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是《红楼梦》中第一号主人公,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及评价是不统一的,每一个《红楼梦》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真是一百个读者,出现一百个贾宝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贾宝玉 。既然是同一个读者,由于读书的深入及涉世的加深,也发生观点的改变。那么,怎么看待贾宝玉,为什么对贾宝玉认识这样歧见纷出,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其贡献究竟是什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讨论,得出大体上正确认识呢!为了详细研究,临时从正面评价及反面评价人物入手,进行单方向的论述,这只是一种研究探讨方法,实际上一个人的评价应全面地,整体性地,客观地,逻辑地,据有分析性的多方位维立体评价。



从正面看,宝玉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特点:

一、宝玉是位美少年。

宝玉的面貌气质是彩飘逸,秀丽夺人。长得很漂亮。第15回北静王水溶一见到宝玉就称赞说:“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在黛玉眼睛里,宝玉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第23回里,“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色飘逸,秀色夺人。”宝玉不单长得美丽、漂亮,而且浑身透出一种非凡的气质。他突出的气质表现在聪明灵秀、超凡脱俗、率直清纯,爱博多情。宝玉的多情,书中写到:“虽怒时而笑,即瞋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稍;平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清代人涂灜在他写的《红楼梦论赞》中说“宝玉圣之情者也。”在现代读者心目中,认为宝玉是一个有渊博知识,才华出众,健壮的体态,美丽容貌,又外有秀气内有率直,完美结合地英俊少年。

二、宝玉是有情之人。

《红楼梦》曾有过《情僧录》书名。《红楼梦》中通篇的“情”几乎无不与宝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前人欧阳修的《玉楼春词》中说:“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别。”宝玉也是“人生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人。正如庚辰本第46回脂批所说:“通部情案,皆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宝玉的情,包括人情、亲情、世情、友情和爱情,及一花一石、一草一木诸多的情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既对知心恋人林黛玉的钟情,对女儿的容貌、性情、才华、见识等都表示由衷的倾倒,和对身边闺阁良友的体贴、照顾的之情。关于宝玉与黛玉的恋情,书中许多地方进行描写,笔者认为不必费笔墨去赘述!

书中对闺阁良友的体贴之情,也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例如第8回,宝玉给晴雯留好吃的包子;第19回为袭人留元妃赐的糖蒸酥酪点心;第20回给麝月箆头。22回,湘云因说演小旦的人像黛玉,一场女人之间的情绪战争又开了火,宝玉因情被夹在其中弄得十分狠狈尴尬。30回“齡官画蔷痴及局外”中,宝玉在隔着“篱笆洞儿”看齡官在地上一笔笔写“薔”字,突然大雨降下,他自己不去避雨,而关心龄官被雨淋。第35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中,宝玉自己手被烫,反关心玉钏的手烫的痛不痛。另外,第44回替平儿理妆;第62回,当菱裙子弄脏后,他给香菱送裙子。第39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中,刘姥姥讲一个雪地里的女孩故事,宝玉听后就让茗烟去寻找。金钏被害投井自杀,宝玉能去伤悼;晴雯病死,宝玉写出缅怀的诗句;听到秦可卿病亡时而吐血,这一切都表现宝玉对身边少女们的真诚友情。

宝玉有情,除上面讲到的情节,他对秦钟有男友之情;对迎春的迁挂及怀念,表现了姐弟手足之情。宝玉在《红楼梦》第23回、第35回、第58回、第77回中,除对诸靓女俊男的记挂,他还把爱心付诸花月鳥虫。如第23回写他在沁芳闸桥边石头上坐,读《会真记》。当一阵风吹来,桃花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他“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让花瓣“流出沁芳闸去。”他把花视为有生命、有情的东西,表现了他爱花、惜花、赞花的心情。第58回,他怕“把杏花辜负了”,竟然“对杏花流泪叹息”。第79回,宝玉听说迎春议亲和将出阁的消息后,常去紫菱洲看望“池内的翠荇香菱,”“是情以情不自禁……。”宝玉无声的表现,如吐血、发呆、迷惘、病痛、丧魂落魄、离家出走等,不都是为情吗!正是宝玉有情,連高傲、洁癖、有才能的妙玉,都深深被宝玉的情所感动,把自己喝水的绿玉斗杯,亲自拿给宝玉饮用,这里面不是有说不清,不明情愫的吗。我们整体上看,宝玉不仅仅是个有情之人,而是与黛玉、宝钗等人一样,是一身的文雅,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才子!


