呈深蓝色,外侧碗面镌有花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15世纪的永乐甜白釉暗龙纹高足碗



18世纪雍正斗彩团花纹敞口碗



镂雕狮子绣球白瓷鼻烟壶



15世纪宣德白釉暗莲藏文纹僧帽壶



19世纪光五彩凤纹碗



18世纪雍正斗彩团花纹敞口碗



18世纪雍正白釉堆花纹花觚



18世纪乾隆白料蓝红旋纹瓶



18世纪乾隆粉料花瓶


15世纪的青花双耳瓶


18-19世纪清嘉庆青花松鹤纹抱月瓶


18世纪开片双耳瓶


18世纪乾隆五彩葫芦瓶

17-18世纪康熙花卉纹粉彩盖盒


19世纪清咸丰霁红釉玉壶春瓶



17世纪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纹花


18-19世纪嘉靖白地缠枝花卉纹粉彩多穆壶


18-19世纪清嘉庆绿地缠枝莲托八宝纹兽耳盛器



18-19世纪嘉靖白地缠枝莲托八宝纹粉彩三足炉


18世纪雍正黄料双耳炉



18世纪乾隆绿料出脊觚



17世纪景泰蓝花卉纹大盘

18世纪景泰蓝蝶恋花纹盘


18世纪乾隆景泰蓝夔龙纹花觚



18世纪景泰蓝开光纹鸡心壶


18世纪景泰蓝荷叶形盘


18世纪景泰蓝三兽耳提


16世纪青白玉云凤纹竹节足爵


17世纪桃形玛瑙杯



18世纪犀牛角雕枝叶桃纹杯

18世纪羊脂白玉高足杯

18世纪白玉高足碗


16-17世纪青白玉四獾纹镂空莲盖


18世纪青白玉双螭耳铺首纹簋


18世纪汉白玉如意纹狮纽挂钟及木竹节纹架


19世纪角质鼻烟壶



19世纪碧玉万寿纹龙纽盖执壶

18世纪青白玉双螭耳铺首纹簋


18世纪乾隆白玉佛手花插


18世纪乾隆碧玉凤托瓶花插


18世纪青白玉镂雕松葡纹山子


18世纪绿松石猴爬松摆件



18世纪缠枝莲内包银漆器高足碗

18世纪乾隆开光山水人物纹圆漆盒


18世纪马蹄彩漆盒


18世纪开光花鸟纹四方倭角漆盒


第二单元展示的则是布宫珍藏的各种古籍文献。从展览的介绍中得知,布宫所珍藏的各种古籍经书中,有近万册是用金、银、珊瑚、珍珠、绿松石、朱砂、黑墨等金属、矿物颜料磨成粉汁,分别在贝叶、蓝靛纸、藏白纸上书写制成的,而这里展示的正是其中的精品。姑且不说这些古籍内容如何的珍贵,单从外观上看,这些展品就已经和我们平时想象中的古籍文献完全不同了,尽管随随便便的一册就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它们的颜色依旧鲜艳,经文依旧清晰,这可能也是藏传佛教能够在西藏广为传播、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17世纪八宝书写经书


17世纪藏药医手抄经书


14世纪朱砂汁书写《甘珠尔经》永乐版



18世纪蓝靛纸金汁书写经书


9世纪贝叶经


 第三单元展示的则是西藏著名的“唐卡艺术”,可能由于大部分唐卡仍挂在布宫的各个殿堂中,因此这里展示的唐卡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每一幅几乎都是精品、也都是某一种类唐卡的代表作品,比如刺绣唐卡、织锦唐卡等,尤其珍贵的是,这里还展示了一幅乾隆御笔题写的佛塔唐卡,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凹凸有致的刺绣唐卡宗喀巴大师


乾隆僧装唐卡


17世纪的乾隆御笔佛塔唐卡



其他唐卡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小文不定期更新的日记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布达拉宫详情介绍二发布于2021-05-12 11: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