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春丽,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供职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中学部。



正 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学生读书竟成了一件难事!


   为完成向高一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红楼梦》的教学任务,我花了不少心思,也走了不少弯路。光是“想一想”和在班里“说一说”大概就花去了二十年光阴。这期间,几千张青春的面孔从我眼前匆匆而过,一茬一茬长成了大人,而我也从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渐渐变成了“勤勤恳恳”的中年教师。最初我向同学们推介《红楼梦》的时候,“请同学读书吧!”我会手拿名著,激情洋溢眉飞色舞,仿一个口若悬河的演讲家、一个斗志昂扬的革命家、一个浪漫多情诗人;而后来,“这本书真的不错,请抽时间看一看吧!”似乎渐变为街头叫卖的小贩,不仅声音减弱,气势也明显收敛。再后来,“还是要读一读《红楼梦》,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哦”,竟像是乞丐,甚而有时还觉得心虚和理亏,仿佛是窃贼,要预防被数学老师、物理老师,甚至家长和领导逮到的危险。再再后来,不光让学生读《红楼梦》觉得底气不足,连自己远远地在书架上瞄上一眼都有负罪感。“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看什么不好,还看《红楼梦》!”曾经一位领导当着我的面,从我的班上抄走学生的违纪证据,一边旁敲侧击地训斥学生,一边怒气冲冲地将书扔到我的办公桌上。


   

  “青春作伴好读书”这样美丽而虚假的句子,只有在每年读书节到来,恰逢周一,又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由语文教师出身的领导站在国旗下喊一嗓子。可谁不知道呢,“青春作伴好读书”远不如“青春作伴好刷题”更容得表扬呢!


   想要学生读书,尤其是高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可想而知是有多难。而没有阅读质量的语文课堂又何其荒凉!没有文学经典相伴相随的教学生涯又是多么艰难!没被文学经典充分滋润过的青春又是多么的苍老!

所以我说,不止《红楼梦》里有解不完的青春的密码,每一部文学经典里都有一个青春不朽的精魂!孩子们,只要你学会了解读一本,你就会解读第二本、第三本、无数本,可这第一本,作为中国人,最好是《红楼梦》,因为这本书里的青春密码,最好玩,最值得玩上一辈子!

可是,如果这种读书的快乐,老师都不能痛快地享受,孩子们又如何能快乐呢?


   2015年8月,我加盟传说奇开明的南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教高一语文课,这粒深埋心底多年的读书种子终于得以破土。首先,这个学校对面就是东南大学,我几乎把所有的周末时间全部泡进了东大的图书馆里。在这里的阅读课、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课上,我可以和我的学生们任意挥洒对文学的憧憬和热爱。于是,我再次扎进了久违的《红楼梦》,而这次,我决定要带着学生一起进入。不知不觉,已摸摸索索磕磕绊绊过了三年,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反思总结,迄今已接近四年。


   什么是《红楼梦》的青春密码呢?看看孩子们纯净、灵动而又朴实、诚恳的读书感悟吧!读完这些清新质朴的文字,我相信您的心里一定会有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感动,犹如清晨见到的第一片绿色,第一缕霞光,第一个微笑,犹如听见刚落地的婴儿那清脆而又令人快乐的初啼。那就是孩子们纯真的心和经典的《红楼们》相遇之后留下的青春的印记。


   

   而这些也是孩子们为拯救我们渐渐枯死的灵魂所留下的最珍贵的解药。


   为什么,只有他们才是解开《红楼梦》青春密码的最佳主人?

