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得清净身,法音普及无边界。

我们发心学佛了,特别是出家了,国王不做了,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呢?出家就要为一切众生说经讲。说经讲道,最重要的,音声啊。我们娑婆世界文殊菩萨讲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这个音声就要好。音声之好,有些人是天赋的,前生修的好因。赞佛、赞法、赞僧,赞叹三宝,赞叹世间善人、善事,他的音声就好了,这个善啊。凡事都有因果,这是我们要常常去想想,我们要想样样好,要修善因。除了自己修行之外,还要求佛加持。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你发心讲经说法,上了讲台之后,那个人的相跟声音都不一样了,跟台下不相同。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为什么呢?在讲台上有佛菩萨加持,下了讲台就没有了。所以台上台下相貌不一样,音声也不相同。音声也是佛力加持的。你们认识我时间不长,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很早年就认识我的,还有一些我在初出家刚刚学佛的时候认识我的,那个时候的相貌、音声,跟现在完全不相同。这些都是学佛之后,得三宝威的加持。得佛清净音,做什么用处呢?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我得的相好、音声,不是向世间人炫耀,我比你长得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弘法利生,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实在讲,相是要好。因为众生都爱美,这个相貌不好,那法缘就不会好。所以诸佛成佛,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的,诸佛成佛,成佛之后,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福报,修来的。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相好就能够摄受众生,众生一看到这个相,他就跟着你走。这个很厉害,舍不得离开你。最明显的例子,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说出来了。他就是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太好,说这个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就是因为爱释迦牟尼佛的相,出家了。我们这个世间人,也常说秀色可餐,遇到一个相好的把吃饭都忘掉了。佛很懂得众生的心理,一定要示现得很好的相,来摄受一切众生,道理在此地。为的是宣扬“戒定精进”,这就是包括整个的佛法了。戒、定、慧三学,小乘法里头修学的中心。“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所以这三样合起来,就是大小乘佛法,统统含盖在其中了。

下面一句,尤其是难得了。“通达甚深微妙法”,这一句指的是什么呢?以平常佛法来说,“明心见性”,宗里面讲的。《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心是心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甚深微妙法。如果刻实而论,真实甚深微妙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的确是甚深微妙法。为什么呢?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净土是难信之法。一般人听了不相信,听了要反对、排斥,给诸位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不稀奇,我听了点头不错,很正常。听了他就欢喜、接受,那是不平常,那是奇怪啊!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啊!所以你能够相信,不平常。本经后面都说到,你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今天发现。你过去世没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怎么会相信呢?这个法门一宣扬,人家一听就相信了,那怎么能叫难信之法呢?那很容相信嘛,那不叫难信之法。所以一般人听了不能接受,排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明白,这就是他多生多劫没有善根,或者是有善根,还没有成熟。那么由此可知,一定是先通达,然后才能够顺利的宣扬,为大众介绍。

我们再看下面一首。这个底下六句很重要,虽然是法藏比丘老师提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都是我们自己修行的典范。

智慧广大深如海,

佛法所求就是智慧。大乘的禅宗所修的,不是禅定,是智慧。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一开端,就跟大家说:“总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他没有叫他们修禅定,总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可见得中国的禅宗,是修的般若。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不是以智慧为目标。智慧从那里来呢?从定当中来。所以“定”是枢纽,智慧是目标。“定”就是清净心

内心清净绝尘劳。

尘劳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东西就是尘劳。要把这些东西淘汰得干干净净,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六祖大师他在成就的时候,向五祖陈述他的心得报告。五祖传法,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契入了,他明白了,说出他自己的心得,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所以清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本来心。我们现在心不清净,是被污染。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由染再回归到清净,这就是真修行。你把修行真正的纲领掌握到了,你真的会用功了,如何把我们污染的心恢复到清净。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无论那一个法门,都是为了这一个目标:怎样由染再回归清净。我们今天用念佛这个方法,净宗是用执持名号(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心净则土净,得到清净心了,给诸位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与西方净土感应道交,那个时候往生,可以说是自在往生。这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们今天想去,去不了,道理在哪里呢?心不清净,跟净土不相应。一定要念到清净心,凡是对心有污染的,我们都要警觉到那是错误的,应该舍离。你看这个世饶王,他是国王,处理国家的政事,办得再好都是染污清净心。所以他必须把他的王位舍弃掉,富贵舍弃掉。为什么呢?希望把污染的心再回归到清净。真正的道理在此地。

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嗔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个和前面一共六句,也就是偈颂的第四首跟第五首前面的两句,这个完全讲的是菩萨自利之德。因为有深广的智慧,智慧前面说过了,是从清净心里面所生的。那么由此可知,修行清净心,确实是修学的枢纽。

“超过无边恶趣门”,恶趣不仅仅是指三恶道。在六道里面比较起来,三善道比三恶道要好的太多了,我们称三恶道做恶趣。如果以十法界来看呢,那连天人也是恶趣。为什么呢?他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在这个六道里面,佛常在经上感叹的说,生死疲劳,这是真实的现象。三界之外,有声闻缘觉、菩萨。菩萨无明还没有破尽,要跟佛做一个比较呢,那他也是恶趣。所以此地,“恶趣门”里面,包含的非常之广。超过无边恶趣门,这一句它真正的含意,是超越九法界。因为底下一句,我们就明显的看出来:“速到菩提究竟岸”,这个究竟是如来的果地,因为等觉菩萨都不究竟。由此可知,前面那个无边的恶趣门,包括九法界的有情众生。这个才显示出西方净土无比的殊胜

