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

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梦

石头记-红楼梦之五十一                                            

   这小厮

正月十五上元节,贾元春归省。贾母众人见过贾妃,各叙阔别寒温,“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批书人指出:“前所谓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排行,至此始全。”

“四钗之鬟”说的是:元春的丫鬟抱琴,迎春的丫鬟司棋,探春的丫鬟待书,惜春的丫鬟入画。她们的名字同时暗喻:元春会弹琴,迎春会对弈,探春擅长书法,惜春喜欢绘画。这几个丫鬟的名字是不是很别致?

丫鬟的名字起的好,服侍宝玉的那些小厮的名字也很有趣。

朋友冯紫英请客,宝玉带着小厮双瑞、双寿前往,暗喻饭局是以给宝玉祝寿为名的娱乐活动。(第二十八回)

“干儿子”贾芸,因宝玉不经意的一句“明儿你闲了,只管来找我,别和他们鬼祟祟的”话,来到外书房等宝玉。“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一连出现六名小厮,每个人的名字都韵味十足。下面,咱们单讲小厮焙茗。

据说,制有七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等。唐代诗人皮日休有首《茶舍》诗,提到制茶的四个工艺:“焙”、“蒸”、“研”、“拍”。诗中写道:

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满山月。   

其中的“焙”就是把东西放在器皿里,用微火在下面烘烤,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得到干茶。在古代,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按地域来说“蜀作茶,吴人作茗。”渐渐地“茗”就是茶,茶也叫茗,所以喝茶又叫“品茗”。

宝玉喜欢品茶,也懂得点茶艺,否则不会在《秋夜即事》诗中写出:“静夜不眠因渴,沉烟重拨索烹茶。”也不会在《冬夜即事》诗中写出:“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作者给宝玉的小厮起名“焙茗”,看来很有想法。这个小厮不止名字有意味,说话办事更是得力。

第九回,宝玉的好友秦钟在学校受同学金荣欺负。无故还要欺压人的茗烟受同学贾蔷调拨,要为宝玉出气,与众顽童一起大闹学堂

第十九回,茗烟同卍儿在小书房幽会,被宝玉抓了个现行,没有受到责罚。茗烟为取悦小主人,将宝玉引到城外袭人家。

第二十三回,宝玉进入大观园没几天,便浑身不自在。茗烟度其意,弄来许多古今小说传奇角本给他解闷。《西厢记》、《牡丹亭》等引得宝玉魂不守舍,催化了宝玉和黛玉的初恋之情。

停!不是说焙茗吗?怎么讲的是茗烟啊?

哎!按书中的交代,这茗烟就是焙茗。二十四回以前叫茗烟,二十四回叫焙茗,到三十九回又改叫茗烟,始终没离开茶。但茗烟却不能时时陪伴在宝玉身边,他不能进入大观园,因为那是女儿国,他只能在宝玉外出时跟随左右。

第四十三回,茗烟随宝玉私自出城,到水月庵祭奠金钏。他本不知道宝玉的心事,但他会看,善揣摩。在井台上摆好香炉后,茗烟站过一旁,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回身命茗烟收走。茗烟嘴里答应着,手却不动,而且趴下磕起头来,口内叨咕着:“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说毕,又磕几个头,才爬起来。

茗烟察言观色,洞悉了宝玉的心思。批书人则道明了作者的深意:“忽插入茗烟一篇流言,粗看则小儿戏语,亦甚无味。细玩则大有深意,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之小童哉?此一祝亦如《西厢记》中双文降香,第三柱则不语,红娘则代祝数语,直将双文心事道破。此处若写宝玉一祝,则成何文字?若不祝则成一哑迷,如何散场?故写茗烟一戏直戏入宝玉心中,又发出前文,又可收后文,又写茗烟素日之乖觉可人,且衬出宝玉直似一个守礼代嫁的女儿一般,其素日脂香粉气不待写而全现出矣。今看此回,直欲将宝玉当作一个极清俊羞怯的女儿,看茗烟则极乖觉可人之丫鬟也。”

在这儿要插入几句,《西厢记》里的莺莺为什么又叫“双文”呢?

原来,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于唐朝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元稹才智过人,与大诗人白居同科及第,为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据传,元稹婚前,与母舅家一位远亲家的姑娘有过恋情。姑娘叫崔双文,才貌双全,家很富裕,但没有权势。元稹赴京应试后,因才华出众获得京兆尹韦夏卿赏识。元稹当官心切,便攀附权贵,抛弃了双文,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多年以后,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有人据此推测,“莺莺”的原型就是双文,把戏曲中的人物也叫“双文”。不过也有人根据汉语知识得出结论,崔莺莺后两个字“莺莺”是叠词,即两个相同的文字连在一起,所以称“莺莺”为“双文”。

现在看,元稹创作《莺莺传》的动机,是良心不安,还是难以忘怀,无从知晓,但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却给曹雪芹创作《石头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

话说回来,接着讲茗烟。他怕担不是,劝宝玉尽快回家,你看他的话,即在理,又婉转。茗烟说:“还有一说,咱们来了,还有人不放心。若没有人不放心,便晚了进城何妨?若有人不放心,二爷须得进城回家去才是。第一老太太、太太也放了心,第二礼也尽了,不过如此。就是家去了看戏吃酒,也并不是二爷有意,原不过陪着父母孝道。二爷若单为了这个不顾老太太、太太悬心,就是方才那受祭的阴魂也不安生。二爷想我这话如何?”

“焙茗”这小厮,是不是一杯沏好的热茶,解渴暖心,还有淡淡的香气萦绕。


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这小厮发布于2023-11-14 19:40: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