   因为——

   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以青春的心灵贴近青春的人物,以青春的眼睛对视青春的心灵之窗,以青春的情怀感受青春的悸动,以青春的耳朵聆听青春的烦恼,以青春的渴望理解青春的莽撞,以青春的压抑同情青春的释放,以青春的挣扎辩护青春的叛逆,以青春的敏锐接收青春的隐秘,以青春的心胸接纳青春的惨烈,以青春的无畏挑战青春的脆弱,以青春的激情赞美青春的热烈,以青春的呐喊捍卫青春的权利,以青春的生命诠释青春的意义。


   世界终究是他们的,包括《红楼梦》。


   解密《红楼梦》,真正的钥匙在他们手里。


   以往有那么多的红学专家想尽种种办法想把青少年们赶进大观园里去,反而使孩子们离《红楼梦》越来越远。南辕北辙的是我们大人,而不是孩子。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研究过孩子们眼睛里看到的《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守望着他们自愿地进入,以他们稚嫩而清澈的双眼,东瞅瞅西望望,或望洋兴叹空手而返,或沉迷于此一去不返,或浅尝辄止略有收获,那都是他们真实的青春感受啊。而我们是不可以代替他们的眼睛去看,更不可以代替他们的心灵去感悟,因为已然青春不再的身躯,因为已然苍桑的灵魂,注定我们已经成为了大观园的旁观者、“槛外人”。


   《红楼梦》,这个青春的大观园,没有青春之心的人是永远走不进了。


   

   卷帙浩繁的红学书籍,如若不是出自长着孩子般纯真的眼睛、有着赤子般纯洁心灵的人之手,孩子们恐怕也不会自愿去读了。


   哪怕浅一点,只要是真的。曾经,我们就是那样读过《红楼梦》了,精彩跌出的课前演讲、屏气敛声的自习阅读、选修课时分享争论、社团课时编剧排练,人人都活进了《红楼梦》,天天都说着大观园。


   一年三百六十五,原来就是转眼之间。那些陪我一起读过《红楼梦》的孩子们已匆匆走远了,似乎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落在后面,但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我拥有他们游玩大观园后留下的这些作业,而且这些关于《红楼梦》的作业还有人不断地交过来。那可是我视若珍宝的,可让我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了。我一天一天地走向那里,仿佛一个农夫,披着霞光,怀着虔诚,一次次走向心灵的田野。


   原来,文学的种子深藏在每一个青春的生命里,需要合适的风、合适的雨,合适的土地,和一双同样青春的温柔手将它们一一抚过,再尽力播撒出去。


   我的青春已逝,惟愿还剩一双可以播撒的温柔手,还有一颗满怀期望的心,期待风调雨顺,期待绿色成荫。


   从2018年10月至今,每天凌晨三点、四点或五点,我就守在这片田野里,静静地守护黎明的到来。一篇一篇稚嫩羞涩的稿子,一个个鲜活的青春的生命,在字里行间,在我的脑海眼前,在笑,在讲,在读,在思,在走,在跑,就是和他们在一起读《红楼梦》时青春正好的模样。


   于是有了这两本册子《解读<红楼梦>的青春密码》和《解读<红楼梦>的青春游戏》。后者其实是前者的一部分,限于篇幅,也为着向值得我学习和骄傲的学生吴宇扬致敬,后者单独成册出版,特此敬告读者。


   我不是想要蹭《红楼梦》的热度,我还不够格;也不是想要蹭“整本书阅读”的热度,因我最开始推荐阅读时,尚且不晓得这个名词。只是难忘那段全班共读《红楼梦》、痴迷《红楼梦》的激情岁月,尤其是第三年,也就是20178月至20186月的那一年!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特别难忘的一年,我相信也是我那届学子们——这本书里所有作者(或编者)非常难忘的一年。


   那一年,《红楼梦》点亮了孩子们的教室,每次走进它都不由得面带微笑、心生暖意。就如同现在的我走向学生们的习作集一样。


   我的学生白季禾在一次班会公开课上曾经说:“我们班的班训是‘兼爱兼美兼容兼修’,是班主任周春丽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也暗含了《红楼梦》之真韵,颇为符合我们这个红楼迷班级的身份。”她的话将我们当年教室的模样牢牢地定格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教室后墙上由龚亦瑶同学用隶书写在淡黄色宣纸上的八个大字,曾紧紧地把大家的心系在一起,但并不觉紧张,反而越来越觉得宽松、舒适。这个班训不是一行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标语”,而是我们每天捧着厚厚的《红楼梦》在细细品味的一组“动词”,是会动的,“向内的”。看着看着,宣纸上的“兼美”仿佛幻化成了色可倾城的秦可卿,看着看着,“兼爱”又仿佛变成了顾盼神飞的宝玉——