三、宝玉是十分有才能智慧之人,是一个“奇人”。


宝玉诗词歌赋的才能,虽然在大观园中说不上第一名,但也屡屡有佳句出现。如第23回《四时即事》诗,是宝玉刚刚进大观园所写的一组清新的四季诗;还有第37回《咏白海棠》中佳句连连,如:“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瑰”,借花写人,道出了宝钗、黛玉的冰心玉骨。再如第78回宝玉的长篇诔文《芙蓉女儿诔》中,是用楚辞骚体的形式写成的,内容上也体现出“诔缠绵而凄怆的特点,堪称《红楼梦》中的‘《离骚》’”。

宝玉是“奇人”,是说他这个人,所作所为比较少见;与众不同;他的言行难于被人理解。脂砚曾说过:宝玉是“今古末见之人”。宝玉的奇特主要表现在“狂”这个字上。“狂”乃是他对现实生活极端不满在外部表现,即是人们常说的“不合时宜”;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以至不为人们所理解。


四、宝玉反对男尊女卑,喜欢与女孩子打交道。


宝玉是护法裙钗”者。他是年轻女性,尤其是未婚年轻女性的崇拜者。从理论上、行动上都如此;在理论上,他的提出:“女儿都是水作的骨肉,男儿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2回)“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物而已。”(第20回)“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珠宝;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第59回)实践中,他“专能与女孩子接交”,“色色想得周到”(第44回)宝玉反对“男尊女卑”封建宗法制观点;大胆提出“女清男浊”口号。宝玉“护法裙钗”上还为裙钗们“效劳”!,那就是给裙钗们制做胭脂膏子。宝玉在《红楼梦》第8回,他上学时去告诉黛玉等他放学回来“和胭脂膏子;第19回黛玉又发现宝玉替女钗们“淘漉胭脂膏子时,而挂在脸上的‘标记’”;第44回宝玉替平儿理妆那一回中,宝玉大大炫耀他为裙钗制胭脂膏子精巧!


五、宝玉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他向往自由、向往平等、向往民主。他大胆追求爱情乃至婚姻的自由、民主。


他与黛玉的爱情十分真诚、热烈,爱得那么魂牵梦绕,爱得那么死去活来,所以人称宝玉是一位爱神。清人涂瀛说过“唯圣人能尽性,唯宝玉能尽情……宝玉,圣之情者也。”

近年来,有些红学专家学者,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说宝玉在爱情、婚姻上,是泛爱主义者,更有人认为宝玉的恋爱、婚姻观,受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左右。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欠稳妥的,因为这种观点只触及宝玉恋爱、婚姻观的外部表层形态,并没有深入到这一问题的实质。笔者认为宝玉婚姻观不是什么泛爱主义,更没有受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影响,而是站在当时的时代高度,对恋爱、婚姻做大胆探索、热情追求,所提倡的是个人的性爱。他热恋着林妹妹;他爱怜晴雯,当晴雯被逐,他私自去探视,把自己的贴身小袄脱给晴雯。他对金钏、柳五、四儿、碧痕都表现了深深地爱;就连刘姥姥讲故事中的“雪地抽柴”的女孩,他都关心倍至,他是警幻仙姑所说的“一个痴情的情种!”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文中所说的:“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来往,融合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间的性交欲望,因此,无论对男子还是对女子,同谁发生这种最亲密的关系,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这就是说,男女的结合,已经不是性欲的发泄了,这是一种高尚的性爱!

