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改编自网络同名小说,讲述白浅和夜华二人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

 

笔者看过这部剧的原著小说,跟拍出来的电视剧一样,蛮狗血的。但我想不通的是,为何痴迷它的人就那么多?

 

看了几十年的电视剧,粗略总结了下,能够火遍荧屏的作品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它真的拍的好(比如四大名著系列,你不服不行);第二,拍的不怎地,但有一重点能够抓住观众眼球,不管剧情如何狗血,它总是能够火下去。(比如《宫》系列穿越剧,观众才不管它有没有抄袭别人,只看那剧里拍出的唯美场景,一堆堆的俊男靓女,就够了。)

 

而《三世桃花》,就完全属于第二种。


看下图的影版剧照,非常的唯美,不管剧情怎样,这样的美丽,就足以吸引人了。但这部剧唯美是一点,最根本的原因却在其他。


 

那么,究竟是哪一点呢?从根本上说,这部剧最吸引的人地方,在“三生三世”这个主题上。


 

“三生”源于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情”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期待可以来生再相聚。而最早用三生石来代表着爱情的文献记载,就是从《红楼梦》里的宝黛爱情开始的——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第一句“三生石畔”后有批语:【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

 

“三生石上旧精魂”出自古代一首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三生石的文化内涵,非常耐人寻味。宝黛爱情从三生石畔开始,从黛玉还完了泪债,二人各归天界,也就是二人在人间的一世姻缘就此完了,他们还会不会有来生呢?这得问曹雪芹先生去,不过,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三生三世,而是永生永世。

 

“大旨谈情”之“情”文化,是《红楼梦》的根本,全书的根本,也就是林黛玉、宝玉两块玉,他们的三生三世,是整部《红楼梦》最富美感的画面。而且“还泪”的神话,是多么的唯美啊!眼泪,可不就是情的表达么!还眼泪,不就是还情债吗?想想世上多少人,都常有那么句感叹: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竟落得这么个结果!是啊,无缘不聚,无债不来,人世姻缘,皆是如此啊!


言归正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剧,仅依靠“三生三世”主题,就赚了个盆满钵满,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附一:刘亦菲的唯美剧照

 


附二:三生石典故来源——《僧圆泽传》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师不可, 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

 

  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红楼八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红楼梦》的因果发布于2021-06-01 21:05:53