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常说的聪明,耳的听觉灵敏为聪,眼睛的视觉灵敏为明。所以人的耳目很重要,一般人只管看和听,由于常被外界的物质、人事环境蒙蔽,就只看到眼前的那些状况,又不再加思索,就变成近视、短视,只了解小处,没有远见。“心之官则思”,“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管思想的功能。人如果没有思想,只靠反应,只顾暂时,只比动物高明一点点而已。
人是有思想的,“思则得之”,不思,则永远不会得,不会高明。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思想,这是上天给我们生命时,就给了我们的。“立乎其大者”,人之所以号称高于万物,就在此,其他没有思想,没有灵性的生物,是无法与人相比的。这也就是能为“大人”的理。 
孟子这里提出了“思”的重要。比孟子还早的管子,早就提出来:“思之,思之,通之。”说明“思”的功能。孟子之后一千多年,宗极力主张“思”的重要,每一个问题,都要用思想用智慧去仔细研究,最后则豁然开朗。所以人没有思想不行,能思想再加研究,没有不通的。“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搞通了以后,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想通的。 
的人,都说要除去妄想。一般人以为除妄想就是没有思想,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如果“无念”、除妄想就是没有思想,何必学佛,学禅宗!干脆学死人多好!死人就根本用不着想了。再不然,用麻醉剂,把自己麻醉了,不会思想,多好!所以,怎么样叫做“无念”,怎么样叫做没有“妄想”?大家都不用脑筋,也不“思之,思之”,以为盘起腿来不要想就是道了,真是大错特错。 
人之所以为人,唯一高明之处,就是因为有思想,学佛为什么礼拜佛?我们知道,佛陀在中文的解释:“佛者觉也”,佛是觉悟了的人,觉悟了就是清醒了。又说“悟道”,悟了就是不迷了。迷一定昏,所以叫“昏迷”,这要搞清楚。 
学佛的人要注意,八识心存在的功能,唯识的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最后就是思。“思”不是“想”,想是我们脑子里,这个,那个,看书,逛街,乱转乱想的是想。什么是“思”?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心田就是“思”,心田非常清明,一点烦恼都没有,透剔明澈,非常清凉,没有杂念杂想的境界,那个心田就叫做“思”。平常“思想”是一个名词,实际上思是思,想是想,两者是分开的。
所以宋儒程明道的诗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那是真的。又如佛家密宗观想,念子,就是“思”的作用,思想精神力量,超越了宇宙的功能。净土宗的西方极乐世界,念一句“南无弥陀佛”,一念之间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思入风云变态中”,超越了宇宙的作用,心愿的力量就有这样大。 

比孟子更早,中国上古时代,儒道尚未分家,这个“思”叫做“精思”,就是说学道的人,要想修成超凡入圣的神仙,他的工夫就是“精思入神”,进入“神化”的境界。现在打坐修道,作白骨观就是“思”,后世的禅宗叫参话头,这个“参”实实在在就是“思”,是“精思”,就可以“入神”。精神思想的伟大功能,就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据我所了解,现代的青年,只是想而不思。不过,如果对一个年轻人说:“你没有思想。”他一定很生气说:我怎么没有思想!我很聪明,我什么都想得通。那不是思想,那是为了考试硬记的,硬装进去的知识。学问的成就是“精思”来的,禅宗叫做“参”。 
所以孟子说上天给我们一个头脑,给我们与众不同的伟大功能就是“思”,人不知道发挥自己的思想,求得大智慧,仅仅靠别人说,别人教,又有什么用?这就是“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怎么“引”?就是禅宗说的,像牛一样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而已。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一头牛,就要自己透过自己的智慧去思,这是孟子所说做修养学问的道理。换言之,如果能够做到儒道两家不的原始文化,精思入神,就是圣人境界了。不用心去求一门学问,就没效果;但是心不要用歪了,不要用小聪明,要用大智慧,这就是“大人”。 
这一段由前面的“放心而已矣”,讲到做工夫,讲到“思”的重要,然后讲人格的修养。孟子的学问中心,全在身心两方面;而全部的重点,就在养气。养什么气?养天地浩然之气。孟子养心之道重点在哪里?“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在放心。
--《庄子諵譁》 (节选)

万法唯识一切唯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唯识学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以为盘腿不要想就是道,真是大错特错!发布于2023-06-27 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