宝玉还不管人的出身门第,包括优伶在内,真心与他们为友,例如秦钟、蒋玉菡等人。

宝玉极端反对封建的选拔人才制度,即封建科举制度,也坚决不走仕途经济之路。


六、宝玉时常出现人生虚幻、悲凉的想法。


人生短促、青春不驻、人生如梦的阴影,经常笼罩宝玉心头。他从“苦恋”到“苦悟”,从“拯救”到“逍遥”,确实贯穿他整个生命过程。宝玉与黛玉在这方面思想是相通的,他与黛玉共读《西厢记》,共葬落红,说明他们在心灵及行动上是默契的。黛玉写出的《葬花词》《桃花行》,宝玉与黛玉在这种思维上产生共鸣。宝玉体验人生是苦涩的。宝玉表现出一种老思想,王国维说宝玉是:“求绝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者。在曹雪芹笔下,宝玉表现一种“自嘲”“反讽”和“无奈”地深刻思想矛盾

 


七、宝玉有一系列“刁钻古怪”的毛病,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及正宗传统相违背、相舛、不合拍。


他怕读正经的书,不去读“四书五经”,不喜欢科举制度,不去走仕途经济之路,不求功名利的进取,厌烦仕途经济,“懒与士大夫诸男人交结”,对丫环、对弟弟、侄儿不摆“宝二爷”的架子,喜欢看杂书,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书,讥讽“文死谏、武死战”这种当代的正言。总观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当代社会意识相逆行的。当时儒家文化认为男人的观念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宝玉的叛逆行为,最集中表现对上述儒家文化上,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与世俗价值观是格格不入。这正如张毕来先生在《漫说红楼》中说的:“宝玉是个‘三不主义’的人,即不喜欢读书,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不想当官为宦”。


八、宝玉是难于被人们真正理解的人。


我们读《红楼梦》,读懂宝玉、理解宝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从读文本得知,生活在宝玉身边的贾政、王夫人,作为父母的都不真正了解宝玉;宝玉在他父母眼中是专搞淫词艳赋上狠下功夫、混迹于裙钗之中、不务正业的富贵闲人。宝玉在裙钗之中,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混世魔王”。与宝玉处得十分亲密的袭人评价宝玉有三条:一条是动辄言死,不珍惜生命和尊重自我;第二条就是非但不读书上进,反而骂读书人是禄蠹;第三条便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任情失正,袭人曾说宝玉是“无事忙”,宝玉忙于饯花、祭花、葬花;忙结社、忙吟诗作赋;忙护黛玉、晴雯、妙玉、香菱等人。宁国府的当家奶奶尤氏确认为宝玉“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无疑,宝玉在这些人心目中成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在第35回中,傅秋芳家两个嬷嬷眼中,宝玉更显得可笑,说宝玉“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

近几十年,有许多红学研究者根据宝玉这些“刁钻古怪的毛病”,称宝玉是反封建战士,也有人说他是封建主义思想的叛逆者。实际上宝的精神世界正是物我相通,人我平等,不计功利,唯美、唯善、唯真是求的人。宝玉高尚精神确被人们误解了。


九、宝玉是个无可奈何的人。


《红楼梦》第3回,有两首嘲贾宝玉的诗,其中说到宝玉“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宝玉真是“草莽”“无能”吗?答案是否定的。宝玉从表面上看是贵族公子,实际是无有任何能力,处于无可奈何地位的人。他由于“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务”“行为偏僻性乖张”,与父伯、兄弟们保持谨慎从事的态度,我们看不到他与贾环、贾兰玩耍,我们看不到他与贾琏研究什么事情,我们也看不到宝玉主动依赖和敬畏父亲及伯父。第16回元春晋封皇贵妃,贾府中其他人为此事都欢乐无比,我们看不到宝玉为此事有一丁点儿的高兴。宝玉如此生活是因为他无有任何权力,连说话权都没有的人,还会有什么权力?他管不了贾珍父子聚麀之事,他更无权干涉伯父欲纳鸳鸯为妾之事,他无能力干涉伯父强夺石呆子扇子之事;他能管辖凤姐不去放高利贷吗!