“无明贪嗔皆永无”,无明是妄想,贪嗔痴烦恼,也就是说,妄想执著永远断除了。惑是迷惑,过是过失,这个里面所说的,是三毒的习气也都尽了。怎样把它断尽了呢?三昧力。此地所说的三昧,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能够体会:念佛三昧。这个六句,诸位仔细的去看,它以智慧为首。一开端是“智慧广大深如海”,而以三昧做结束,都归到这个三昧,这个意思就非常的深了。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要细心体会到他的深意。

那么由此可知,三昧的样子,就是清净心。不仅是净宗,大小乘佛法,无不是修清净心的。因为清净心,有浅、深、纯、杂不等,所以才说三乘,才讲等差的果位。清净要达到究竟圆满了,这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境界。因此,只要是学佛,无论是哪一个法门、无论是哪一个宗派,会修的人,功夫得力的人,都在清净心上用功。也就是说,在三昧上着力,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再看底下经文,这是讲的求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这样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是属于觉他的。前面是自觉,自觉一定要觉他。

亦如过去无量佛,

这一句我们也要重视。要成就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一定要侍奉无量佛,才能成就无量的智慧。如果我们要没有能力,说实在话,以我们现前这个业障深重,一尊佛都遇不到,哪有能力去侍奉无量佛呢?幸亏世尊为我们介绍了无量寿佛,就是无量佛的代表。我们能够侍奉无量寿佛,就是弥陀佛,就决定有机会侍奉无量佛。这个到后面我们会看到。

为彼群生大导师。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以佛的身分、以菩萨的身分,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真实的大导师,引导众生了生死出三界。那么换一句话说,这一句就是特别是指五浊恶世导归极乐。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九法界有情的众生,这个是一切诸世间。就是刚才所说的,六道外面声闻、缘觉、菩萨。菩萨若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无明烦恼很难断尽。菩萨也求往生,不但是一般菩萨求往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都求生净土,何况其余,这是我们要警觉到的。九界有情,阿弥陀佛只用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普度,这是能救一切诸世间,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议。

“生老病死”,这是六道凡夫,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的。除这四种之外,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是世尊在许多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的八苦。人在六道里面,八苦交煎,名号功德能救,确确实实能救。这个意思,就是事实的真相,在《无量寿经》里面,显示得非常清楚、明白,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死苦,这个法门可以教我们不死。可以教我们不生病,可以教我们不老,只要你真的能相信,真的明了经典所说的意趣,肯认真的依教奉行。为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一些苦恼,包括生、老、病、死,这个八苦、三苦,它的根源,就是妄想执著,根源啊!念佛三昧,清净心,就能把这个病根拔除。病根拔掉了,那这些苦恼的事相,自然就没有了。所以这是真正治根的方法。佛传授给我们了,这问题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接受。果然完全接受了,百分之百的接受了,那恭喜你,你什么病都没有了。如果接受个八成,那你还有二成苦恼,你还不能完全脱苦。由此可知,佛是全部教导我们,看我们自己理解多少,愿意接受多少,然后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做到多少,这都是我们自己这边的事情。佛是全教了。

底下,就说出非常具体的生活行为,这是健康的生活行为,快乐的生活行为,诸佛菩萨正常的生活行为。我们要知道去做,当然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去做。

常行布施及戒忍,

“常行”,常是永远没有间断。“行布施”,布施是什么呢?是放下,是舍,你要肯舍,要肯放下。放下什么呢?凡是染污我们清净心的,统统要放下,统统要舍掉。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都是染污清净心的,都是生死烦恼的病根,怎能不舍呢?所以应当把它舍得干干净净,所以教你布施啊!世间人听到佛法,知道佛法好,菩萨修布施波罗密,也都能说的出来。自己为什么不肯做呢?舍不得,换一句话说,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呢?我们的生活太苦了,得到太难。很难得到,叫你舍当然也难。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因果,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才有这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一定要常常读诵大乘经,要去体会大乘经里面的教义。道理明白了,因果清楚了,你自自然然就肯舍了,自自然然你就肯放下了。理明白了,心里面开解了。我们之不肯舍,是怕自己生活有困难。譬如说财富,舍掉之后,我的日子就过得很苦了,这个是我们自己在打妄想,想错了,不是事实真相。那个财,愈舍,你的日子过的愈自在,过的愈丰富,完全跟我们想象相反。我们不明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这个心里面才有悭贪,贪是贪求,悭是舍不得,才有这么多毛病。舍财,你财用决定不会缺乏。你布施法,一定得聪明、智慧。你能够帮助一切受苦受难的这些众生,你一定得健康长寿。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菩萨修布施,把布施列在修行第一个纲领,可见得它非常重要。

底下一个是“戒”,戒是持戒。菩萨行的六大纲领,这个持戒的范围非常广泛,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广义怎么说呢?就是守法。佛对我们所有的教训,我们都要遵守,不仅仅是讲的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些戒条,不只这些,那个范围太窄小了。所有一切的教诲,我们都要遵守。除这个之外,我们今天生活在世间,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我们要跟社会大众相处。维持社会的,国家有宪法,地方上有法令规章,一般没有文字记载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都有义务要遵守,才能够维系社会的安定繁荣,这个是在持戒。

第三呢,要“忍辱”。忍辱,就是一切事情我们要有耐心,要忍耐,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忍耐。修学,更要能够忍耐。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一句话的确是真理。无论是佛法、世法,我们都要有耐心,唯有耐心才能够达到圆满的成就。


极乐净土&净土宗&净土法门&净土五经一论&一方净土&梵天净土&佛教净土宗&净土宗祖师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无量寿经》讲记之【法藏因地第四(4)】之115发布于2023-12-05 20:44: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