   因此这组标语又仿佛是一组谜语,诱使我们每天都在猜它的谜底。每天都有人在语文课堂上汇报自己猜谜的进展情况,每天这组汉字在大家心目中的神秘感似乎又增了一分。


   教室,尤其是应试形势逼人的高中教室,似乎从来没有如此令人着迷。共读《红楼梦》,让教室变得好玩,那一年玩得尽兴,玩得痛快,玩得舒畅。


  

   那一年,《红楼梦》点亮了孩子们的青春,让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清晰地感受到由自己身体由内向外迸发出的青春的气息。


   理科王子秦宇轩说“一入《红楼》深似海”,全班同学忍俊不禁,是啊,看你如何用你的理科思维来讲述红楼故事?高云阁在上学期的读书笔记中写道:“一学期来,在全班共读红楼的氛围下,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与书中的人物成为一体,学会从作者内心去看待每一个形象。将自己代入每一个角色,去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虽然这些自己之前都知道,但是没有这种自然而然的循序渐进,仅凭一些空洞的阅读方法是不会让我学会读书的。现在的我似乎已经醉在里面了,每当想起一个情节都会控制不住的入戏,每每想起黛玉的《葬花吟》,眼里都是抑不住的酸涩。”没有全心投入地细读,是难以有如此细腻的阅读感悟的。


   对“端庄”一词的领悟,没有细细品味过元春和宝钗,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对“叛逆”一词的深解,如果没有对贾宝玉这个男生从前到后反反复复地思量,是真的会失于肤浅的;

         于“富”和“贵”,“功”和“过”,“卑”与“贱”,“能”和“庸”等等,尤其是对于“情”和“爱”这些青春时期最敏感词汇的确切认知和辨析,是经由对《红楼梦》当中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的评析自然而然地领悟的。

   

   在对“青春人物”的探索、评判、争论和比较中,同学们在慢慢地涂抹自己的青春底色。


   那一年,《红楼梦》也点亮了我们师生所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一脚踏在书中,尽情领略书内的风光,一脚踩在书外,不忘赶上时代的脚步。


  

   《红楼梦》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旦被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们所触碰,每个人内心里狭窄的幽径瞬间就变成不断超越却永无止境的地平线。

一遍遍地讨论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一遍遍地为“爱情”正名;一次次地吟诵《咏白海棠》、《菊花诗》、《桃花行》、《葬花吟》,一次次地确认好诗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一回回地重温“黛玉进府”“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大闹学堂”,一回回地反省“亲情”“友情”的真谛——从原著,到王国维、鲁迅、刘再复、蒋勋、白先勇、李劼、王蒙……青春的眼眸一旦张开,世界何其辽阔!


   孩子们所研讨的《红楼梦》里不止有“青春人物”“青春游戏”“青春感悟”和“对成人世界的探索”,限于时间,限于见识和阅历,我暂时只能替孩子们编辑到这些——这里面绝大部分是南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7届高一八班和高一九班同学高一上学期所写的读书笔记,个别同学后来进行了修改和补写。在此,我也要向印安琪等同几位同学道歉,由于我没有及时下载可能丢失了几篇文稿,深感抱歉!


   《红楼梦》太伟大,我们曾经一起尽力仰望过。编辑学子们的习作成册作为孩子们青春的纪念,亦激励自己莫忘“红楼续梦”。

读《红楼梦》,愿青春之心常在!

                                   

                           2019年59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何为《红楼梦》的青春密码发布于2021-06-01 20:5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