宝玉为何处于这种地步,是因为他的理想、他的志向、他的追求所造成的。因为贾府内充各种丑恶罪行,宝玉坚决与他们拉开距离,到大观园中享受那里的美人、美时、美景,宝玉留恋那里、忘情在那里、陶醉在那里、伤情在那里。宝玉是美人、美景、美情的享受者、贊叹者、沉醉者、追求者,他没有被封建社会的虚名浮利所俘虏,宝玉是思想清醒之人、幸福之人、高尚之人。宝玉是真正没有辜负人间良辰美景的人、宝玉是真善美的人!


十、宝玉是“向死而生”的人,宝玉是“不怕死的人”。


宝玉在《红楼梦》第36回中说:“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着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凤化了,自此再也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宝玉说这番话,说明他看透了人生,他已进入大彻大悟的境界。宝玉深深知道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十分危险的,只有随时准备去死,因为他是不合时宜之人。父亲认为他将来要“杀父弑君”的人,想把他活活勒死;为了保持宝钗将来能登上“宝二奶奶”宝座,那些“保护党们”,将逼黛玉死亡。为黛玉、为了真诚的爱情,宝玉准备同黛玉一起去死。因为黛玉没有了,宝玉认为这个世界再没有留恋的地方了。宝玉愿意为美、为爱情而殉身!宝玉是愿意为情、为美、为真、为平等、为自由而死的人。

从上面观点看,这种评价有些过高,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是一个多方面有内在联系、有着各种思想、情欲、能力、美德、恶习的统一体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时而清澈得如一潭碧水,时而又云遮雾障得近于一个谜。他是一个带有纨绔习气的贵族公子,又是甘心为女奴效劳的“仆人”;他是一个无人敢管的封建世家的“命根子”;他又是家中做不得做主的“囚徒”;他是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他又是怕见父亲的“小耗子”;他是聪明绝顶的美少年;他又是任事不懂的“糊涂虫”;他有时是白眼望青天的逛人,有时又是自惭形秽的谦卑者;他是护法群钗的男子汉,他又是与薛蟠同逛青楼的下贱无赖;他有时是爱情专一的情人,他有时犯见了姐姐就忘妹妹的人;他有时是无有刚性的“面团子”,他有时又是“往死打板子也不改初衷的硬汉。他是诗人、歌唱家、戏剧票友;他是“无事忙”,他是“百花王”,这就是贾宝玉。

曹雪芹刻意塑造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是有深层意义的。那就是要全面地、细致地、逻辑地,历史反思地看待宝玉;宝玉是一个道德上无可指摘的人,才智聪明绝伦的人,人品上举世无双的贵族宠儿,儒释道三家教义杂糅于一体的人;最终成为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末世愚顽,实在值得人们深思,我们不能不说:“宝玉生不适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红楼梦学会编,《话说〈红楼梦〉中人》,崇文书局,200611月版;

2、周五纯《〈红楼梦〉人物新论》,三秦出版社,19978月版;

3、曹立波《红楼十二钗评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月出版;

4、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月版;

5、李锦文《论红楼梦人物形象》,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10出版;

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1月出版;

7、丁维忠《《红楼梦历史美学的沉思》,黑江教育出版社,20029月出版;

8、周中明《红楼梦的艺术创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9月出版;

9、王颖卓《红楼梦人物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10、郝新超《妙谈红楼梦十二钗》,万卷出版社,2016年版;

11、胡晴《红楼梦人物研究》,万卷出版社,2014年版;

12、王蒙《王蒙 活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57月版;

13、曾扬华《末世悲歌红楼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7月版;

14、王志尧 仝海天《红楼梦精解》,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1月版;

15、郝新超《红楼梦人物形象》,万卷出版社,2016年版;

16、刘洪伟(品味红楼),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汪文俊《红楼矛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8、孙伟科《〈红楼梦〉与诗性智慧》,时代出版社,20153月版;

19、张云《也读红楼》,时代出版社,20163月版;

20、张麒《红楼梦经济学》,海天出版社,20151月版。

 

(李生占201712月31日初稿)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正评贾宝玉——千古情人独我痴发布于2021-06-01 20:5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